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0-13 21:24:20| 人氣6,287|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慢讀元曲:風情初綻、戲中人生、微末之音、懷情跨步

 

慢讀元曲:就愛源自生活的真性情

書名:
慢讀 元曲:就愛源自生活的真性情
 
作者:琹涵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畢業,師大國文研究所結業。曾任國中教師,目前已退休,專業寫作。其作品<成功>、<酸橘子>先後入選國中國文課本,文章也被大量採用作為高中高職聯考及北一女等名校甄試閱讀測驗的範文。曾獲中山文藝獎散文獎,著作等身,目前仍勤於筆耕。
 
琹涵的文字清麗雋永,內容情真意切,總是因其自然誠摯而動人心弦。不論寫人、寫事、寫物、寫景,莫不基於愛和同情,常映現出澄明的心境及自勉勉人的情懷。
 
作者特色
琹涵,臺灣最重要的資深散文作家.莘莘學子最佳的國語文導師
◎多次榮獲文學獎項與課外讀物推薦
曾任中學教師,獲頒教育部教學優良獎、中山文藝獎,
作品多次入選文建會的「好書大家讀」,獲行政院新聞局、教育部,以及
臺北市政府新聞處評定為「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年度優良課外讀物」等。
◎多篇文章收錄至教科書
多篇文章先後被選入國中國文教科書,以及海外華文教科書;
另有多篇小品文被選入聯考及北一女等名校推甄考試的閱讀測驗中。
 
內容介紹:
國學大師王國維說:「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
 
中國三大韻文文學──唐詩、宋詞、元曲──缺一不可
有了《慢讀 唐詩》《慢讀 宋詞》,當然還要《慢讀 元曲》!琹涵老師連續數週登上書店排行榜的慢讀詩詞系列最新作品,將再度帶領你在日常生活中領略古典詩詞的美好。
 
為什麼要讀元曲?
「曲」是由「詞」加上「蕃曲」、「胡樂」演變而成,歌詞融入大量的北方口語,大多運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毫不矯飾,相當質樸通俗,詼諧、灑脫、率真的意境比唐詩宋詞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曲的格式上也比唐詩、宋詞更為活潑自然,在固定的句式外,還可以增字增句,相當靈活、富有變化。
 
琹涵老師要與我們分享什麼樣的元曲新詮釋呢?
元曲分為帶有北方豪放爽朗風格的初期,文化人全力創作的中期,以及講究格律詞藻的末期,本書即以初、中、晚期來區分章節,讓讀者在領略□涵老師以柔情婉約的文字傳達人生智慧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各時代的創作氛圍。由無名氏創作的元曲則集中在最終章,讓讀者感受元曲的跨時代整體美。
 
元曲四大家 作品欣賞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關漢卿──〈四塊玉.別情〉
自送別,心難捨,一點相思幾時絕。
憑闌袖拂楊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白樸──〈沉醉東風.漁父詞〉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
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
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鄭光祖──〈塞鴻秋〉
雨餘梨雪開香玉,風和柳線搖新綠。
日融桃錦堆紅樹,煙迷苔色鋪青褥。
王維畫舊圖,杜甫新詩句。怎相逢不飲空歸去。
這是體會人間悲歡的最佳元曲讀本。從元曲親近古典,你也可能是下一位歌詞大師林夕或方文山!
 
本書特色
附上<寫在前面>,提供讀者開始閱讀元曲的一些基本概念。
以初、中、晚期來區分章節,讀者能感受到各時代的創作氛圍。由無名氏創作的元曲則集中於最終章,讓讀者感受元曲的跨時期整體美。附上重要元曲家的生平小傳,讓讀者能貼近了解元曲家的創作思路。特別附上習作頁,邀讀者一起來動手寫下讀曲的感動。搭配王午先生的版畫作品,讓版面更具抒情氣質。
 
目錄:
寫在前面──親近元曲的真摰灑脫
 
風情初綻──元代初期.一二二九 ~ 一二七九
有一種嚮往 〈沉醉東風.漁父詞〉黃蘆岸白蘋渡口──白樸
所愛 〈駐馬聽.吹〉裂石穿雲──白樸
唯有遺忘 〈天淨沙.秋〉孤村落日殘霞──白樸
遲來的幸福  〈四塊玉.別情〉自送別──關漢卿
清冷天氣 〈大德歌.冬〉雪粉華──關漢卿
特別的旅程 〈折桂令〉想人生七十猶稀──盧摯
從容過日子 〈沉醉東風.秋景〉掛絕壁枯松倒倚──盧摯
秋天的菱角 〈平湖樂〉採菱人語隔秋煙──王惲
借與不借 〈□闌人.寄征衣〉欲寄征衣君不還──姚燧
不捨的心 〈一半兒〉敗荷減翠菊添黃──胡祇遹
傾聽寂寞 〈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馬致遠
漫漫長路 〈小桃紅.雜詠〉淡煙微雨鎖橫塘──盍西村
蓮花心事 〈小桃紅.採蓮女〉採蓮人和採蓮歌──楊果
相見不如懷念 〈乾荷葉〉乾荷葉──劉秉忠
一粒微塵 〈人月圓〉茫茫大塊洪爐裡──劉因
就是要贏 〈清江引〉棄微名去來心快哉──貫雲石
溫馨的所在 〈清江引.詠梅〉芳心對人嬌欲說──貫雲石
 
