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4-06 18:18:57| 人氣1,239| 回應45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運8魔改運輸機

(又不是「厲害了我的國」系列,中共那來那麼多厲害的魔改武器?

運8和59式坦克/殲7/轟6...一樣都是蘇俄丟棄中共撿拾當寶貝。

這個嘛,先是「窮者變變則通」的無奈,後有了更新的武器,反而如前評〈戰略步槍〉所言:「開放式改革,成本性創新 ,創造性繼承 」之原則、而美國是創新為創新、日本則是閉門造車式工匠精神,故見中國的QTS11(ZH-05)智能步槍/055驅逐艦/ZBD-05兩棲突擊車...等成功了、而美國的XM25(OICW理想單兵戰鬥武器)/DDG1000驅逐艦/EFV遠征戰車...等失敗了,若非政治因素、物美價廉的中國軍民產品將似無人機行銷全球無敵手。

是嗎?那我就貼些相關的文圖吧!

: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064540
另參【圖博館】HYPERLINK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01570946"-HYPERLINK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01570946"8 
 8  -20  -12       59式魔改坦克 運8魔改運輸機   殲7魔改戰鬥機  轟6魔改轟炸機 )


泰國買中國潛艦後擬再買運9運輸機2018-02-10中時電子報
 
運9為中型中程多用途運輸機,載重為20噸級。 (圖/維基百科)
  泰國先前曾和中國大陸進行大型軍售案,其中斥資三百六十億泰銖(約九億美元)購買三艘S26T潛艇。近日,英國軍事媒體《詹氏防務周刊》報導,中航工業人員積極推銷運9運輸機,以取代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C130H「大力神」運輸機,泰國空軍已考慮以運9組成編隊。
  報導引述中航主管表示,中國大陸軍用航空產品的價格只是西方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但價格低不等於質量差,與其他國家相比,他們的武器質量很高。中航工業同時積極推銷,尋求從亞太國家取得武器訂單。已知泰國皇家空軍正考慮用運9取代其由6架「大力神」組成的編隊。
  運9為中型中程多用途運輸機,載重為20噸級,與美國的C-130J類似。採用機翼整體油箱,載油量從14噸提高到20噸,航程由3100公里增加到5000公里。
  運-9是西飛公司在運-8基礎上,進行現代化改進而來的新機型,具備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及貨艙設備,採用機翼整體油箱,載油量從14噸提高到20噸,航程由3100公里增加到5000公里。該機能夠裝載25噸貨物(C-130J載重20噸),106名全副武裝士兵或者132名傘兵。
  C-130型運輸機是美國最成功、最長壽(1956年開始服役)和生產最多的現役運輸機(總生產量高達2000架以上),在美國戰術空運力量中佔有核心的地位。目前該機衍生40多個型號在60多個國家服役。據了解,過去幾年中,全球已有15個國家陸續向美訂購300架C-130J運輸機。

皇家澳大利亞空軍37中隊的C-130J

約旦皇家空軍的C-130H

中國這款軍用運輸機擊敗俄方產品成功打入俄後院2017.5.8新浪軍事

  無論怎麼說,國產運-8型運輸機都屬於相當老的型號,安-12B為參照進行測繪仿製的國產型號,1974年首飛,1980年定型,至今已近40年曆史。

Y8F100郵政機
  該機在國際市場上相當受歡迎,可謂混的風生水起,從1987年,出口斯里蘭卡起,已出口至少8個國家,最新一個客戶為:哈薩克斯坦訂購了一批Y8F200WA。這回輪到俄眼紅了,哈本應向俄採購的,可惜俄目前的沒有處於量產狀態的中型運輸機,在研型號有,卻等不及了,現在拿不出哈方想要的產品;實際上,運8為目前國際市場僅有的幾款中型運輸機之一,同級別的只有C130。
  安12在俄也是處於後繼無人的狀態
  運8自投產以來,一直伴隨著中國航空技術進步不斷改進,性能也是穩步提高的,比如:運9型,不過海外客戶依然喜歡舊款的運8。
  該機屬於中型運輸機,空重達35噸以上,機長34米,翼展38米,高達11米多,最大商載15噸,貨艙容積:137.6立方米,可以裝運4塊96×125英寸或88×125英寸標準集裝板,
  該機動力裝置為四台渦槳-6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早期型號功率為4250馬力,新型的渦槳-6C,可以達到5300馬力左右,採用新的螺旋槳葉片,油耗下降,據說減少一半,不僅巡航速度提高,航程也增加了,其最大速度超過660公里,巡航速度也超過550公里,最大載重下航程1200公里以上。
  也許有人認為它的性能並不高,缺少競爭力,這屬於一種誤解,該機運輸機,與作戰飛機對性能的要求不一樣,更注意的是:價格、可靠性、維護性等。運8只是外表老一點,其實應用了大量新技術,許多性能有相當大的改善,更重要的是,運8服役至今,一直保持著良好使用記錄。從委內瑞拉空軍引進運8,經過使用後,其飛行員認為不比以前飛過的美製C130難,維護人員也認為比C130簡單多了,使用情況也相當令人滿足。
  哈地廣人稀,對於航空運輸的需求不小,其現有的運輸機已相當老舊,急待更新。運8顯然完全可以滿足其需求,成本低,維護與使用也相當方便。(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8/doc-ifyeychk7149310.shtml

