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04 09:30:26| 人氣5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影筆記】-- 旅行者與魔術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開始對這部影片並沒有期待太多,只是純粹地想看看不丹美美的風景。
不過,這部電影卻大大地出乎我意料之外,畫面如夢似幻,意境營造得很棒,內容也言之有物。更出人意料之外地,這部電影是出自一位仁波切之手 -- 宗薩仁波切。
他之前還有一部享譽國際的電影「高山上的世界盃」,但我覺得「旅行者與魔術師」比前一部還要更好。

這是一個關於「夢土」的故事。
一個一心一意想要離開家鄉到美國去尋夢的年輕人,美國是他心目中的夢土,放著家鄉人人稱羨的職銜不做,他想要去美國「摘蘋果」。
家鄉美麗的風景、和樂充滿人情的人們,他完全視而不見,他不耐煩於人們的關心、不耐煩他身處的一切,他的眼光,永遠落在遠方。
「我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他總是對所有的人這麼說。

在路上,他遇到了一個摘蘋果的老人、一個僧侶、一對父女。
他們同樣都要到辛布(不丹的一個城市)去,一路走走停停,僧侶在路上就一面講故事給大家聽。
這部片子有兩個主軸,一個是這一行趕路的人們,一個是僧侶講的魔術師的故事。一個不學無術的魔術師,他也總是夢想著要到遠方去,無心工作,也無心好好地學魔術。

趕路的這個主軸,畫面都是很清明、明亮,伴隨著山間的壯麗景色,很「人間」的現實感;
而魔術師的這個主軸,則是營造出一種夢境般的畫面,配樂也有一種詭譎的氣氛,人性最底層、最深處的慾望彷彿呼之欲出,稍一不慎就會跌入萬丈深淵。
對照於「趕路」的現實感,魔術師這一主軸,表現的就是「夢土」。

現實裡的人們,總是雙腳踩在現實的土地上,而雙眼遙望遠方,仰望著他的夢土。

在趕路的途中,他們搭便車時遇到了一個喝醉酒的酒鬼,酒鬼問年輕人:「你要去哪裡?」
年輕人回答:「我要去我的夢土」
酒鬼說:「夢土呀?我也想要去我的夢土…」
僧侶則說:「他(酒鬼)現在已經在他的夢土了」
是呀,一語點醒了所有的觀眾:夢土一定是在遠方嗎?

在趕路的路途中,年輕人愛上了老人的女兒,他反而不再不耐煩於搭不到便車、嫌卡車開太慢,他的眼神不再充滿了不耐、不再落在遠方。
相反地,好不容易他們等到了往辛布的巴士,他卻把機會讓給了摘蘋果的老人。
(他到底是從魔術師的故事裡得到了什麼啟示,還是因為愛上了老人的女兒而改變了心意,不再想去美國?)
故事的最後,年輕人不再想要去美國,而魔術師則從夢中醒來,慶幸這只是一場夢,不再想要去遠方。

夢土在哪裡?
每個人都會有他心目中的夢土,或許很近,或許很遠。
當有一天,能徹底地覺悟,原來夢土就是「此時此地」時,才是真正地「活著」。

台長: 湖心
人氣(5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