戲中人生──元代中期.一二八○ ~ 一三四○
了然 〈水仙子.尋梅〉冬前冬後幾村莊──喬吉
水色的季節 〈水仙子.賦李仁仲懶慢齋〉鬧排場經過樂回閒──喬吉
一起去旅行 〈□闌人.金陵道中〉瘦馬馱詩天一涯──喬吉
更深的愛戀 〈天淨沙.即事〉鶯鶯燕燕春春──喬吉
人生的窗口 〈惜芳春.秋望〉千山落葉巖巖瘦──喬吉
快樂銀髮族 〈水仙子.遊越福王府〉笙歌夢斷蒺藜沙──喬吉
幸福模樣 〈山坡羊.題情〉青鸞舞鏡──曾瑞
戲耍去 〈四塊玉.述懷〉衣紫袍──曾瑞
坦然與平安 〈黑漆弩.漁父〉儂家鸚鵡洲住──白賁
仍惜此情 〈天淨沙.秋〉庭前落盡梧桐──朱庭玉
生命的意義 〈叨叨令.自嘆〉築牆的曾入高宗夢──周文質
早春的溫柔 〈塞鴻秋〉雨餘梨雪開香玉──鄭光祖
靠自己,最好  〈慶東原.西皋亭適興〉興為催租敗──薛昂夫
我的夢 〈清江引.秋懷〉西風信來家萬里──張可久
快樂,就在此刻 〈水仙子.樂閒〉鐵衣披雪紫金關──張可久
孤單 〈□闌人.江夜〉江水澄澄江月明──張可久
旅遊中,遇見的小朋友 〈撥不斷.會稽道中〉暮田鴉──張可久
問遍歲月 〈人月圓.山中書事〉興亡千古繁華夢──張可久
 
微末之音──元代晚期.一三四六 ~ 一三六八
夢裡天堂 〈折桂令.隱居〉護吾廬綠樹扶疏──劉庭信
落寞的身影 〈水仙子〉秋風颯颯撼蒼梧──劉庭信
那夜最後的客人 〈普天樂.旅況〉樹杈枒──王仲元
喚回遠去的昨日 〈清江引.秋居〉白雁亂飛秋似雪──吳西逸
溫暖的光 〈天淨沙.閒居雜興〉近山近水人家──湯式
 
懷情跨步──元代跨時期
風鈴聲響 〈慶東原.江頭即事〉閒乘興──曹德
最是一年春好處 〈折桂令.江頭即事〉問城南春事如何──曹德
記得苦難 〈後庭花.懷古〉孤身萬里遊──呂止庵
一盞茶的時光 〈殿前歡.大都西山〉冷雲間──唐毅夫
走過花季 〈梧葉兒〉桃腮嫩──無名氏
秋水長天 〈 落梅風.江天暮雪〉彤雲布──無名氏
但願 〈塞鴻秋.山行警〉東邊路西邊路南邊路──無名氏
化為感恩  〈一半兒〉南樓昨夜雁聲悲──無名氏
落雨的清晨 〈梧葉兒.三月〉春三月──無名氏
浪漫情懷 〈山丹花〉昨朝滿樹花正開──無名氏
 
自序:寫在前面──親近元曲的真摰灑脫
琹涵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從來就是一個喜愛詩歌的民族,先人文學遺產的豐厚而美,從唐詩、宋詞、元曲及其他,可見端倪,的確成為我們永遠的驕傲。
元曲和唐詩、宋詞鼎足而立,也可以藉此看出成就的不凡。
 
元曲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下出現的呢?
在歷史上,異族入侵的例子並不少見,如匈奴、五胡、吐蕃、契丹等,儘管耀武揚威,想要統一中國,但畢竟只占領部分的土地。然而,十三世紀初,蒙古人崛起於塞外,驍勇善戰,於忽必烈時滅宋,這是漢民族的第一次亡國,椎心泣血,慘痛難堪。
 
