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1-16 00:03:00| 人氣5,582| 回應8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珍珠之光:透視維梅爾」特展

 
「珍珠之光:透視維梅爾」特展
活動時間:
1月18日-5月4日
展覽時間:週一至週日09:00~18:00(除夕及初一休館)
活動地點:國立中正紀念堂介石廳.瑞元廳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活動簡介:
從古至今成功藝術家的條件,不外乎─畫好、多產、長壽。
但維梅爾短短的43年一生之中,僅有37幅作品傳世,
卻可以與作品上千件的梵谷、林布蘭並稱為「荷蘭藝術三傑」。
法國文豪普魯斯特更在《追憶似水年華》讚美維梅爾:
「維梅爾的畫是世界中的片段,並在這些片段中把這個世界組合起來。」
一項不可能的畫展  透過科技展示手法,集合維梅爾畢生所有畫作,一次看個夠。
一項真正的教育展  旁徵博引、寓教於樂,走一回勝讀萬卷書。

維梅爾與梵谷、林布蘭特並稱為「荷蘭最有影響力的藝術三傑」,維梅爾的畫作透過微妙的光影呈現,表現出細膩的體感。維梅爾無庸置疑地是17世紀荷蘭社會最佳的詮釋者,他將人們帶到了永恆的境界,並使他們成為眾所皆知的人物。

聯合報系獲得維梅爾的故鄉-荷蘭台夫特維梅爾中心鼎力協助,去年以東京為首站展開巡迴展覽,【珍珠之光-透視維梅爾】特展,不僅是台灣首見以維梅爾為主題的大型國際特展,也是前所未有的「不可能的畫展」!

維梅爾的畫作非常珍稀,散布於全球18處重要美術館,各館均視為鎮館之寶,加上畫作的借展費極為高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座美術館,能促成37幅維梅爾一生畫作的共聚一堂。這項前所未有的展覽,用各種不同的教育角度、最新數位印刷技術、多樣的操作體驗,透視維梅爾這位謎樣的畫家,不僅深入了解維梅爾的一生、也探索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豐富的歷史與藝術知識。1/18起,讓我們一起在中正紀念堂,透視維梅爾那充滿秘密的光影世界。
http://www.cksmh.gov.tw/index.php?code=list&flag=detail&ids=85&article_id=9516


展區介紹:
【創作源起─台夫特的風景】

台夫特是荷蘭歷史上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皇族的發源地,展覽的一開始利用現代數位高科技投影技術,利用五台電影級的投影機同時放映,讓我們一起回到維梅爾出生的美麗城市,透過本區也讓您對17世紀的荷蘭有更完整的認識!

【追尋時光─維梅爾的一生】
維梅爾的一生雖短暫,作品亦不多,但傳世的畫作均為收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本區以創作的先後順序完整呈現維梅爾一生中的37幅畫,能更深入感受維梅爾一生的境遇起伏、創作風格轉換。

神秘隱喻─畫作中的秘密】
以《音樂課》(The Music Lesson)為例,將畫作放大呈現於牆面,並延伸出畫面的消失點,清楚解析畫作的空間透視及構成方式。
透過圖像局部放大與說明,深入剖析維梅爾畫作中所呈現出的各種愛的訊息。

透視之眼─維梅爾的光影】
此區充分體現了”Vermeer is light”的主軸,透過實體的呈現,觀眾可以實際體會各種光源所產生的差異,也可以感受「光」這個元素對維梅爾畫作的重要性。

【樸實呈現─維梅爾的色彩】
透過維梅爾的色彩實驗室呈現顏料的製作及分析色彩的構成。

此區也可以動手操作,包括用手觸摸不同畫布的材質、比較維梅爾和同為荷蘭國寶級畫家梵谷,不同的畫作厚度(維梅爾屬於薄塗法、梵谷為厚塗法),直接感受不同畫家的作畫風格、不同材質與顏色所呈現出的不同效果。

【大師體驗─維梅爾實驗室】
維梅爾的畫作中,光線與細節都描繪得極其細膩逼真,雖然維梅爾未留下任何實證,但許多學者都推測他應該運用了當時已出現的科學輔助儀器「暗箱」以捕捉光線和色彩,本區將重現維梅爾畫室,現場設置暗箱,直接模擬當時維梅爾作畫的景況,透過暗箱觀察畫室的場景,另外設置簡單的薄紙,可以透過觀察暗箱的成像,立即在此區作畫。


【導覽資訊】
定時導覽

平日(周一~周五)10:30、14:30各一場。
假日(周六~周日)10:30、14:30、15:30各一場。
專人導覽,採現場報名,每場限額30人,額滿為止。
導覽子機每台租借費用20元。

團體導覽
平日(周一~周五)10:00、11:00、11:30、14:00、15:00、15:30各一場。
請於參訪前14天提出預約申請(20人以上之團體始接受預約),並由主辦單位確認後,始完成預約程序,假日不受理。
開放預約時段:周一~周五09:30~17:30,周末及國定假日不開放團體預約。
團體導覽預約專線:(02)8643-3966。

個人語音導覽
導覽機器租賃每人100元。

【交通資訊】
臺北市聯營公車:

15、18、20、22、204、208、214、236、237、248、251、252、261、263、270、543、644、648、660、670、671、信義幹線、新店客運、指南客運
捷運
中正紀念堂站5號出口,沿愛國東路直走,由大孝門進入至中央通廊,即可於左手邊看見售票處與入口


珍珠之光:楊·維梅爾

Jan Vermeer,荷蘭語讀音: [vərˈmɪər],1632年10月31日-1675年12月15日,又名約翰尼斯·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是一位17世紀的荷蘭畫家。他一生都工作生活在荷蘭陶都台夫特(Delft)。他有時也被稱為台夫特的維梅爾(Vermeer of Delft),或者約翰尼斯·范·德梅爾(Johannes Van der Meer)。與林布蘭一樣,維梅爾被稱為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畫家,他們的作品中都有著透明的顏色、嚴謹的構圖、以及對光影的巧妙運用。

維梅爾精細地描寫一個限定的空間,優美地表現出物體本身的光影效果、人物的真實感與質感。

生平
1632年維梅爾生於荷蘭台夫特一個比較低下的中產階級新教家庭,具體出生的日期不太清楚。

他是10月31日在台夫特的新教堂受洗的。他的父親雷尼耶·維梅爾(Reynier Vermeer)是一個絲綢織造商和藝術品商人,而母親迪赫納(Digna)則來自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父親給予了維梅爾最初的藝術啟蒙。
1641年,維梅爾的父親在市中心買下一幢大房子,名為梅赫倫(Mechelen),後來被作為小旅館。維梅爾的父親可能就在這裡賣畫。
1652年,維梅爾的父親去世,維梅爾繼承了父親的梅赫倫旅館和畫商生意。
1653年4月,維梅爾娶了一位信仰天主教的女孩,是他當時作畫的模特卡特琳娜·博爾內斯(Catherina Bolnes)。婚後,維梅爾很快改信了天主教,並躋身上流社會。同年維梅爾加入了台夫特的畫家行會——聖路加行會,並於1662年、1663年、1670年及1671年四次當選為行會的會長。他最初打算專攻歷史和宗教題材,後來開始畫風景和肖像。維梅爾的作品只流傳下來35幅,而據專家考據,維梅爾一生的作品大概也就40餘幅。
1672年,由於災難年的爆發,荷蘭陷入經濟困境,而維梅爾不善理財,成婚以後漸漸坐吃山空,不得不將父親留下的房子出租,然後搬到岳母瑪麗亞·廷斯(Maria Thins)家裡,並常常得到她的接濟。
1675年12月15日,維梅爾去世,年僅43歲。用他妻子的話來說,維梅爾是由於「龐大家庭的重負,沒有謀生手段,使他陷入萎靡和沮喪,進而譫妄,好端端的人一、兩天之內就突然病死。」 維梅爾去世前,不但無法賣掉自己的作品,經銷的油畫也無人問津,結局相當淒涼。維梅爾留下他的妻子卡特琳娜和11個孩子,其中8個尚未成年。因為負債纍纍,卡特琳娜不得不申請破產。次年,台夫特市議會(city council)處理了維梅爾的遺產,卡特琳娜繼承了19幅作品。

其他畫家的影響
由於資料的缺乏,不能確定對維梅爾產生直接影響的是那些畫家。但最常見的說法是,他一生都在台夫特生活,其受到影響的有:

卡雷爾·法布里蒂烏斯(Carel Fabritius,1622年—1654年),他晚年生活在台夫特,維梅爾的透視、日常生活主題可能受益於他萊昂納特·布拉默(Leonaert Bramer,1596年—1674年),另一個台夫特畫家,是維梅爾的證婚人。
義大利畫家,如卡拉瓦喬(1573年—1610年)
維梅爾購買的迪爾克·范·巴比倫(Dirk van Baburen)畫作。維梅爾兩幅作品中都受到了影響。

風格
維梅爾被稱為荷蘭黃金時代最傑出的畫家,與林布蘭齊名。
他的作品展示了荷蘭台夫特市民的日常生活,他的作品和生活曾經被人遺忘了一個多世紀,直到19世紀中期,他的才華和成就才被認同。

維梅爾作品大多數描繪寧靜、和諧的家庭生活,他尤其喜歡畫女性的形像和活動。他流傳下來的肖像畫中,女性人物有40位,男性人物僅13位。其油畫內容通常是一、兩個人在室內勞作或休閒,光線一般從左側照來。

維梅爾喜用黃色、藍色和灰色,他對色彩的把握和光線的處理非常出眾。通常佈局簡單,尺寸不大,但往往給人巨大的視覺衝擊。

他使用了以微小的畫點組合(點畫法),並且善於使用光線的來源,使畫面產生一種流動、優雅的氣氛,因而被稱為光影大師。

沒有人瞭解維梅爾的技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經常使用當時罕見的暗箱(Camera Obscura),用以捕捉光線和色彩。當時荷蘭著名的科學家雷文霍克是維梅爾的好友,此人精通顯微鏡和光學透視,維梅爾顯然從他那裡學到了這門技術。