國產運9到底怎麼了?一張圖暴露中國超強戰爭潛力2017.7.2新浪軍事
  相對於備受矚目大型戰略運輸機運-20,運-9這種中型平台受關注程度顯然比不上它。但是,根據美軍實際作戰行動統計對比,C-130的出動效率和頻率遠高於C-17,並且由於其是良好的運輸平台,被改裝成各種特種平台。跟美軍使用的C-130對應的,就是中國運9,而這也是中國正在加速量產的新機型。
大量运-9平台在持续量产中
  根據在6月末公佈的一張衛星圖顯示的畫面,至少有12架運-9及特種改進平台機型停放在陝飛的廠區外面。這也成為了中國陝飛脈動生產線投產的一大佐證。由於中國現在需要的空警-500預警機、高新-6號反潛機,高新-10情報偵蒐機,都是以運-9及其改進型為平台改進而來,因此需求量極大。同時,對於中國空軍來說,運-9的加速服役也體現了戰術運輸需求的成倍增加。
  運-9雖然是改進自運-8,但是幾乎是從里道外換了一個遍,採用了7台多功能顯示器替代傳統玻璃儀表,換裝了4台FWJ-6C發動機和更新的JL-4螺旋槳,比運-8的飛行時速提升10%左右,巡航時速可以到600公里。航程也提升到了5200公里,這些都是新型符合材料技術的投入帶來的優勢。同時,運-9還加裝了一體化光電吊艙,這也使得野戰起降能力獲得極大提升。尤其是在戰時,如果機場被破壞,運-9可以適應較短的起飛、著陸距離。
  正是因為充沛的產能和全新的改進,運-9也對外推出的運-9E(出口型)運輸機。目前,該型運輸機正在對緬甸、泰國、委內瑞拉等國進行推銷。尤其現在,烏克蘭、俄羅斯都不生產同量級的安-12運輸機,能夠跟運-9E爭奪市場只有美的C-130J還有歐洲的A-400M,運-9E在價格上要比他們便宜1/ 3以上,這對第三世界國家吸引力較大。
  雖然中國早在1980年就成功量產運-8,但是能夠改進出運-9得“感謝”美國。在上個世紀整個80年代,美國正在賣力推銷自己的航空工業裝備給中國,其中就包括的C-130。不過,由於美方肆意抬高合作門檻,使得這款大型運輸機的“身價”堪比戰略運輸機。比如:發動機的引進、機體的組裝等等都有嚴苛的限制,這也使得最終中國並沒有整機引進C-130。隨著後來中美交流的中斷,C-130進入中國也稱為了泡影,失去了中國軍用運輸機這麼一個龐大的市場。不過,值得一提的事,當年中國從美國方面引進了氣密機艙設計及相關技術,隨後整合到運-8上,才有了運-8三類平台這種最早的多任務平台載機。
  不過,世事難料,30年後,中國基於運-8三類平台改進的運-9E和C-130J在泰國空軍的招標中,再度遭遇。儘管泰國空軍可能要到2020年才會宣布最終中標機型,不過基於泰國採購中國坦克、火箭炮、潛艇的歷史,這次運輸機中國方面也把握很大!(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中國改造運8性能仍不及美C130運輸機問題究竟在哪2017.02.27 新浪軍事
  近期美國空軍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署了一份53億美金的合同,購買了83架C130運輸機交付空軍、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截止到目前為止,C130總共已經交付超過2500架。
  C130由洛克希德公司在1951年開始設計,應空軍和陸軍的要求開發。C130最大的特點是極為重視不利條件下的起降能力和低空飛行能力,並將之作為核心設計重點;這為它後來在高溫高濕、高原或者是土質野戰跑道上的出色表現奠定了基礎。
  從50年代至今,C130家族歷經戰火考驗,其性能和可靠性一直飽受讚譽。尤其是優異的短距起降能力和低速飛行能力,使得它能頂著敵方的火力強行在戰場第一線的殘缺跑道上完成起降,並能夠給飛行速度很低的直升機進行高效率的空中加油,這都是其它機種所無法替代的能力。
  這一方面對總體氣動佈局最明顯的影響,就在於機翼面積的取值。飛機上天,需要機翼產生的升力來克服重力;因此大機翼面積的設計,就能在更低的速度下產生足夠克服重力的升力。起降速度降低下來了,那麼飛機的起降距離、最低飛行速度等等都跟著降低。
  C130的機翼面積達到162平米,這意味著按空機來算的話(實際使用時加註的燃油數量等其它標準各不相同,因此按空機重量對比是最簡單明了的),它機翼的載荷只有214公斤/平米,失速(低於這個速度就無法形成足夠升力維持飛行)的速度只有185公里/小時。當然更大的機翼面積也會帶來負面影響,更大尺寸的結構必然導致重量的增加,而且空氣阻力也大得多了。
  C130解決這兩個問題的辦法,首先是靠在材料和工藝上下本錢,減低自身結構的重量(比如以機翼結構做例子,C130在上世紀50年代,就做出來長達14.63米長的變厚度帶加強的整體壁板);其次是採用輕重量、低油耗、大推力的發動機,以彌補速度和航程上的損失。因此C130的其它指標也並不低,比如最大巡航速度能達到592公里/小時(後期型號換發動機以後,達到650公里/小時以上)。
  而中國的運8和C130相差極大,原因在於運8的測繪型號——蘇聯的安12,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軍用運輸機。安12的前身安10,是安東諾夫集團開發的一款客機;而安12和安10相比,只是更換了後機身和機尾設計,機翼等關鍵氣動設計未作更改。
  和軍用運輸機相比,民航客機不要求短距起降能力,不要求出色的低空低速能力,它要求的只是飛行速度達標和足夠省油。因此安12的機翼面積比C130要小得多,只有121.86平米,空機翼載荷達到293公斤/平米,比C130高出1/3還多。
  在運輸機的發展上,蘇聯存在一個極為怪異的現象。這個以推行軍事發展為工業、經濟第一優先的國家,反而在軍用運輸機的發展上屢屢被民航部門壓制,不止安-12,還有很多其它型號軍用運輸機也是蘇聯民航口看不上、淘汰掉的方案稍作修改的產物。
  而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奇觀,只有那些深入研究前蘇聯政府架構和運行體制的學者才能給出答案了。而對安-12來說,由於它最低飛行速度達到248公里/小時——對於軍用的前線戰術機來說這是根本不合格的,因為這個速度下運8其實是帶不了多少油料貨物的。
  直升機由於飛行原理使然,高速飛行阻力奇大,最大飛行速度和固定翼飛機比起來非常低,300公里已經接近大多數機型的極限速度了。比如我國的直八運輸機,它最大起飛重量13噸,但在11噸重量時,極限速度就只有296公里小時。如果使用運8對其進行空中加油,必然出現這樣的結果:運8為了保證飛機不墜毀,速度已經達到300公里/小時以上,而直八則拼了命都追不上運8加油機,兩者越飛越遠。
  而後來在運8基礎上開發的新運9,號稱的大幅改進只是更換了機翼的翼型等改動,實際上根本沒有跳出原來安-12的基本設計。對於中國第一線空中運輸力量的未來發展來說,傾轉旋翼飛機的批量服役還遙不可及;唯一現實的做法只能是加強螺旋槳戰術運輸機和直升機體系的性能規模與相互配合。
  目前我國已經成功研製運20並即將定型服役,大型運輸機研製最費力、佔用資源最多的階段已經過去,完全有餘力可以空出手來開發新的中型戰術運輸機。
  雖然都是從50年代起就完成基本設計的老飛機,C130由於總體設計的取捨非常精準,因此在不斷改進材料、工藝、設備(比如發動機)的今天,其性能仍然能良好的承擔起美軍的作戰需要。
  而我國的運-8則不同,短距起降能力差,無法進行低速巡邏/直升機空中加油,都是不徹底另起爐灶就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且它們對於中國未來軍事能力的發展都影響巨大。在資金、技術都不缺乏的今天,中國再在安-12這個60多年前就是半吊子的平台上硬湊合,實在是沒有必要了。(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歐州的A400M才是王道
 中國下一代的中型戰術運輸機運-30就是中國版的AM400
 中國相關單位已經意識到運-9存在的問題,也清楚的明白運-9作為安-12/運-8重大改進型,其潛力已經挖掘完畢,所以提出了運-30方案,它在運-9的基礎上加大了機翼面積,採用了更大功率的發動機,可以得到更大的起飛重量,其大載荷/航程性能明顯優於C-130J,從而實現對C-130J的全面超越,將會在2020之後在國際市場對C-130J形成較大的優勢,並且可以與A400M進行競爭。
 運8運9其實是有著相當高水準的中型運輸機平台,有C-130大力神80%到90%的性能,很高性價比。
 運8和運9實際上達不到C130的80%-90%性能,雖然他們的最大載重量差不多都是20噸出頭,但是最大載重下的航程C130是運8的三倍多,運8在最大載重的情況下航程急劇減少到只剩1000公里左右。
 你說的是運-8,不是運-9,現在的高新平台名為運-8實際都是運-9       
 運9改進跟C130較新型號相比仍然有限,更多是改進的貨艙尺寸和對航程的略微提升。運9和運8的最大航程其實差別不大。
 運8綜合性能跟C130差距大根源是起飛重量:Y8最大起飛重量61噸,空重35.5噸,載重20噸時,載油量有5噸,而C130H最大起飛重量達到71噸,載油量多了10噸。可見,Y8是以減少油料來增加載重,Y9雖有改善,但65噸最大起飛重量,依然是通過減油料來增加載重,從130H的最大航程將近8000公里(楨:最大載重? 3791公斤),比之Y9的5000公里就看出。
 (楨:運8性能數據
空機重量:35488千克
最大載油量:22909千克
最大有效載重:20000千克
最大油量航程:3440千米
最大續航時間:10小時30分
造價:2000萬美金
運-9與運-8C比較的重大改進:
換裝渦槳-6C渦槳發動機,配備六葉複合材料螺旋槳,最大功率由4250馬力提高到5100馬力,耗油率下降。最大起飛重量在平原地區從61噸提高到65噸,載重從15噸提高到20噸,採用了機翼整體油箱提高到20噸,航程由3100公里提高到5000公里,留空由不足7小時提高到10小時。貨艙長度為運-8C的15.7米增加到16.2米。
 C-130H性能數據
空重:34,170公斤
載重:19,870公斤
載油量:36300升(1升航空煤油重0.78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70,310公斤
最大航程7876公里、3791公斤(最大燃油、最大載重)
造價:52,290,000美元)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27/doc-ifyavvsk3733281.shtml
大量运-9平台在持续量产中
 運-8特種機-維基百科

受油型空警-500

轟6U加油機


殲-15加油機

運8J海上警戒機(高新1號GX1),最顯著的外觀特徵是機首異乎尋常的俗稱「大鼻頭」的黑色雷達天線罩,安裝監測雷達,1998年首飛。

運8JB(GX2,類似EP-3B,海上電子情報搜集機),採用運-8基本型I類平台,功能類似Y8CB,機首下部雷達天線罩加大,安裝不同的電子偵察設備。定位上非常接近前蘇聯海軍圖-16R電子偵察機。

運8G(GX3,類似EC-130,解放軍空軍裝備),用於取代轟電-6的空軍型電子干擾機,運-8C基礎上改進的II類平台,取消了尾炮艙和領航員艙。機頭安裝了一套KZ-800大型機載電子偵察系統,主要用於搜索、截獲地面和水面雷達發射的各種無線電信號,同時可以對信號源進行精確定位。
運8T(GX4,類似EP-3B/EB-66混合體,解放軍空軍裝備),空軍戰場指揮通信機,仍然保留「透明機頭」。由於機身上下有大量的通信天線,因此也被戲稱為「刺兒頭」,該機相當於大規模空中行動中的「通信總站」,起到戰場協調的作用。

運8W(GX5,空警-200,類似SAAB340AEW)機背安裝平衡木式相控陣雷達天線,2004年首次露面。高新系列中目前唯一的中國海空軍均有裝備的型號。

ZDK-03預警機,外銷巴基斯坦空軍,機背裝有機械式圓盤形雷達的預警機。機體同Y8W。
中国国产新型反潜机高新6号成群曝光
運8FQ(GX6)海軍反潛巡邏機。最顯著的外觀特徵是機首下部有球形雷達天線罩,機尾有磁異常探測器,機身設有武器艙。GX系列飛機中唯一需要攜帶武器裝備的型號。

運8XZ(GX7,類似EC-130J心理戰飛機),空軍心理戰飛機,運-8C基礎上改進的II類平台,取消了尾炮艙和領航員艙。II類平台採用氣密貨艙。

GX8,類似EP-3B,海軍綜合電子戰飛機,用於取代GX2。
GX9,空軍二代心理戰飛機,強化了對敵民用網絡的攻擊能力。

GX10(空警-500),根據和空警2000的綜合對比測試,空警500在最大探測距離,跟蹤目標數量等重要指標上全面達到甚至超越了後者的水平。
GX11,空軍二代電子情報偵察機,從機身上的大量共形天線來看,該機很有可能是高新1/3的後繼者。





台長: jsoujsou
人氣(1,239) | 回應(4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軍事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戰略步槍
此分類上一篇:殲7魔改戰鬥機

顯示全部45則回應

圖博館
中國首台國產核心機成功驗證 或將用於艦載預警機上 2018-9-29 新浪軍事

  一直以來,航空發動機技術就被稱為是“皇冠上的明珠”,它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在美國的《2020年聯合設想》中提到的,美國未來戰略基礎的九大技術優勢中,航空發動機甚至還排在了核技術之前,居於第二位,可見航空發動機技術的重要性。
  儘管中國在飛機研發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中國航太工業卻一直存在著一個心病,那就是發動機問題。所幸中國並沒有因此而氣餒,渦扇-10、渦扇-15的出現也讓我們對這個心病的解決,充滿了信心。而近日,我國航發又迎來一個新的里程碑,進入了一個新的節點。
  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AEP500渦槳發動機首台核心機,在中國航發動研所實現轉速達標,工作狀態穩定,達成了測試目標。作為航空發動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由發動機系統中溫度最高、壓力最大、轉速最高的元件和系統構成。也就是說,只要這種核心機成熟,發動機的發展也就不在話下了,因此核心機也被稱為是發動機的心臟。
  作為一款我國自主研製的5000KW級的渦槳發動機,其具有油耗低、壽命長、可靠性高等技術特點。憑藉這個功率和技術特點,AEP500未來將會應用到艦載預警機上面,這是個好消息。因此有網友表示,有了這款發動機,也將使我國海軍迎來屬於自己的C-27。
  目前我國的第三代預警機空警-500所使用的還是渦槳-6C發動機。從這一方面判斷的話,AEP500未來將有可能應用在空警-600上。(作者署名:前沿哨所/智忠)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9-29/doc-ihkmwytp9323970.shtml
2018-09-30 10:09:05
圖博館
我軍高新系列越來越多 四個方法可簡單分辨運8和運9 2018-10-11 新浪軍事

