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4-08 04:46:55| 人氣5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除苦良方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除去痛苦的代價 ■傻女人 ■安雅 ◎除苦良方 ■阿婆留言

   ◎除去痛苦的代價

                ⊕潘文良

  朋友們!
「如果,有人可以幫你除去,過去一切痛苦的記憶,
 但代價是‥也必須除去,一切快樂的記憶。
 那麼,你會願意嗎?」
 
  好好的想一下,再回答吧!
 
■註
  倘若想要回應的話,若無 Msn帳號者,請至「阿文的討論區」中回應。
  也請說說‥為何願意,或為何不願意。
  阿文的討論區(右側模組區塊中,有連結鈕),網址:
 http://mypaper.pchome.com.tw/avun01/guestbook/
==========================================================
├傻女人。2006.03.20.一 10:20:45
阿文‥
  我願意,忘記一切痛苦與快樂!
  我想要回到空白,重新開始。
  因為‥現在的我,真的活得很痛苦!
  每晚,都祈禱‥隔天不要醒來……
  苦啊……無情不似多情苦。
                  傻女人
~~~~~~~~~~~~~~~~~~~~~~~~~~~~~~~~~~
├安雅。2006.04.17.一 22:00:35
  我願意。
  因為‥空白的記憶,可以填補進去美好的東西;而填滿的記憶,再也無法補充,即使能塞進去一些,也是透著底色的。
                安雅(也無風雨也無晴)
 
▃▃▃▃▃▃▃▃▃▃▃▃▃▃▃▃▃▃▃▃▃▃▃▃▃▃▃▃▃▃▃▃▃

◎除去痛苦的代價 ■傻女人 ■安雅 ◎除苦良方 ■阿婆留言

   ◎除苦良方

                ⊕潘文良 撰

  佛教將這個世間,稱之為「娑婆世界」。
  娑婆,意為‥能忍、堪忍、雜膾。謂此世界之眾生,要忍受種種‥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人既「生」,無不「想要活、想要活著、想要活下去」。
  既要「活下去」,就必須忍受‥種種的憂悲惱苦。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
  阿文說‥
「世人皆知‥『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
 卻為了那一二如意,而甘受‥八九不如意之折磨。」

  世人雖然,受苦受難,卻也能夠‥「吃著黃連唱山歌——苦中作樂」。
  再者,痛苦多了、久了,「生理機能防衛系統」,就會啟動,教人「麻木」,而「不以為苦」。 譬如‥刺入肉中,會痛一下,提醒人處理,倘若,人未能及時處理,放任刺留於肉中,許久過後,痛神經,就會麻痹,而教人「忘了痛」——
除非,再碰到刺傷的部分,有新的刺激,才會再喚起痛神經;即使遭人砍斷一隻手,許久過後,痛神經,也會麻痹的——這是有必要的,若是讓人,一直處在「疼痛」之中,那可真會教人「痛死」呢!
 
  阿文體會道‥
「因為‥人生世間,雖然多苦,卻也有少樂可得、可享。
 因為‥人們能夠‥苦中作樂。
 因為‥痛苦久了,也會麻木。
 所以‥世人『堪忍』眾苦——
 卻也因此而‥不思離苦、不知離苦、不肯離苦。
・耽溺於惱苦中,久了,還會上癮呢!
 因為‥人生世間,還有一種感受,叫作『痛快』。
 痛快者‥不痛不快、有痛有快、小痛小快、大痛大快、越痛越快。
 人們並非樂(音「要」)於痛,而是樂於‥痛苦止息時,所呈現的『快』。
 如負重擔者,一時解除重擔,則即頓生‥輕安自在之感受。
 於是‥要快,就得痛——要享受快,就得忍受痛。
 這就是‥『受虐狂者』,之所以喜歡‥受人凌虐的原因。
 說來‥人們都有『受虐狂』的傾向,或者基因存在呢!
