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01 09:29:53| 人氣3,420| 回應17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閱讀智慧:歲末人生省思

書名:
佛陀之心:一行禪師的佛法講堂

作者:
一行禪師(Thich Nhat Nanh)

1926年出生於越南,為越南臨濟法脈第四十二代傳人。
1960年代越戰期間,一行禪師秉持「正念必須入世」的信念,以堅實的修行為基礎,以具足的定力、慈悲與智慧濟世在戰火下煎熬的眾生。1967年,美國黑人民權領袖小馬丁.路德.金(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宣稱「我不知道還有誰比這位來自越南的溫和僧侶更有資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並提名法師為當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1970年代,越南赤化後,一行禪師旅居法國,長期從事難民救援。1982年,法師在法國南部建立了「梅村」(Plum Village)禪修道場,並經常赴世界各地弘法。

一行禪師通曉越、英、法及中文,除了佛學論述之外,並著有詩集、小說、戲劇、傳記等,迄今已有上百本著作。已在台灣出版的有:《橘子禪》、《經王法華經》、《與生命相約》、《你可以不生氣》、《你可以不怕死》、《正念的奇蹟》、《觀照的奇蹟》、《見佛殺佛》、《祈禱的力量》、《你可以,愛:慈悲喜捨的修行》、《生生基督世世佛》、《步步安樂行》等。

譯者 :
方怡蓉
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中華佛學研究所畢業。譯作有《佛教一本通》、《經王法華經》、《橘子禪》等等。

內容介紹:
一個徹底活在佛法中的人,一個慈悲的行動者,以他的生命經驗,淬煉出這一本如詩的生活佛法書。


在本書中,一行禪師以平實的文字重新解譯佛陀四聖諦、八正道的教導,沒有深奧的理論,要讓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只要我們知道如何澆灌自己內在的佛性種子,時時抱持正念、深入觀察,苦就能轉化為平靜、喜悅、解脫。這是佛陀自在解脫的方法,同樣也是我們達到自在解脫的憑藉。

一行禪師透過自身的深刻體驗,將距人千里之外的佛法濃縮成一篇篇貼近生活的行動方針,他不僅告訴你根本的義理,也揭示了身體力行的訣竅,當你拿起書跟著做時,就像有一位老師在一旁諄諄善誘,亦步亦趨地提點你,讓你每一步都能舒服安穩。想在佛法中安頓身心,這便是一本能讓你貼近佛陀本懷的佛法生活版教科書。

本書的三大主題:
一、理解苦、集、滅、道四聖諦

佛陀將苦稱為「聖諦」,因為我們的苦能讓我們看到解脫之道。修習第一聖諦「苦」,辨識自己的苦;修習第二聖諦「集」,看清苦的根源;修習第三聖諦「滅」、第四聖諦「道」,找出轉化苦與證得寂靜之道。

二、通達安樂的八聖道
避免做出讓自己受苦的行為,這是我們最需要的修習之路,佛陀稱之為「八聖道」,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及正定。透過八聖道的修習,有助於我們辨識及取捨內在藏識中的善根與不善根,從中增長我們的智慧與慈悲。

三、其他基礎佛法
在佛教中,「信」並不意味我們要接受一種未經親身驗證的理論,實際上,佛陀鼓勵我們親自去看去體驗。你可以透過基礎佛法的教導,學會付出與擁有同理心,感受到慈、悲、喜、捨所帶來的快樂。
 
目錄:
第一部 四聖諦
  第一章 進入佛陀之心
  第二章 初轉法輪
  第三章 四聖諦
  第四章 理解佛陀的教法
  第五章 一切皆苦嗎?
  第六章 停止、平靜、休息與療癒
  第七章 體會自己的苦
  第八章 證得安樂
  第二部 八聖道
  第一章 正見
  第二章 正思惟
  第三章 正念
  第四章 正語
  第五章 正業
  第六章 正精進
  第七章 正定
  第八章 正命
  第三部 其他基本佛法
  第一章 二諦(兩種真理)
  第二章 三法印
  第三章 三解脫門
  第四章 佛的三身
  第五章 三寶
  第六章 四無量心
  第七章 五蘊
  第八章 五力
  第九章 六波羅蜜
  第十章 七覺支(覺悟七要素)
  第十一章 十二支緣起
  第十二章 觸及內在的佛陀
  第四部 經典
  《轉法輪經》
  《大四十經》
  《正見經》
 
