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3-27 23:29:00 | 人氣21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科幻衝擊中國 / 亞洲週刊:劉慈欣科幻小說引爆網絡三體熱/科幻小說:逝去的黃金時代?

 《亞洲週刊》封面


在太行山深處的一個小鎮上,四十多歲的劉慈欣敲完一篇博客:「《死神永生》完成,三十六萬字。」這一天是二零一零年九月二日。這個消息被網民迅速轉載,有人回覆:「兩年的等待,無數次的猜測,此時淚流滿面。」


十一月,《三體》系列中的第三部《死神永生》正式出版。網上一時之間大有「開談不說劉慈欣,讀盡詩書也枉然」之勢。《三體》是科幻小說,但所影響的範圍遠不止科幻迷。

文革時,受迫害的年輕女科學家葉文潔,向浩瀚太空的未知文明求助,意外與銀河系之外的「三體」文明建立聯繫,從此開啟地球人與三體人長達三百年的恩怨情仇。地球人依靠三體人輸入的文明,令科技突飛猛進;三體人則學會地球人的陰險狡詐。最終,兩者開啟戰爭。

因為猜疑鏈的存在,宇宙遵循黑暗森林法則,「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兩大文明的戰爭中,地球人以招引更高端「獵人」為威脅,與三體人建立威懾平衡。但是,當善良的程心接任「執劍人」之際,不忍兩大文明同歸於盡,放棄還擊,地球人被迫回歸農耕時代。幸而一艘遭地球政府放逐的飛船發現了四維空間的秘密,才讓三體艦隊回撤,放棄佔領地球。但是,來自「獵人」的打擊,兩百年內還是降臨到了三體與地球身上。

《三體》中令人目瞪口呆的想像、對於哲學和倫理問題極端的追問,早已在高校大學生中俘獲眾多粉絲,這次《死神永生》的出版,令網絡出現「三體熱」。悲觀的黑暗森林法則更激起網民論戰。著名網友安替說,「這輩子還有兩件大事能讓我興奮的一夜不眠:中國民主化和《三體》被拍成電影」。文學評論家王德威說:「劉慈欣是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壇最值得注意的作家。」(李永峰)■ 

---------------------------------------------------------------------------------

     黃海按: 以上是《亞洲週刊》本期(2011年7月下旬) 刊出的〈科幻衝擊中國〉特輯之一篇文章,其他文章請直接搜尋點閱。科幻在中國正掀起一番榮景,令人憂心的是,後勁是否持續?台灣地區對於硬科幻方接納度不是很強,能夠接納的是軟科幻、奇幻。

 以下本文轉載自大陸科幻網站「科幻星系」(康斯坦丁的博客),為什麼要轉載這篇2008的文章?因為本文所提到的情況,擊中了科幻小說的要害,我們不希望科幻在中國大陸的發展只是一個突發的高點,正如筆者過去一而再,再而三的說法,科幻小說已被影像科幻所取代,科學的進展與傳播媒體對未來的描繪已漸普遍,不再新奇,影像科幻主導了科幻的未來,原創科幻小說逐漸衰落中,從許多跡象---包括科幻小說史研究者的觀察,可以看到這樣的趨勢。

  2003交大科幻研究中心舉辦的科幻學術研究會,我在開幕會中的演講、發表的論文,己經提到,從科幻史上看,科幻創意逐漸枯竭,軟科幻或奇幻興起,與科幻主流平起平坐。2006北京科幻學者、作家的三人對談---吳岩、韓松、劉秀娟,提到「科幻已經基本上走完了自己的旅程」「也就是說,未來變成了歷史。」。

   如果科幻小說,是逝去的黃金時代,台灣的情況正是如此,大陸評論家鄭軍說,中國有待成為世界上另一個科幻中心。



以下是康斯坦丁的文章:

            科幻小說:逝去的黃金時代
2008-02-23 09:37:54    
 
7月初,從網上知道著名的奇幻作家尼爾•蓋曼將要參加2007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奇幻大會之後,上海大二學生小羽的暑假生活頓時變得忙碌起來。在電腦城找到一份賣電腦的兼職,一個多月攢下1000多元錢,此外上海一家媒體的記者朋友還答應幫他解決住宿問題,欣喜若狂的小羽開始策劃成都之行。
 
本來打算坐火車往返的小羽從網上意外發現,從上海到重慶的機票最低折扣只要399元,而從重慶到成都的高速大巴只要100元多一點。也就是說,只要從重慶中轉一下,從上海到成都往返路費也就1000多元,和火車票價基本相當。
 