  隨著海空軍數款高新系列的不斷服役,關於運8、運9兩型平臺的區分變的有點困難。例如空警-200、空警-500是運8還是運9平臺,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今日來說說怎麼簡單區分運8和運9。
  運9是在運-8F600的基礎上深度改進而來,但外觀和之前的運8系列仍較為相似,不易分辨,但外觀上兩者細節有不同:
  1、槳葉:由於運9換裝了渦槳-6C發動機,而運8系列採用的是渦槳-6,外觀上兩者最明顯的區別是:渦槳-6C有6片槳葉,渦槳6只有4片槳葉。這是最簡單的分辨運9和運8方法。
  運9換裝渦槳-6C後功率由原來的4250馬力提升到5100馬力,加之運9採用了機翼整體油箱,故而運9的航程由原來運8C的3100公里提升到5000公里,航程和載貨量都有較大幅度提升,並改善了高原起降性能。
  2、機頭:駕駛艙正面風擋玻璃數量不同,運9正面有2塊,單塊面積更大、視野更好,運8正面有四塊玻璃。
  運9駕駛艙進行了重新設計,應該是雙人機組,少了領航員或機械師座位,所以機鼻較短較鈍類似客機。運9機鼻雷達罩略顯尖銳,運8雷達罩更平。
  3、機尾:運8機尾有機炮基座(Y8F600除外),運9則取消了後部機炮,所以運8的尾巴凸(尾炮手位置),不尖銳;而運9的尾巴則是尖銳的,沒有過多的東西。
  4、運9顯得較為瘦長,運8短肥一些。運9機身長度增加到36米,運8則為33米。加之採用了類似客機的機首佈局,所以有人說運9更像客機。(作者署名:007防務)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0-11/doc-ihmhafiq9904366.shtml
2018-10-12 10:50:44
圖博館
“絲路眼” 有源相控陣預警機雷達即將精彩亮相珠海航展 2018-10-30 觀察者網

10月27日,中國電科14所發佈2018年珠海航展參展預告資訊,稱採用有源相控陣技術的“絲路眼”預警機將首次公開亮相。
目前14所除了一句:“它的雷達陣面採用了新型有源相控陣技術”以外,沒有提供這款雷達的具體性能和模式細節:首先,這款雷達肯定是有源相控陣雷達,但是考慮到他和E-3,還有737AWACS,以及以色列“三面陣”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可以推測,該型雷達可能使用了“機相掃結合”技術,絲路眼很可能只有一面擁有相控陣,這使得“絲路眼”雷達依賴機械掃描來達到360度的探測。
  可以看成是低配版本的空警-500
在預警機雖然是現代空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節點裝備,但是對於廣大依賴軍購的非軍事大國而言,一架擁有先進相控陣雷達,能夠提供360度相掃的先進預警機,依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們熟知的一些常規軍備大國,如韓國,和沙特等軍購大國,也僅有很少的預警機。
目前國際市場上提供的預警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點,比如瑞典的“愛麗眼”無人機,其機載雷達的掃描盲區大,需要雙機補盲或者戰術性變陣位才能達到作戰需求——這就意味著小國需要每時每刻保持兩架預警機出勤。
而737預警機它的有源相控陣天線陣面大還能加裝端射天線補盲,或者使用以色列的“三面陣”預警機雖然可以滿足現代國家空戰的要求,但是這兩種預警機售價昂貴,即使是在軍購上富足而且務實的韓國,也只購買了4架。更何況,這種美以的裝備,天然就拒絕了很多人。
由於世界各國預警機的缺口依然存在,14所此次推出使用“機相掃”結合技術的預警機,和5年前中國向國際查打一體無人機市場投入的“翼龍”和“彩虹”系列一樣,都可能在某些國家達到一個“壟斷”的效果,其前景十分明朗。這可能也是14所敢於將這款預警機命名為“絲路眼”的底氣。
不過和查打一體無人機不同的是,預警機作為一款昂貴的體系節點,並非所有國家都能買得起的,因此對於“絲路眼”未來軍售的前景,我們還是要保持“謹慎樂觀”比較好。
https://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8_10_30_477527.shtml
2018-10-31 09:50:30
圖博館
中國運20若改成民用貨機前景如何 市場偏小並不樂觀 2018-12-03 新浪軍事

  運-20F100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本屆航展上再次展出模型。西飛方面披露過它採用超臨界機翼、輕質長壽命結構、電傳飛行控制系統等先進技術,最大運載能力可達65噸,既可運輸超大超重型散件貨物,也可運輸標準的民用集裝箱、貨盤等。
  從外形上看,運-20F100要比軍用型更長一些,它採用了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還具有土質道面起降能力。
  應該說,軍用運輸機和民用貨機的差距,就那一層紙,換一個馬甲、把敏感的資料鏈、軍規電子通訊系統、自衛防禦系統換掉,可以在短時間內變成一架民用貨機,但運-20F100顯然是針對性改裝的,畢竟民用貨機也要經過中國民航局適航許可審查和認證的,當年陝飛的運-8改裝成運-8F100,就按CCAR25部適航要求進行全面改裝。
  國際上,軍用運輸機改成民用貨機的案例比比皆是。俄羅斯和東歐的航空公司,運營了一大批安-26、伊爾-76甚至是安-124這樣原本是軍用運輸機的民用貨機,西歐和美國則比較少這麼做,更傾向於使用噴氣式民航客機改裝的貨機,後者運營成本、維護成本更低。
  但西方的航空航太企業,也不停的嘗試過把軍用運輸機改成民用貨機。最為成功的案例是洛馬公司的C-130家族,其民用貨機版——L-100曾經在中國國航短暫投入運營,國際上一共有30多架,近2年洛馬推出了基於C-130J的LM-100J,不過波音公司多年來力推將C-17改成BC-17貨機,卻鮮少有人問津。
  軍用運輸機改成民用貨機,最大的優勢是在超大超重特殊貨物的運輸上。
  北約曾經把俄安-124重型運輸機作為“戰略空運計畫”的機型,主要是運載大型直升機這樣的特殊貨物,這和普通貨機運輸標準航空商用貨盤、集裝箱是有很大不同的,可見軍用運輸機改裝的民用貨機市場不大,它的大尾門,對於中國航空物流運輸中絕大多數比較小的貨物來說,沒什麼用武之地。
2018-12-04 08:52:44
圖博館
真正的貨運航空公司,所用的民用貨機主要考核有效載荷比,噸公里運行成本這兩個指標。從第一個指標來看,運-20F100的有效載荷比大概可以達到220噸最大起飛重量的29%,和國際主流民用貨機,甚至是空客A330-200F這樣較先進的型號類似,但在噸公里運行成本,卻因為四台發動機等“不節油”的設計大打折扣。
  隨著電商網購市場早已坐穩全球第一,中國的民用貨機市場是有較大增幅的,順豐、圓通、郵政等物流巨頭都建立了自己的貨運航空公司,但絕大多數都是二手客機改貨機,購機成本遠比新買貨機便宜,比如第二代波音737-300,就成為各家公司的主力機型,運力較大的還有波音767貨機甚至是最先進的波音747-8貨機選擇,郵政航空當年無機可用,才買運-8F100的情況很難複製了。
  甚至中國空軍都要反過來依託這些貨運航空的低成本高效貨運體系進行軍事航空運輸,2017年10月,中國空軍與順豐京東等物流企業簽署協議,在武器裝備、物資彈藥輸送等方面進行戰略合作,並且雙方還將建立資訊共用平臺,進行系統對接,提供即時物流資訊共用。
  所以說,軍用運輸機改民用貨機,當然是可以的,但是整體來說市場容量偏小,市場前景並不是那麼樂觀,屬於幹好本行之後錦上添花的事情。(作者署名:烏龍防務評論)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2-03/doc-ihprknvs8061959.shtml
2018-12-04 08:53:26
圖博館
俄媒:中國正研發3款新型預警機 空警900是補充型號 2019-02-14 新浪軍事

  [知遠導讀]本文原載於俄羅斯《外國軍事評論》雜誌2018年第9期,作者為俄軍中校M•塔利寧。文章主要介紹了中國正在研發的空警-3000陸基預警機和空警-600艦載預警機的載機方案、構造特點、基本性能和存在的問題等情況。
  中國人民解放軍除現役預警機(空警-200、空警-50、空警-2000)外,還正在積極研發兩個預警機型號:空警-3000和空警-600。其中空警-3000可能以兩種國產飛機——“運-20”重型軍用運輸機和CRJ-200支線客機(楨:?)——為原型。
  此外,中國正在研究在未來飛機上部署採用主動相控陣雷達的遠端雷達警戒與控制系統的可能性,例如國產C-919支線客機(楨:?)和中俄聯合研製的CR-929遠端寬體客機。CR-929第一架樣機的飛行試驗計畫2023年進行。
  北京認為部隊必須裝備國產預警機(包括載機和機載電子設備),這樣才能避免對國外供應商的依賴。同時,在科學研究和試驗設計工作過程中,計畫最大限度地利用在研製以前型號(空警-200/500/2000和ZDK-03的過程中獲得的技術儲備和經驗。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借用美國E-3和E-2D預警機的使用經驗和設計方案:空警-3000和600將分別與前兩者相仿。此外,國家領導層計畫組建航母艦隊,指揮其艦載機的任務將被賦予未來的“空警-600”。
  由西安飛機從2009年研製的運-20在2014年珠海國際航展上首次正式亮相,運-20在2018年之前生產了不少於6架,而中國空軍計畫一共訂購12架空警-3000,最大探測距離不小於500千米,戰術技術性能將優於美國E-3預警機。同時,該機能發現採用隱身技術的飛機,包括美國的F-22和F-35多用途戰鬥機,以及包括巡航導彈在內的小型低空目標。
  未來以CRJ-200為平臺的空警-3000是第二個出口方案。CRJ是加拿大龐巴迪生產的50座雙發支線客機。選擇該機型是因為該公司被認為是世界支線飛機和商務飛機製造業的領袖。此外,2015-2016年中國空軍購買了機號為В-4005和В-4006的2架CRJ-200飛機(另一種說法是5架),計畫用它們運輸中國軍方高級指揮人員。
  “空警-600”艦載預警機
  從2001年開始研製的空警-600計畫在航母上使用。
2019-02-15 10:05:07
圖博館
空警-600將被用於搜索、探測、識別和跟蹤距離450-600千米以內的空中和水面目標,接收、分析並向地面、空中、艦載指揮所傳輸關於空中和水面情況的情報,以及引導戰術飛機。這些任務部分將由從俄購買的“卡-31”艦載預警直升機擔負,但由於探測距離不足(對空中目標小於150千米,對大型水面目標為250千米),巡邏時間短(小於2.5小時),飛行速度慢(小於255千米/小時),最大航程小(小於680千米),卡-3”不能確保真正完成上述任務。與此同時,中國也有國產Z-18J艦載預警直升機。
  預計與美國一樣,中國航母將有3-4架空警-600,確保進行遠端探測,並指揮空中的“殲-15”和“殲-31”戰術殲擊機。中國計畫到2035年前一共建造2-4艘航母,這就要求最少製造8-16架空警-600。
  以“運-7”為平臺的JZY-01試驗機從2001年開始進行試驗。
  “運-7J”(03)是運-7J的下一研製階段、改進後的WJ-6C渦槳發動機和中國運-9、空警-200及ZDK-03已經在使用的JL-4六槳葉螺旋槳。
  空警-600的飛行技術性能將與E-2D相當,最大航程將不小於2500千米,巡邏時間為4小時(距離航母300千米)。
  空警-600的釐米波脈衝多普勒主動相控陣雷達對有效散射面積為5平方米的戰術飛機的最大探測距離為450千米,對採用隱身技術、有效散射面積為90平方米的水面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為300千米。
  空警-600將於2019-2020年進行陸地機場首飛,2023-2024年進行甲板首飛,研製造總開支15-20億美元。到2030年中國將擁有空警-3000型14架,空警-600型12-16架。
  綜上,中國正在實施採用三種平臺的大規模預警機研發計畫,其中兩種(空警-600/3000)是主要型號,空警-900是補充型。潛在的載機型號有五個:運-20、運-7、CRJ-200、C-919和CR-929。
  預計中國未來預警機的戰術技術性能將與美國E-3和E-2D相差不大,而綜合性能,包括無線電和無線電技術偵察能力甚至會超過後兩者。此外,中國將擁有世界上第二種短距起降艦載預警機,加上價格便宜,其在世界市場上將頗具競爭優勢。(作者署名: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
  回應
中國自己有ARJ21,怎麼會用龐巴迪的CRJ200造預警機?
小編繼續胡編,CRJ200跟運20根本就不是同一級別的飛機。
不是小編胡編是俄作者胡編,他是翻譯過來。CRJ200是商用機而且有不能改裝成軍用的規定,更重要的是CRJ200跟運20不是同一級別的飛機。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14/doc-ihqfskcp5169511.shtml
2019-02-15 10:10:44
圖博館
烏克蘭向印度低價推銷安188運輸機 性能媲美運20

