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4-09 08:10:46| 人氣9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Q&A記事簿 〉 電影《桃姐》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1.4.1)這一部寫實人生的作品,平淡但卻在心裡掀起漣漪~
和孩子們一起觀看此片,能夠了解她們無法體悟,對孩子來說這是悶了些的電影,她們的年紀,還沒有辦法感受老、病、死的課題~
也許它沒有聲光效果電影那樣吸引人,卻是一部對人生平凡生活的記錄,反映了現實社會大多數人老年生活。
看到他們排排坐,看著護理人員餵他們吃飯,孩子們會覺得奇怪,那麼大了還要圍著小孩的圍兜兜。
我跟她們說,這是老小孩,小孩小時大家會覺得很可愛,若年紀大了,生活無法自理時,就跟小孩沒有什麼兩樣,可是大家會覺得包袱、可憐。
你們問,住養老院又不好,沒有家人陪伴,又花錢(在劇中有很多巧立名目的費用),為什麼要去住呢,住家裡就好了。
我說,在電影裡,桃姐她是不想麻煩別人,又何況是少主人,雖然他們的感情已超越了主樸的情誼。
但真實生活中,人與人的關係複雜的多。也許是無親無故,亦或者親人無力照顧,人生百態,這其中包含了種種的因素、無奈…等等。

我說,以後的生活要和爸爸去遊山玩水了。等我老了,生病了,需要人照顧時,你們會把我們送去養老院嗎?
稚氣的她們,未經思索的說,不會,那樣會很可憐、很孤單。
但我說,這也許會影響你們的生活,不然可以請人、或申請外傭,白天有人照顧,晚上等你們回家,也可以相聚。

不知道到了那時,又是怎麼的光景了。藉著電影和孩子聊著她們仍然懞懂未知。
而我透過這電影,似乎也提醒了我和J ,面對上一輩和自己,這老、病、死的課題,在電影後,仍在心頭回盪著~

(圖.文摘錄遠見雜誌)
清淡卻深刻的真實人生 《桃姐》橫掃各大影展的香港小品
    遠見雜誌2012年3月號 第309期
作者:陳宜平
  2011年金馬獎一舉奪下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項大獎的《桃姐》,讓這部當時還未上映的電影頓時受到大眾矚目。沒有華麗特效和動作場面,劇情簡單不取寵,《桃姐》為何受到各大影展的評審青睞?大家都在問,這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一個人的生命中,能有多少讓你難以忘懷的人事物?或許不是最激昂、最刻骨銘心,卻總在驀然回首時,察覺那陪伴由始而終,安靜而沉默,從來不曾離開。《桃姐》就是這樣一個彷彿生活剪影般的故事。

許鞍華執導 劇情單純含意深
     故事描述自13歲就到梁家當傭人的桃姐,60年來照顧了一大家子五代人,時光荏苒,有人離開、有人去世,最後只剩下桃姐和梁家少爺Roger兩個人。

     「不算親戚,只是一個老工人」,劉德華淡淡的一句話,說出了片中少爺Roger和桃姐親近又疏離的關係。兩人之間有著習慣的默契,但交流卻不多,而一切在桃姐中風後,卻漸漸改變了。Roger決定將桃姐送去老人院,而故事的源頭也從這裡展開。

     各大國際影展的獎項加持,常令人望而生畏。觀眾可能擔心「這會不會又是一部『節奏很慢、很難懂』的藝術片?」

     但正如知名影評人聞天祥的形容,「導演許鞍華有為有守,不讓電影變成催淚的通俗劇,」《桃姐》的影片力道簡單直接,卻深刻驚人。

     從導演許鞍華過去的作品,也不難一窺《桃姐》的電影敘事風格。《女人四十》《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天水圍的日與夜》《得閒炒飯》,她的電影一直擅長處理細膩具生活化的感情,內斂而淡然。 而《桃姐》除了兩位主人翁的情感外,也呈現了現代香港的某種社會現實,養老院、市場或者官場、演藝圈的眾生相,像是人前人後說一套做一套的嘴臉,或是那些人與人交關的親暱與疏離,都像是每天在我們眼前上演的浮世繪。正因如此,桃姐最後的逝去,就不再僅僅是純粹的悲傷,也是一種面對生命全然理解的包容。