8月24日一大早,小羽先坐公車來到離家最近的地鐵站,坐完地鐵換磁懸浮,登機,轉機場巴
士,再換成渝大巴,最後是計程車,晚上8點,經過7種交通工具的“換乘”之後,小羽終於把自己“折騰”到了位於成都人民南路的老書蟲書吧。



尼爾•蓋曼圖↑)就坐在書吧的大堂內,他們之間不過隔著一道落地窗戶。然而就是這道玻璃門,把小羽擋在了外面——書吧內早已被上百位奇幻迷擠得水泄不通,為了防止意外發生,主辦方不再放人進入。幾番哀求,小羽終於見到了自己的偶像和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同道中人”。屬於他們的狂歡一直持續到午夜和後來的數日——中外50多位科幻、奇幻作家聯合奉獻了20場主題講座、數場簽售交流會的大宴。
 
盡情享受著幻想盛宴的小羽們不知道,在看似熱鬧的科幻•奇幻大會背後,難掩科幻、奇幻冰火兩重天的尷尬困境。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的科幻小說被風靡一時的魔幻、奇幻小說擠到了犄角旮旯,科幻作家、科幻讀者成了小眾中的“小眾”。
 
科幻:黃金時代逝去

在剛剛結束的2007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奇幻大會上,業餘科幻作家劉慈欣以《三體》獲得“科幻特別獎”,這是他連續第八次獲得“銀河獎”獎項,而另一位獲得最佳科幻小說的作家王晉康已經年過六旬。兩位作家的獲獎,再一次為科幻小說的後繼無人與邊緣化做了一個無奈的注腳。
 
這樣的狀況不只在中國出現。即使在歐美,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也已經逝去。
被譽為“加拿大科幻界教長”的羅伯特•索耶(圖→),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將美國、日本、法國和西班牙四國的科幻最高獎項攬入囊中的作家。但這位總是穿著夏威夷海灘裝出現在成都科幻•奇幻大會上的科幻界大腕,基本上沒遇到多少粉絲和媒體的追捧,在蓋曼沒完沒了地接受採訪和簽名的時候,索耶已經悠哉遊哉地喝著咖啡曬太陽了。
 
以作品中的大膽猜想和技術硬度著稱的索耶,在自己最得意的《計算中的上帝》惜敗給《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未能獲得雨果獎後就明白了,現在的“上帝”喜歡的是奇幻而不是科幻——他那些偏重於和外星人探討人生、習俗、技術、宇宙規律一類硬科幻既不討好評委也不討好讀者,當全世界都被技術主導時,科幻的保質期也就到頭了。
 
索耶說:“我手上的礦泉水有它的保質期,科幻同樣有保質期,它在一個文化中可能只會出現五六十年。當所有的社會都在技術上成熟並完成工業化,我認為對科幻的需求就會消失。
 
计算中的上帝
“在北美,科幻市場正在變小,真正的科幻作家不過十幾個,科幻讀者也都是一些中老年人。我覺得成為科幻作家的最佳時代是1970年代,或許還有80年代吧,我自己是90年代成為科幻作家的,那時候科幻已經在衰落了,2000年代就很難了。我是靠寫科幻為生的,而未來十年的科幻作家在經濟上就會很困難。我為他們難過。我在變老,我會死去,科幻也會死去,完美得很。”
 
國內的科幻作家劉慈欣和索耶持有同樣觀點。照理說,我們應該在這個連續8年獲得“銀河獎”的科幻作家前面加上“著名”二字,可是別說大眾對他知之甚少,就連他的朋友和老婆也不知道他是科幻作家。他的“主流”身份是山西省娘子關發電廠電腦室工程師。
 
“我周圍沒一個看科幻小說的,我也不會和他們談科幻。我覺得科幻是個時代性的文學,它的使命已經完成了。對科幻最大的打擊是人們對科學的神奇感慢慢消失了。阿波羅登月的時候,Nasa的官員陪著阿西莫夫(美國著名的科幻大師)觀看,那位官員對阿西莫夫說,我們給了你們一碗飯吃,我們實現了你們的想像。而事實上阿波羅登月給科幻界帶來的影響是災難性的,你看那一年美國所有的科幻電影都不行了。科學催生了科幻,本身也在埋葬科幻。”
 
劉慈欣感慨科幻作家的創作力和讀者群體都在急劇衰退。他指出由經典科幻作品改編的屈指可數的賣座電影“不過是黃金時代的迴光返照”。

2008-02-23 09:37:54     

台長: 阿煌
人氣(210)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josephine471
我來啦!你好!幫你唷!要常來我家唷!卸卸:))





http://www.wretch.cc/blog/josephine471




onmm
2011-07-23 03:15:26
rdwlilvm
加油.加油.加油.
2012-02-15 14:38:0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