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21 17:50:36| 人氣9,584| 回應18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2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重陽悅讀: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

 

重陽悅讀:敬老「重陽節」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詩人屈原在《遠遊》中有《集重陽入帝宮兮》之描述,我們可知遠於戰國時代已有《重陽》的稱謂。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由來

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有很多說法:
南朝梁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禦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裏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風俗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節日。 劉歆《西京雜記》:漢高祖劉邦愛妾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賈佩蘭被逐出宮,下嫁扶風段儒為妻,曾對別人講過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有飲菊花酒、吃蓬餌(即重陽糕)和帶茱萸等祈求長壽的習俗。又據唐詩人沈佺期《九日臨渭亭佳宴應制得長字》詩:「魏文頌菊蕊,漢武賜萸囊…年年重九慶,日月奉天長。」顯然,重陽佩茱萸、飲菊花酒在漢代已成為重要的節日。   

三國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確地寫出《重陽》的飲宴。但當時人們並不把這一天視為吉日良辰,還以登高、佩茱萸辟邪離家避難,以延長壽命。東晉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中:「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文中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點出了《重陽》已有飲酒、賞菊的習俗。 歷經魏晉南北朝,重陽節成為一個很受重視的節日,直到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一起吃糕慶賀,皇帝並親自到萬壽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沿襲到清代。  

茱萸又名越椒,一種中藥植物,氣味辛烈,可防惡濁邪氣的侵襲及避蟲咬,古人認為重陽插茱萸可避難消災,茱萸可帶在手臂,也可插在頭上,有的做成香袋放在身上;除外,人們也簪菊花,這些習俗在唐代就很普遍,歷代盛行。到清代,北京在《重陽》時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意為「解除凶穢,以報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   

《重陽》正值秋天,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淵明先生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愛菊出名,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更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後人效法他,遂有重陽賞菊之俗。後代文人雅士無不賞菊、詠菊、讚菊,並將菊與宴飲結合。北宋時京師開封賞菊之風極為盛行,當時菊花品種很多,千姿百態,民間更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季節裡,觀賞菊花當時成為一件重要的事。此外,宋朝人還稱菊花為「延壽客」,茱萸為「辟邪翁」,清代以後賞菊之風尤盛,但不限於重陽,不過仍在重陽前後最為繁盛。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製作的方法不一。重陽吃糕與中秋吃月餅一樣,是一種應節的食品,因「糕」與「高」同音,古人有「百事皆高」的說法,所以,重陽登高時吃糕,象徵步步高升。據明人謝肇淛《五雜俎》:在重陽日的清晨,把花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額上,祝福道:「願兒百事俱高。」除了表達對兒女期待的心願,更蘊含父母的關懷。 

此後重陽登高、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和射虎等種種習俗,歷代相沿且延續至今。重陽節經過兩千多年的變遷,保存著歷史上的各種習俗,已經成為多姿多彩內容豐富的節日。

 
由於「九九」和「久久」同音,有長長久久之含意,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二千多年來人們對此節日,一直有著特殊情感。只是隨著時代變遷、社會結構的改變,內政部於民國六十三年,明定重陽節為「老人節」,用以感謝老人過去的辛勞,弘揚敬老崇孝的傳統美德。發揚我國傳統的孝道和報本思源的美德,使這個節日更富人情味,也充實了它更深邃的內涵。
 
 
重陽悅讀:燈火夜深書有味;墨花晨湛字生光
 
《醉花陰.重陽》‧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本題又作《九日》或《重九》。 首兩句寫白天的愁悶漫長,「佳節又重陽」三句寫夜晚的孤獨寂寞,「東籬」兩句寫黃昏後獨酌的幽苦。無論什麼「賞心樂事」,都不能使詞人舒心,這就顯示出離別愁苦之深重。在層層渲染後,詞人正面點出相思銷魂蕩魄之苦。「莫道」三句描繪形象生動,言情蘊藉,深情苦調,為千古名句。 
 