亡國之痛造成了多少遺民血淚。元人是征服者,為所欲為,多的是貪官污吏,為非作歹,律法形同虛設,世間的冤屈瀰漫。於是,元雜劇應運而生,讓我們彷彿聽到了百姓苦痛的呼號。而讀書人,即使做官也沒有實權,上下橫暴,有良知的知識份子豈肯入染缸?既然中舉無前景可期,耕作勞苦,經商又不肯,於是有的淪為醫卜星相之流,有的說唱以糊口,甚且寫劇本。當時元朝交通便捷,商業興盛,繁榮的都會,或內宴或賀節或酒筵歌席,交際酬酢的熱絡,也使得散曲和雜劇興盛起來。
 
元曲有哪些形式?與唐詩、宋詞有什麼不同?
元曲其實包括了雜劇和散曲。前者有曲有白,是綜合的藝術,屬於戲劇的範疇,後者是元代出現的新體詩歌,可以獨立存在,也值得我們細加鑑賞品味。散曲又分為小令和套曲。小令是用曲牌製成,和詞的形式相近,套曲則有兩個以上的曲牌相聯製成。此書中所引用的都屬散曲,多為小令。
 
任何一種文體,不論唐詩、宋詞或元曲,之所以能大放異彩,都不可能是從天而降,而是水到渠成。比起唐詩和宋詞,元曲更貼近庶民的生活和心情。宋詞發端於唐,到宋而達登峰造極。然而,到了宋末,已經不再能吟誦歌詠,文人所追求文字極致的美,也讓它逐漸和現實脫離,不再有著蓬勃的朝氣。也因為偏重於形式的雕琢,講格律、重技巧、鋪陳堆砌,加上意境的艱深難懂,束縛太多,失去活力,也少了真摯的情感,於是逐漸被新興的文學──曲所替代。它是宋詞與民歌俗曲交融的產物,從金滅北宋之後,由於匯聚了南北民歌、曲藝說唱等,具有清新明朗的面貌,有更為貼近生活的內容。它是可以唱的,倚聲填詞,被之管弦,發為歌詠,這是最初的散曲。由於可以歌詠,很快的就蔚為風尚,於是有更多的文人相繼投入心血,形成風格多方,有新奇、尖巧,有清麗、豪放,也有天真、諧趣……,於是更顯得爭妍鬥艷,萬紫千紅。
 
有人說:「詩莊詞媚。」那麼曲呢?我以為,是以灑脫的心態來看待世事。
曲淺顯明白,活潑流暢,終究成了元朝的代表性文學。
 
曲有哪些特色?
元曲的文字比較通俗,卻也更加親和。它造句自由新奇,也更能包容,在格律上放寬,還能活用襯字,甚至增字、增句,添加了聲韻的自然之美,加上描寫逼真、取材豐富,使它更具有其他文體所沒有的優勢。
 
我們可以約略歸納如下:
一、融入了方言俗語,更加活潑
容納也運用了大量的北方口語,顯得質樸,也更為鮮明,加以又經過文人的刻意提煉,成為新的文學語言。能雅俗共賞,這一點和詩詞判然有別。
 
二、巧妙的運用襯字,更為傳神
襯字,就是在元曲中出現的一些字體較小的字詞。
曲調原是固定的,每調各句的字數都有一定,襯字,不只可以配合曲調的音律,還能使曲意更加豐富,語氣更為生動。由於襯字不受拘束,作者可以任意增減,於是更能淋漓盡致的抒情寫景,迴旋的餘地也就更加寬廣了。
 
三、押韻自由,更能發揮
不只平韻和仄韻可以通押,而且平上去三聲還可以通協,於是在聲調上比詩詞寬了許多,也不必受到韻腳聲調的限制,創作上因此更有生氣,對情意的揮灑,也有更大的空間。
 
四、直接書寫,更見自然
多採用賦的寫法,也就是白描,不像詩詞的講究含蓄,所以能直指本心、淋漓盡致。在表現的手法上顯得率直而利落,生機盎然。
 
五、翻新出奇,更添趣味
由於原本是民間流行的歌曲,也帶有娛樂性,有時故意翻新出奇,以增加曲子的活潑和趣味,帶來不同的感受。
 
有哪些風格派別的元曲最為突出嗎?
元人和明人論散曲的風格,大抵不離豪放、端謹、清麗三派,至於怎麼鑑別呢?則是從辭藻和風骨著眼。但也有學者如梁乙真、羅錦堂等人,在其著作中,則僅分豪放、清麗兩派。
 