  據“新德里電視臺”網站2019-02-14報導,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將向後者低價拋售該國最新研製的安-188大型軍用運輸機,參加2月20日到24日在該國班加羅爾舉行的印度國際航展,烏同意向印方提供全套的技術轉讓。
  安-188是烏和土耳其近年聯合研製的軍用運輸機,是在烏克蘭安-77中型運輸機基礎上研製的放大版本,配備了大量西方的航電設備,使用西方的CFM-56渦扇發動機代替了烏D-27渦槳發動機,並且大量使用了複合材料,號稱是性能超過伊爾-76和運-20的全球一流大型運輸機。
  安-188介於美國C-130和C-17之間,最大起飛重量為140噸,有效載荷為40噸,飛行距離7700公里,空中加油後可飛12100公里,最高速度為800公里/小時,可攜帶130名全副武裝的傘兵和21噸重的步兵戰車,在只運輸人員時可以攜帶30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作者署名:大國鑒)
  回應
哪方面超過了運-20?運-20載重量可是66噸,40噸的東西怎麼比?
無非就是AN70按上噴氣發動機的拼湊貨,還敢吹牛超過運20.
還是心臟病!運20要是能掛4台CFM-56,性能能提高一大截!沒辦法,受制於人。渦扇20加油吧。
想當然而已,CMF56也是老東西了,最新型號最大推力和D30差不多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15/doc-ihrfqzka6049257.shtml
2019-02-16 10:49:15
阿楨
簡氏:中國神秘新軍機曝光 身懷絕技深藏不露(圖)

  參考消息網3月13日報導 英國《簡氏防務週刊》網站2019-3-11報導,近日,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了一組畫面,顯示運-9系列裡有一款具有電子對抗(ECM)能力的改進型配已入役。
  高新-11電子戰機特徵是機身左側及右側機翼前後均配備了外形獨特的整流罩可用於容納電子干擾元件的天線。
  運-8以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安-12為基礎,陝飛1972年以來一直在生產該機型。運-9則是基於運-8大幅改進而來的產物,運-9於2010年首飛。升級內容包括配備一套數位航空電子設備元件、功率更大的渦槳-6C渦槳發動機和6葉複合材料螺旋槳。巡航速度為每小時556公里,續航時間約為10.5小時。
  高新-11是運-8G/高新-4老式電子戰機的一個替代機型。據信,有多達8架運-8G/高新-4在中國空軍服役。中國空軍的機載干擾(電子戰)能力正在增強,殲轟-7、殲-10、殲-11、殲-15、殲-16和轟-6轟炸機的改裝型均能攜帶電子對抗吊艙,用於執行電子攻擊任務。
  運-9G/高新-11與這些軍機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干擾元件是整個平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天線陣列更大,功率輸出也可能更高。該型專用電子戰機的性能可能強於只掛載電子干擾吊艙的戰鬥機,它還可能為一些作戰飛機提供電子攻擊支援。
  回應
時速550公里,如何跟得上作戰編隊去為作戰編隊提供電子攻擊支援?要不要讓殲10,、11、20等戰鬥機在作戰區域等著它?
點贊的軍盲居然還不少~
別瞎操心,這種飛機電子戰或者預警雷達範圍都是400公里以上,制空空域如此大足夠你在哪空戰了,對這種飛機來講主要是需要留空時間,這種恰恰是螺旋槳飛機的優勢,性價比也高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9-03-14/doc-ihrfqzkc3705280.shtml
2019-03-15 09:23:08
阿楨
中國自主研發新舟700飛機機頭下線 有1200個零件(圖)

  觀察者網不過從航空工業瞭解到,5月31日,新舟700飛機研製批10001架靜力試驗機機頭部件在航空工業成飛民機正式下線。
  新舟700是新一代70座級渦槳支線飛機,是是國家民用飛機“兩幹兩支”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非常有利於中國在相關領域彌補技術和市場空缺,可以為後續研發創造更加友好的工作環境。
  2015年,新舟700市場銷售工作啟動,至今已與11家客戶簽訂了285架意向訂單,目前已簽了100筆訂單。
2019-06-05 09:19:02
阿楨
中國新型反潛機用啥平臺最合適:轟6比C919更有優勢 2019-08-14 新浪軍事

  高新6號反潛機,機體本身還是基於運-8III類特種機平臺,但改動幅度比起空警200等機型是很大的。
  一方面,運-8是運輸機,沒有客機的客艙地板下貨艙,因此需要專門設計一個用於投射魚雷的武器艙,改動難度比原本就是客機、留有貨艙的P-3(脫胎於洛克希德L-188伊萊克特拉客機)、獵迷(脫胎於彗星客機)、伊爾-38(脫胎于伊爾-18客機)更大一些,同時由於其本身是軍用運輸機出身,機翼強度有限,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其翼下有掛架發射反艦導彈,對海打擊能力比較有限。
  另一方面,肥大的機身,也讓它的航程、飛行速度等方面也和上述機種有明顯差別。P-3雖然同樣採用渦槳發動機,但由於是客機出身,航程可達9000公里,最高飛行速度高達750公里/時,而運-8的原型機安-12,最大航程只有5300公里,最高飛行速度為660公里/時,高新6號應該加裝了地板下油箱,加上更加節油的渦槳6C發動機,最大航程可能也就是6000-7000公里。
  從趨勢上來說,採用新一代單通道幹線客機是最理想的,正如美國基於波音的BBJ(波音737NG的公務機型)研發的P-8一樣,飛行速度可達900公里/時以上,航程保持在9000公里以上,機組人員特別是反潛操控台的任務人員,舒適性、安靜性大為提升。
  我國正在研製的C919,對標的是波音737MAX,比NG還要先進一代,預計2021年取證。
  但作為民用客機,它是國際大協作的產物,發動機、飛控、航電等系統幾乎都是合資的舶來品,特別是美國廠商佔據了大半江山,一旦軍用,被卡脖子是可以預見的,C919已有800多訂單,從內外部條件來看,衍生軍用型難度十分之大,飛控、發動機等子系統採用國產化產品替代的道路十分漫長。
  轟-6K採用了2台D-30KP2/渦扇-18,飛行速度、航程顯然在高新6號之上,原始型圖-16的飛行速度高達1050公里/時、最大航程7200公里。
  事實上,俄海軍現役的兩種固定翼反潛機中,基於圖-95的圖-142,產量反而比伊爾-38更高。轟-6K本身就有彈艙,其低空飛行性能也比老轟-6有明顯提升。可以把翼根處的兩台渦扇18改到機翼下部,讓任務艙噪音顯著降低,或者改用2台推力更大、節油更好的渦扇20,甚至可以把轟-6K的機翼重新設計,用上同為西飛研發的最新新舟700客機的超臨界機翼和翼梢小翼後,會讓其飛行性能、燃油效率直線提高。(作者署名:烏龍防務評論)
2019-08-15 09:29:47
阿楨
回應
這編輯軍事素養這麼查還胡扯,就說一條,修改發動機位置,這個等同于重新設計一架飛機,還不如運9下面加裝兩台渦扇發動機,機艙大,載重20噸以上,速度提升到900公里,下面可以放置很多個反潛浮標,加裝魚雷,比轟六有優勢多了,轟6K的機艙也小,所以轟6改反潛機絕對不合適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8-14/doc-ihytcitm9045802.shtml

中國轟6K還能怎麼改進 可放大機體換航發變身遠轟 2019-08-14 新浪軍事

  轟-6K對比老式轟-6,D-30渦扇發動機替換了老式的渦噴-8(РД-3М的國產版)是一大創新,進一步“換發”是一個很好的思路,如果把在渦扇發動機中已經比較落後的D-30或渦扇-18,換成最新的渦扇-20,不僅推力可從12噸增至14噸(甚至16噸),而且燃油效率有望提升20%以上,可大幅增加轟-6K的航程。
  美國空軍B-52H計畫服役到2050年,一個從2017年就開始推動的動作就是換發,要把老式的TF3換成現成的商用發動機CF34,維持8發佈局,盡可能減少對機翼的改動,後者也是國產ARJ21客機的發動機,當然如果轟-6K要更換渦扇-20,由於發動機短艙位於翼根,進氣道勢必要進一步擴大和修改。
  如果轟-6K要進一步升級,適當擴大機體直徑是一個很好的思路,由於圖-16的機體直徑顯著小於圖-95,更比不上B-52,轟-6K彈艙就能容納旋轉式掛架,巡航導彈攜帶能力,機體內部燃油就會直線提升,轟-6K體重可輕易而舉的從現在的80噸級提升至100噸以上,就能摸到戰略轟炸機了的“天花板”了,轟-6K就能改成真正的“遠轟”。(作者署名:烏龍防務評論)
  回應
機體和發動機都換了,為何不根據科學進步設計個新的?烏龍文章就為多一點稿費!
2019-08-15 09:30:26
阿楨
中國斥資8億人民幣購20架俄安薩特救援直升機 為何不買國產直9 2019-10-14 新浪軍事