李清照,1084年-約1156年宋代著名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山東濟南章丘)明水鎮人。宋代朱熹說:「本朝婦人能文只有李易安與魏夫人」;四庫全書提要云: 『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及抗軼周柳,雖篇帙無多,固不能不保而存之 ,為詞家一大宗矣。』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前此太白,並稱《詞家三李》。 
 
李清照對詩詞的分界看的很嚴格,提出「詞,別是一家」。主張詞的典雅和音律性,擅長白描手法。用字自然淺顯而音節和諧、詞意婉轉。經常在尋常詞語中創出新意,在文學詞壇中獨樹一幟,在詞的內容上,她一方面以女性特有的藝術感受,使兩宋以來的婉約雅詞的題材、意境更加深化、細膩,將婉約詞派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時通過描寫個人的苦難遭遇,反映出兩宋之交整個國家、民族的歷史悲劇。後世對李清照的詞評價非常高。李清照的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後人稱為「易安體」。
 
《少年遊》晏殊
重陽過後,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
朱欄向曉,芙蓉妖艷,特地鬥芳新。
霜前月下,斜紅淡蕊,明媚欲回春。
莫將瓊萼等閒分。留贈意中人。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臨川縣文港鄉(今屬進賢縣)人,北宋前期著名詞人。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拜樞密使、參加政事加尚書左丞,慶曆中拜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歷任要職,更兼提拔後進,如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皆出其門。 他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有《珠玉詞》一百三十余首,風格含蓄宛麗。其代表作為《浣溪沙》、《蝶戀花》、《踏莎行》、《破陣子》、《鵲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千古傳誦的名句。他亦工詩善文,原有詩文二百四十卷,現存不多,大都以典雅華麗見長。生平詳見《宋史》卷三一一。有胡亦堂輯《晏元獻遺文》一卷。 
 
《武陵春》‧晏幾道
九日黃花如有意,依舊滿珍叢。誰似龍山秋興濃,吹帽落西風。
年年歲歲登高節,歡事旋成空。幾處佳人此會同,今在淚痕中。 
晏幾道,約1040-約1112,北宋婉約派重要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晏殊第七子著名詞人,與其父晏殊並稱二晏》。著有《小山詞》傳世。晏幾道,秉性孤傲,不肯媚世求榮,一生官職卑微,只任過應昌府許田鎮監察。晏幾道學問超群,尤工小令,令詞經過他的努力發展達到了頂峰。他的詞風格婉約,工於言情而情而不淫,把五代、宋初文人娛賓遣興的艷科》詞,變成了真摯動人的抒情之作。寫人咏物,則形神兼備,呼之欲出;斟字酌句,則工巧自然,不露痕跡,詞意雋永,聞者擊節。由於社會地位的遽變,家道中落,其詞婉曲悲涼,偏執哀痛,通篇縈繞低迥,有惆悵傷感的情調。 小晏詞一洗乃父雍容富貴之氣,且有更多感傷色彩,情思也較深切,以工於言情》為後世所稱頌。黃庭堅評小山詞說精壯頓挫,能動搖人心。上者高唐洛神之流,下者不減桃葉 團扇。
 
《朝中措》范成大
身閒身健是生涯。何況好年華。
看了十分秋月,重陽更插黃花。
消磨景物,瓦盆社釀,石鼎山茶。
飽吃紅蓮香飯,儂家便是仙家。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號石湖居士文穆,郡(今江蘇蘇州)人。他與楊萬里陸遊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范成大的作品在當時即有顯著影響,到初則影響尤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劍南」指陸遊《劍南詩稿》)之說。其詩風格輕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晚年所作《四時田園雜興》(60首)是其代表作,錢鍾書在《宋詩選注》中謂之「也算得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他同時還是著名的詞作家,或許還可說是一位地理學家。有《石湖詩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攬轡錄》、《驂鷺錄》、《吳船錄》、《吳郡志》等著作傳世。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秋登萬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霽,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九日 》唐•孟浩然 
九日未成旬,重陽即此晨;登高尋故事,載酒訪幽人。
落帽恣歡飲,授衣同試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登高》唐•王昌齡
青山遠近帶皇州,霽景重陽上北樓;雨歇亭皋仙菊潤,霜飛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鬢花宜壽,翡翠橫釵舞作愁;謾說陶潛籬下醉,何曾得見此風流。