每一期都各有代表作家。最被後人推崇、景仰的,豪放派以馬致遠和張養浩為翹楚,清麗派則以張可久和喬吉獨領風騷。
 
將作家分派,也只是舉其大致的風格而言,有趣的是,有些作家甚至兼具豪放和清麗兩種風格,或許在他的心靈世界裡,其實是具有雙重甚至多重的性格。例如張可久,作品之多,為元人冠冕。他的文字清華秀麗、俊逸超拔,早有定評;但也偶有痛憤嘲罵之作,盡棄典語,獨鑄俚辭,卻仍能得其佳妙。我們除了嘆服,也只能說:高手出招,不同凡響。
我們唯有打開書頁,才能多有領會,樂趣就在其中了。
 
從元曲中,我們可以領略到哪些人生真義呢?
元朝是外來的政權,不免形成各種壓力,加以讀書人失去傳統科舉仕進的機會,於是和民間有更多的接觸,讓曲成為真正反映現實、抒發感情的出口,也是順理成章的。
 
由於元曲的內容無所不包,所以它的題材極為廣泛。所有人生中可能遭逢的悲歡,都可以尋得,宛如我們心靈的知己。元曲中有許多慨嘆世情的作品,我們不也曾憤世嫉俗,面對社會中的不公不義,生起譏時感嘆和警世省悟嗎?
 
我們也曾覺得:人生無常、繁華如夢、富貴成空……,或想要歸隱山林或也想要及時行。元曲中也不乏這一類的佳作。大自然的美永遠是失意者最好的安慰。元代既是異族統治,讀書人心有不平,更容易寄情於山水景物,千百年後,這樣的文字也直接扣響了我們的心弦。
 
若說世俗的功名有如浮雲,那麼讀書人在故紙堆裡另有寄託之意,藉古諷今,借他人的酒杯以澆胸中的塊壘,也就不足為奇了。縱使它俚俗而直露,卻也更加迷人眼目。……
 
誰能不愛元曲?
要怎麼開始親近元曲、閱讀元曲呢?
如果,你原本就喜歡詩詞,那麼,對元曲的接受和喜愛,也是理所當然了。更因為有欣賞詩詞的根基,讀元曲,便也顯得輕鬆。
 
如果,你對元曲一無認識,不曾親近過,或許,慢讀系列可以作為你的入門書,然後,再找一些選集來讀。可以從第一頁開始讀,也可以風吹哪一頁,就從那一頁讀起。
 
可以找三五好友一起來讀,甚至成立讀書會來研究,由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發想,更可以收「集思廣益」的效果。也可以自己來讀,從喜歡的曲家開始,或者從名家名作開始。彷彿那是一場心的交流,透過這一字一句,我們和心儀的作家交會,莫逆於心。時光不能阻攔,空間也無法阻隔。
 
至於我個人呢?
我可能在無意間讀到一首曲,由於傾心喜愛,便留意那是誰的作品?開始找他的集子來看,還有哪些和他風格相似的呢?逐一細讀,然後再遍及整個元代,明白時代的背景,各家風格的差異,以及作者曾經有過怎樣跌宕起伏的人生……我所看到的,何只是「宮室之美、百官之富」?我所領會的,又何嘗不是心靈世界的豐盈滿載?
這是從點到線到面的閱讀,我個人獲益良多,野人獻曝了。
 
唐詩、宋詞、元曲都極為優美雋永,說是「字字珠璣」也不為過。我一直都把它們當作隨身書,晨昏相親,更是人生旅程中的貼心友伴。
 
可以日日相守,可以時時相隨,我以為:那是一種幸福。
讀大學時,唐詩、宋詞、元曲及其習作,都是中文系學生必修的課程。詩詞的優美和雋永,各有龐大的擁護者,其實,喜歡元曲的也很多。我們班上有兩位氣質美女就曾相偕躲到僻靜的校園一角,大聲吟誦元曲,然後開心的回來,據她們說:酣暢淋漓,痛快之至!也或許乖巧的女生,一向循規蹈矩,多有壓抑,讀元曲,可以領略奔放之美,也取得了心靈的平衡。今天想來,多少具有療癒作用,讓人莞爾。
 
元曲質樸,快言快語,可以直抒胸臆,解除束縛,這是它的動人之處。人間的苦難太多,細讀元曲,彷彿息了生命中的苦痛和眼淚,更能逍遙自適,讓身心都得安頓。
 
學者做學問,將元散曲分期,並選出其間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條分縷析,明白而易懂。我則打破了所有的範疇,雖有分期,由於年代久遠,坊間版本各有不同,人物的歸屬,斟酌再三,也只是盡我所能的,提供參考。仍然回歸以尋常生活為主,當心情相近時,我援引元散曲,或為印證或為畫龍點睛,我個人以為:所有的文學都必須根植於生活的土壤,才有活潑的生意,才能盎然成長、開花結果。
 
