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4-01 09:08:39| 人氣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廠的秘密,獵頭都知道

  

去年一年,新能源車企搶人的狀態特別瘋狂,尤其是自動駕駛領域。

 

一個同行給一家造車企業招人,光從這一家公司就賺到了一千萬左右,在獵頭圈子裡很轟動。 另一個同行幫一家自動駕駛公司招人,一位候選人的年薪加股票過千萬,光獵頭費就有200萬。

 

由於爭搶的公司多,工程師的薪資水漲船高,普通的工程師從30萬到80萬年薪都有,專家級別上百萬很正常。 我接觸的高端候選人,手裡同時拿著七八個offer,甚至20多個offer。 當年外企進入中國大量招聘的時候,一個優質的候選人也就三五個offer。

 

在晶片設計領域,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碩士生,在2021年的起始年薪可以給到30萬,比很多互聯網3-5年經驗的工程師薪水都高。

 

獵頭的收費方式,主要分兩種。 一種是獵頭推薦的候選人成功入職之後,企業向獵頭支付候選人年薪的20%作為服務費,有些緊缺崗位可能達到30%以上。 這是主流的模式。 另一種是打包付費,獵頭先預收1/3總傭金,用於前期調研等工作;候選人進入面試環節,收取1/3;簽完offer之後,再收取剩餘1/3部分。 如果候選人未過保證期,獵頭需再補一人。 總的來講,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爆發,讓這個行業的獵頭,賺得盆滿缽滿。

 

去年最轟動的兩個招聘案例,是小米造車和上汽集團自動駕駛專案。 小米是去年3月份宣佈的造車,那時候我有一個客戶的公司正在跟小米敲定最後的投資事宜,但是一直約不上雷軍的時間。 聽說那兩個月他在各個廠參觀學習,有大量大手筆的收購和併購,儲備得差不多了才官宣。 小米招人是非常快的,造勢造得差不多之後,除了內部高管調動,外部組建了三百多人的團隊,幾個月就完成了。

 

上汽集團去年宣佈要在智慧電動車等領域投入3000億元。 他們是從2020年底開始搭建團隊的,要組建一個新的自動駕駛軟體中心,最初第一批招募了兩百多人,到2021年擴大到千人規模。 招人的時候,上汽同時啟用了十幾家獵頭公司,一下招了500多人,動作是非常大的。

 

其他大廠也在搶著入局,百度在做自動駕駛,華為也進來分一杯羹。 行業格局變化迅猛,從汽車交付量上看,「蔚小理」均實現了較大突破。 2020年,蔚來、小鵬、理想全年交付量分別為4.37萬、2.7萬、3.26萬輛。 到2021年,蔚來全年交付9.14萬輛,小鵬交付9.82萬輛,理想交付9.05萬輛。藥神網  壯陽藥 韓國奇力片 雙效犀利士 英國威馬 泰國馬力丸 美國黑金 犀利士 clalis 

汗馬糖 hamer 日本藤素 日本神油

 

從我說的這些就可以看出來,人才都在向新能源流動,小米、百度這些非傳統車企造車,最初的人才都得靠高薪去挖。

 

瘋狂搶人造成了兩個結果。 一是人才跳槽的頻率很高,平均一年半換一份工作很常見,最後大家就比薪水,哪裡給得高我就去哪裡。 二是企業快速發展,沒有時間去培養工程師,所以初級工程師也得簽競業協定。 我覺得這不太正常,因為以前競業協定只針對專家級、掌握核心機密的工程師。

 

我已經工作超過20年了,在招聘行業差不多幹了14年,到2020年趕上了這一波造車熱。 最近兩年金融、互聯網、房地產行業受到的影響都比較大,而國家在高科技賽道的政策導向是非常明顯的,很多人在往新能源行業流動、轉型。

 

我覺得新能源汽車起碼能火個五年,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雖然有一點泡沫,但現在泡沫已經有了一點消退的痕跡,比如,有些車企車沒造出來就已經倒閉了。



中國工業博覽會上的新能源車 圖源視覺中國

 

 

「從來沒有一個行業像晶元這樣缺人」

Alex,芯片猎头,从业15年

  

怎么形容呢?在芯片这个行业,总监被招过来后,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是做好人员管理,因为行业缺人,下面的人随时可能被挖走。

 

2021年,全球都缺芯,国内有些企业库存芯片一度只能维持2个月的订单量。两年多过去,芯片产能短缺,需求又涨,到2021年,进入市场的每一块显卡都是几秒钟就被抢光。

 

芯片不能再靠国外的了,国内注入资本,一下子让市场上的人员薪资暴涨。去年,芯片行业应届生的薪水基本涨了50%,芯片设计工程师也有60%左右的涨幅,一个总监月薪10万都很常见。

 

我們挖過一個應屆生,2020年他在成都一家晶元公司,月薪8K。 過了一年,公司內部已經給他漲到16K。 2021年8月份他跳槽了,又漲到了26K。 相當於才一年的時間,薪水就翻了三倍。 這樣的候選人往往是懵的,小心翼翼提了一個薪資,對方當場就接受了。 當他準備去的時候,另一家公司給出更高的薪資,但也來不及了,人已經入職了。

 

去年我做得最好的一單,是一家晶元公司急需招人,啟動合作之前,就把30萬的預付費打給了我們。 當然,這是表面的成功,不好的一面也是在這家公司里體現出來的。 那次合作,我們為他們發出了100多份offer,但陸陸續續只有40多人入職,這說明,同一批人才還在被其他獵頭和公司爭搶。

 

來不及培養人才,獵頭還要忙著從海外挖人。 2019年,我們從海外挖的人才,年薪300萬元起,候選人會提出要解決自己愛人的落戶問題,還有安家費等等。

 

行業缺人也在大學里有所反映。 2021年,積體電路專業剛剛升為一級學科,我們獵頭也卑微地把目光瞄準了應屆生。 別的行業獵頭是不會去挖應屆生的,但我們會。日本淑女剋星精華素 日本興奮劑必利吉 P 德國必邦 威而鋼 印度必利勁 一炮到天亮 Goodman增大丸 GHB  FM2 安眠藥 迷姦藥

 

晶元行業內,最牛的企業像華為半導體,工資相對不高,但期權和股權給得多一些。 阿裡的達摩院和平頭哥也都屬於晶元的布局,工程師基本都是80萬以上。 候選人對於錢的優先度還是高於期權,他們更在意每個月拿到手的,看得更當下一些。 OPPO給的獵頭費特別多,因為他們要自研影像晶元。

 

晶元現在的火熱,跟十幾年前的冷寂對比十分強烈。 我2006年碩士畢業的時候,微電子專業的應屆生工資是8-12K,直到2016年,晶元行業的薪資連30%的漲幅都沒達到。 而我的老同學,去年做運動晶元,賣了6個億。

 

一直以來,自有晶元的需求並不大。 國外的晶元穩定性好、價格便宜,即使一顆晶元貴,但在整台設備中所佔比例小,也沒有自主研發的需求。 即使設計了,沒有量產的需要,投資回報率低,就不會有投入。

 

國內不愁應用,格力、阿裡、小米都在投晶元——因為智慧化在中國的應用場景很多了,到處都在說智慧家居、智慧城市。 格力的董明珠,就放言要花500億研究晶元。

 

用互聯網的方式砸錢換人才、造晶元,我其實會擔心這種玩法可不可行。 光砸錢還不行,還得靠技術。 專利、硬體投入,都是排在工資成本之前的。 但總的來說,新的一年還是值得期待。

台長: eer444
人氣(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