書摘:進入佛陀之心

佛陀不是神,而是如你、我一般生而為人,且同樣受苦。若我們敞開心胸,走向佛陀,他會以充滿慈悲的雙眼注視著我們說:「因為你心中有苦,所以你就有可能進入我的心。」維摩詰居士說:「因為世界病了,所以我生病;因為人們受苦,所以我必須受苦。」

佛陀也曾如此說過。別以為你不快樂、心中有苦痛,所以就不能走向佛陀;正因為你心中有痛,才有可能與佛陀溝通。你、我的苦是我們進入佛陀之心的基本條件,也是佛陀進入我們心中的基本條件。

在四十五年的弘法中,佛陀一再強調:「我的教導唯有苦與苦的轉化。」當我們辨識且承認自己的苦時,佛陀——我們內在的佛陀——將會看著這苦,找出導致苦的原因,然後開出一帖行動方針之藥,這藥能將苦轉變為平靜、喜悅與解脫。苦,是佛陀用以自我解脫的憑藉,也是我們藉以解脫自在的憑藉。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內在的苦難種子可能有很大的力量,但別等到沒有痛苦時才允許自己快樂。庭院中有棵樹生病時,你必須照顧它,但也別忽略整片生機勃勃的樹林,即使你心中有苦,還是能享受生命中許多令人驚嘆的事——美好的夕陽、兒童的微笑與繁花綠樹。光是承受苦還不夠,請別自囚於苦之中。

若你曾體驗飢餓,就會知道享用食物是一種奇蹟;若曾受凍寒之苦,就曉得溫暖的可貴;曾受過苦,才會知道如何對現在一些構成天堂的要素心存感激;倘若你陷於自身的苦,將會錯過天堂。別漠視自己的苦,可也別忘記去享受生命中的奇蹟,這不僅為自己,也為眾生的利益。

年輕時,我寫下這首詩,當時我以一顆傷痕累累的心契入佛心:
我的青春
是一顆青澀的梅子。
你在它身上留下了齒痕,
那些齒痕猶自顫動。
我永遠記得,
永遠記得。
自從學會如何愛你,
我的靈魂之門就一直敞開著,
任由風自四面八方吹入。
實相呼喚著變異;
覺知的果實已然成熟,
而開啟的心門永不可能再緊閉。
烈火吞噬這個世紀,
山嶺森林留有烈燄肆虐的印記。
風在我耳邊呼嘯,
穹蒼正在暴風雪中劇烈震盪。
嚴冬的傷痕靜靜地躺著,
雖已不見冰封的刀刃,
卻徹夜痛苦不堪,
輾轉反側,無法入眠。

我在烽火連天的時代中成長,小孩、成人、價值觀、?蒤荌禤a等周遭的一切都遭到摧毀,年輕的我苦不堪言。覺知之門一旦開啟,你就無法再關上。戰爭在心中留下的傷痕尚未完全平復,我常在夜裡清醒地躺著,以正念的呼吸,擁抱著我的同胞、國家和整個地球。

沒有苦,你就無法成長;沒有苦,你就無法獲得該有的平靜與喜悅。請別逃避自己的苦;擁抱它、珍惜它,到佛陀身邊,和他並肩而坐,並讓他看看你的痛苦。他會滿懷慈悲與正念地注視你,讓你知道擁抱自身之苦與深入觀照它的方法。有了智慧與慈悲,就能治癒心中和世界的創傷。佛陀將苦稱為「聖諦」,因為我們的苦能讓我們看到解脫之道。請擁抱你的苦,讓它對你顯示通往平靜之路。
 
 
正語
正念第四學處——正語

我覺知到,由於未正念地言談以及缺乏傾聽他人的能力所造成的痛苦,因此,為了給人帶來喜悅與快樂,並減輕他人所受的苦,我會致力於培養愛語與深入傾聽的能力。我知道言詞可能帶來快樂或痛苦,因此我決心說話誠實,說能激發自信、喜悅與希望的話。我不傳布自己不確定的消息,也不批評或譴責自己不確定的事。我會克制自己,絕不挑撥離間或搬弄是非,以免家庭失和或團體分裂。我決心竭盡全力化解所有大大小小的衝突對立。