既然不是做學問,我但願讀者能和我一起品讀生活的美好,縱使只是尋常生活,因著經典文學的加入,日子也可以變得如詩如歌,雋永有味,分外的讓人眷戀不捨。
 
書摘:遲來的幸福
到底,她的一生在等待什麼呢?是幸福嗎?
然而,為什麼幸福要遲到?面對著遲來的幸福,也是一種悵惘吧。
她的婚姻生活並不快樂。


先生不吃喝嫖賭,可以算是正派的人,只是太看重金錢,還老是說一些讓人聽了生氣的話。 年輕時,他們常吵,兩個人的脾氣都不好,一吵起來就場面火爆、沒完沒了,而先生老是說:「離婚算了!」那時候孩子小,她怕離婚,孩子會受苦。「離婚」一詞,竟成了先生對她的要脅。

後來,孩子們長大了,各自婚嫁了,他們還是吵,先生還是說:「離婚算了!」
有一次,女兒正好聽到,女兒說:「打從我小時候,就老是聽見爸說要離婚,現在我們也都長大了,既然你們是怨偶,那麼就乾脆離婚吧!」
沒想到先生卻說:「不,我只是要氣你媽,我沒有意思要離婚……」

唉,吵吵鬧鬧幾十年,卻仍然同在一個屋簷下。先生極端的儉省,即使後來經濟情況改善了,還是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也捨不得用。不曉得為什麼會這樣?或者他只要守住錢財,就心滿意足了?

只是,老要省省省,還談什麼提升生活品質呢?
後來,她開始覺得身體不舒服,家庭醫師卻說沒事,等到她咳嗽不止,已經是肝癌轉移的末期了。這時候,先生照顧她無微不至,牽著她的手去散步,親親她,常跟她說對不起……

那是她人生中最後的一個月,的確充滿了幸福。只是,這幸福會不會來得太遲了呢?
當我讀到關漢卿的〈四塊玉‧別情〉,心中百味雜陳,不免要揣想,這是否也將是屬於他的心情:
自送別,心難捨,一點相思幾時絕。凴欄袖拂楊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自從送別以來,心中一直記掛著你,這份相思之情要到何時才能解開呢。登樓憑欄遠眺,眼前的楊花正盛開,像雪一般的白,溪水蜿蜒,遠山被薄暮所遮,你也已經遠去了。

多麼讓人縈思低迴。然而,若不能珍惜於生前,也只是留下一抹傷懷罷了。

【關漢卿】金末元初人
號己齋叟,為元曲四大家之一。生平事跡不詳,根據《錄鬼簿》、《青樓集》、《南村輟耕錄》等零碎的資料,可知他是金末元初人,活躍於約一二一○至一三○○年(元成宗大德)間。

關漢卿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一生寫了六十多種,今存十八種,最著名的是《竇娥冤》;散曲今存小令四十多首、套數十多首。
關漢卿的雜劇成就,主要是以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廣泛深入地反映出蒙古統治下的歷史環境與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並塑造出許多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反映出當時人民的生活與思想感情。劉大杰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中,曾將關漢卿在中國戲曲史上的地位,媲美英國的劇作家莎士比亞。所創作的散曲多寫兒女柔情,學者張騫說「似僅以餘力為之」。

關漢卿塑造的「我卻是蒸不爛、煮不熟、搥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廣為人所稱頌,被譽「曲家聖人」。《析津志輯佚‧名宦》說:「關一齋,字漢卿,燕人。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是時文翰晦盲,不能獨振,淹於辭章者久矣。」 
 
 
書摘:秋天的菱角
菱角是在秋天收成的果實,可以當零食吃,也可以入菜為餐。
我上網去查,原來,菱角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又稱「水中落花生」。它是堅果,垂生於密葉下水中。通常在二月育苗,密集的培育種苗,到初夏五月底、六月初第一期水稻收成後,就將稻田整地築地、築埂,引水入田,移植菱角種苗。到了初秋八月下旬起,開始採收,盛產期從九月底到雙十節,每隔十到十五天採收一次,採收後要追肥,以促進生產,如此,可以連續採收七、八次。

通常鮮嫩的菱角比較輕,會飄浮在水面上,而成熟的菱角比較重,自然就沉在水底。……
看來,種菱人家也是辛苦。

我讀過王惲的〈平湖樂〉:
採菱人語隔秋煙,波靜如橫練。入手風光莫流轉,共留連,畫船一笑春風面。江山信美,終非吾土,問何日是歸年?

