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31 12:57:17| 人氣99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郭正亮:邁向「一中憲法各表」解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郭正亮 2012年1月30日 

民進黨為何走不完最後一哩?總統敗選後,綠營內部已經出現各種反省聲浪,敗選歸因可分為三大類:

一、競選團隊:候選人犯錯、總幹事無能、派系整合不力。
二、地方動員:派系動員不力、北部基層不足、南部開票不佳。
三、競選文宣:統獨不夠鮮明、未凸顯兩黨對抗、本土感動不足。

首先談競選團隊。有人認為不分區名單不佳、總幹事能力不足、派系壟斷總部,都是敗選主因,但不要忘了正是同一個競選團隊,曾在10月17-22日馬受困於兩岸和平協議時,與馬打成平手、甚至一度領先。從12月到1月,競選團隊表現可圈可點,不但三隻小豬運動持續發燒,小英造勢旋風也不斷升級,但雙英民調卻在最後兩週,因為某種「超級變數」發生逆轉。

其次談地方動員。有人認為派系只顧立委選舉、北部立委基層不足、南部縣市動員不夠,都是敗選主因,但這些論點並不符合事實。首先是馬英九得票,不分東南西北,普遍比預估得票高,明顯是全面性的水漲船高,並未受限於區域因素。其次是蔡英文的選前民調,普遍比民進黨立委高,即使派系只顧立委選舉,並無法凌駕小英旋風。弔詭的是,最後開出的民進黨立委得票,卻普遍比蔡英文得票高,與選前民調剛好相反,顯然在大選倒數階段,爆發某種「超級變數」,導致選民寧可支持民進黨立委、卻難以支持蔡英文。

最後談競選文宣。有人認為統獨對決不夠鮮明、兩黨對抗力道不足、未能挑動本土情感,都是敗選主因,但不要忘了這些傳統扁式打法,既可激起正面動員,也可激起負面反應。訴諸扁式打法,蔡也許能激出更多本土票,但也可能失去更多中間選民+婦女票,很難斷定孰優孰劣。

民進黨走不完最後一哩,並不在競選團隊、地方動員、競選文宣,這些敗選歸因,都只是政黨博奕的戰術層次。恩格斯在總結1848年革命失敗的教訓時,曾指出「失敗原因不應該從一些領袖的偶然動機、優點、缺點、錯誤或變節中尋找,而應該從經歷動盪的國家社會狀況和生活條件中尋找」。他說:「如果一個政黨的失敗,只是因為某人不可靠,這個政黨的前途也未免太可悲了」。

換言之,民進黨的敗選,要從衝擊到台灣整體發展的戰略層次尋找答案。大選最後兩週爆發的「超級變數」,顯然是兩岸經貿安定牌奏效,美中兩大強權首度聯手支持國民黨的九二共識框架,導致民進黨淪為美中台三角互動的局外人。國際強權的空前表態,導致台灣主流勢力紛紛跟進挺馬,經濟選民的最後跟風,才導致雙英差距的突然拉大。

兩岸經貿深入台灣血肉,民進黨必須正視

2000年兩岸安定牌是政治牌,國民黨打「主張台獨會引發戰爭」,美國未必支持北京,企業不便表態,人民也容易反彈。2012年兩岸安定牌是經濟牌,國民黨打「否定九二共識會引發兩岸經貿倒退」,美國表態支持北京,企業也競相表態,人民也因為擔心利益受損而跟進。

顯而易見,兩岸經貿安定牌是威力空前的選舉武器,已深入台灣經濟血肉,全面影響日常生活。以觀光業為例,北京因為擔心陸客引發糾紛,在選前最後一個月大量減少陸客來台,導致旅館住房率下滑五成以上。觀光業既已明白陸客縮水的痛苦,很容易成為經貿安定牌的俘虜。

馬順利連任,兩岸經貿將更加迅猛發展,將更深入台灣經濟血肉,都亟待民進黨正面對待,否則將更不利民進黨選情。未來四年,兩岸將陸續浮現以下七種新興的經貿合作趨勢:

一、台商將更深耕中國內需市場,更易受中國政府影響。
二、中國將開放更多個人證照,吸引更多台灣個人執業。
三、中資銀行將來台開業,金融貸款將深入台灣各行各業。
四、中資公司將來台開辦,產生更多來台幹部+台灣雇員。
五、中資參股將全面延伸,在台灣各行各業產生資本聯盟。
六、中國採購將全面深入,在台灣各行各業產生利益共生。
七、陸客觀光將更加擴大,使台灣觀光相關產業更依賴中國。

可預期的是,如果民進黨在兩岸經貿深化的過程中,始終只能扮演除弊監督的反對角色,而不能扮演積極興利的領導功能,這些依靠兩岸經貿維生、利益更加複雜、隊伍更加龐大的經濟選民,四年之後仍將繼續成為國民黨經貿安定牌的俘虜,民進黨選情只會更加雪上加霜。

沒有統一的統一:國民黨「一中各表」突圍

正因為看出兩岸經貿深化的不可逆轉,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才會坦承民進黨必須積極改變兩岸論述,否則根本難以因應美中聯合支持的「九二共識」框架。邱建議民進黨改採「沒有台獨的台獨」路線,微言大義頗值得深入分析。

事實上,國民黨的「一中各表」論述,正是最典型的「沒有統一的統一」路線,兩岸現實「沒有統一」,並未否定國民黨接受象徵性「統一」,但藉由政治現實與政治象徵的混合論述,國民黨卻得以兼顧保台立場(現實沒有統一)與兩岸突破(象徵性統一)的兩大戰略目標。

深入檢視,國民黨並未放棄「終統」目標,只是從1980年「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兩岸都是中國人」的「明統」,轉到2007年政黨信念改為「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並在黨員目標刪除「統一」,改以「兩岸和平發展」、「兩岸都是中華民族」代替,完成從「明統」過渡到「虛統實獨」的路線轉型。

也正是在邁向「一中各表」的「虛統實獨」過程中,國民黨主席連戰於2005年展開兩岸破冰之旅,啟動飽受綠營抨擊的連胡會,從此拉開國、民兩黨的兩岸差距,使國民黨同時得以兼顧保台立場(實獨各表)與兩岸突破(虛統一中)。2008年馬總統大勝,除了扁貪腐因素之外,國民黨能夠藉由連胡會突破兩岸僵局,也成為中間選民挺馬主因。

訴諸「一中各表」,國民黨可以一石二鳥:一方面標舉「虛統一中」滿足北京,一方面以「實獨各表」凸顯兩岸並無統一共識,藉此安撫拒統選民。國民黨既未改變象徵性的終統目標,又未啟動現實的統一進程,「沒有統一的統一」既沒有時間表,就能使國民黨在保台立場與兩岸突破上左右逢源。

順著「虛統實獨」邏輯,國民黨又在2008年發明「九二共識」,也是以「一中各表、擱置爭議」、「沒有統一的統一」為內涵。儘管兩岸對「九二共識」認知不同,但兩岸歧見愈大,反而使國民黨更容易處理台灣選民的拒統情緒。

沒有台獨的台獨:邁向「一中憲法各表」解套?

我們不禁要問:同樣為了兼顧保台立場與兩岸突破,民進黨能否發展出「沒有台獨的台獨」路線,能夠提出北京「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兩岸框架?

事實上,民進黨的兩岸困境,可說是自創牢籠,只要坦誠面對憲法,坦誠面對執政歷史,解套只在一念之間。執政八年,民進黨並未制憲正名,2004年陳總統甚至公開表示「制憲正名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既然難以制憲正名,就只能沿用既有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問題,該條例的兩岸法律定位,正是「一中兩區」(一個中華民國、台灣地區vs大陸地區)。民進黨儘管拒絕承認,八年執政卻已成為「一中兩區」的實際執行者。

換言之,2000-2008即使發生政權輪替,中華民國台灣所依循的「一中兩區」法制並未更動,兩岸法律定位始終如一。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因此有感而發,坦承中華民國憲法現狀是「一中憲法」,可說是民進黨內少見的誠實發言。

