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19 00:54:58| 人氣4,98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沈從文小說〈蕭蕭〉(第三組報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沈從文小說〈蕭蕭〉報告

作者:
  沈從文(1902-1988),京派小說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煥,主要筆名還有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鳳凰人(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對於他的族屬,現下的學界尚存爭議。

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小說家、散文家和歷史文物研究專家。

六歲進私塾,卻經常逃學,逃學與沈從文的寫作有很深的關係,他在《沈從文自傳》中,說明自己長期逃學的原因︰「我的心總對一種新鮮聲音、新鮮顏色、新鮮氣味而跳。我得認識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應當從直接生活上得來,卻不須從一本好書、一句好話上學來。」所以他熱情地觀察身邊的人。「我就喜歡看這些東西,一面看、一面明白許多事情,」沈從文日後的寫作,從此打下基礎。

沈從文20年代起蜚聲文壇,與詩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雜文家魯迅齊名。沈以其小說創作著稱。而後,他改執教鞭,1928年到1930年任教於上海中國公學,兼任《大公報》、《益事報》等文藝副刊主編;後曾先後在青島大學、武漢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教。1948年受到所謂左派文人郭沫若等的批判,中止文學創作,轉入歷史文物研究,主要研究中國古代服飾。1950年到1978年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任文物研究員;1978年到198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任研究員。

沈從文創作的小說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以湘西生活為題材:透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讚美人性美;一種是以都市生活為題材:透過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他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於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於人性之美。
他的小說取材廣泛,描寫了從鄉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層民眾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邊城》以兼具抒情詩和短劇文的優美筆觸,表現自然、民風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於詩情畫意的鄉村風俗畫幅,充滿牧歌情調和地方色彩,形成別具一格的抒情鄉土小說。創作表現手法不拘一格,文體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嘗試各種體式和架構進行創作,成為現代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文體作家”,也是中國最早的「鄉土文學家」:記錄著自己生長湘西邊城的食物、服飾、手藝、儀俗,甚至用今天逐漸消失的中文對話,描述出已經絕種的世故、人情。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題凸出,單純而又濃實,樸納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彩,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

故事內容:
故事講述一個沒有父母,從少寄養到伯父種田的鄉村少女《蕭蕭》,在她十二歲的時候就嫁到別家當小媳婦,而他的丈夫卻只是一個不到三歲、還未斷奶的小孩。
在那地方的規矩,在蕭蕭過門後,要稱呼丈夫做弟弟。蕭蕭嫁到丈夫家後,每天都要照顧少丈夫,陪丈夫玩,做點家事等。日子就是這樣混下去,不見得比起以前種田的生活辛苦。一天一天地過去,蕭蕭也開始慢慢長大。

有一次的夏天,公公婆婆和袓父袓母等人都在院中心歇涼說笑。當袓父提到“女學生”這個話題時,大家都笑起來。袓父並解說“女學生”的不同之處和一些不可思議的事,並拿這個名詞來取少蕭蕭,引起蕭蕭對“女學生”的興趣,就在這時,蕭蕭的思想就開始有了改變,常常也會想到“女學生”的一些事來。

日子過了不久,到了初秋,在家中有個一個工人,名叫花狗,抱著蕭蕭的丈夫在棗樹下打棗子,後來丈夫走到蕭蕭面前,因為愛玩的關係,唱出了花狗對他唱過的山歌:「天上起雲雲起花,包穀林裡種豆莢,豆莢纏壞包穀樹,嬌妹纏壞後生家,天上起雲雲重雲,地下裡墳墳重墳,嬌妹洗碗碗重碗,嬌妹床上人重人。」丈夫當然不知道當中含意,隨後蕭蕭就去找花狗,花狗竟對蕭蕭唱了一首“十歲娘子一歲夫”給蕭蕭聽。這首歌是一首不好的歌,是唱妻年大,丈夫還未懂事時在外面做一點不規距的事。這個花狗其實是個不正氣的人。經過這次之後,蕭蕭的思想就更加迷糊。

秋天,蕭蕭己經十五歲了,但心智仍未成熟。有一次她帶著斷奶的丈夫上山陰去打豬草,丈夫唱起歌來,又把那工人花狗引來。這時花狗對蕭蕭生了另一顆心。花狗總是想辦法使開蕭蕭的丈夫去找編草蟲的材料。當初蕭蕭還是害怕的,不願丈夫走開自己。有一次終於被花狗把心竅唱開了。