     或許身為女性導演使然,許鞍華特別擅長描寫各階層、年齡的女性,角色總能在螢幕上呈現出專屬特質,《桃姐》也不例外。片中一場在市場買菜的戲,桃姐不顧菜販的作弄揶揄,堅持在攤位上東挑西揀,只為了挑出最好的食材,做菜給他最關心的那一家子─縱使如今只剩Roger一人,但認真勤奮的付出卻不因歲月流逝而改變。

     《桃姐》代表的其實是一種舊式華人社會中的忠誠和質樸。
 
天王、天后飆戲 樸實不做作 葉德嫻在片中破舊的布衣、布鞋、整齊而一絲不苟的頭髮,都外顯了這種特質。其實最初定裝時,桃姐的造型並非現在片中的模樣,但葉德嫻為了詮釋桃姐一角,仔細觀察身邊的老人,並提出了她獨特的見解,才成了如今呈現在電影中的桃姐。

     縱橫藝界數十載,即便用呼風喚雨來形容也不為過的「天王」劉德華也一樣。他收斂起過去在港式動作片中的性格帥氣,也不同於過去大部分浪漫愛情劇中,較為誇張花俏的演出,扎實地變成了一個「普通人」,讓Roger和桃姐兩人之間的互動更顯真實。

     甚至兩人在戲中的台詞,盡是些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日常對話。影評人楊達敬就說:「《桃姐》裡的劉德華與葉德嫻,不再只是演戲,而是確實活在電影裡頭。」

     自然不做作的演出,讓睽違影壇11年的葉德嫻甫復出便橫掃各大電影獎。除了第48屆金馬獎外,還囊括了第68屆威尼斯影展、第15屆愛沙尼亞塔林黑夜電影節最佳女主角,被稱為「影后殺手」,幾乎逢獎必中。

3000萬成本 拍出老、病、死
     這不是一部大眾刻板印象中大卡司、大成本的「港片」類型,電影的製作成本甚至只有3000萬人民幣。改編自本片監製李恩霖的真實故事,或許這正是此片如此簡單卻真摯的原因。

     許鞍華第一次看到劇本便深受感動,決心要將它拍成電影。她表示,自己的年紀和生活體驗,就和片中的桃姐和Roger一樣,有自己的生活掙扎,有對感情的不捨,更需面對老、病、死這項人生必經課題,「我同時是Roger,也同時是桃姐。」

     但《桃姐》在開拍前卻走得極為坎坷,甚至差點難產。許鞍華雖決定要將這個故事搬上大螢幕,找投資時卻處處碰壁。

     幸好最後劉德華應允幫忙,不但出錢還出力,更找來博納影業的老闆于冬共同投資,才可以讓這個故事有機會呈現在觀眾眼前。

     不過,這部充滿社會風情描寫和人文情感的電影,是否會讓非香港人難以融入?或許在威尼斯影展上,觀眾的反應說明了一切。作為主競賽單元的第二部華語片《桃姐》,在影片放映結束後,獲得了觀眾長達八分鐘的鼓掌。

山水國際公關經理王統生透露,因為希望讓台灣觀眾更能融入劇情,尤其體貼觀賞電影較為吃力的長者,這次特別為《桃姐》製作了國、台語配音的版本,兩位主人翁分別由資深演員吳敏和屈中恆擔綱配音,且配合語言情境將台詞重新潤飾,就是希望能讓大眾更加貼近《桃姐》一片的觀影情感。

     「它真的不需要你哭,至少不是因為悲慘不幸或喜極而泣,」知名影評人聞天祥這樣描述。

     如果對那些大悲大喜、爆破與動作的重口味嫌膩了,不妨進戲院品嘗這部清淡有味的小品,感受有笑、卻也能讓你哭,什麼都沒有,卻什麼都擁有的真實人生


 

台長: jean
人氣(976)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Q&A記事.小番章 |
此分類下一篇:Q&A記事簿 〉 交換日記
此分類上一篇:Q&A記事簿 〉 最富有的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