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6-01 17:28:00| 人氣2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法華經講要 (三十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六、如來壽量品──佛壽無量,永不入滅
此品在《法華經》本門之中,居於核心肝要的地位。日本的日蓮宗修行者,經常持誦的就是迹門的〈方便品〉和本門的〈壽量品〉。日蓮宗的大本山,建於身延山中,名為久遠寺,也是出於〈壽量品〉的「我實成佛已來,久遠若斯」句。所以,此品乃為日蓮宗的宗義信仰的根本依據。
但在中國漢傳佛教系統內,並未特別重視此品,倒是由於隋代南嶽慧思禪師特重〈安樂行品〉而撰〈立誓願文〉;天台智者大師因讀〈藥王菩薩本事品〉的「是真精進」句,而悟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觀音菩薩普門品〉則形成家喻戶曉的持誦觀世音菩薩聖號的信仰。可見由於民族文化背景各異,衍生出對於《法華經》的內容輕重取捨,亦有出入。
關於如來壽量的討論,依據吾師坂本幸男的《法華經注》(岩波書店袖珍本)說,他將《法華文句》卷九下之〈釋壽量品〉整理而得:如來有法、報、應三身,法身壽命非有量非無量;報身在金剛心以前為有量,在金剛心以後為無量;應身雖有量而其救濟活動不斷,故亦無量。雖言三身,正是報身。因為報身之智,上契法身之理,下為利益眾生,成為應身之根源。此在日本的中古時代天台家中,慧心流將報身釋為自受用身,檀那流將報身解為無作應身的「應色常住」說。其實,自受用身與應色常住,乃是「即身成佛」及「久遠成道」的同體異名。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一切大眾諸善男子: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如是三說)。
佛說:「你們應該要相信如來所說的話是真誠的、是實在的。」這句話佛一連講了三遍。
「是時菩薩大眾,彌勒為首,合掌白佛言:世尊,唯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如是四白)。
佛陀三說「誠諦」,菩薩四請「唯願說之」。彌勒菩薩對佛請求說:「但願世尊為我們說,我們定當信受。」
爾時世尊「而告之言:如等諦聽,如來祕密神通之力。」
這時,釋迦牟尼佛告訴這些菩薩們:「你們用心地聽、細心地聽、認真地聽、好好地注意聽喔!我將告訴你們有關如來的祕密神通之力。」
一切的世人及天神,只知如來從迦毘羅衛國的王宮,出家至離伽耶城不遠的地方,禪坐成道,這一生的時間過程很短。但是要知道,如來有祕密的神通之力。「祕密」的意思就是不容易讓人家一聽就懂,也可以說,一般人沒有辦法到達這種程度,沒有辦法親自體驗的。對佛來講,並沒有祕密,因為以眾生的心量沒有辦法體會,所以叫作祕密。
「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
此意是說,世尊成佛以來,事實上已經很久很久了,自從成佛以來,世尊經常在這個娑婆世界說法,經常在這個地方教化眾生;也在其他百千萬億無量無數的諸佛國土,幫助眾生,引導他們,發菩提願。
「成佛」是指三身同時成就,由於三身圓融,不即不離,既有法報應之三身,色身即是應化身,應化身可以分身至千百億萬,而又不離久遠未變的法身。故於此處及餘處,教化無量無數眾生。
「諸善男子,於是中間,我說燃燈佛等,又復言其入於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別。」「諸善男子,如來見諸眾生,樂於小法,德薄垢重者,為是人說: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我實成佛已來,久遠若斯,但以方便,教化眾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諸善男子,如來所演經典,皆為度脫眾生。
或說己身,或說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諸所言說,皆實不虛。」
這段經文是說,世尊成佛以來,已經非常久遠,在此期間,雖曾有燃燈佛給世尊授記作佛,以及佛入於涅槃,其實那是方便分別,不是真的。那是因為如來見到許多眾生樂著二乘的小法,所以示現從年輕時出家而修道成佛,其實世尊乃久遠成佛,但為教化眾生,令入佛道,而說次第方便。不過,世尊一生之中所說經典,皆為度脫眾生,表現的方式則有多種,例如說己身、他身,示己身、他身,示己事、他事,那倒是真的。
「燃燈佛」梵文Dipaṃkara,也見於《大智度論》卷九及《金剛經》等,《瑞應經》譯為錠光佛,是釋迦如來於因中第二阿僧祇劫滿時,得逢此佛出世,世尊買五莖蓮華,供養於佛,以髮布地,讓佛走過,因此接受成佛的記莂,謂自那時起,九十一劫「汝當作佛,名釋迦文」。《法華經》舉出此例,說明此亦為了方便德薄垢重的眾生,易以起信修道,其實乃為權說,因為如來成佛,實已相當久遠了。
「所以者何?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無有生死,若退若出,亦無在世及滅度者,非實非虛,非如非異,不如三界,見於三界。如斯之事,如來明見,無有錯謬。以諸眾生,有種種性,種種欲,種種行,種種憶想分別故。欲令生諸善根,以若干因緣、譬喻、言辭,種種說法,所作佛事,未曾暫廢。」
這段經文重覆說明:站在佛的立場,如實所見的欲、色、無色之三界諸相,既無有生,亦無有死;既不退離,也不出現;沒有住在世間,亦沒有由世間得滅度者;不能用虛妄與真實、一如與差異來說明,也不說三界即如實相,而見有三界。像這樣的事,如來非常清楚,不會錯謬。
