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8-01 12:29:21| 人氣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再揭《道德經》的秘密(中)


《道德經》全文多處說到本體,為什麼會如此重視本體?看第五十二章便有知「天下有始,可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意思:世界有始源,始源就是世界之母。認識這母親可以了解她的兒子。認識這兒子也可以了解他的母親。既了解兒子,又掌握其母親,那就永遠不會失敗!
  

如果我們把本體看作是其母時,人間就可以視為是其子了,而根據圖示的表達,本體或宇宙最初的輪迴,即實現了「一切皆定!」並且達成極致的大圓滿,這點和唯物的「進化論」剛好相反,所以,對本體的理解具有相當關鍵的意義,這也是《道德經》一再分析的重點,也是我們接下來要講的《道德經》中修行文化的依據。
  

在通讀《道德經》中,人們通常將全文分為道與德二大篇,但是在生活實踐中,又一致將道與德歸併為一個概念——道德,我們索興也沿用道德一詞來進行解說。在圖示中,道在輪迴的一出發就分形為二圓,二圓同質但極性相反,所以一為正常道;另一為非常道,等同於太極的陰陽。


按照我們站在道家的立場上分析,將正常道(天)的表現形式即圓空用宗教或道德(德)來表示,前面我們說過《道德經》是宗教意識的產物,同樣也是道德的產物;可見德是離不開道的,它的定義就是順道而行的一切精神意識行為,同時它和宗教行為也並不矛盾,以致經流傳的道德總是和宗教被捆綁在一起。
  

另一非常道(地)的表現形式即圓空用科學來表示,在《道德經》中,科學被認為是一種物質或時空行為,儘管科學也重視研究精神意識領域的事物,但是科學所認準的精神意識並不發生在正常道範圍,而是依附在物質上的細胞意識,屬於非常道的暗物質產物。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宗教(道德)和科學形成的是一種對立關係。不過,從層次形態上來說,宗教代表的是宏觀及整體;科學代表的則是微觀及分化,所以宗教往往能夠包容科學,科學對待宗教則總是持排斥的態度。這從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就可以看出來,物質文明越發展,科學水平越高級,但人類的道德倫理水準卻是每況愈下。
  

從上述中可以明顯看出,《道德經》的修行觀是建立在正常道範圍的,而《道德經》的主講是針對人生而言的,所以其修行行為準確講發生在圖示中間的人生(人間)範圍。中間圓註明為陰陽,也就是說它是一個宗教(道德)與科學(物質)混合的場所。《道德經》是如何看待發生在人生中的修行行為呢?
  

大家都清楚佛家從本質上倡導的是出世修行法,即成道者最終得放棄形體生命,因為在佛家的眼裡物質界是一個不能常住的污穢的五濁世界,儘管佛家並不否認所謂的人間佛教。其實道家修行也是一樣,所以就有了佛道同源一說。可以說,在針對生活在陰陽相間的修行者來說,《道德經》用了大量的篇幅,反覆地在勸說放下物性科學也就是物質生活這一塊,放下這一塊就意味着保留下了宗教道德這一塊。


如第四十八章「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無為則無不為。將欲取天下者,恆以無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注釋:學習得越多,離大道越遠。遠而又遠,最後達到無所有。無所有則無所不有,治理天下必須無所事事。如經常有事,就不能治理天下。
  

《道德經》認為人所處的物質世界是從正常道墮落的結果,所以應對的最好辦法就是「反者道之動」,從萬物、三、二、一、原路返回。十六章說「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就是這個意思。也就是一個「損之又損」的過程,您想想,從萬物歸道,難道不是「損」嗎?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沒到「無」(道)的境界,就不會理解真正的「無為」。
  

既然「反者道之動」,那我們原路返回就是了,為什麼大多數人都寧願執着在萬物這個層次,寧願承受生老病死的痛苦與煩惱呢?答案在第42章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這個「和」字。「和」字在《道德經》裡,本身是代表一種陰陽平衡。在物質界,所謂的陰陽平衡通常被認為是一種高超的行為,實際上通過圖示的宇宙觀來觀察,這種陰陽平衡在宇宙之中只有二個地方出現,一個是源頭的「一」;另一個就是物質人間,當「一」以整體性占據最高能量等級時,意味着和其對立(顛倒)的物質人間會以極度的分化成為最低的能量等級。事實上人類世界所處的位置確實是整個宇宙中最低端,這也就是宗教一再要求人類解脫於人間的道理所在。

  

《道德經》在全書中不斷表述「復歸於其根,復歸於嬰兒,復歸於無極,復歸於朴」,全都是叫你倒退。所以,老子的社會觀被認為是一個全面的反文明、反文化觀念,甚至有人認為是反人類的。《道德經》並不反人類,他恰恰是想維護人類,他認為人類不斷地奔進文明,不斷地增加文化,其實是對人類的戕害。因此,他反文明反文化。這一點正是現代唯物論者最不服氣的一面,其實佛道都持這樣的觀點,從圖示來看,左右二圓不僅僅是極性相反,它們在觀念上甚至行為上都是顛倒(相反)的。


不過這裡還有一大秘密,由於在生命的等級層次上天占有宏觀面,而地為微觀面,所以憑藉天界的高度智慧,它對地界是十分知曉的,反觀地界往往對天界是無知的。這一點我們通過流傳紛紛揚揚的外星生命與神佛之間的關係就可以看出來。從流傳中的外星世界信息來看,外星生命通常是不重視宗教甚至反宗教的,因為他們基本上都屬於陰性世界的生命,但是,他們通常又感覺到在人類背後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他們得罪不起,以致對人類地球始終保持一種敬畏感,實際上這就是人類中的修道人在發生作用。-(張工/宇宙大揭秘) 

台長: 聖天使
人氣(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生活智慧成長 |
此分類下一篇:再揭《道德經》的秘密(下)
此分類上一篇:再揭道德經的秘密(上)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