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11 18:35:51| 人氣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1A----書青0111-----仁者無敵[第十五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十五章
摘要:
  餘峽谷會盟,孔子不辱使命,因此再度榮升為「行攝事相」(代理宰相),這歡喜之情當然溢於言表,但是弟子原憲適時提出了君子處世,禍至不懼,福至不喜,孔子因而愧疚並答樂其以貴下人,更舉了晏子與高糾之典故,此故延伸的是輔佐之人若不懂諫舉,那麼禮義廉恥江南於發揚。此時孔子也大讚原憲不受俸祿,因為冉求最終不敵公西華之母的央求變自做主張的批給大量食糧,無庸置疑的,孔子得之後便訓斥冉求,更訓及公西華,做官最忌諱的即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啊!次要是說孔子位於每一場合皆能守禮行道,這即是融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再來是言孔忠向孔子敘述他有做官之煩惱,孔子藉此機會教育,當初所學的知識,現在可以實際運用,覺得學問日益長進,這是收穫之一。俸祿雖少,多少可以周濟親戚一些,因此骨肉親情更深,這是收穫之二。公事是不少,也很急,但白天處理完了,可以利用晚間去慰問朋友,朋友關係也更密切,這是收穫隻三。孔子條列式地向孔忠說明,他也頓悟了過來,雖不習慣於官職,但是仍須從中學習才是。最後敘及孔子真能為民做事並且打抱不平,更能懲處奸商,孔子也一一實現了懷抱的理想,以行仁服人。
心得感想:
  孔子總能以身作則,他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正名分則是達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所以不論是主子或是臣子皆須上行下效,更是以道德禮教治國,而非現在用口水戰湮沒台灣,讓人現陷於水深火熱,做官本是為民,當初孔子積極進取是為了救民,而台灣的政客積極進取,採取「合宜」的手段,但是皆假借仁義道德之士的名義殘害大眾,以不實際的條文來荼毒人民,這說法或許不夠主觀,但是以現今的黨派而言,所呈現出來的事實又何嘗試過分之言呢?政客是要一展抱負,服務社會,別讓這類人變成社會的邊緣人,才不至於把大眾自我提昇的空間給玷污了

台長: 中一A寶貝們
人氣(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