清秋時分,有薄霧如煙,遠遠傳來了採菱姑娘的笑語,湖面澄靜,宛如橫鋪的白絹。可千萬要把握手中的美好時光,我在湖上徘徊留連,捨不得離去,錯身而過的畫船上,有佳人對我一笑。江山確實美如圖畫,可惜終究不是我的家鄉,什麼時候才能回去呢?

江南水鄉如此美麗,讓人陶醉,然而歸期無著,又何只是惆悵而已?秋天是菱角也是蓮子收穫的季節,水鄉姑娘笑語喧嘩,是如何的動人。可嘆「江山信美,終非吾土」,能不傷悲嗎?……

童年時對菱角的記憶,也許是來自於歌謠「採紅菱」吧,後來,則跟「吃」畫上了等號,不論是涼拌菱角或煮成菱角排骨湯,都是我們愛吃的。

幾年前,我曾南下訪友,九月的天氣,仍穿著短衫,車子路過官田,路旁隨處可見賣菱角的攤販,我們也買了一包,是煮熟的,咬開就可以吃了,我一邊吃著鮮甜的菱角,想起住官田的昔日好友,不知結婚後搬離的她過得好嗎?心中真有無限的惦記和懷念。

到底我們仍然居住在寶島上,相聚不難。
多麼的慶幸,沒有去國離鄉,在自己的土地上,享受四時之美,尤其,菱角的鮮甜更增添了秋光的迷人。

【王惲】
一二二七〜一三○四
字仲謀,號秋澗,衛州汲縣(今屬河南省)人。中統元年(一二六○年)授中書省詳定官,之後歷官至翰林學士、嘉議大夫。逝於大德八年(一三○四年),追封太原郡公,諡文定。著有《相鑒》五十卷、《汲郡志》十五卷、《秋澗先生大全集》一百卷。

王惲是元好問的弟子,為文不蹈襲前人,獨步當時。學者鄭騫說他「詩文雖不及姚燧、虞集諸人,亦能卓然為一代名家」。所作小令四十首,與詞合編,收於全集中。  
 
書摘:了然
莫非果真還有另一隻眼,了然我們塵世一切的所為?
好朋友曾笑笑的跟她說:「到底三十年的歲月沒有白活!」
三十年前,她是新嫁娘。優渥的娘家環境,學藝術的她,怎麼看都像一朵美麗的花,不食人間煙火,是溫室裡細心栽培而成。 

先生上進,但夫家窮困。懸殊的成長背景,彼此看法做法的大相逕庭,是婚姻裡所有紛爭的開始。持家是要本事的,更要有日積月累的功夫。初入廚下的她,心慌意亂,外加手足失措,端出來的飯菜可想而知,公婆的臉色當然好看不到哪裡去。一天,鄰居有人送了鮮蝦來,她請示婆婆該怎麼處理?婆婆淡淡的說:「煮啊。」她謹遵教誨,想當然耳,放了一鍋水,把蝦倒入去煮,婆婆氣得大罵,她還不知錯在哪兒。她很委屈,幸好在鄉下,與公婆只住了兩個禮拜,她和先生就回臺北,先生在公家機關上班,她在高中教美術。

先生跟她說:「我的薪水必須拿回去幫家裡,弟弟還要唸書。」
於是家用全靠她的所得,付房貸以及應付開門七件事、紅白帖子,每個月幾乎毫無剩餘,她儘量的省省省,但在先生的眼裡,她還是太會花錢了!

先生說:「爲什麼要買那麼昂貴的CD?聽收音機就好了,根本不用花錢。鮮花,擺不了幾天就枯了,還要扔掉,簡直是浪費。」原來,花和音樂在先生的眼中全是奢侈品,可是,在她的原生家庭裡這都是順理成章的事。 她想她得找個法子來開源,她在學校裡代課賺些鐘點費,週三下午她開個繪畫班,教小學生畫圖。

賺錢,先生是不反對的。
她突然發現:進入婚姻,她靠的還是自己。她不想讓娘家的父母擔心,總是粉飾太平,幸好開源也讓她的手裡有點餘錢,偶爾買些東西孝敬父母。她知道,錢得存起來,要不將來養兒育女又該怎麼辦?