這是正念第四學處,它詳盡地說明了「正語」。在我們這個時代,通訊技術已變得相當精密複雜,幾乎立刻就能將訊息傳到地球的另一個角落,然而在此同時,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變得非常困難,父親無法與子女交談,夫妻、夥伴之間也不能溝通。溝通的管道阻塞,我們的處境非常艱困,不僅國與國之間如此,人與人之間也是如此。因此,修習正念第四學處極為重要。

正語的傳統解釋如下:
(一)不妄語(說話誠實):
當某件東西是綠色時,就說是綠色,不能說是紫色。
(二)不兩舌:
不能向彼說此,向此說彼。雖然為了幫助對方了解我們的意思,可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真相,但我們必須忠於事實。
(三)不惡口:
不咆哮、不誹謗、不詛咒,不說造成痛苦或仇恨的話。即使心地善良、無意傷人的人,有時也會說溜嘴而講出惡毒的話。我們心中有成佛的種子,也有許多束縛或結使(samyojana),當我們說出有害的話語時,往往是由於自己的習性。我們的言語有很大的影響力,會造成別人內心的情結,讓人失去生活的目標,或甚至逼人自殺,我們絕不可忘記這一點。
(四)不綺語:
我們不必為了讓事情聽起來比實際情況更好、更壞或更極端,而作不必要的誇大描述,好比說見人略有慍色,我們就別說他暴跳如雷。修習正語即是改變習慣,讓自己所說的話是發自內在佛性的種子,而非來自尚未解決或不善的種子。

以正思惟而說正
正語的基礎是正思惟,言語是讓思考得以發聲表達的途徑,一旦說出口,我們的思緒就不再屬於個人私有,這時就等於是把耳機交給別人,允許他們聽見我們心中正在播放的錄音帶。當然,會有些事是我們不願說出口的,於是意識的某部分必須扮演編輯的角色,若認為有些話說出來會遭到批評,意識中的這名「編輯」就會審查剪裁。但有時當朋友或心理治療師提出一個意料之外的問題時,我們就會受到誘導而說出原本想隱藏的真話。

有時心中充塞的苦楚,可能會在未經思考的媒介下發為言語(或行動),這是因為我們的苦經過日積月累,到了再也無法壓抑的地步,尤其是在未曾修習過正念的情況之下。發抒痛苦有可能會傷害自己與別人,但在未修習正念之前,我們可能不知自己心中有什麼東西正在擴大,然後說出或寫出原本不願言明的事,連自己也不明白那些話是從哪裡冒出來的。本來無意出口傷人,卻仍說了傷人的話;原本一心一意只想達到和諧、諒解,卻偏偏言語刻薄。

為了灌溉心中和平的種子,我們必須在行、住、坐、臥等行動中時時修習正念,有了正念,所有的念頭和感受全都一目了然,且清楚每個念頭對自己是有害或有益的。若繼續保持正念,當念頭化為言語表達出來時,我們就會知道自己正在說什麼,也知道它是有用的或者會製造問題。
 
正念地傾聽,重啟溝通
深入傾聽是正語的根基,倘若我們不能以正念傾聽,就無法修習正語,不論說什麼都不會是正念分明的,因為我們說的只是自己的想法,而非針對對方的回應。《法華經》勸人以慈眼見、聞,慈心傾聽則可療傷止痛,當有人如此傾聽我們說話時,我們馬上就會感到幾分寬慰。好的心理治療師總是不停練習深入、慈悲地傾聽,我們也要學習如此做,才能治好自己所愛的人,重建與他們的溝通管道。

當溝通管道被切斷時,我們所有人都會感到痛苦,再也沒有人聽我們說話,沒有人了解我們,我們成為一顆隨時會爆炸的砲彈,因此恢復溝通的工作刻不容緩。有時,只要深入傾聽十分鐘,就能轉變我們,而讓我們重拾微笑。觀音菩薩就是傾聽世間哀嚎的人,她具有深入傾聽而不加以評斷或反應的特質。當我們全心全意地傾聽時,很可能就拆除了一堆炸彈;倘若對方覺得我們批評他或她所說的話,他們的痛苦就得不到紓解。當心理治療師正確傾聽時,患者便有勇氣說出以前一直無法對任何人開口的事。深入傾聽會讓說話者和傾聽者雙方都得到滋養。