  安薩特救援直升機,座艙特別寬敞,特別適合救援任務,座艙容積為6.7m3,中國直9為5m3,這在起飛重量低於4噸的直升機中是為最寬敞的座艙,醫療救護型內可佈置2副擔架和2個醫務人員座椅,而且飛機機身後部有大尺寸艙門,適合救生擔架或者貨物快速上下飛機。
  執行普通載客時客艙可容納9名乘客,公務運輸型可安排5個公務員座椅,外加1個行李艙,貨運型艙內可載1000千克貨物,外掛可載1300千克貨物,比直9稍差,尾槳裸露,效率比較高,但是安全性不如直9的涵道尾槳。
  除此之外,最大的亮點就是電傳操縱系統,飛機使用了四餘度數字和四餘度類比電傳操縱系統,這是世界上3噸級及以下直升機中唯一採用此種先進技術的型號。採用電傳操縱系統最大的好處是:消除了傳統機械操縱系統的重量大、空間大、傳動線路非線性(摩擦、間隙)和彈性變形等弱點,而且取消了複雜的操縱連杆機構,不受溫度變化而引起的膨脹和收縮的影響,不需要潤滑,去掉了數量眾多鉸支點,大大減輕操縱系統的重量也減少了佔用空間,採用裕度設計保證了飛機操縱該系統的安全性,而且還巨大改善了飛行操縱品質,乘坐舒適性非常好!
  俄直升機最大的問題在於落後的發動機,油耗高,重量大,可靠性差,但由於安薩特是民用飛機,採用了歐洲和美國適航標准設計和製造,了2台加拿大普惠公司的PW-207K渦軸發動機,單台功率529千瓦,而且還帶電調功能,極大提高了飛機的自動化水準。(作者署名:大水)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14/doc-iicezzrr2102618.shtml
2019-10-15 09:24:05
阿楨
亮相70周年國慶閱兵的運9醫療救護機能幹什麼 內部有這些改動 2019-10-14 新浪軍事

  在醫療救護方面,陸軍裝備有各種底盤的救護車和野戰醫療艙,海軍有“和平方舟”號大型醫療船,此次國慶閱兵式上,空軍又展示了其最新裝備的運-9醫療救護機。
  運-9醫療救護機在外形上與運-9幾乎沒有區別,因為改動都在內部,其尾門採用了和運-9重裝空投機一樣的上下開合式貨橋大門,貨橋放下就是寬敞的登機跳板,非常有利於擔架、輪椅和醫護人員的進出。
  另外,醫療救護機為保證傷患有較好的環境,對機艙內部進行了“裝修”,以減小噪音和振動,還加裝了吊頂,在上面佈置了各種照明燈具,方便醫護人員對傷患進行檢查和傷口處理。艙壁上則佈置有生命體征監護儀和氧氣介面等護理裝置。
  運-9醫療救護機的傷病員區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普通傷患區,採用上中下3層佈置的病床,用來安置受傷不太嚴重,沒有生命危險的輕傷患。另一部分是重症監護區,採用單層帶減震功能的病床,主要用來安置重傷患或急需搶救的傷患,床架周邊佈置有生命監控儀、麻醉機、除顫儀、呼吸機和影像診斷等醫療設備,配套比較齊全,具備對重傷患的診治和搶救能力。雖然不能做大型手術,但小型手術和緊急搶救還是能夠保障的,這對於爭分奪秒的生命賽跑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兩個病區加起來,運-9醫療救護機可以一次向後方總醫院運送超過30名傷患。
  除此之外,機上還安裝了綜合監控儀器和醫療資訊模組,讓醫護人員可以對機上所有傷病員的生理特徵進行整體監控,一旦哪個床位的傷患發生病情惡化的情況,值班人員可以迅速得知,及時做出處理。就算面臨比較棘手的問題,還能通過醫療資訊模組進行遠端輔助醫療,讓後方的專家進行會診,拿出處理方案。
  總的來說,運-9醫療救護機技術先進,配置齊全,擁有比救護車和救護直升機更快的運送速度和更完善的診治能力,對重傷患的搶救和後送更為有利。該機的研製裝備,大大提升了我軍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衛勤保障能力,對一些海島或者偏遠地區邊海防人員的保障更有底氣,同時也增強了我國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和災害醫學救援的能力。
2019-10-15 09:24:58
阿楨
俄軍升級無畏級驅逐艦 和中國魔改現代艦比哪個更強 2019-11-02 新浪軍事

  上世紀80年代,是前蘇聯紅海軍的實力巔峰期。除了4艘基輔級航母之外,兩型噸位類似、動力迥異、功能不同的遠洋大型驅逐艦大批建造,這就是956型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和1155型無畏級大型反潛艦。
  如今,俄海軍的現代級大多已退役,而無畏級狀況顯然更好,首艘現代化改裝的無畏級已初露崢嶸,和咱家魔改的現代級相比,究竟哪個更厲害一點?
  無畏級是前蘇聯最早使用艦載垂發的戰艦,共有64單元的“匕首”短程艦空導彈(“道爾”的海軍型),不過射程只有15公里,採用無線電指令加光學制導,多目標能力十分有限,而咱家自行魔改的現代級,合計32單元的紅旗-16中程艦空導彈,射程40公里以上,改裝紅旗-16B後,可達70公里,再加上已改裝好的杭州艦前面還加裝了24單元的紅旗-10,對掠海反艦導彈的攔截能力也比無畏級更好。
  不過,對俄羅斯來說,改裝無畏級而不是現代級,主要提升反艦和陸攻能力而不是提升防空能力,有著自己的考慮。
  首先來說,採用蒸汽輪機的現代級,俄羅斯海軍在役的只有6艘,其餘的多退役和封存,而相比而言,無畏級採用了全燃氣輪機推進,可靠性出色得多,所以俄海軍出現在地中海、亞丁灣等熱點海域的多是無畏級而不是現代級,選擇改裝無畏級也是理性的選擇。
  此外,加裝一套16單元通用垂發,把“喇叭口-B”反潛導彈的發射箱換成更加小巧的“天王星”,是一種相對改造難度比較低的選擇,而一旦要上“無風-1”(類似紅旗-16)垂發,還需要加裝“前罩”照射雷達等一堆設備,俄羅斯海軍的軍費又要被吃掉不少。
  這種改裝思路,和當年美國海軍把31艘斯普魯恩斯級反潛驅逐艦中狀況較好的10艘的“阿斯洛克”發射架拆掉,換成61單元的MK41垂發(另有3個單元是裝填機),無法像伯克級一樣使用“標準”中程艦空導彈,卻只能打“戰斧”執行對陸攻擊任務的思路是一致的。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1-02/doc-iicezuev6669124.shtml
2019-11-03 09:57:05
阿楨
100架運20就能投送一個重裝師?空運其實不是這玩法 2019-11-02 新浪軍事

  目前媒體上有報導所謂100架大運能投送重裝師的。但都沒怎麼提怎麼投送的?
  我們取最大值;C17最大載重量為77噸;安124為150噸;C5為120噸。
  1架安124可運2到3輛T72坦克;1架C17可運1輛M1A2;1架C5可運2輛M1A2。
  伊爾76研製時是沒怎麼考慮運輸坦克的,其艙門尺寸也較窄,只能是將坦克的部分部件拆掉,勉強塞進去1輛。
  理論上100架C17可以一次性投送100輛重型坦克,但是一個重裝師不可能就這點裝備。
  以美國美國陸軍騎兵第1師有3個裝甲旅為例,堪稱是名副其實的純重裝師(當然也是唯一一個)了,有1個裝甲騎兵營(1個坦克連)、2個裝甲營(營部連+2個坦克連+機步連)、1個機步營(營部連+坦克連+2個機步連)、1個炮兵營、1個工兵營、1個支援營,總兵力約4700人。僅以坦克和重炮而論,其一個裝甲旅戰鬥隊有6個坦克連,近90輛坦克;炮兵營有3個炮兵連,18門155毫米自行火炮。
  光這些重裝備100架C17就夠拉得了,此外還有裝甲騎兵營、機步連裝備的步戰車;工兵營裝備的大量特種車;支援營裝備的各式支援車輛。還需要大量的油料、彈藥、配件,這些同樣要佔用很大的運力。一個旅都做不到,更何況是一個重裝師呢?
  而俄軍重型摩步旅下轄有2個坦克營、2個摩步營、2個炮兵營、1個防空營及其他附屬部隊。其技術裝備有84輛坦克、102輛步戰車、118輛裝甲輸送車、36門自行榴彈炮、6門火箭炮、24輛坦克殲擊車、12輛道爾、6輛通古斯卡、6輛箭10、9輛針式導彈發射車;此外還有大量的維修、運輸等輔助車輛。
  100架伊爾76一次性連坦克和火炮都運不完;用100架安124的可能性不存在。
  那麼既然100架不好運,那就300架,甚至500架行不行? 2000架,3000架,總有能運完的時候,可是咱要明白大運不是白開水,想喝多少就能喝多少的。
2019-11-03 09:59:21
阿楨
美軍的空運實際上主要針對的是步兵旅空中機動和空中突擊能力的,因為其裝備大多為輕型裝備,除了大運外,中運也能搭把手。
  比如海灣戰爭中,美軍首先空運的就是輕裝的82空降師。官兵12000人,主裝備有直升機38架、坦克51輛(謝里登那種小不點)、反坦克導彈180部、火炮26門,但依然動用了71架次C5A、908架次C141B。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絕大多人員是通過空運抵達的,由於大量動用空軍戰略運輸機及民航機的緣故,空運的物資也有39.5萬噸。但是美軍消耗的物資總量是770萬噸,絕大多數的重型裝備和武器其實是走的海運,具體比例為武器裝備類海運占95%;油料類海運占99%。海運的缺點是時間較慢,因此美國的戰爭準備時間是很長的,光是物資儲備就用了5個月的時間。
  所以,大型運輸機也不是萬能的,空運只是投送兵力的一種手段而已,不要太過於神話。尤其在真正的使用中,其是不會用於大規模投送重裝部隊的,主要還是投送輕裝部隊及必要的物資。(作者署名:軍武次位面)
  回應
同意文章觀點,配備重型裝備必須考慮費效比,美軍在中東幾次重大行動主要還是依靠海運,空運只能根據任務的輕重緩急及性質決定投入多少架次的運輸機。
2019-11-03 10:02:20
阿楨
大炮變輕火箭炮炮管還少4根 我軍炮兵威力為何卻更強 2019-11-23 新浪軍事

