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12-16 20:57:06| 人氣1,5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圖講座:莎劇的非有機結構

推薦 1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國圖冬季的閱讀主題是:

閱讀莎士比亞:
從文學、戲劇到舞臺
今天是第三場,國圖邀請到北藝大的副教授何一梵以「莎劇的非有機結構」為題,介紹莎劇的構成原則、觀演關係以及表演的風格等。
何老師一開始就說:莎士比亞如果沒有留下36個劇本,也只是一般人,所以今天的演講著重在介紹莎士比亞時代與現代的差異性。完全沒想到何老師首先帶領大家唸一段莎劇《皆大歡喜》第二幕憂鬱者傑克的獨白,並讓我們觀看這段獨白的影片。唸到一半時,老師體貼地說不會唸的就含糊帶過,唸完還幽默地調侃我們年紀都頗大了,他的學生看到都尖叫呢!語言為劇情服務,就是所謂的「有機結構」;而這段獨白其實可以單獨存在,語言脫離劇情,就是題目所說的非有機結構。
接著何老師說明當初莎翁並沒有要出版作品,只是為了觀眾,而非讀者。1623年他死後七年,他的好友為他以對開本出版第一套莎士比亞全集,加以分類。
戲劇只是大雜燴之一,唱歌、跳舞等也是不同的表演方式。喜劇《威尼斯商人》一開始安東尼·歐說自己是一個悲哀的角色,這一小段和全劇無關,是非有機結構。語言脫離劇情,演員脫離角色,觀演共享空間脫離場景,前者都是「在場」的,後者都是不在場的戲劇構作、觀點。與當今以角色為中心的演出,力求生動、立體、努力體現角色不同。
1900年可容納3000名觀眾仿莎翁昔日舊劇場的環球莎士比亞劇院落成,劇場演員與觀眾的親和性與互動性特別強。舊時的表演空間使用虛構場景,全靠觀眾想像,沒有舞台佈景。
戲劇的現場是為了展現劇作家想表達的觀點,而觀眾有雙重意識結構,同時注意到現場性與觀點。現場性在表演中力量強大,但不完全美好,戲劇還是需要有觀點,讓觀眾在看完表演之後能夠思考。而現代戲劇與莎士比亞時代戲劇的差異,是否應該更注重戲劇的觀點,而不只是只以現場性取勝,也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老師還以《理查二世》為例說明莎翁為避免飾演反派角色的演員在現實生活中遭遇困擾或受到傷害,總是設計一些極有智慧話語託他們的口道出。
而莎翁的劇作幾乎都不是他自己的原創,只有《愛的徒勞》不知故事來源。
昔日的四開本劇本封面都有劇透,影印尚未發明的當年,作品一開始是手稿,後來交給提詞人而有台詞本、提詞本,演員拿到的只有自己的台詞與cue的前兩個字,只是如果碰到台詞一再重複的地方可就有趣了,要接台詞的人何時加入就會造成過度的壓力。
此外,買站票的觀眾教育程度不高,可能會比較聽不懂。還有想要巡演的人靠著速記本或買通演員透露台詞也是經常發生的事。
今天的贈書抽獎活動由合辦單位科林研發提供10本何老師的相關著作《莎士比亞不做的事》,我又幸運被抽中了!超開心!辛苦講了兩個多小時的老師也為我們簽書!

台長: 小知之
人氣(1,540) | 回應(0)| 推薦 (1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充電 |
此分類下一篇:三十多年不見+陳思宏分享
此分類上一篇:黃春明撕畫新書+往智利的難民船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