她懷孕了。公婆也歡喜,常說:「這一胎一定是兒子!」斬釘截鐵的語氣讓她不安,萬一是個女兒,難道就不好嗎?
她果然生個女兒,公婆得知當場掉頭就走,先生也只匆匆的來了兩次,說最近公事忙,就不見了縱影。她從娘家做完月子回來,先生晩晩回來,倒頭就睡,還常出差,一去三五天,幸好有娘家媽媽來幫忙,產假結束,她回學校,女兒暫由娘家照顧。此後,她開始接到不出聲的電話,先生也常神龍見首不見尾,搞神秘嗎?她不知道。

「我不想要這個婚姻了!」先生把離婚證書放在桌上。
她大哭起來,卻又不能說那是一個意外,種種蛛絲馬跡也嗅聞得出夫妻之間的不尋常。
心情的平復不容易,然而考慮再三,她同意簽字,房子女兒都歸她。反正本來也都是她在養家活口,現在能少養一大口也是好的。

娘家媽媽支持她出國讀書,她到法國讀了一個學位,幾年以後回藝專教書,學以致用讓她覺得快樂。她再嫁同行,婚姻美滿,丈夫和前夫的女兒相處尤其融洽,特別讓她欣慰。

今天是女兒大喜的日子,她也給了前夫一張帖子,歡迎他蒞臨。冠蓋京華,許多畫壇名流也都參加了盛宴。她也看到了前夫,心想:這麼一個小家子氣的人,當初她是怎麼看上眼的呢?她客客氣氣的接待了他,或許她應該感謝他,沒有當年他的絶情離去,自己又怎會有今日?

「你的孩子也都大了吧?」她知道前夫當年很快的再婚,這也是間接催促她出國讀書的動力。
「我一直沒有其他的孩子。」

上天到底是怎樣的安排?重男輕女的前夫竟然再無子嗣!
她記起自己學生時候曾經讀過的一首小令,是喬吉的〈水仙子‧尋梅〉:
冬前冬後幾村莊,溪北溪南兩履霜。樹頭樹底孤山上,冷風來何處香?忽相逢縞袂綃裳。酒醒寒驚夢,笛淒春斷腸。淡月昏黃。

冬天來了,我前前後後尋遍了多少村莊,從溪北到溪南,一雙鞋上沾滿了冰霜。樹頭樹底,我仔細打量了整座孤山,一陣冷風,吹來了何處沁人的芬芳?忽然間,我驚訝的發現了梅花,宛如身著潔白衣裳的仙子。寒風吹醒了我的酒意,也讓我懷疑是否置身在夢中,聽到笛聲淒切傳來,讓人為你在春光凋零而覺得感傷。此刻暮靄昏黃,月色黯淡,朦朧間,隱約浮動著屬於你的清遠的幽香。

歷經感情的波折,她總想尋覓一個答案。而在所有探尋的結果,終究是「暗香浮動月黃昏」!……
若說,三十年的歲月畢竟沒有白過,難道這是上天還給她的公道嗎?她輕輕的嘆了一口氣,對於眼前的人,她早已一無怨憎了。


【喬吉】一二八○──一三四五年
一名吉甫,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原籍太原,長期僑居杭州。一生無意仕進,寄情詩酒。共創作了十一種雜劇,今存《揚州夢》、《金錢記》、《兩世姻緣》三種。還有小令二百零九首、套數十一套及詞一首。收入《惺惺道人樂府》、《文湖州集詞》、《喬夢符小令》。

喬吉的生活創作與思想性格,在元曲作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他的生活和創作中,既有陶潛的隱逸、杜牧的放蕩,又有關漢卿的風流蘊藉、柳耆卿的依紅偎翠,可說時代造就了一位「酒聖詩禪」、風流浪子。也由於他的散曲中大半抒寫對女性的真摯愛戀,使得他筆下描寫男女愛情的散曲和雜劇經久流傳。

喬吉曾提出的「鳳頭、豬肚、豹尾」作曲理論,即「起要美麗,中要浩蕩,結要響亮。尤貴在首尾貫串,意思清新。」(陶宗儀《輟耕錄》)而用語奇、立意新,正是他所追求的「意思清新」,也是他的創作理論的根本所在,對元明戲曲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書摘:坦然與平安
人生行路,歷經多少離合悲歡,我終究了悟:有許多事是不必那麼在意的。

元曲中,有一支名傳遐邇的曲,那是白賁的〈黑漆弩‧漁父〉:
儂家鸚鵡洲邊住,是個不識字漁父。浪花中一葉扁舟,睡煞江南煙雨。
﹝么﹞覺來時滿眼青山,抖擻綠蓑歸去。算從前錯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處。

我是個不識字的漁夫,家住在鸚鵡洲旁。經常駕著一葉扁舟,在波浪中討生活。當大江上一片煙雨迷茫,我正好在小船裡大睡一場。一覺醒來,只覺得青山入我眼簾,青翠迷人,抖一抖蓑衣上的雨珠,就要駕船回去了。想起從前我曾錯怪天公,其實我已得到了最好的安排。

