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10-01 16:56:36| 人氣51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與孤獨共處》和田秀樹




◎聰明的孤獨的方法,是結交為數不多、但能夠真正推心置腹的友人,在某種程度上與孤獨共處。

◎孤獨與疏離感,是生而為人無法避免的根本煩惱。

◎孤獨與疏離感,其實就源於這般對自我存在的不確定。

◎在自我不明確的狀況下,對他人的意見囫圇吞棗,過著以他人為本位的生活,正是造成自己內心不安的主因。

◎迎合他人,不僅自己覺得「沒有自我」,在他人眼中的你也是「缺乏自我」的人,更加速喪失自我認同。

◎在大家面前表現得開朗活潑,卻不願讓別人知道自己內心深處的黑暗與不安。因為無法與人真正交流溝通,結果就等同於自我孤立。

◎法國小說家司湯達(Stendhal)曾說過,天才的特徵是「不照凡人的軌道思考」。

◎丟棄「孤獨」=「惡」的想法,轉念為「孤獨=一個人的時間=一個人靜心思考的好機會」的思考吧。一個人的時間,對你而言是最重要的思索時間。

◎無論朋友是多是少,那都不是測量你身而為人的魅力標準。朋友再多,如果都只是表面的交往,有跟沒有其實都一樣。倒不如說,這樣的交際反而會讓自己的存在感變得稀薄,反而增加了孤獨感。反之,就算朋友很少,如果每一個人都可以傾訴真心話深交,反而抵得上一百個泛泛之交。

首先,你必須注意的是,磨練言語的品味。因為,思考就是由言語形成的。缺乏豐富的詞彙,你就無法給予內心那模糊的感情一個明確的形狀。熟知各種詞藻、語言表現,就能在自己的腦內儲存許多詞彙。這麼一來,以往曖昧不明的感覺,就可以漸漸地用自己的語言來表現。透過語言所詮釋的情感,將在你的腦海中以各種方式展開。藉由這般的重複過程,思考就會更加深入。

◎絕對的孤獨,反而讓你無法做真正的自己。我並非一味推崇孤獨。以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要做真正的自己,不僅需要自己的視角,還需要他人的觀點。身處絕對的孤獨,因為身邊缺乏映照出自己的他人,反而會迷失自我。

◎既然最後必須負責的是自己,還是希望能照著自己的意思行動。照著別人的意見去做,總是人云亦云,自己內心的責任歸屬就會變得曖昧不明。因此,即使只有一人也無妨,請務必要找到一個可以理解你的人。

◎熊谷醫師說:「實際上依賴許多事物,卻覺得『我沒有依賴任何事物』的狀態,才是可以稱之為『自立』的狀態。」

◎越是擅長與孤獨共處的人,能夠依賴的人與事物就越多。

◎是否能夠示弱,影響你對孤獨的抗壓性。能夠示弱的人,是對自己有自信的人。

◎能夠依賴別人的人,從心理學來看是大人。他們之所以擅長依賴別人,是因為他們懂得怎麼做才會有好的結果,怎麼做會有更美好的未來等待著自己,非常清楚自身的思考與行動會帶來怎樣的後果。這樣的態度或活動,稱之為「後設認知」。「後設認知」越強的人,問題解決能力越高,能客觀地掌握自己的狀況。不要只想著自己一個人解決問題,偶爾依賴他人也無妨。

台長: Camille
人氣(516) | 回應(1)|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文字玉 |
此分類下一篇:《創作者的日常生活》梅森.柯瑞
此分類上一篇:《尋路青春》楊照

(悄悄話)
2020-10-03 06:14:5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