王昌齡,是個早負盛名的唐朝詩人,因為他是江寧人,詩又寫得好,所以人稱「詩家天子(或夫子)王江寧」。他的詩作以絕句見稱,現存的詩作有半數為絕句,尤以七絕為佳。 他的絕句題材有三類,一是邊塞詩,不少是以樂府舊題寫成的組詩,如《從軍行》七首、《塞下曲》四首等。詩裡表現了戰士們的愛國豪情和勇敢樂觀的精神。二是贈別詩,如《送別魏二》和《芺蓉樓送辛漸》,二詩同是寫送行,而且都是以清風寒雨為背景,但各有重點。三是閏怨、宮怨詩,詩中對女性的心理刻劃細膩,如《長信秋詞》、《採蓮曲》等。

 

《 重陽日酬李觀》唐•皇甫冉
不見白衣來送酒,但令黃菊自開花;

愁看日晚良辰過,步步行尋陶令家。 

 

《 九日寄鄭豐》唐•皇甫冉
重陽秋已晚,千里信仍稀;何處登高望,知君正憶歸。

還當採時菊,定未授寒衣;欲識離居恨,郊園正掩扉。

皇甫冉,字茂政,丹陽人。十歲能屬文,張九齡呼為小友。唐天寶中,舉進士第一,授為錫尉。大曆初,累遷右補闕,奉使江表,卒於家。

 

《重陽日鄂城樓送屈突司直》 唐•劉長卿
登高復送遠,惆悵洞庭秋;
風景同前古,雲山滿上遊。
蒼蒼來暮雨,淼淼逐寒流;
今日關中事,蕭何共爾憂。

 
《九日登李明府北樓》唐•劉長卿
九日登高望,蒼蒼遠樹低;人煙湖草裡,山翠縣樓西;
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無勞白衣酒,陶令自相攜。 
 劉長卿 ,字子房,生年不詳,卒年約在唐德宗貞元二年至七年間。唐玄宗開元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因個性剛烈而冒犯皇上,兩度遷謫,終於隋州刺史。擅長五言近體詩,內容多寫荒村水鄉、幽寒孤寂之境,並反映社會離亂及政治失意之感。風格溫雅流暢,冠絕於當世,自稱為五言長城。著隨州集、外集。
 
《九日曲江》唐•杜甫
綴席茱萸好,浮舟菡萏衰;季秋時欲半,九日意兼悲。
江水清源曲,荊門此路疑;晚來高興盡,搖蕩菊花期。
 
《重陽四首》宋‧文天祥
萬里飄零兩鬢蓬,故鄉秋色老梧桐;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
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乾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如夢中。
飄零萬里若為家,一夜西風吹鬢華;只有新詩題甲子,更無故舊對黃花。
江南秋色滿梧桐,回首青山萬事空;怕見鏡中新白髮,長將破帽裹西風。
風捲車塵弄曉寒,天涯流落寸心丹;去年醉與茱萸別,不把今年作健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南宋末期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初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狀元後再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
 
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後世,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生平事蹟被後世稱許,與陸秀夫張世傑被稱為「宋末三傑」。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過零丁洋》和在獄中所題《正氣歌》最為人所認識和稱道,其中前者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絕唱。
 
重陽悅讀:王勃 《滕王閣序》
 
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是在重陽節這一天寫出來的。 當時王勃的父親擔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視父親,九月九日路過南昌時,洪州牧閻伯嶼正在重修的滕王閣中宴請賓客及部屬,他想誇耀女婿吳子章的才氣,便事先拿出紙筆請賓客動筆作序,所有的賓客都知到他的用意,沒有人敢作。卻不料王勃事先並不知道州牧的用心,於是毫不謙讓接過紙筆,。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氣,立即派人在旁邊看王勃書寫,誰知道王勃才氣不凡,蓄積已久的心情完全發洩出來,文章越寫越好,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詞句時,忍不住拍案叫絕!王勃從此一舉名震詩壇。
 