我們許多人在自家中都已喪失了傾聽及使用愛語的能力,甚至可能沒有人能聽進其他任何人說的話,所以就算人在家裡也會感到寂寞。正因如此,我們只得找心理治療師,希望他們能好好聽我們說話,但許多治療師本身也有很深的苦,有時也未必能如其所願地深入傾聽。

因此,若你真的愛某個人,就訓練自己成為一個善於傾聽的人,成為心理治療師吧!
倘若你知道如何自我訓練,成就深入而慈悲的傾聽藝術,那麼對摯愛的人來說,你可能會是世上最好的心理治療師。運用愛語也是必要的,我們已喪失平靜敘述的能力,動不動就會發怒,每次一開口就是尖酸刻薄的話。我們知道這是實情,我們已無法親切和藹地對人說話,這就是正念第四學處的訓練重點。恢復和平、慈愛的關係是如此重要,若不能完成這樣的訓練,就無法成功地恢復和諧、愛與快樂,所以修習正念第四學處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因為喪失了平和、慈悲地傾聽彼此的能力,許多家庭、夫妻及人際關係都破裂了,我們已經喪失運用平和、慈愛語言的能力,所以要重建溝通能力,正念第四學處非常重要。修習此學處,成就傾聽和愛語的藝術,會是很棒的一份禮物。例如,某個人可能很難過,家中卻無人能靜靜地坐在旁邊聽他(或她)吐露心聲,若有人能平靜地坐在他身旁,全心全意傾聽一小時,那麼他原先的痛苦將會大幅減輕?C當你極度痛苦又無人能聽你傾訴時,痛苦就會一直存在;如果有人能聽你傾吐,能了解你,那麼只要一小時的相處,你就會感到如釋重負。
 
學習觀音菩薩,慈悲地傾聽
佛教徒經常會談到觀音菩薩,那是個具有非凡能力的人,可以慈悲且真誠投入地傾聽。「觀音」代表的是能傾聽且了解世間音聲(即眾生在苦中哀嚎)的人,心理治療師努力如此修習,他們滿懷慈悲,靜靜地坐著聽你說話,不評斷、不批評、不譴責也不作價值判斷,只是單純地為了幫助你減輕痛苦。當心理治療師能如此聽你說話一小時,你就會感覺好過多了。

然而,心理治療師必須修習才能永遠保有慈悲、專注和深入傾聽的能力,否則他們傾聽的品質會相當低劣,聽了一小時後,你也不會覺得有任何改善。

我們要修習正念地呼吸,這樣慈悲才能在心中長存。「我正在傾聽他講話,不僅因我想知道他心裡想什麼,或想給他忠告,更是因為我想減輕他的痛苦。」這就稱為慈悲的傾聽,在整個傾聽過程中要心懷慈悲,以此方式傾聽就是傾聽的藝術。倘若傾聽過程中出現煩躁或瞋怒,你就無法繼續傾聽,所以一有煩躁、瞋怒生起時,你就必須修習,讓自己能正念地呼吸,同時保持慈悲。藉由慈悲,你才能傾聽對方說的話不論他說什麼,即使他看待事情的角度有許多偏頗與不公正,或者譴責怪罪你,你都要繼續安靜坐著,同時正念於每個呼吸,持續心中的慈悲一小時,這就是慈悲的傾聽。若能這樣傾聽一小時,對方心裡會大為舒坦。

倘若你覺得自己無法繼續如此傾聽,可問對方:「親愛的,我們可以過兩天再繼續嗎?我自己需要充電,要先修習一段時間,才能以最好的方式聽你分享。」當你狀況不佳時,就無法以最好的方式來傾聽。為了恢復慈悲傾聽的能力,你需要更多行禪、正念的呼吸、坐禪等方面的修習。這就是修習正念第四學處,亦即訓練自己心懷慈悲地傾聽,這是非常重要且珍貴的禮物。

