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3-15 18:31:00 | 人氣1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冕

日冕(Corona):

冕是太陽大氣層的最外層,在色球層之上,厚約太陽半徑的1.3倍,溫度約100萬K。由於日冕亮度太亮一般以肉眼是無法看到日冕也只有在日全蝕時,太陽的光球層被遮掉後才能以肉眼觀察到圍繞太陽四周有一片淡白色的暈,這就是日冕 。當太陽在太陽黑子極大期間活動較大時,日冕較顯著,同時也散佈較均勻;反過來在太陽黑子極小期間,它較不均勻,並在赤道上方區域出現較長的流光(streamer)左圖為1980年日全蝕照片,外面亮光處則為日冕,光球層則被月亮所遮掩。


面上所能看到的日冕高度可達10個太陽之半徑,如果從飛機上或高空氣球所拍攝到日冕的照片,則日冕的厚度可達將近30個太陽半徑之多。

冕的溫度由底層往上,溫度逐漸增高。在色球層最上層和日冕層相交界的地方(transition region),溫度在300公里的範圍內增高達500,000 °K(即日冕的最底層),而日冕的最外層溫度可達(3,500,000°K),此區密度很低,約1 ~ 10 atoms/cm3。其密度約為地球表面大氣的十億分之一,比實驗室能達到的高真空還要低,可見光量比光球層放出來的百萬分一還低,故只有在日全食時才能觀測到。日冕層因溫度高,釋放出紫外線與X射線,下圖可見到以X射線看到太陽日冕。

照片的上方為太陽的北極、而下方為南極。日冕的形狀極不規則, 隨太陽活動的強弱逐年都有變化,而每次日食所見的日冕形狀也皆不相同。


高解析圖
日冕洞在X射線觀測下,可以很清楚觀測出。圖中黑色S形。

 

高解析圖

暗區的日冕洞,屬於溫度較冷的低密度區域, 磁力線在這個地方是開放的,也就足說,它們會擴散到星際空間裏,而不會彎曲地收斂回到太陽去。

高解析圖

1996年12月23日之日冕影像,在赤道附近可以看到右側有兩條;左側有一條流光。流光為太陽風噴出時將太陽磁場拉長所產生。在圖中上下兩端可以看到細線狀構造,此結構起始部位稱為『極區上升氣流』。左下之弧線為SOHO-6號彗星。

高解析圖

日冕層溫度是相當高,部份以X射線射出,圖中亮度較強是X射線釋放較多,反之亮度較弱是X射線釋放較少。

高解析圖

冕的溫度非常高,可達二百萬度以上,如此高的溫度,可能是經由儲存在太陽磁場中的能量加熱而成的,但確切的過程為何,乃待進一步的研究。 由於日冕的溫度非常高,而能激烈放出X射線,經由X射線觀測,日冕結構可以很清楚表現出來。日冕射出強烈X 射線區域稱為活性區,該區由較熱與較稠密氣體所組成,封閉於太陽磁場的環狀體內。相對於活性區稱為平靜區由較低溫與較密度不顯著氣體所組成,保持在較弱磁場裡。在X射線和紫外線攝影中顯現出來的是一小塊暗區的日冕洞,屬於溫度較冷的低密度區域, 磁力線在這個地方是開放的,也就是說,它們會擴散到星際空間裏,而不會彎曲地收斂回到太陽去。

 

  



























來源:http://content.edu.tw/junior/earth/tn_gz/astro/sumsite/struc2c.htm

台長: 老伭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