  在2009年舉行的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我軍展示了PLZ05/05A式155毫米履帶式自行加榴炮(以下簡稱:05/05A式)和PHL03/03A式300毫米遠端火箭炮,這當中,05A式和03A式分別是05式和03式的資訊化改進型,是我軍此前地面炮兵的兩款核心裝備。
  和之前亮相的火炮系統相比,新的卡車炮和新的遠端火箭炮,一個變輕了,一個少了四根定向管(03/03A擁有12根定向管),其中,05/05A較重。因此其戰略/戰術機動能力就較差,且因其使用的是履帶式裝甲車輛底盤,故而也無法有效依託我國發達的公路網進行長時間快速機動作戰。
  而03/03A沒有應用模組化儲運發射箱技術,其使用的仍是較為傳統的定向管,射擊完要耗時裝填彈藥,無法相容其他口徑的火箭彈。
  而2019閱兵式上亮相的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此前05/05A和03/03A存在的問題。
  比如採用了輪式6X6高機動越野卡車底盤和大馬力柴油發動機,全重較輕(外貿版只有26.5噸),可裝進運20,因此擁有了較強的戰略機動能力。還採用了可調油氣懸架技術,射擊時可以通過降低車身的方法來提高射擊的穩定性精度。在需要越野時則可以通過提升底盤高度的方式,來提升其地形通過能力。還應用了剛度框架加蒙皮結構的設計理念,使其駕駛室擁有了在其火炮向前射擊時防護高溫高壓衝擊波的能力。採取了低火線的設計,士兵操炮更加方便。
  當然,出於降低重量,節省採購成本,該炮採用的還是彈丸半自動裝填,發射藥人工裝填的方式。不過,得益于總體較為優良的設計,其射速也達到了4-6發每分鐘。最後,該炮也具備了使用多型155毫米精確制導炮彈和更遠射程能力。
  至於新型箱式遠端火箭炮,則突破性的採用了模組化儲運發射箱技術,當然相比于一些更加先進的同類產品,其還需要裝填車輔助。該型箱式遠端火箭炮具備了相容發射其他口徑火箭彈以及“彈箭合一”的能力,與此前多次亮相國內外防務展的外貿AR3發射裝置和裝備370毫米口徑火箭彈時的模組化儲運發射箱是基本一樣的。該新型箱式遠端火箭炮的射程為300公里,至於要打距離更近一點的目標則會通過使用300毫米口徑火箭彈來實現,而要打更遠距離的目標,則應該會通過發射配套的短程戰術地地導彈來實現。(作者署名:軍武次位面)
  相關新聞
用上北斗導航後,中國火箭炮精度達到一米,比許多導彈精度還高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1-23/doc-iihnzhfz1164432.shtml
2019-11-24 09:17:38
阿楨
日本3款自產大飛機或全下馬 曾狂言讓C919一架賣不出 2019-12-05 新浪軍事

  近段時間以來,日本國產大飛機可謂“噩耗不斷”。先是航空自衛隊減購國產C-2運輸機,從美國採購更多C-130;然後是海上自衛隊,因對日產P-1反潛機的交付速度和性能有所不滿,故放棄了第二批訂單,準備向美國採購新一批P-8,並對現有的P-3C進行延壽升級。
  今年10月,三菱的SpaceJet支線客機原定於2020年的交付再度延期,這已經是其第六次了。事已至此,全日空航空再也忍不下去了,向三菱提出退單索賠。
  然而,遠比國內市場更為殘酷的國際市場也給了日本人當頭一棒。前不久,新西蘭宣佈,不再考慮已經考察許久的日產C-2,轉而向美國訂購5架C-130;更早之前,英國皇家海軍也在反潛機競標中淘汰了日本的P-1;至於從2014年就傳得滿天飛的“印度海軍即將購買日本US-2水上飛機”一事,時隔5年都沒能塵埃落定……
  當年曾有三菱高管信心滿滿地宣稱MRJ將搶下亞洲乃至全球支線客機70%以上的訂單,足以讓中方的C-919一架都賣不出去,C-919早已拿到了800餘架訂單,不知道當初吹牛的人現在還吹得動不。
  日本重工業可以在精密部件製造、子系統研發、電子原件生產等領域取得成功,可一架完整的大飛機更需要強大的整合學能力和深厚的基礎設計功底,並非簡單地依靠組裝先進零部件就能成功。
  以C-2為例,其就屬於“高不成,低不就”的典型。C-2的起飛重量和航程基本達到了大型運輸機的水準,但其機艙最大運力只有30噸。與之體型和重量相近的歐洲A-400M則能運載37噸貨物,且由於使用了渦槳發動機,在油耗等經濟性指標上比使用了噴氣式發動機的C-2要好得多。
  回應
究其原因還是體制問題,完成綜合性大工程的能力差。
放在1990年之前,是這樣子的。2000年之後,你這就是屁話了!
日吹,現在本子還有個屁的頂級,你是不是還活在十幾年前?

一蹲低就走光 日航空姐防偷拍明年制服改褲裝 2019-12-05 新浪網

  日前,日本航空表示,將於2020年廢除女性職員必須穿著裙裝上班的規定,對長期注重服裝禮儀的日本職場文化,也是一大革新。
  此前,日本航空聯盟曾對約1600名女性職員作過調查,結果顯示出高達6成的員工,認為自己曾被偷拍。
  回應
居然這麼長到膝蓋的裙子還能偷拍,小日本的變態率還是全球遙遙領先的
  相關新聞
世界各國空姐制服對比,鄰國日本的最乾淨,咱們的最好看! 2019-11-09 新浪網
2019-12-06 09:54:56
阿楨
中國新型空投系統試驗成功 或已列裝新一代空降戰車 2019-12-20 新浪軍事

  12月19日,航空工業航宇救生裝備公司成功完成四種新型空投空降系統高原試驗,標誌著國產空投空降系統戰術技術水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包括一次性空投系統、通用型戰車空投系統、輪式戰車空投系統和新型主動調姿系統。這些系統研製也表明中國空降兵新一代戰車已經或者即將列裝部隊,有效增強中國空降兵火力、機動能力和突擊能力。
  中國空降兵目前主力是ZBD-03空降兵戰車。重8噸,配備有30毫米機關炮、紅箭73反坦克導彈,中國航宇研製了第一代重裝空投系統,裝備伊爾-76、運-8運輸機。
  隨著時間的推遲,ZBD-03火力、防護能力相對不足,2018年珠海航展第二代空降兵戰車首次公開亮相,換裝了100毫米滑膛炮、30毫米並列機關炮,前者既能發射高爆殺傷彈,又能發射炮射反坦克導彈,後者能夠發射脫殼穿甲彈,可以靈活對付戰場各種目標。還增加了防護,全重也隨之增加。因此底盤長度增加,負重輪增加到6個,所以我們看到國產新一代通用型戰車空投系統在重量上面取得了突破。
  此次試驗還有輪式戰車空投系統,2018年珠海航展,國產輪式高機動偵察車公開亮相,它採用4*4驅動,具備較高越野性能和一定防護能力,車頂安裝有ZBD-03炮塔,包括1門30毫米機關炮、7.62毫米機槍,熱成像觀瞄系統,可以發射紅旗73反坦克導彈。
  2018年珠海航展,中國空降兵還展出了多型自行火炮,例如輪式107毫米箱式自行火箭炮,它採用猛士三代越野車作為底盤,具備重量輕、機動性能好、火力猛等特點。另外一種則是在ZBD-03基礎上改裝的120毫米迫榴炮,這種火炮最大特點就是既能象迫擊炮那樣曲射目標,又能象榴彈炮那樣遠端打擊目標,甚至還能發射破甲彈攻擊對方坦克、步兵戰車。120毫米迫榴炮是中國陸軍合成營主要伴隨火力,相關單位為它研製了鐳射制導炮彈、衛星制導炮彈、末敏彈等等,讓它可以精確打擊目標,從而有效增強了空降兵伴隨火力。由於輪式戰車、自行火炮與履帶式戰車存在根本性區域,需要專用空投系統,所以航宇公司研製了新型輪式戰車空投系統。(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2-20/doc-iihnzhfz7141520.shtml
2019-12-21 08:22:44
阿楨
我軍運8等飛機裝有長長的斜拉鋼絲繩 它有什麼用? 2020-02-01 新浪軍事