有時我們會因為嘴笨而造成別人的心結,然後還說:「我剛剛只是說實話罷了!」那也許是實話,但若我們陳述的方式導致對方不必要的痛苦,那就不是正語了。事實是要以別人可以接受的方式來表達,會造成傷害或毀滅的話不是正語。開口前,必須了解你要交談的對象,每個字都要考慮清楚後再說出口,如此一來,你的言語無論在形式或內容上都會是「正確的」。
 
 
正念第四學處也和愛語有關,你有權對另一個人坦白心中所想的一切,條件是只能用愛語,如果你無法平靜地開口,就不要當天說:「抱我!親愛的,我明天或後天再告訴你吧,因為我今天狀態不太好,我怕會出口傷人。所以,請讓我改天再跟你談這件事。」只在自己確定能平靜地運用愛語時,再開口說話,你必須訓練自己做到這一點。

《法華經》中有位妙音菩薩,他能因應不同的對象,以對方的語言交談。對需要音樂語言的人,他就使用音樂;對了解醫藥語言的人,他則以醫藥用語交談。妙音菩薩所說的一言一語都開啟了溝通之門,並幫助他人轉化。我們也可效法這位菩薩,不過這需要決心與技巧。

假設張三、李四兩人彼此不和,我們可到張三面前說李四的好話,然後再跟李四說張三的長處。當張三得知李四正在受苦時,他比較有機會了解、欣賞原本交惡的對方。正語的藝術需要有正見、正思惟,還有正確的修行。

寫信也是一種言語的形式,有時比當面對談更安全,因為在付郵之前你還有時間月讀所寫的內容。你可邊讀邊想像對方接到此信的情景,由此決定自己所寫的是否善巧、是否適當。你的信必得灌溉對方心中轉化的種子,觸動對方內心某處,才能稱為正語。信中如有任何字句可能引起誤解或不快,請馬上改寫。正念將告訴你,你是否以最善巧的方式來表述事實,信一旦寄出就拿不回來了,所以在寄出之前請從頭到尾仔細讀幾遍。這封信將使寄信與收信雙方都能受益。

當然,你受了苦,但對方也同樣受苦。這正是寫信何以是一種很好的修行方式的原因,它讓你修習深入地觀察,只有當你確定自己已深入觀察後才將信寄出。你無需責備任何人,只需表達出你自己已經具有更深刻的了解。對方受苦是事實,光是這點就值得你對他慈悲;當你開始了解對方的苦,心中自然生起慈悲,所用的語言也會具有療傷止痛的效力。慈悲,是能幫助我們與他人連結的唯一力量,無慈悲心的人永遠都不可能快樂。當你對寫信的對象修習深入觀察時,慈悲就會生起;在生起慈悲的那一刻,即使信還未寫完,你已經覺得好過一些了。信寄出後,你的心會更舒坦,因為你知道對方讀了信後也會覺得好過。每個人都需要了解與接納,而此時你能表達自己的了解,像這種方式的寫信,便可重啟溝通之門。

寫書或寫文章也可如法炮製。寫作是一種深刻的修行,即使還未動筆,不論我們當下正在做什麼,例如從事園藝或打掃,我們就已在意識深處構思著書或文章的內容。為了要寫一本書,我們必須投入全部的生命,而不光是坐在書桌前的那段時間。當你寫作時,知道自己所寫的一字一句都會影響其他許多人,我們無權只發抒自己的痛苦——若那會為別人帶來痛苦的。很多書、詩詞、歌曲會讓人對生命失去信心,今天的年輕人戴著隨身聽,窩在床上聆聽有害的音樂或歌曲,那樣的樂曲澆灌他們心中悲痛和煩躁的種子。在修習正見與正思惟?氶A我們要把只會澆灌痛苦種子的錄音帶、音樂光碟收在箱子裡,從此再也不聽。為了幫助我們的社會再度朝向和平、喜悅、信心的未來前進,製片、音樂家和作家都需要修習正語。

電話禪是另一種能幫助我們培養正語的修行方法:
言語可傳到千萬里之外,
願我的言語讓彼此產生智慧與愛,
願我的言語如寶石般美麗,
如花朵般可愛。

也許;你願意把這首偈頌寫在紙上,貼在電話旁,並在你每次拿起話筒打電話時,持誦這幾行字。這首偈頌表達修習正語的決心,在你說出這些字句的同時,你的心已變得更加平和,洞見也更為清晰,對方將會聽出你的聲音中充滿著清新、活力,你所說的話只會帶給對方很大的快樂,不會造成痛苦。