 否則‥如何終日‥憂悲惱苦、愁煩啼哭……
 卻不思、不知、不肯設法自救、設法離苦呢?」

 
  當然,也有人是「不堪忍苦」,而思「離苦」者,但卻「用錯方法」——
因為‥「再也受不了苦了」,而選擇「自殺」,來「逃避」一切惱苦的逼迫。
  阿文道‥
「人死,代表一世之業盡。
 譬如‥債務還清,也就『無債一身輕』,值得慶賀。
 但『自殺』者,卻是想『賴債、逃債』——
 債不還清,則生生世世,都會被追討,而不得自在也!」

 
  有的人,「不堪忍苦」,而思「離苦」,但卻「用壞方法」——
以酒精、煙毒、迷幻藥、麻醉劑等等,來迷幻、麻痹自己;
或是‥恣情縱欲、為非作歹、放火破壞等等,來自我放逐——
暫時獲得,身心的解放,享受那種‥「真實得虛幻」的精神狀態。
這當然,也是一種「逃避」的行為。
發瘋,變成神經病(精神病),則是最徹底的逃避——
再也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奈他何了。
 
  如何‥解脫苦惱呢?
  如何‥正確而有效地,徹底解脫苦惱呢?
  佛說「四諦三則」,乃是解脫苦惱的「最佳方法」,能夠‥正確而有效地,徹底解脫苦惱。
 
  何謂‥四諦三則?
  曰‥「苦、集、滅、道;欲、患、離」是也!
【四諦】或作「四聖諦」‥
 一、苦諦(苦聖諦)苦,痛苦、惱苦也! 引意而言,即‥問題之所在。
 二、集諦(苦集聖諦)集,謂苦之形成原因也! 即‥造成問題之因。
 三、滅諦(苦滅聖諦)滅,除滅諸苦之狀態、境界。 即‥解決了問題。
 四、道諦(苦滅道跡聖諦)道,除苦之途徑、方法。 即‥解決問題之方。
 
  何為「除苦之途徑、方法」呢? 即「三則」也!
【三則】三種解脫諸苦之法則也!
 一、欲味‥世間諸欲之味,為人所喜貪著。
 二、過患‥世人因喜貪戀著於諸欲味,故產生種種過失和禍患。
 三、出離‥或作「出要」。出離所要(樂),即能解脫諸欲味之過患也!
※佛教未將「欲患離」者,作一統稱名相,為便於解說,故此稱之為「三則」。
 
  人若不知、不思、不解、不行此「四諦三則‥苦、集、滅、道;欲、患、離」,則將永遠‥在苦海之中沉淪、在六道之中打滾——
永無解脫、出離諸苦,之時機也!
  四諦三則,甚深微妙,不堪細訴,以下,但引諸經文,請讀者自行參悟!
 
  《雜阿含.三八八經》‥
・有四法成就,名曰‥大醫王者。
 一者、善知病。
 二者、善知病源。
 三者、善知病對治。
 四者、善知治病已,當來更不發動。 (中略。)
・如來、應、等正覺,為大醫王,成就四德,療眾生病,亦復如是。
 云何為四?謂‥如來知‥
 此是苦聖諦如實知,此是苦集聖諦如實知,
 此是苦滅聖諦如實知,此是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
・諸比丘!
 彼世間良醫,於生根本對治,不如實知;
 老、病、死、憂、悲、惱苦根本對治,不如實知。
 如來、應、等正覺,為大醫王,於生根本知對治,如實知;
 於老、病、死、憂、悲、惱苦,根本對治如實知。
 是故‥如來、應、等正覺,名大醫王。」

  (佛光版。雜阿含.三八八經。 第一冊.六五六頁)
 
  《增一阿含.二○九經》‥
  世尊告五比丘‥
「汝等當知‥有此四諦。云何為四?
 苦諦、苦集諦、苦盡諦、苦出要諦。
.彼何名為苦諦?
 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愁憂苦痛,不可稱記。
 怨憎會苦、恩愛別苦、所欲不得,亦復如是。
 取要言之‥五盛陰苦,是謂苦諦。
.云何苦集諦?
 所謂‥受愛之分,集之不倦,意常貪著,是謂苦集諦。
.彼云何苦盡諦?