不過,眾生的根性千差萬別,各有不同的欲求,不同的修為,不同的主觀意識分別作用;如來為使這些不同層次的眾生,都能生起一切善根,所以要像本經各品中使用若干因緣、譬喻、言辭,來作種種說法的佛事,永不中止。
佛所見的一切諸法,是平等無差別、如如無生滅的,然而眾生各有不同層次的性質,為使眾生也能歸向佛的層次,所以有了種種方便的設施。
「非實非虛,非如非異」,實際上與《心經》講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意思相同,也就是佛的中道見,既非左亦非右,更不執著中間,排除一切的知見障礙。凡是偏空偏有、執斷執常,都是邊見,如執中間又成了可右可左的騎牆主義,也非常危險。
「不如三界,見於三界」,不要把三界看成真實的,但三界又是存在的。從因緣所生的三界本質而言,三界並無不變的實體可得;從眾生居住的環境而言,又不能說三界是不存在的。
「如是,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
釋迦牟尼佛成佛以來,已經很久很久了,佛的壽命有無量阿僧祇劫,在無數的劫中,永不滅度。這是第二度宣稱,釋迦世尊是「久遠」成佛的古佛。
「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入於憶想妄見網中。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
釋迦所言久遠劫前已成佛道,是法身慧命;發菩薩誓,度盡眾生,是報身所現的應身工作,已成佛道,猶現菩薩身、行菩薩道。此一報身壽命無限,遠過於如前所說的時劫數量。如今並非真的要入滅,只是為了教化眾生,使眾生有難遭遇想,而宣布即將滅度。許多薄德之人,如果知道佛久住世,恐怕就不會急著趕快學佛修行,也不會想到要種善根,而寧可居於貧窮下賤,貪著五欲,落入顛倒夢想的妄見網中。
佛說即將滅度,又說佛壽久遠無量,聽來好像自相矛盾,其實宣說滅度是為利益眾生的方便,久遠成佛而常住在世永不入滅,才是真實之教。
依據天台智者的《法華文句》卷九之下,解釋「祕密」二字說,如來的一身即三身,是祕說,三身即一身,是密說。據日本中古天台的看法,則謂《法華經》之前是隔異的三身,《法華經》的迹門是相即的三身,《法華經》的本門是法體法爾的三身,又名俱體俱用的三身,觀心門則是己身的三身。是以三身思想疏釋佛壽及滅度的矛盾性。
「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成佛的因地,稱為行菩薩道,而此處是說,成佛以來,已經有無量劫行菩薩道。亦即,成佛之後,佛的應化身,經常還現菩薩身,例如三乘所知的八相成道之前悉達多太子是菩薩,為十六王子沙彌階段的是菩薩,受歌利王節節支解的是菩薩,被燃燈佛授記作佛的是菩薩。此處又說世尊滅度也是方便,故於未來依舊會以菩薩身無盡期的利益眾生。
「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說此《法華經》時,釋迦牟尼佛已經宣布要滅度了,之後就說了《大般涅槃經》,這是滅度之前所說的最後一部經。「滅度」就是寂滅,從此以後不再到這個世界上來度眾生。
「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可是實際上他不是真的滅度,那只是方便教化眾生的一種方法。
「所以者何?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為什麼呢?如果知道如來永久住世,許多福報不夠、善根薄弱的眾生,就不種善根了。就好像是說:太陽永遠發出光明,四處都有空氣可以呼吸,得來不費吹灰之力,就不覺得陽光與空氣對人的重要性。又如父母親太富有了,家中器物都是珠玉,滿地都是黃金,不知惜福的兒女,就不會想到珠玉黃金的可貴。又如泥土能夠生長萬物,乃是眾生棲息營生之寶物,由於到處都有泥土,大家也就不以為貴了。物以稀為貴,是凡夫的淺見,所以佛要示現涅槃,好讓那些薄德而不種善根的人們,趕緊來認真學佛。
「善根」在三十七道品中有五種,稱為五善根,那就是信、精進、念、定、慧。是指由於修習四念處觀而發起的修行經驗,善根發起之後,修行的工夫才算著力,故接下來便是信、精進、念、定、慧的五力。
善根的梵文kuśala-mūla是善之根本,又被譯為德本。《中阿含經》卷七《大拘絺羅經》有云:「若有比丘如是知善知善根者,是謂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正法中。」這是比丘成就正見,得四不壞淨,信心堅固,又名四不壞信,即是信佛、信法、信僧、信戒。此在小乘的《俱舍論》及《成實論》,都說於修四念處的總相念之後,即得煖、頂、忍、世第一的四善根位,是見道位前的修行位。若得煖位,縱然斷善而造無間地獄業,墮於惡道,然流轉不久,必到涅槃。
大乘法相宗,於五位之第二加行位,亦是煖、頂、忍、世第一的四加行位,是見道修行位,與小乘四善根位不同。唯其從善根發起之後,即入正見正法位,是沒有疑問的。《大拘絺羅經》謂「云何不知善根?謂貪不善根,恚癡不善根。」以此可知,無貪、無恚、無癡為三善根。《法華經》的「不種善根」是指不修佛法的人,也就生不起善根了。

轉載來源:七葉佛教書舍  作者:聖嚴法師【法華經講要】 

台長: a-shun
人氣(2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生活心法(聖嚴法師) |
此分類下一篇:法華經講要 (三十二)
此分類上一篇:法華經講要 (三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