《滕王閣序》唐•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或稚)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彩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虹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或遙吟俯唱),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猶懽。北海雖賒,夫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晨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鳴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邱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誠,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捲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王勃,650-675,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律縣)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章齊名,稱初唐四傑。其以才及第,又因文而失意,並累及其父。他的文多於詩,文之最著名者為《藤王各序》。其詩,《全唐詩》編為二卷,《全唐詩外編》補二十首。樂府詩不多,頗有六朝氣息,但意境較開闊,生活情調濃。《騰王閣序》除前半用仄韻外,其格律,對仗都頗像一首七律,傷古托懷,余味無窮,傳誦已久。生平僅見《新唐書》卷二零一。有《王子安集》。 
 
   
重陽悅讀: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
 
《沁園春》清•納蘭性德 
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澹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後感賦長調。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記繡榻閒時,並吹紅雨;雕欄曲處,同倚斜陽。
夢好難留,詩殘莫續,嬴得更深哭一場。
遺容在,只靈飆一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髮、朝來定有霜。
便人間天下,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
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
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迴腸。 
 
《風流子‧秋郊即事》清•納蘭性德 
平原草枯矣,重陽後、黃葉樹騷騷。
記玉勒青絲,落花時節,曾逢拾翠,忽聽吹簫。
今來是、燒痕殘碧盡,霜影亂紅凋。
秋水映空,寒煙如織,皂雕飛處,天慘零高。
人生須行樂,君知否?容易兩鬢蕭蕭。
自與東君作別,剷地無耶。算功名何許?
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陽影裡,倚馬揮亳。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正黃旗滿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少聰穎過人,文武全才。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 納蘭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 清詞三大家》。娶妻兩廣總督尚書盧興祖之女盧氏,賜淑人,后誥贈一品夫人,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繼娶官氏,賜淑人。其妾顏氏,后納沈宛,江南才女,著有《選夢詞》納蘭性德的主要成就在於詞其詞現存348首,刊印為《側帽》、《飲水》集,後多稱《納蘭詞》,風格清新雋秀,有南唐後主遺風。

納蘭性德雖然生命短暫,但著作頗豐:《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賦一卷、詩詞各四卷、經解序三卷、文二卷、《淥水亭雜識》四卷),《詞林正略》﹔輯《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陳氏禮記說補正》三十八卷﹔編選《近詞初集》、《名家絕句鈔》、《全唐詩選》等書。
 

台長: 讀.冊.人

讀.冊.人
《九月閑居》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根據南朝宋檀道鸞《續晉陽秋》記載:
有一年重陽佳節,陶淵明在家裡東邊的籬笆下正欣賞著菊花,彈琴唱歌時,突破間酒癮大發,但遺憾的是家裡沒有準備酒過節,只好慢慢地走在菊花叢中,並摘了大把的菊花,坐在屋旁的籬笆旁惆悵。突然間抬頭一看,看見一個身著白色衣服的人,帶了酒來,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的送酒使者。原來朝廷屢次要徵召陶淵明作官,他都不答應,王弘想要結識他,曾多次給陶淵明送酒。這次陶淵明見酒大喜,立即打開酒罈,在花叢中暢飲,酒醉詩興大發,吟出了《九月閑居》這一首名詩。而「陶公詠菊」、「白衣送酒」的故事,也成為後世文人喜好的典故了。
2009-10-21 17:53:47
讀.冊.人
一壺情所寄,四句意能多;
秋到無詩酒,其如月色何。
2009-10-21 17:57:43
小洋子
嗯。還真是一大學問耶。

晚安:)
2009-10-21 23:35:10
昭和草
大德!腹笥甚豐!詳知典故!景仰…
2009-10-22 21:34:45
好攝客-------小煌
敬老節