 能使彼愛滅盡無餘,亦不更生,是謂苦盡諦。
.彼云何名為苦出要諦? 所謂‥賢聖八品道‥
 所謂‥等見、等治、等語、等業、等命、等方便、等念、等定。
 是謂名為‥四諦之法。
・然復,五比丘!此四諦之法——
.苦諦者,本未聞法,眼生、智生、明生、覺生、光生、慧生。
 復次,苦諦者,實、定,不虛不妄,終不有異。
 世尊之所說,故名為‥苦諦。
.苦集諦者,本未聞法,眼生、智生、明生、覺生、光生、慧生。
 復次,苦集諦者,實、定,不虛不妄,終不有異。
 世尊之所說,故名為‥苦集諦。
.苦盡諦者,本未聞法,眼生、智生、明生、覺生、慧生、光生。
 復次,苦盡諦者,實、定,不虛不妄,終不有異。
 世尊之所說,故名為‥苦盡諦。
.苦出要諦者,本未聞法,眼生、智生、明生、覺生、光生、慧生。
 復次,苦出要諦者,實、定,不虛不妄,終不有異。
 世尊之所說,故名為‥苦出要諦。 (中略。)
・此四諦,如實不知者,則不成‥無上正真等正覺。」

  (佛光版。增一阿含.二○九經。 第二冊.五一三頁)
 
  《雜阿含.四四經》‥
  佛告比丘‥
「如是,比丘!
・凡愚眾生,不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
 於色不如實知故,樂著於色;樂著色故,復生未來諸色。
・如是凡愚,不如實知‥受、想、行、識;識集、識滅、識味、識患、識離。
 不如實知故,樂著識故,復生未來諸識。
 當生未來‥色、受、想、行、識故,於色、受、想、行、識不解脫。
 我說‥彼不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佛光版。雜阿含.四四經。 第一冊.八○頁)
 
  《雜阿含.一○四經》‥
  佛告比丘‥
「緣色生喜樂,是名‥色味。
 若色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色患。
 若於色,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色離。
・若緣『受、想、行、識』生喜樂,是名‥識味。
 受、想、行、識‥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識患。
 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識離。」

  (佛光版。雜阿含.一○四經。 第一冊.一八五頁)
 
  《雜阿含.一四經》‥
  世尊告諸比丘‥
「我昔於‥色味、色患、色離,有求有行。
・若於色味、色患、色離,隨順覺,
 則於‥色味、色患、色離,以智慧如實見。
・如是『受、想、行、識』味,有求有行。
 若於『受、想、行、識』味,隨順覺,
 則於‥識味,以智慧如實見。」

  (佛光版。雜阿含.一四經。 第一冊.一五頁)
 
  《增一阿含.一八三經》‥
・欲味‥於此五欲之中,起苦、樂心,是謂欲味。
 欲過‥辛苦而獲財業,是為欲眾大過。現世苦惱,由此恩愛,皆由貪欲;
  作此勤勞——
  不獲財寶,便懷愁憂苦惱;獲財貨,恐後亡失;費散財貨,心意錯亂;
  共相攻伐,死者眾多。緣此欲本,不至無為。
 復次,欲者亦無有常,此欲變易無常者,此謂‥欲為大患。
 捨欲‥審知欲為大患,能捨離欲,己身作證,是謂‥捨欲。
・色味‥見女姿色端正,起喜樂想,是謂色味。
 色過‥若後見彼女‥老、病、死、屍、腐、骸,本有妙色,今致此變,
    於中起苦、樂想,是謂‥色為大患。
 復次,此色無常、變易,不得久停,無有牢強,是謂‥色為大患。
 捨色‥除諸亂想,於色不著色,深知為大患,能知捨離,己身作證,
    是謂‥捨離於色。
・痛味‥得樂痛、苦痛、不苦不樂痛時,便知我得‥樂痛、苦痛、不苦不樂痛。
 痛過‥痛者無常、變易之法,是謂‥痛為大患。
 捨痛‥除諸亂想,於痛不著痛,如實知其為大患,能知捨離,
    是謂‥捨離於痛。

  (此經整理之筆記。佛光版。增一阿含.一八三經。第一冊.四一九頁)
【痛】感受也!舊譯為「痛」,新譯為「受」。
 
  朋友啊!
  人既生,就不免有「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等,種種諸苦。
問題不在於‥會有多少苦——
苦,其實非為苦,真正苦的,是苦於‥自心「喜貪戀著於欲味」也! 譬如‥
同樣經歷生離死別,人謂‥「生離死別,是苦也!」
有人為之,傷痛欲絕,卻也有人,能夠‥雲淡風輕。
同樣是遭受挫敗,有人一敗塗地、一蹶不振;有人卻能夠‥一笑置之,東山再起。
  「欲味」者,不論是‥令人憂悲惱苦的感受,還是‥令人歡欣愉悅的感受,只要是‥耽溺其中、流連忘返、樂不思蜀、苦不知離,都算是,處於「欲味」中矣!