修習靜默,到處有奇蹟
當我們的禪修更深入時,就能減少語言文字的束縛。我們若能修習靜默,就可如飛鳥般自由自在,觸及事物的本質。越南禪宗諸派中有位開山祖師曾寫道:「別問我其他任何一件事,我的本質是無言的。」要修習正念地說話,有時需要修習靜默,然後才能深入觀察,看清自己的見解,看清什麼樣的心結造成我們的思惟。靜默,是一段讓人深入觀察的時刻,有時靜默即是實相,那就稱為「一默如雷」。孔子所說的「天何言哉?」也可表示是上天告訴我們這麼多,我們卻不知如何傾聽。如果我們以內心的靜默來傾聽,每一聲鳥鳴和每一陣松濤,都在對我們說話。《阿彌陀經》中說,每次風吹過寶樹,就有奇蹟產生,若仔細聆聽,會聽到佛陀正在宣說四聖諦、八正道。正念幫助我們放慢速度,去傾聽眾鳥、樹林、自心和嘴巴發出的每個字,無論我們說了善意的話或作了倉促的回應,我們都聽得見自己正在說什麼。

言語和思想可能殺生,我們不能以思惟或言語支持殺生的行動。若所從事的工作讓你無法說實話,你可能必須換工作;若工作允許你說實話,請心存感激。為了實踐社會正義和非剝削的理念,我們必須使用正語。
 

台長: 讀.冊.人
人氣(3,420) | 回應(17)| 推薦 (1)| 收藏 (1)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人生:人間書房 |
此分類下一篇:鼠與您的年:鼠來運轉,恭賀新禧!
此分類上一篇:最愛閱讀 :《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

讀.冊.人
本書的三大主題:
一、理解苦、集、滅、道四聖諦
佛陀將苦稱為「聖諦」,因為我們的苦能讓我們看到解脫之道。修習第一聖諦「苦」,辨識自己的苦;修習第二聖諦「集」,看清苦的根源;修習第三聖諦「滅」、第四聖諦「道」,找出轉化苦與證得寂靜之道。

二、通達安樂的八聖道
避免做出讓自己受苦的行為,這是我們最需要的修習之路,佛陀稱之為「八聖道」,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及正定。透過八聖道的修習,有助於我們辨識及取捨內在藏識中的善根與不善根,從中增長我們的智慧與慈悲。

三、其他基礎佛法
在佛教中,「信」並不意味我們要接受一種未經親身驗證的理論,實際上,佛陀鼓勵我們親自去看去體驗。你可以透過基礎佛法的教導,學會付出與擁有同理心,感受到慈、悲、喜、捨所帶來的快樂。

自己2008許好願,
期盼金鼠年,每位來訪的朋友們都開大智慧,圓圓滿滿,離苦得樂。
2008-02-01 09:40:13
jaco
歲末當省思
跟你拜早年
祝事事如意
心想事成
^^
2008-02-01 10:18:16
版主回應
Dear jaco 您好:

祝福朋友!
順順利利8760 小時,開開心心525600分,平平安安31536000秒!
春節假期快樂!
2008-02-05 14:20:34
Lilly (換個名了)
請問您~

在所有標題的前面有個符號,
那是有什麼樣的意思嗎?

<<喜歡上您這裡~ 打擾了!>>
2008-02-01 13:13:45
版主回應
Dear Lilly 您好:

感謝您喜歡這個園地,邀請您常來走走,好嗎?

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見青松不見花。

回答您的詢問,沒有特別的涵義。
2008-02-05 14:24:53
Ming
讀冊人很有深度 很有水準
敬畏 探索 學習之

一切正念善行 都需要耐心恆久的堅持

祝大家 平安 順利
2008-02-01 16:11:22
版主回應
Dear Ming 您好:

愧不敢領受,真真折煞自己。
浮生若茶,
期許自己不論遇到什麼人,都能釋放生命的滋味;不論富貴嬪賤、順遇或橫逆,都不改自己的本色。
浮生若茶,
期許自己願保有那平常心,在沸水淋身、薪燃火熾、浮沉不定的時刻,益加散發自己的味道。

心一鬆散,萬事不可收拾;
心一疏忽,萬事不入耳目;
心一執著,萬事不得自然。
2008-02-05 14:47:11
阿ling
謝謝你分享書摘
讀後感覺十分受用
一行禪師的書也是我相當喜歡的
深入淺出
雖淺出卻該深入慢讀

祝願你新的一年
喜悅如意
阿彌陀佛
2008-02-02 13:23:24
版主回應
阿ling 您好:

歡迎您來!