  飛機剛剛發明的前十來年,基本還是用木材作為龍骨材料,再加上帆布蒙皮製造。為了增加升力,大多採用了雙翼甚至是三翼結構。這就需要在上下機翼之間、機體和機翼之間,佈置三角佈局的斜拉鋼絲繩來加強全機的強度。後來才出現用鋼材作為主龍骨,用鋁合金作為次要的支撐結構和蒙皮的飛機。不再需要在飛機機翼和機身之間大量拉上鋼絲繩加強結構強度。不過飛機的垂尾、尾翼、襟翼等氣動活動面,仍然需要用鋼絲結合滑輪、彈簧等進行氣動操縱。不過這些鋼絲從外觀已經看不出來了。到了今天,在運8、轟6等飛機上,從機頭的駕駛室頂棚之上一直到高大垂尾的前端,如果仔細觀察,仍然會看到一根細長的斜拉的“繩索”。
  這種可見的鋼索,其實是一種機載無線電電臺的天線,學名叫做張線天線,也叫拉線天線,或者稱為拉索式高頻天線。張線天線是一種導線式的剛性天線,廣泛用於二戰前後的螺旋槳飛機;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以及現代低速大型飛機。主要用途是遠端通訊。
  具有結構簡單、效率高、造價低等優點。適合機載電臺的波長在3米到30米之間的範圍。但這類天線的缺點,首先是額外氣動阻力比較大,需要付出數百馬力的發動機額外輸出功率,增加油耗明顯。工作頻段內,天線輸入阻抗變化範圍也比較大,使匹配工作增加不少難度;另外張線天線還存在著繩子上結冰的危險。因此當代超音速的飛機,幾乎都不再裝備這種拉繩的天線,而用短小而結構強度大,飛行空氣阻力小的刀片狀天線代替。
  有人認為這種拉繩天線代表著技術落後,其實不然。雖然當代機載衛星通信和資料鏈已經非常成熟,但是中短波機載電臺仍然是非常普遍的備份。其實美國的C130系列飛機,甚至E2系列預警機上,到目前也仍然有這種張線天線。不僅僅是飛機上有。過去幾年曾經有潛伏的常規潛艇突然在重要航道上上浮,可見指揮圍殼和艇身前後斜拉的“鋼絲繩”上居然掛滿了海帶,其實這也是潛艇水面通訊用的張線天線。(作者署名:匈奴狼山)
  回應
這是“長波天線”,因為頻率低,波長當然“接收天線長”。長波最大的好處是“穿透力強”,能穿透“海水”,故同“潛艇聯絡”都要使用“長波”……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2-01/doc-iimxxste8086761.shtml
2020-02-02 09:31:52
阿楨
中國最新155毫米車載炮紮堆服役 操瞄實現全自動 2020-05-05 新浪軍事

  與之前外貿的SH-1型155mm車載加榴炮相比,181型顯得更加的緊湊,即使是運-8/9中型運輸機也能有多餘的空間運輸隨行的保障設備和彈藥。
  181型幾乎所有的操作都實現了自動化,從助鋤的收放到火炮的操瞄都可以一鍵完成。全自動的瞄準完全是依靠車長的火控終端,而炮架上的俯仰和方向電機可以根據終端生成並傳輸過來的解算諸元電信號,在姿態感測器的幫助下驅動火炮快速完成射角和射向的賦予,之後只需要裝填手完成裝彈就可以射擊了。
  181型的半自動裝彈機除了有彈鬥之外,還有輸彈鏈,裝填手只需將炮彈和藥包放在彈斗上,就可以進行一鍵自動裝填,比09型122車載炮的彈簧儲能式半自動裝彈機更加的省力,也更加的方便。
  181型的資訊化程度也是非常高的,它在副駕駛的炮長位置配有一塊尺寸很大的多功能觸摸顯示幕,能夠接入炮兵指揮網,直接接收連營指揮車或者前方觀察所傳過來的目標定位資料,再結合本車定位定向導航儀的測地定位資料,最後直接解算出射擊諸元進行操炮。整個過程不再需要語音的通報和交流,直接使用軟體就可以無聲的完成,指揮的效率非常高。
  另外,在輔助裝備和功能的配置方面,181也盡可能的做到了完善。比如為了提高射擊精度,其在炮身上安裝了毫米波測速雷達,它能夠測量每發炮彈的出膛速度,然後回饋給炮長終端的火控電腦,用於下一發炮彈的諸元修正。
  而該炮所用的卡車底盤也使用了可調液氣懸掛,能夠在射擊時直接調低離地高度,增加整個火炮射擊時的穩定性,提高射擊精度。而在進行越野機動時,又可以調高離地間隙,增強複雜地形的通過能力。
  另外,在防護方面,其前部的駕駛艙左右車門全都加裝了裝甲,而正面和側面的玻璃也全是防彈玻璃,能夠有效防護炮彈的破片,降低己方人員在炮戰中的傷亡率。
  正是由於181型性能非常先進,而裝備成本和保障成本相對于PLZ-05自行加榴炮又更加低廉,因此它非常適合用來替換那些仍在集團軍炮兵旅服役的牽引火炮,相信接下來用不了幾年,除了個別駐守山地和高原的部隊之外,其他部隊就再也見不到牽引火炮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05/doc-iircuyvi1394758.shtml
2020-05-06 08:41:07
阿楨
動用50門SH-15重炮長達2小時轟擊,印度陣地化為火海,巴鐵成功復仇2020-04-22 新浪網

印巴喀什米爾地區衝突已多年,這麼多年以來,雙方時不時就會發生一些衝突。前段時間,對於印度的突然襲擊,巴基斯坦選擇全面反擊,動用重炮將印度陣地化為一片火海。SH-15每分鐘最多能夠發射6枚炮彈,與印軍隊K9自行榴彈炮相比,擁有更好的機動性。

巴基斯坦購陸製SH-15輪式自行砲 2019/12/26 中時

巴向中購236門SH-15型155公釐6x6輪式自走砲,巴早在2013年買了36門SH1型。SH15最大射程20公里,增程彈53公里。最大重量為22噸。

中國產鐳射炮彈落入利比亞,美專家連夜興奮拆解,拆開後卻破口大駡

俄羅斯塔斯社2020-05-01報導,最近一枚由利比亞軍隊發射的中國產GP-1型155mm半主動鐳射制導炮彈,落入到了黎波里的一處民宅內,美國高興的連夜派出專家前來拆解殘骸,希望能從這枚炮彈中獲得真實技術水準。然而美方專家到來後,發現這枚鐳射炮彈最重要的光學感測器竟然憑空消失了。經過一番詢問後才知道是被民陣武裝人員給提前破壞掉了,最重要的光學元件都沒有了,這枚鐳射炮彈和其他普通炮彈就沒有什麼區別了,所以美國專家氣得破口大駡,最後只能空手而歸。
GP-1公開數據是:長1.3米,重50公斤,射程20公里,命中率90%。其實這種炮彈美俄都有,據悉GP-1技術更先進,體積也更小。
2020-05-06 08:41:41
阿楨
中國空降兵列裝裝甲輸送車 “空投坦克”或為期不遠 2020-05-10 觀察者網

  軍改以後,空降兵的編制擴大,但機械化程度未見到明顯提升,不足以應對合成化、資訊化作戰。隨著外部局勢趨於緊張,空降軍緊急列裝,説明空降軍為潛在的軍事衝突做好戰備。
  本次列裝的4x4指揮車和4x4裝甲輸送車。指揮車乘員3人,載員4人,裝備有資訊化終端和多種TCR變頻電臺,輸送車乘員2人,載員8人,每個連編制3個4車排和2輛連部指揮車。
  本次列裝的輪式車族和VN-3型外貿車很像,比03履帶式更重,達到了9噸,因此正面防護也比好一點,但通過性和越野性能不如03。我軍現役的兩型大型運輸機一次性可以投送3輛,每個運輸機團可以投送一個機械化營。
  得益於90年代以後我國兵器工業定型的大量“輕型重火力”,空降軍列裝了大量步兵火器。空降軍軍改前步兵連單獨設有火力排,列裝89式重機槍、94式60毫米迫擊炮、87式榴彈發射器和紅箭-73。軍改後,87式被QLU131替代,紅箭-73被新型反坦克導彈替代。營級在軍改以後還列裝了107毫米火箭彈等方便攜行的重火力。
  雖然都可以實現“人扛肩馱”,但是對於在戰時要迅速奪控戰役乃至戰略要點的空降軍來講,要想實現戰術和戰略的機動,有一輛合適的裝甲運輸載具是必須的。此前列裝了DKC-1和猛士都不符合空降軍的戰術指標,之後應該會大量列裝這種新型裝甲輸送車。
  雖然快速入列的裝輸滿足了需求,但空降軍依然需要一批比03更好的空降戰車來填補編制。軍改以後,空降兵的編制擴大,由6個團擴充為6個旅,同時增編了一個空中突擊旅。但和海軍陸戰隊一樣,擴編也迎來了明顯的“缺編”問題,主要是缺乏機械化裝備。03產量並不大,軍改前,僅裝備在45師3個營93輛。
  考慮M1A2T入列台軍後,筆者認為,在年初完成過“空投測試”的神秘的二代傘兵戰車,才可能是最終列裝空降兵部隊的“空降鐵騎”。
  我空降軍的戰役學說和俄羅斯類似,俄2S25空降坦克、2S9自行迫榴炮以及BMD-2/BTR-MD空降戰車依然是我軍追求的目標。俄軍的這些平臺技術程度並不複雜,我相信空降兵坐上空投坦克的日子,應該不遠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5-10/doc-iirczymk0813787.shtml
2020-05-11 08:54:23
阿楨
美軍3艘核潛艇南海周邊高調演習 空潛-200反潛機現身永暑礁 2020-05-10 今晚報

近來在網路上,中國最新反潛機“高新6號”頻頻露面,據稱各項性能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美軍P-3C的水準。
  高新6號使用“運九”機體,在機鼻下方加裝一個“腮”形整流罩,配置可360度環視海面的搜索雷達,能有效探測潛艇的通氣管、潛望鏡、浮標等。機尾有一條很長的“尾刺”,這是安裝了用來探測水下潛艇的磁異偵測儀。磁異偵測儀是搜索潛艇金屬艇身對地球磁場的干擾,在理論上天線愈大效果愈好,而高新6號的比P-3C還長。該機還可攜帶100枚聲納浮標,比P-3C多一倍。該機可以攜帶空對空導彈、深水炸彈、水雷、反潛魚雷等,一方面可以進行偵測反潛,另一方面也可以對潛艇和水面艦隻展開直接攻擊,還可以用於自衛。
  高新6號與P-3C相比,在最大巡航速度、一般巡航速度、最大起飛重量等方面都相當,僅最大航程不如P-3C。綜合上述特徵,高新6號無論在平臺設計、電子設備、偵察手段及現代化程度,均高於P-3C,而和日本新研製的P-1旗鼓相當。
  中國研製的一系列高新戰機中,“高新5號”被命名為“空警-200”(KJ-200)預警機,據慣例,高新6號被命名為“空潛-200”(KQ-200)反潛巡邏機。
  如有30架高新6號,對美日的潛艇即可有效反制,還可完全抵消掉東南亞國家引進潛艇對抗中國的企圖;如裝備100架,就可以完全阻止美日潛艇在第一島鏈外針對中國的活動,進到第二島鏈內外。
2020-05-17 08:51:50
阿楨
空潛200反潛機新型自導深彈首曝光
https://read01.com/NN4aoaz.html#.XsG7Dmgzb5U

