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6-10 18:32:02| 人氣5,9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烏甸尼遠東電影節】陳果談《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全城期待,陳果拍暢銷網絡小說《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下稱《紅VAN》)終於出爐,電影上映後,果真氣勢如虹的突破他過往票房的成績。該片被喻為香港近年來最精彩的末世電影作品,他請來一班演員Shine黃又南、徐天佑、文詠珊、任達華、惠英紅等人扮演不同獨特性格的乘客,透過一輛通宵小巴與17位乘客的詭異經歷,以黑色幽默手法表達出一夜之間,香港不見了。

《紅VAN》入圍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全景單元,之後在第3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和第16屆烏甸尼遠東電影節登場,大受本地和海外媒體關注。陳果導演出席烏甸尼遠東電影節,在首映禮時台上忘我大唱電影插曲—David Bowie名曲「Space Oddity」,及後在由國際知名影評人馬可梅勒(Marco Muller)主持的座談會席上妙問妙答,講述他從九七年《香港製造》起從獨立到主流電影的蛻變,分享他拍《紅VAN》的心路歷程。


從獨立到主流

「我的獨立電影由《香港製造》開始……」1997年,陳果開始獨立製作。

他的首部獨立製作《香港製造》,令陳果這個名字為人所知,也為他帶來香港電影金像獎和金馬獎雙料最佳導演。之後,他繼續以獨立製作的方式拍了多部作品,繼《去年煙花特別多》後「九七三部曲」之《榴槤飄飄》和《細路祥》,以及延續《細路祥》之《榴槤飄飄》和周迅主演的《香港有個荷里活》,屢獲殊榮,由於選題和拍攝風格,他每每被標籤為獨立電影人。
陳果放下獨立電影的輝煌成績,2004年在商業主流片路上再嘗新人滋味,「最有趣是九七回歸後,我已經獲過不少獎項,尤其是97年《香港製造》的成功。十年前《餃子》,終於回歸拍商業片。」

《三更2》之香港部分《餃子》是改編自作家李碧華的靈異小說,講人性推到極端的時候會做出很怪異的事情,或是發生一些在道德倫理上絕不可能的事情,陳果與女主角楊千嬅一樣,初次接拍驚慄電影。豈料拍《餃子》後,一別近十年,又因李碧華的關係才有新作誕生。
2013年,《迷離夜》和《奇幻夜》由李碧華幕後策動,集合了六位香港導演打造的「李碧華鬼魅系列」,陳果執導其中一個單元故事《驚蟄》。李碧華的驚慄小說,其實講人多過講鬼,《驚蟄》以「打小人」的發洩抓住觀眾的神經,延續了他過去的作品中發揮的本土精神。

儘管《迷離夜》有不錯的票房和口碑,他卻擔心香港電影的前景。「中國電影起飛,主流電影市場旺盛,相比之下,香港電影變得孤立,有八至九成香港電影人會盡量北上拍合拍片,投資港產片的資金同時有所減少,純香港電影越來越少,一些香港傳統戲種也會流失,例如鬼片。」他以「李碧華鬼魅系列」為例,「第一部《迷離夜》成功,第二部《奇幻夜》不成功,嚇怕了投資方不敢再拍第三部。」

 

 

 

從《紅VAN》出發

《紅VAN》是改編自由Mr. Pizza撰著的同名小說,該故事於2012年在網路(包括香港高登討論區、Facebook專頁)連載半年,網上點撃率逾百萬次,累積數萬的粉絲,之後被睇中出版成書,推出上下兩集超過二十萬字的印刷版,與同期的網路作家向西村上春樹(著作《東莞的森林》)掀起一股香港新派小說熱潮。

原著小說以男主角游梓池的第一身,故事講述他在某夜凌晨時分坐旺角往大埔的紅色公共小巴(紅van)回大埔,當紅van穿越獅子山隧道後,發現所有人及汽車無故消失,只剩下小巴及車內17人留在無人無車的大埔,彷彿進入另一個世界。
小說有大量粗口,劇情發展還有姦屍、核爆、暴力、政府陰謀等敏感題材。陳果看過小說後,認為拍攝此片,無論對電影公司、投資人甚至導演來說,都是很冒險的決定,「有一個好消息,有兩個壞消息。從商業角度出發,原著小說很商業,這個故事可以賣到錢(票房),壞消息是電影不能在內地放映。」另外,電影版為了打造末世的場景,花在演員、特技方面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他直言「拍攝經費昂貴,嚇拍很多投資者」。

當時陳果認為這是一部製作費相當昂貴的『獨立製作』,尤其是放棄了中國市場就等同『自殺行為』。話雖如此,他仍覺得「故事很特別,大部分的香港觀眾應該有迴響」,於是高先電影負責人曾麗芬拍板,2013年終於開拍。由於製作費(1,500萬港元)所限,陳果故此找來一班『自己友』(演員好友)助陣,包括當年獲他提攜入行的黃又南、徐天佑和李璨琛,所以才有如此的演出班底。