欲悟色空為佛事,故栽芳樹在僧家,
細看便是華嚴偈,方便風開智慧花。

平安!
2008-02-05 14:52:03
翼(大翅膀)
午安~

就快過年啦!也預祝你新年快樂,
鼠年行大運哦!!^O^
2008-02-02 14:47:46
版主回應
翼(大翅膀)您好:

一樣的心意,
祝福鼠與您的年,鼠來運轉行大運。
金鼠年快樂!
2008-02-05 14:54:40
好友!新年恭喜
鼠年萬事順心如意
闔家身體健康
2008-02-02 15:24:29
版主回應
珍 您好:

鼠年新氣象!
祝福朋友!
順順利利8760 小時,開開心心525600分,平平安安31536000秒!

新年快樂!
2008-02-05 14:56:38
傾聽
祝福智慧如海
2008-02-03 20:31:43
版主回應
傾聽 您好:

感恩!

青山幾度變黃山,世事紛飛總不干,
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
2008-02-05 15:02:25
阿劭
拜個早年 ~
新春愉快
平安健康
2008-02-03 21:26:33
版主回應
阿劭 您好:

祝福您!
春節假期,鼠不盡的快樂!
平安一歲,健康整年。
2008-02-05 16:00:51
jessica268
祝福祝福
【事業鼠一鼠二,幸福非你莫鼠~】
還有『鼠』不盡的鈔票喔!
2008-02-04 02:34:05
版主回應
you,too
2008-02-05 16:01:49
品墨
受教了

新年如意
2008-02-04 08:48:53
版主回應
品墨文友 您好:

不敢當!

千樹梨花百壺酒;
一庄水竹數房書。
水能性澹為吾友;
竹解心虛即我師。
2008-02-05 16:04:16
riby
祝福您鼠年行大運
2008-02-04 14:22:29
版主回應
Dear riby 您好:

鼠不盡的好運到!
祝福朋友!
順順利利8760 小時,開開心心525600分,平平安安31536000秒!
春節假期快樂!
2008-02-05 16:06:00
祝您
新春愉快~萬事如意
2008-02-04 15:09:50
版主回應
森您好:

一樣的祝福給您!
預祝您!
平安一歲,健康整年。
2008-02-05 16:09:48
瑪友友
不出惡言真的是現代人必修的功課。
2008-02-09 20:58:22
版主回應
瑪友友 您好:

遇亨通的日子,當喜樂。
遭患難的日子,當思想。

用心相待; 真誠給予。
把握當下; 珍惜現在。

禍福無門,惟人自招。
2008-02-12 10:43:54
香水百合
一行襌師的開釋看似簡單,卻是最有效,最值得盡心盡力在生活中實踐的。傾聽是關懷最好的橋樑,傾聽大地、傾聽眾生、傾聽內在
,願意傾聽源於慈悲,源於安在,佛心自來。
2008-02-12 22:20:25
版主回應
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
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2008-02-23 18:46:52
芷凝
親愛的大哥
這本書的摘錄讓我看的很專注寧靜
我將花兩到三個月的時間接受台大實習心理師的心理治療
他是個很年輕很細心很沉穩的人
我差點愛上他
不過我會抽離和理性的傾訴該說的痛楚內容
但願療程順利
請敬愛的大哥為我祈禱祝福^^
謝謝
我想我很幸運遇到一位具有慈悲新的心理師
這也許是觀世音菩薩聆聽到我的痛苦而送給我的善知識禮物吧
我會心懷感恩的面對他
祝大哥假日愉快
我若賺到更多家教費我會去買這本書
2008-02-24 12:32:24
打開心門.勇敢出發
Hi,

發現好地方,最近比較忙些

改天再來好好拜訪。
2008-03-12 17:47:45
版主回應
歡迎
2008-05-08 17:18:19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