  人們,不但喜貪於「樂」,還會喜貪於「苦」呢!
  因為‥世人的「快樂」,是建立於「痛苦」之上的——
沒有痛苦,也就沒有快樂;想要快樂,就得經歷痛苦。
譬如‥沒有饑寒的痛苦,就沒有飽暖的快樂——
想要享受一頓美食大餐,就得先餓個一兩餐,到時候,才能大快朵頤一番;
要是先吃飽了,才去赴宴,美食當前,卻吃不下,那可真是痛苦呢!
  人們,不樂(要)於痛苦,卻又耽溺於痛苦之中,鑽牛角尖、坐困愁城、作繭自縛、自掘墳墓——乃是因為‥人不會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處在痛苦的狀態之中,痛苦多了、久了,也會麻痹、忘記,在痛苦暫時止息時,即有「舒服」的感覺——
人們樂(要)於此短暫的舒適感,卻也因而‥沉緬於痛苦之中——
雖也會想離苦,卻也難以自拔。
  是故‥痛苦,也是會教人「上癮」的。
 
  欲味非即過患,而喜貪欲味,卻會產生,無窮無盡之過患。
貪吃,則不免身體肥胖、罹患諸病。
貪酒,則不免昏沉悼舉、傷身喪志。
貪色,則不免花柳疾病、敗德壞名。
貪賭,則不免傾家蕩產、妻離子散。
貪財,則不免奔波勞碌、折腰鑽營。
…………
 
  《佛說八大人覺經》‥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人皆不樂(要)於苦,皆想離諸過患——
根本解決之道,即是在於‥「出離喜貪」是也!
  思離苦者,當以智慧觀照‥「苦、集、滅、道;味、患、離」——
如實見、如實知,不自我催眠、不自我陶醉、不自欺欺人‥
「得樂痛、苦痛、不苦不樂痛時,便知我得‥樂痛、苦痛、不苦不樂痛。」
「痛過‥痛者無常、變易之法,是謂‥痛為大患。」
「除諸亂想,於痛不著痛,如實知其為大患,能知捨離,是謂‥捨離於痛。」
「除諸亂想‥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
  如實見、如實知、如實行‥「味、患、離」,方有「出離苦患」之時機也!
 
  朋友啊!
不要只是在那裡‥「乞食黃連——自討苦吃」,
然後才在‥「乞丐嘆息——窮叫苦」。
  佛有妙法‥「四諦三則」,能令人出離解脫,一切「惱苦過患」。
  慎思慎思!依法而行,自可渡一切苦厄也!
  阿文且作一偈曰‥
「佛有妙法除苦患‥四諦三則是良方;行者如實隨順覺‥一念心轉天地寬!」
 
                   2006.03.20.一 16:20:30 初稿
==========================================================
├阿婆。2006.03.20.一 23:06:05
阿文‥
  一段時間,沒談佛法了!只是這次的內容,好長呀!阿婆除了存進阿婆的收集裡,也把十二號大小的字,改成十六號,列印了出來,慢慢的讀、慢慢的想!
  事實上,一個平凡的人,要走上菩薩道,是很不容易的!就如同大智大慧一般呀!
  至於討論,就等阿婆細讀之後,看看能懂得了什麼、學到了什麼?再來跟阿文討論!
  山上的月色清明,星光閃爍嗎?
  祝願‥
阿文的心,和日月山河大地一般!
==========================================================
※舊文整修,重舖於「新聞台」。2020.04.08.三 04:46:55
◎潘文良《除去痛苦的代價》。2006.03.20.一 20:08:41
◎潘文良《除苦良方》。2006.03.20.一 16:20:30 初稿
 http://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0265994
※本文佈告於臉書「觀照思惟錄」。2020.04.08.三 04:50:00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20244542125363/permalink/438301593652989/
 
■標籤:痛苦、代價、快樂、記憶、願意、傻女人、無情不似多情苦、也無風雨也無晴、堪忍、娑婆世界、生老病死、憂悲惱苦、苦中作樂、痛快、受虐狂
▃▃▃▃▃▃▃▃▃▃▃▃▃▃▃▃▃▃▃▃▃▃▃▃▃▃▃▃▃▃▃▃▃

台長: 阿文
人氣(504)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法海遊蹤 |
此分類下一篇:◎念佛與唸佛
此分類上一篇:◎將蜂巢搬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