香港末世片

《紅VAN》中整個香港空除了全車17人外就無一人,『究竟發生甚麼事』成為了全片中最大的懸念。馬可梅勒比喻《紅VAN》的人物和場景設定如美劇《Lost》(迷),又認為這類末世氛圍的電影類型有不少,反而在香港甚為少見。

陳果直言自己沒有看過《Lost》,劇本只是忠於《紅VAN》原著改編,拍攝上除了要改變自己的風格外,基本上拍末世片並不困難,反而是本地市場的需求主導了片種,笑言香港觀眾看愛荷里活多於亞洲出品的末世片。


改編的難度

一向熱愛港產片的馬可梅勒認為,全片充滿懸疑、驚險、低俗、矛盾,又不失黑色幽默和娛樂性,也有本土特色,同時帶出當下的社會矛盾,身兼編劇的陳果成功保留了原著中的商業和恐怖元素,因此《紅VAN》大受歡迎。

被問及此片最大的挑戰,陳果表示是將人家的作品變成自己的作品,還要把原著中的恐怖驚嚇感從文字變成影像,殊不簡單。他認為要拍最有效的驚慄效果,不只是一味去嚇人,而是人的變化,恐懼感就自然到位。

「小說從一個人的視角講出了隧道後的變化,我最大的改動不是一個人問題,而是全車人的問題。17個人成為香港小縮影,人與人的碰擊產生強烈戲劇和喜劇效果。」在忠於原著的前提下,陳果在電影版中不但著重了人物的描寫(如為游梓池、Yuki以外的角色加添名字),令角色的描寫更鮮明更立體,還加插了眾人在茶餐廳審判進行審判和私刑,令劇情更富衝擊感,「這一幕就是對人性的描寫,在人物之間的變化帶動下,令《紅VAN》好看得多了。其實香港現時正處於這樣的(審判)情況。」

至於加插2017年普選的那一幕,陳果也有另一番解讀。他原來把笑位放在任達華的妙答,豈料一聽到小巴司機林雪提及普選,戲院中觀眾已經喁喁細語,忍不住笑出來。「劇本不止人性的描寫,還結合在當下市民的不滿,這些也改變了香港觀眾看主流電影的看法。」

對於某些媒體解閱《紅VAN》為政治電影,他認為:「可能因為片中某些對白的關係吧!而香港處於內部矛盾爭議中,而我是比較關心香港社會導演。」

一部電影如何在政治、社會和商業的考量之間取得平衡,談可容易。陳果認為《紅VAN》的故事本身具爭議性,拍罷後最難估計是本地觀眾的反應,不過直言拍成這個版本「是精心設計出來的結果」。

 

香港電影在變

陳果由拍開獨立製作轉到拍主流電影,《紅VAN》是他拍第二部香港主流長片,十多年過去了,他覺得市民以往(香港回歸前)對政治冷淡甚至不關心,但去年宣佈《紅VAN》電影版卻引起迴響,劇組也聽到在市場上不同的聲音,觀眾十分期待,「電影版會拍成什麼樣?」,讓他感到沉重的壓力。

他的壓力並非來自己(突破自己的風格、拍主流商業片),而是觀眾對香港電影的觀感,「觀眾認為要拍一部娛樂性與政治元素的主流片,香港電影人一定做不到,造成拍《紅VAN》的爭議性。《紅VAN》就是本土市場的新嘗試,這並不代表香港電影(人)在變,而是觀眾開始關心社會。」

《紅VAN》在香港上映反應熱烈,電影出來的反應兩極,有觀眾認為陳果的獨立風格得以延續,有小說追隨者眾對電影改動原著的部份有微言,但也有戲迷認為結尾未交代清楚,難以明白。最後談及到續集,陳果回答:「現時電影版只拍了原著小說的三分之二」,也在片尾為續集留有伏線,看來下集有望。

「雖然《紅VAN》香港成功了,觀眾們開始期待第二集,但今次可能沒有上次般幸運,因為大家可能抱著更多疑問,究竟第二集會拍些什麼?如何收場?」原著小說的結局本身不太完整,第一集結束前倖存的小巴乘客向九龍出發,這就是與原著開去大帽山有異。陳果以此比喻香港的前景,「我們面對的不再是純市場主導般簡單,這就如香港的情況一樣,照足方向走好嗎?這是香港人精神存活的問題。」

鳴謝:烏甸尼遠東電影節

烏甸尼遠東電影節(Far East Film Festival)始於1999年,每年在意大利部烏甸尼舉行,展映來自遠東地區的優秀影片,今屆展出來自中港台、日本、韓國、印尼、菲律賓和新加坡等地60部電影,吸引近六萬名義大利和歐洲觀眾觀賞。香港有《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彭浩翔執導的本土情懷片《香港仔》、李公樂執導的情色喜劇《豪情3D》、郭子健執導的災難片《救火英雄》、劉德華投資、監製並主演《風暴》、翁子光導演的第二部長片《微交少女》以及兩部賀歲片《金雞Sss》和《賭城風雲》,以及林超賢動作片回顧展出的《激戰》和《魔警》合共十部作品參展。

http://www.fareastfilm.com


延伸閱讀︰【2014烏甸尼遠東電影節】吳君如、杜汶澤︰香港需要喜劇

台長: 嘉頓 Garden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