寫一個人的孤傲豪曠,卻也消遙自適。不識字漁夫,也不過是自託之詞罷了。讀書人縱然懷才不遇,唯有豁達灑脫,才能真正領會青山綠水的美好。……

我到傳統市場買排骨時,老闆娘正在秤重,我隨口問她:「妳婆婆還好嗎?新來的外傭還乖嗎?」
她高興的回說:「都不錯呢!」

我突然想到:「那,婆婆跟哪個兒子住啊?」
「沒有,我婆婆和外傭住在淡水的別墅裡,每天,我們這些做媳婦的,輪流去陪她吃飯、說話。」

「別墅?你婆婆還真是有錢呢!」
「不是。」她搖搖頭:「我婆婆有七個兒子,都做生意。我們聯合起來買個別墅給婆婆,可是只有三個兒子肯出錢,另外四個完全不管。」她對我搖搖手,有些忿忿不平的說。

我安慰她說:「沒關係啦,人在做,天在看!」
「很奇怪哦,這幾年來,我們的運氣都不錯。買股票賺錢,生意也越來越好,還自己另外買了新房子。真的是『天公疼憨人』。」

我看她歡歡喜喜的,也替她覺得開心。
孝順父母,原是兒女的天職。然而,人心隔肚皮,自私的兒女,各有各的計較,反而壞了手足之情,也讓父母傷心。

我相信「天道好還」。也許不在眼前,也會在未來。也許不在己身的這一代,那麼後代子孫必得餘蔭。這麼說,或許有人不信。但至少,行孝讓人心安理得,沒有遺憾。

我另外有個好朋友,她大伯一向書讀得極好,臺大畢業後,爺爺奶奶就賣了田產送大伯出國留學,結果一去不回頭,甚至連過年、過節也從來不曾加以聞問。嫁出去的姑媽,老回娘家挖錢,當發現無錢可挖時,就避不見面。好朋友的父親是么兒,爺爺奶奶一直跟著他們住,直到歸天。但,細細的看這三家的兒女,以么兒的子孫最為賢孝,有醫師、法官、大學教授,很受鄰里的尊敬。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話我深信不疑。行孝和行善都應當仁不讓,而且事不宜遲。人在做,天在看。哪能掉以輕心呢?

我們做自己安心的事,至於別人的做與不做,也實在無須在意了。
如此,我們坦然、平安的過一生,無所憂懼,也是一種歡喜。

【白賁】約逝於一三二八〜一三三○間
原名征,字于易,後名賁,字無咎,號素軒,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事蹟不詳,但可知先授為中書省郎官,後歷官至文林郎南安路總管府經歷。 白賁能畫,又工曲,所作小令〈鸚鵡曲〉極有名,後世多有唱和者。
 

台長: 讀.冊.人
人氣(6,287) | 回應(2)| 推薦 (7)|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人生:人間書房 |
此分類下一篇:閱讀心靈:你,就是最好的答案
此分類上一篇:秋分閱讀:獨弦琴韻,不解情緣

讀.冊.人
國學大師王國維說:「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繼《慢讀 唐詩》《慢讀 宋詞》之後,《慢讀 元曲》是作者琹涵
最新作品。

元曲
其實包括了雜劇和散曲。前者有曲有白,是綜合的藝術,屬於戲劇的範疇,後者是元代出現的新體詩歌,可以獨立存在,也值得我們細加鑑賞品味。散曲又分為小令和套曲。小令是用曲牌製成,和詞的形式相近,套曲則有兩個以上的曲牌相聯製成。

宋詞發端於唐,到宋而達登峰造極。有人說:「詩莊詞媚。」,元曲更貼近庶民的生活和心情,元曲質樸,快言快語,可以直抒胸臆,解除束縛,這是它的動人之處。

本書作者即以初、中、晚期來區分章節,讓讀者在領略作者以柔情婉約的文字傳達人生智慧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各時代的創作氛圍。由無名氏創作的元曲則集中在最終章,讓讀者感受元曲的跨時代整體美。
2011-10-13 21:40:34
定傑
老大

最近天氣轉涼
希望今年嗽嗽的老毛病有好轉

感謝老大長期的提點
關於文學&美學領域書籍
以前總覺得那只是個人興趣而已
總是疑惑與不解
這樣的書對公司有何幫助
讓自己透過讀書會學習與市場反應
現在可以理解
不只可以怡情養性
同時日積月累的厚實生命
設計部門表示
長期可以培養對美學的涵養

這本作品
這次請同事透過老大內文分享連結訂購
成為下個閱讀書會選書

關於
公司明年度的教育訓練年度計畫
下個星期
請秘書與您連絡確認時間
來公司討論與作業
最後請老大保重
2011-10-15 16:37:14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