晚安~
2009-10-22 22:52:38
莎賓娜
秋季易咳嗽,
怪不得這幾天開始不太舒服~
2009-10-23 08:53:20
阿空
內容多而豐,景仰讀冊人。
2009-10-23 12:38:48
X96
菊花真美 ^^
2009-10-24 08:39:16
cuckoobird
Hi!
好美的圖文,
感謝大大分享,
祝假日愉快,
早安!
2009-10-24 11:15:19
JJ
光復節重陽節快樂!
2009-10-24 18:25:06
紅軍
到了重陽敬老時節~感覺雨勢,即將紛紛下~
中國人已漸次,單只重陽日,重陽了~

~~~
〈虛空藏.水月觀音〉

觀世間種種,為水為河
您,就住在裡頭
觀自在,過去現在未來的人與事

以我雙手圈緊的一朵,柔荑
張開的芙蓉臉,莊嚴肅穆微笑了
所以,窮盡今生握住的這一朵紅蓮
就是您足踏間,不忍微微踩重
而迴向我,人間好一幅豔種

手中紅蓮,不禁虛擲水中足下
滅度成漾影的虛空藏,就藏入心間的
仍是一尊幻化水月的觀音觀自在,菩薩千千像

2009-10-14 2220

後記:
試學紅樓旅帥的水月觀音,於是紅軍有了這一首~
2009-10-25 18:22:54
正式看你的文章
蠻具有知識性的
獲益不少
謝謝
2009-10-26 22:22:20
好可惜!
你的內文不能引用,
為什麼不開放呢?
2009-10-26 22:26:07
牧羊座的可人兒
學問博大精深的大哥,
圖文並茂,相得益彰,
好似美酒美食,缺一不可...
2009-10-27 00:03:31
曉嵐
讀冊人佳文賞讀!

因有要事待決,無法分心版上,是以暫時關閉新聞台部落格,讓您擔心了,甚歉!

友誼是一種無形的力量,雖無聲卻能相互鼓勵與提攜,謝謝朋友帶來的暖意!
2009-10-27 18:02:54
拂塵
祝~吉祥.如意.
2012-10-16 05:57:35
讀.冊.人
宋‧晏殊《浣溪紗》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色舊池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賞析:
這是晏殊詞中膾灸人口的篇章。
詞的上片通過對眼前景物的詠歎,將懷舊之感、傷今之情與惜時之意交織、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詞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對酒當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對酒,是作者習於問津、也樂於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

在作者記憶中,最難忘懷的卻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氣”句,點出眼前的陽春煙景既與去年無異,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飲酒聽歌的場所。故地重臨,懷舊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揉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

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夕陽西下”句,不僅是惋惜時光的匆匆流逝,同時也是慨歎昔日與伊人同樂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前意。“無可奈何”二句,屬對工切,聲韻和諧,寓意深婉,一向稱為名對。唯其如此,作者既用於此詞,又用于《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

上句對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對巢燕的歸來興懷舊之感。人間生死,同花開花落一樣,不由自主,所以說“無何奈何”。舊地重遊,前塵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說“似曾相識”。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因此,此詞不但以詞境勝,還兼以理致勝。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令。
語言圓轉流利,明白如話。此詞所寫,是常見的傷春惜春的內容,但意蘊虛涵深廣,給人以一種理性的啟迪。“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一聯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成為後世傳誦的名句。其蘊含的生活哲理,更為人所品稱道。
2012-10-18 17:39:42
讀.冊.人
宋‧晏殊《浣溪紗》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
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
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見《珠玉詞》。此詞係酒筵歌席即興之作,內容為傷春惜別之意。巧借眼前景物,吐露抑鬱情懷。是《珠玉詞》中之代表作。《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見《珠玉詞》。詞調《全宋詞》作《鵲踏枝》(《蝶戀花》之異名)。此詞為詞人托閨中人之意抒秋夜閨情。

《踏莎行》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
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珠簾隔燕。
爐香靜逐遊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見《珠玉詞》。《花庵詞選》題為“春思”。內容寫暮春景色以寄愁思。基調哀婉,愁思纏人。

古詩十九首之九
《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勿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2012-10-18 17:57:00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