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4 13:29:00| 人氣2,1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淡水河‧右岸散步(一)~關渡至淡水

再度來到淡水河畔,沿著河畔自行車道慢行,這回來體驗右岸的美!

淡水河與基隆河在關渡交會後水勢更為壯大,尤其經過扼守淡水河口的天險—觀音山與忠義山,散步旅程的開始就從關渡碼頭出發。
 
在碼頭可以走到木棧道盡頭,遙望周邊的山水景色,尤其火紅的關渡大橋,像是跨越河水上的一條巨龍,與遠方的觀音山色一同倒映在河水上,好喜歡這個角度的美景。
 



踏上散步的旅程,從關渡碼頭到竹圍捷運站,這段車道是沿著捷運軌道併進,沿途平坦的木棧道讓這段路走起來特別舒服,每隔幾分鐘就有捷運列車會呼嘯奔馳而過,倒是有點美中不足,不過關渡大橋與觀音山的景色倒也彌補這項缺憾。

來到竹圍站周邊,車道漸漸變為水泥道了,兩側也有較為寬闊的腹地,因此視野到開闊不少。從竹圍站到紅樹林站,河畔的潮間帶可以發覺水筆仔的蹤影,還有為數不少的水鳥蹤跡。過了紅樹林站後會有一段分岔出去的步道,這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終於有一段步道是行人可以獨享的空間,因為這裡自行車無法進入棧道,因此可以安靜地從木棧道上觀察潮間帶的生態,要是算準退潮時間過來,躲在泥中的生物更會出來覓食,不然會有更豐盛的收穫。




 
再往前走就是淡水老街區了,在路旁發現舊時土角厝的遺跡,因為周圍有多棟老房子才有這樣的猜測,當然從這裡回望觀音山也仍有一種美感。淡水舊稱滬尾,這裡的地形因山丘與平原交錯之故,有所謂「五虎崗」的稱呼,簡單來說老街區裡頭會有五座小山丘,現在因為開發之故,根本感受不出來,不過留意一下淡水的馬路,會有高低起伏的現象。這段自行車道也有這樣的情況,這裡就是五虎崗的第一座小山丘「鼻仔頭」。


 
 

五虎崗小教室

大屯山系的面天出出陵經向天山至虎頭山(397.2)後,分為五條支脈。南邊第一支山崙為「鼻仔頭」,即今日第一公墓、鼻頭街、淡水倉庫和水上機場之所在,淡水捷運線貫穿而過。第二支山崙昔稱「大田寮」「牛埔仔」,是今日淡水國小,水碓、重建街、清水街所在,瀕河處是中正路是三百年來漢人的主要活動區,老街、寺廟林立。上述三支山崙間即昔稱的「莊仔內」,是港仔溝等小溪的沖積平原。其瀕海處就是今日捷運車站。
 
第四支山崙,是今日紅毛城,真理大學,,淡江中學和文化國所在地,因瀕海處是海關所在,前清時代建有「砲台」而稱「砲台埔」,此山頭以洋樓,學校林立聞名,也是台灣與外來文化接軌的地方。學校北側是淡水發展最快的新興社區。第五支山崙,昔稱烏啾埔,一直為軍防要地,滬尾砲台即建於此,因風光明媚日本時代也建有神社。因1919年在此建台灣高爾夫球場,迄今仍名聞遐邇,淡水人皆稱它為「球埔」,其臨海處就是油車口。西側的沖積平原,即中崙、大莊、和沙崙,有重劃區於此,是發展中社區。
(來源
http://www.tksh.tpc.edu.tw/web/b7/p7-6.htm

 
經過一座部隊營區後會來到「淡水氣象觀測所」,這是配合日據時代淡水河水上飛機場所修建,目前是縣定古蹟了,不過古蹟目前沒有開放參觀。再往前行就是捷運淡水站了,這裡也還有一處縣定古蹟,就是「嘉士洋行倉庫」,不過因為倉庫整修中,只能瞧見圍籬。大家所看到的照片,是整修前所拍到的,可以看到紅磚所砌起來的倉庫,這座倉庫是清廷開放滬尾為通商口岸後,由英商殼牌集團所有,早期是經營油品貿易。

 
 
 
不知不覺也來到淡水站了,這裡仍可以看到舢舨漁船的蹤跡,要是日落時分前來配合滬尾夕照,相信景色會更美。回程可以選擇搭乘捷運回到關渡站,再步行前往關渡碼頭,還有跟大家介紹一下關渡陸橋上的水鳥造型路燈,兼具照明與照景的功能。
 
從關渡一路走來,完全感受不到幾十公尺外的北淡公路上車水馬的喧囂,這是好舒服的一條步道,只要花上2~3小時的腳程,就能享受半天的悠閒。



 
回味淡水河‧左岸散步

台長: bluejohn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