他對畫面非常講究,不論是畫面構圖、人物比例、光影變化都精緻得跟照片一樣逼真。以致有評論家認為這不是藝術,但在荷蘭的黃金時代,人們並沒有把繪畫當成一種藝術,而只是一種手工藝,一種謀生技能而已。他的畫作通常要花很長時間,基本上都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幅作品,但每一幅都堪稱精品。

作品列表
今天,維梅爾流傳下來的作品為34幅或37幅,因為有3幅的歸屬仍存疑。

 

台長: 讀.冊.人
人氣(5,582) | 回應(8)| 推薦 (15)|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藝術映像 |
此分類下一篇:大寒閱讀: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此分類上一篇:冬至閱讀:墨韻穿越

葉狼
推!^^
2014-01-19 09:16:34
讀.冊.人
作家謝哲青「遇見」最喜愛的畫家維梅爾,每一幅畫彷彿都有說不完的生命故事。
謝哲青剛出版一本「歐遊情書」,參觀「珍珠之光─透視維梅爾」特展。在新書中特別以一個篇章來介紹這位他所心儀的荷蘭畫家,並以《讀信的藍衣女子》這幅畫,說明維梅爾「平凡的偉大」。

謝哲青認為,平淡的日常,是生命最大的挑戰;維梅爾超越了當時以華美為貴的巴洛克藝術風格,勇敢、孤獨地挑戰生活這個艱難的主題,在平淡中蘊藉出優雅的詩意,在平凡中蓄涵著和諧的溫柔,將沉重的生活現實,化為輕盈靈動的色彩。

「我喜歡他的光」,謝哲青指著《地理學家》畫中從左側窗櫺流洩至書桌、手掌、指尖的光線,讚嘆維梅爾的細膩手法。英國歷史學家卡萊爾認為,所謂的偉大,就是成就自己的獨特性;謝哲青說,這句話很適合形容維梅爾不同流俗的畫作。

維梅爾留下的卅七幅畫中,有六幅是描繪寫信的女子、讀信的女子。曾長時間待在國外的謝哲青,信也是他與父母、親友聯繫情感的重要工具;「歐遊情書」中有他對當年是女友、現在是老婆的親密私語,一如維梅爾畫中場景所流露出的居家、親密氛圍。

謝哲青說,叔本華、尼采、卡繆等存在主義哲學家都喜歡維梅爾,因為他們所探索的自由、生死、孤獨與活著的意義,維梅爾的畫都觸及了;他的畫思考孤獨的意義,捕捉剎那間的永恆,畫中人物都專注在做自己的事,有如日本茶道的「一期一會」,現在這一瞬間,乃是此生的唯一。
2014-01-22 23:17:09
Brsuny
延伸閱讀:

帶珍珠耳環的少女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30183

維梅爾的帽子:從一幅畫看十七世紀全球貿易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30729
2014-04-20 22:10:30
Brsuny
維梅爾和林布蘭、梵谷並列為「荷蘭藝術三傑」,但林布蘭有逾三千幅作品,梵谷也有逾兩千幅,維梅爾卻只有三十七幅作品傳世,都已經成為各個收藏點(全世界共十八處)的「鎮館之寶」了,所以這次展覽的當然都是複製品,不過也因此比較「親民」,整個展場只要不用閃光燈全都可以拍照,而且有模擬畫中情境的擺設。還有提供服飾讓觀眾巧扮畫中美女留影呢!頭巾就是號稱「荷蘭蒙娜麗莎」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中的,黃色絨毛外套則在「在窗邊拿著魯特琴的女子」、「戴珍珠項鍊的女子」、「寫信的女子」、「女主人和女傭」、「情書」、「吉他演奏者」都有出現。

除了「小街」和「台夫特一景」這兩幅令人眼睛一亮的戶外風景畫以外,維梅爾的作品以室內人物畫為主,很多場景看起來都很像。他對於光影、窗、鏡子與珍珠的反射、玻璃(我常好奇透明的玻璃到底要用什麼顏色的顏料畫出來)、瓷器的質感、衣物的縐摺與蕾絲花邊、牆上的畫作與地圖的紋理…等的處理真的很令人嘆服。

這次紀念品買了導覽手冊(是隨門票一起買的,全票兩百,用莫內票根享160元的優惠價,買導覽手冊附贈沙畫一包)、「戴珍珠的耳環少女」資料夾、「台夫特一景」的滑鼠墊、「戴珍珠耳環的Miffy兔玩偶」、巴黎聖母院立體卡片(上次去看立體書展,對這種立體的紙雕感到興趣),另外花100元玩通通有獎的抽抽樂,抽中「倒牛奶的女僕」資料夾和一本梵谷的簡介畫冊,又附贈一次「真理之口」的占卜。
2014-04-20 22:18:02
Brsuny
謝謝您的分享!

珍珠之光:透視維梅爾特展觀後感
http://mypaper.pchome.com.tw/brsuny/post/1327636143
2014-04-29 20:34:13
(悄悄話)
2014-05-29 13:42:05
(悄悄話)
2014-06-11 12:13:00
(悄悄話)
2014-06-11 12:14:17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