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1-02 08:46:23| 人氣1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無所求--禪慧法師禪語四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  真的「無所求」,難矣!「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眾求,常禮如是!」黃檗希運禪師(776~856)回答唐宣宗(大中)的話,言猶在耳。佛子平日所行,真的「無所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雖照常穿衣吃飯、上班做事,但不為物役,其心自在。在K. L.弘法時,美麗的花園社區,一大清早,常看到可愛的小女孩,一派天真,邊哼着小調邊採花。印度教小女孩的虔誠,赤子之心,全寫在臉上。

二、唐宣宗,年號「大中」,未即位前,曾隱身佛門,在香嚴智閑座下作「沙彌」,以避皇叔唐武宗之政治迫害。後於杭州鹽官海昌院齊安禪師(馬祖道一法嗣)會下任書記。一日,見首座黃檗禪師禮佛, 開口便問:「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眾求,借問首座,禮拜當何所求?」 師云:「不着佛求, 不着法求, 不着眾求,常禮如是!」既然「無所求」,大中不解、又問:「用禮何為?」那又何必禮拜呢?(詳大正藏50册“宋高僧傳”、卍續藏135册“天聖廣燈錄”等)

三、“維摩詰經”Vimalakīrtinirdeśa 不思議品六,維摩詰病,佛遣文殊師利問候,舍利弗等諸大弟子也跟了去,一進屋子,除了維摩詰本人的臥床外,空無一物,舍利弗心想:「這麼多人,坐哪兒啊?」維摩詰馬上問他:「你是為法來,還是為好座位來?」「當然是為聽法、求法而來,不為好座位享受來。」舍利弗尊者回答。「OK!舍利弗!求法之人,尚且不愛惜身心性命,更何況上好床座等生活享受。」維摩詰與舍利弗精彩的問答 ──「我為法來,非為床座。」「夫求法者,不貪軀命,何況床座?……夫求法者,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眾求。」(詳大正藏14P.546A /“維摩詰經”單行本P.72禪慧法師標點、校刊台北三慧講堂出版 19802000年)成了佛教千古名言!也成了學佛者窮畢生之力、超越自己的標竿!

四、「禮本折慢幢」(“六祖壇經”),吾等學佛之人,於佛、法、僧三寶,夫復何求?雖心無所執、無所求,但天天禮佛、拜佛,修行原本日用中、平常事。「本證妙修」──道元禪師(1200~1253)之修證觀,修、證不二,修、證一如,修到哪、證到哪,不必刻意有一個求證、求悟之心;此乃對「待悟禪」者之當頭棒喝!「諸宗坐禪,待悟為則,比如假船筏而渡大海,將謂渡海可拋船矣!」如果認為悟後萬事已畢,不必再修,差矣!差矣!「吾佛祖坐禪不然!」悟後仍照常用功辦道,修福修慧,嚴淨國土,成熟眾生。「是乃佛行也」,這才是諸佛、祖師大德之教誨。(詳“永平廣錄”卷八)未悟之人,不得在坐禪中求證悟;悟了之後,亦不得放棄坐禪。「悟後起修」──明心見性之後,仍不捨修行、不捨坐禪;初學者固不可懈怠,老修行更不得貢高我慢、自以為滿足!「身心脫落(解脫、放下),只管打坐」──一心「坐禪」,別無所求;將修行「辦道」融入整個生活當中,與生命打成一片!這是道元禪師赴宋留學、師事長翁如淨(1162~1228),所傳承的坐禪真髓。(參閱“道元修證義”台北三慧講堂印行1993年)「坐禪不是要得到什麼!」“阿姜查的禪修世界”如是說、如是教導。多直截了當!多痛快!同理、「學佛也不是要得到什麼!」禪佛教修行,本來就不分南(傳)、北(傳)。

轉載自201311月號「慈雲雜誌」第448期)

本文轉載自願海「人間遊戲」學佛部落  2013.11.2

 

台長: a-shun
人氣(1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三慧佛學講堂-禪慧法師 |
此分類下一篇:陳明珠的姐妹們(翠谷隨筆)
此分類上一篇:八月桂花香(翠谷隨筆)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