花狗還唱出「嬌家門前一重坡,別人走少郎走多,鐵打草鞋穿爛了,不是為你為那個?」末了還向蕭蕭說:「我為你睡不著覺。」這時蕭蕭心亂了,還要求花狗賭咒。賭咒過後他們就作了糊塗事了。

不久,蕭蕭懷孕了,找花狗討論該怎辦好,但花狗這人雖個子大,但膽子很小,後來還音訊全無的出走了。

蕭蕭焦急了,想把花狗忘記,但忘不掉。後來肚中的東西在動時,竟然去吃香灰,喝冷水,還是解決不了問題。最後連自己也想逃走了,卻未出走是就給人發現了,終於還是讓人發現這件醜事,接受懲罰來。但還好懲罰不太,只是要娘家賠償而己,再決定蕭蕭的去向。

後來丈夫知道蕭蕭肚中有了兒子的事情,又不願蕭蕭離開,蕭蕭也不願離開丈夫家,結果蕭蕭還是留下來。

二月間,蕭蕭把兒子生下來,大家也很喜歡這孩子。最後蕭蕭正式與丈夫拜堂圓房,那時兒子已經十歲了。

這兒子名叫牛兒,他十二歲有一天也娶了一個年長六歲的妻子,這天蕭蕭坐月不久,抱著自己新生滿三個月的毛毛,在屋前看熱鬧,和十年前抱著自己丈夫一樣,唱歌哄著他:「哪,毛毛,看,花轎來了。看,新娘子穿花衣,好體面!不許鬧,不講道理不成的!不講理我要生氣的!看看,女學生也來了!明天長大了,我們討個女學生媳婦!」

深入討論:
看完蕭蕭之後,引發了我幾個省思:

1.大家對於“女學生”的鄙棄和嘲笑,看出當時的社會城市與鄉村的思想觀念相差很大,城市已較為開放,而鄉村的仍然是相當的保守守舊。

2.每個人都會有內心想完成的夢想,哪怕夢想是被說成如此的荒誕不經、遙不可及,就像小說中的蕭蕭一樣,想像自己能成為城市中的女學生,大膽去追尋想要的自由。
3.人性的善惡,花狗完全就是象徵著人性的惡,因為一時私慾,不顧下場把蕭蕭的肚子搞大,事後完全沒誠意解決

4.另一邊是蕭蕭夫家人的善,雖然蕭蕭犯下了這麼不可原諒的錯,可大家最後還是接受了她跟她的孩子。

心得:
“蕭蕭”一文是描寫湘女蕭蕭從當童養媳,受到壞人引誘而做了當時不容許的事,但最終受到村裡人的原諒的故事。

蕭蕭是個單純、完全順從自己本性反應的鄉下女孩,懷孕後除了曾經想過要逃之外,由始至終,她都只是在接受命運的安排。說明了當時農村婦女不能由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只能聽從社會擺佈的悲哀。

另一方面,文章入面也有提到“女學生”一詞,這裡的“女學生”是指那些到城裡讀書、接受外國文化跟高等教育的學生,她們思想開放,追求自己想要的未來,可是由於農村的愚昧無知,他們不了解自由的定義,所以選擇討厭甚至嘲笑這些跟他們不一樣的人;儘管“女學生”在農村裡並不討好,但蕭蕭還是想當女學生,由此看來,她有著勇於想追求夢想與自由的心,也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內裡人性的描繪,根據農村的習俗,蕭蕭不守婦道是應該要“沉潭”的,輕也得要送去“發賣”,儘管後人不能隨意違反老一輩訂下來的規矩,可是最後蕭蕭始終獲得了大家的原諒。所以作者強調人性是敦厚的、是溫熱的,對於一個共渡了那麼多年的女孩,而且對方又總能為麻木的生活添加寧靜、和諧的氣氛,便對蕭蕭不作任何罪名了,更把她的孩子養大。一切都充分闡釋了人心善良這句話,沒有人願意把天真又純情的女孩作出這麼不人道的事,表現出農村人民樸實善良的一面,也就是人性的一面。


台長: 辛金順
人氣(4,98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