民進黨執政八年,既然都以「一中兩區」處理兩岸關係,何以對「一中各表」或「一中原則」如此抗拒?關鍵在於,「一中兩區」源自中華民國憲法,「一中」定義全由中華民國自行決定,但「一中各表」或「一中原則」屬於兩岸政治框架,在兩岸懸殊的國際現實中,「一中」必將被解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進黨拒絕在國際場合使用易被誤導的「一中」,卻能安然接受中華民國憲法衍生的「一中兩區」相關法律,顯示民進黨仍能在「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雙元論述中尋找解套空間。所謂「沒有台獨的台獨」路線,亦即「一中憲法各表」:在象徵意義上,兩岸各自遵循的「一中憲法」仍然維持各自的「虛統」框架,但在現實政治上,兩岸卻各自享有互相獨立的完整治權。

換言之,「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可理解為「虛統一中」(象徵性沒有台獨),以「一中憲法」滿足北京;「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可理解為「現實台獨」,以「中華民國只限台澎金馬」堅守主權在民。

只要民進黨能從中華民國憲法衍生出「一中憲法各表」路線,「九二共識」就不再具有爭議性,藉由政治現實與政治象徵的混合論述,民進黨同樣也能兼顧保台立場(現實台獨)與兩岸突破(一中憲法)。 

兩相比較,國民黨以「象徵性統一」(一中)滿足北京,民進黨以「象徵性沒有台獨」(一中憲法)滿足北京;國民黨以「現實沒有統一」堅守主權在民,民進黨以「現實只有台澎金馬」堅守主權在民。

不過,儘管同為「虛統」的象徵符號,民進黨接受「一中憲法」卻比國民黨接受「一中」更能釐清兩岸現實。畢竟兩岸各有憲法,國際社會容易分辨,但兩岸同屬「一中」,卻容易引起兩岸已有統一框架的誤解。

接受中華民國憲法,納入國際主流秩序

面對迅速深化的兩岸經貿,以及美中支持的「九二共識」兩岸框架,民進黨作為執政導向的在野黨,並無片面反對到底的空間。民進黨要邁向執政,要能穩住大局,就要坦然接受中華民國憲法,不可能永遠游移在「在野就否定中華民國,主張制憲正名」與「執政就接受中華民國,默認一中憲法」的統獨兩極之間。

邁向「制憲正名」的台獨黨綱,作為民進黨早期政治運動的理想,當然無可厚非,但民進黨早已不是革命團體,更已不是體制外運動,甚至還曾在中華民國憲法體制下執政過八年,早已坦承「做不到制憲正名」。政治現實既已如此,民進黨繼續堅持脫離國際現實的台獨黨綱,只會製造自己邁向執政的困難。

歷史上,英國工黨曾因為堅持脫離現實的「國有化」黨綱,導致持續在野18年,直到廢除黨綱才重新執政。日本社會黨更因為堅持不結盟的「反美日安保」黨綱,導致永遠在野,甚至最後不敵國際現實,在日本政壇瓦解消失。

不幸的是,民進黨邁向「制憲正名」的台獨黨綱,與日本社會黨「反美日安保」的不結盟黨綱,脫離國際現實的程度幾乎相同。面對兩岸經貿的迅猛發展,以及美中聯手支持的「九二共識」框架,繼續堅持不合時宜、連自己執政都坦承「做不到」的台獨黨綱,只會使民進黨淪入永遠在野的厄運。

作為捍衛台灣主權和民主的政黨,新時代對民進黨的召喚,已經重新定義了代表台灣人民的保台內涵。民進黨必須轉型為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必須轉型為納入國際主流秩序的政黨,才可能同時因應兩岸經貿與美中台三角關係的挑戰。

(本文作者郭正亮,民進黨前立委、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

台長: 台北光點
人氣(99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社會福利公益 |
此分類下一篇:嘻哈當國》第一任做不好,第二任能有多好?
此分類上一篇:2012大選過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