深水炸彈_百度百科

深水炸彈又稱深彈(depth charge)是一種用於攻擊潛艇的水中武器,通常裝有定深引信,在投入水中後下沉到一定深度或接近目標時引爆以殺傷目標。
  二戰結束前, 深彈反潛一直是最主要的反潛手段,在戰爭中反潛戰績居水雷、航彈和艦炮之首。
戰後,隨著潛艇技術的發展,深彈的投擲方式和投射距離已遠不能滿足現代反潛戰的需要,它的反潛地位逐漸被魚雷所取代。
  作戰優勢
深彈價格低廉、 使用方便、裝藥填充係數高,能在淺水使用,通常以齊射(投)散佈覆蓋方式攻潛。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損失的潛艇半數以上是由深彈擊毀的。
  發展及未來
自導深彈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水中兵器, 瑞典的方式是在小型深彈上加裝簡易自導裝置;俄羅斯1991年已裝備了S3V航空自導深彈(無水下推動力) ;美歐正在積極研製具有短航程的小型自導深彈。他們認為造價6萬美元以下的自導深彈是效費比最高的廉價反潛武器,最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深彈作為中、近海反潛補充武器,不會有重大發展,但它將會在以下各個方面得到改造:(1)加大投擲距離;減輕發射裝置的重量,簡化操作;開發新的投擲工具,如電磁炮;(2)配裝多種引信,採用未制導裝置,提高對潛殺傷率;(3)改進火控系統;(4)向多用途發展, 使其具有除攻潛外的其他功能,如攔截魚雷、水聲對抗和電子戰等。
2020-05-18 07:22:40
阿楨
航空自導深彈成運8反潛機標配武器 作戰深度達600米 2020-05-18 新浪軍事

  《軍事報導》首次披露,運-8Q反潛機攜帶了一種不同於我們常見的魚-7反潛航空自導魚雷的自導深水炸彈,比起324mm的魚-7,它的體積要小很多,一架運-8Q可以裝載好多發,而且魚雷的造價是非常昂貴的,航空深彈是無動力的,沒有複雜的電機、舵機,其聲自導裝置和魚雷上的小型被動聲呐導引頭要更簡單,因此便宜得多。
  外形上看,和俄圍獵-2型(Загон-2)相似,重為120公斤帶有35公斤的彈頭,聚能高爆射流可以擊穿核潛艇的耐壓艇體,尾部帶有減速傘,扔到海裡後,它可以懸浮在海面或一定深度約4分鐘,一旦主動發射的聲自導系統鎖定位於其下方的敵潛艇,它就自由落體,將其擊沉和擊傷,最大作戰深度可達600米。
  比起反潛魚雷,這種武器缺乏機動性是一個缺點。但是和運-8Q結合在一起後,它的威力就能放大,運-8Q依靠尾部巨大的磁異探測器,和向海面投放的聲呐浮標鎖定敵潛艇蹤跡後,就可以向敵潛艇航路上投擲大量的這種航空自導深彈,讓敵潛艇無處可逃,航空自導深彈缺乏機動作戰能力的弱點,就能得到揚長避短。
  從《軍事報導》公佈的視頻來看,航空自導深彈還可以攻擊水面甚至是地面目標。一架運-8Q就向設在島上的靶標投射了這種深彈,由於運-8Q有先進的大型對海搜索雷達和機載火控電腦,它可以向水面航行的潛艇投擲這種武器,效果相當於戰鬥機利用機載火控電腦解算的彈著點上精確投射自由落體無制導航空炸彈,便宜量又足。
  我國海軍對於深水炸彈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悠久的使用歷史。在2000年後出現的主戰艦艇中,054A作為數量較多的主力反潛艦艇,在艦首依然保留有雙聯6管87式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發射252mm的改進型81式反潛火箭深彈,可以在艦殼聲呐鎖定敵潛艇蹤跡後,在近距離密集發射打擊敵潛艇,費效比比反潛魚雷更好。
  因此,在最新的運-8Q反潛巡邏機上引入這種概念古老卻很實用,還很便宜的武器,也體現了我國海軍對反潛作戰手段獨特的認識和觀念。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18/doc-iircuyvi3743512.shtml
2020-05-19 07:48:30
阿楨
才與陸談和 印度轉身與巴基斯坦交火 軍民死傷 2020/06/12 中時

從5月底以來中印邊界駐軍發生互毆衝突以來,北京一直低調應對,印方也不願讓局勢惡化,雙方最後於6月7日達成協議,和平解決邊界對峙。不料協議剛完成,印即在10日晚對與巴開火,印方2死1傷,巴方傷亡不明。

對印度展現大規模跨區投送能力 陸重裝部隊直上4200米高原 2020/06/12 中時

大陸官媒《央視新聞》罕見地連續多日報導解放軍向西北地區運送部隊的消息,有數百大型裝備在幾小時內運美7千多空降部隊官兵到達西北高原,還有以鐵路運送整個合成旅及所屬99坦克和重型步兵戰車至海拔4200米的昆侖山腹地。演練針對的是最近屢生磨擦的中印邊境,對印方集中展現共軍現代化部隊快速機動能力與遠端投送能量。
一個陸軍合成旅裝備的99A坦克就有112輛之多,還有大量04A式重裝步兵戰車、自行火炮和野戰防空裝備。
報導說,陸軍機動速度雖然沒那麼快,但是戰鬥力要強過空降兵許多倍,攜帶的武器彈藥也更為充分。
《央視》指出,和平時期不可能把大量主力作戰部隊放到邊境線,這兩場大規模跨區機動證明解放軍完全有能力應對任何對手的挑釁,空軍空降兵何以在局勢惡化之後幾個小時到達前線,而陸軍重裝集團軍的主力部隊也會在很短時間到來。兩場演練跨越了數千公里,意味著在2天內就可以在邊境線部署十幾萬軍隊,這些二線作戰兵力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報導說,很多人認為大量裝備戰略運輸機才是國家戰略機動能力的關鍵,但從這兩次演習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誤區。在國內完成跨區機動,完全可以動用民間力量,鐵路、公路、海運和航空運輸業的發展才是基礎。現代戰爭打得是後勤,除了要有完善的國防工業體系外,交通運輸網路同樣至關重要,這兩方面都是中國大陸的強項。
2020-06-13 08:07:44
阿楨
大陸「新舟」600飛機首次出口非洲 2020/08/24 旺報

非洲國家貝南首架「新舟」600飛機在陝西西安完成驗收,新舟600飛機首次成功出口非洲大陸。
貝南駐中國大使阿多維蘭德(Adovelande Simon Pierre)和參贊埃巴赫(Aebh Luc Comlan)組成的驗收團隊,以及中航西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程寬、副總經理張勇、新舟60/600項目總師呂海及相關業務人員,出席驗收簽字儀式。
自2005年4月23日,首架新舟飛機交付非洲辛巴威後,新舟系列成功打開中國自主品牌客機飛向世界市場的「航道」。15年來,新舟飛機陸續飛行在非洲大陸厄利垂亞、吉布地、尚比亞、蒲隆地、剛果、辛巴威、喀麥隆、安哥拉等國家。
「新舟」600是由航空工業西安飛機公司,在新舟60基礎上改良而成新一代渦槳支線客機。
  相關新聞
新舟60和新舟600型渦輪螺旋槳飛機交付數量已超過100架 2018-02-06
2020-08-24 07:41:40
阿楨
空警500出海軍新改型 機頭上方加裝長長針狀探管 2020-09-11 兵工科技

  近日央視節目,解放軍南部戰區某海軍航空兵基地,出現了一架新型的空警-500中型預警機——在機頭上方加裝了一支長長的針狀探管受油裝置,特別適合南海區域這樣遠離大陸數千千米的遠海區域作戰。
  運-9使用4具渦槳-6C渦槳發動機,時速550千米/小時,最大航距7800千米。空警-500在運-9的上加裝了大量機載設備,由於加裝碟形預警雷達天線,飛行阻力大幅增加、飛機油耗顯著增大,因此航程僅為5700千米,留空時間12小時。
  對於南海防區而言,距離大陸1500~2000千米,光往返就需要六七個小時,超過了留空任務時間的一半,真正的滯空只有2~3個小時,這對於需要長時間滯空為戰鬥機群提供C4I支援的預警指揮飛機而言,是遠遠不夠用的。
  因此,這就是海軍航空兵裝備安裝了加受油裝置的新型空警-500H預警機的主要原因。
  空警-500固定式三面陣有源相控陣雷達比早期空警-200採用的兩陣面“平衡木”式預警雷達天線設計更為有效,由於空警-500達到了全年運行和作戰能力,老式的預警機已於2018年停止生產。
  相關新聞
西安衛星空拍照曝光艦載預警機「空警-600」首飛:AESA雷達能夠遠距離(約321公里)檢測隱形飛機,使F-22和F-35無所遁形。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9-11/doc-iivhvpwy6121010.shtml
2020-09-12 08:54:46
阿楨
擾台運8運9非運輸機 電子情蒐能力威脅不小 2020/10/13 中時

  大陸解放軍從9月以來頻繁派遣戰機由西南方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或是由福建方向穿越海峽中線後折返。運8反潛機對海面為主,類似美軍P-3C;運-9電子偵察機,除反潛與情收外,還具備電磁壓制、干擾等電子戰功能,類似EP-3A/B。運-8內置武器艙較大,除了魚雷和深水炸彈等反潛武器外,可能會搭載空射反艦導彈,這是P-3C目前還不具備的能力。運-9航程由運-8的3000增至5000公里,在電戰功能的改進上進行了「高新8號」至「高新12號」工程,其中高新10號又稱空警-500。
  運-9曾多次前往日本進行電子偵察,讓日本防衛廳大為緊張。日媒曾報導,某次大陸轟-6轟炸機航經日本鄰近海域時,跟隨一架運-9電偵機,並對日方雷達進行電子干擾,讓日方誤認為有大規模空中編隊逼近。日本為此緊急啟動防空雷達、通信網,同時大量戰機預警機升空,這些動作反被運-9收集到各機場電磁頻譜與戰機運作與通訊數據。
  因此,運-8接台灣海域問題不大,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運-9一旦靠近,台灣機場與地面雷達、已啟動的防空飛彈系統的電磁頻譜可能會被偵測並記錄。以美軍EP-3抵近廣東偵察為例,最初大陸都會啟動地面防空系統與戰管通訊等設施做為防備,現在解放軍學乖了,在美軍靠近時會暫時關閉或保持雷達與通訊靜默,否則可能反被收集各種武器的電子通訊數據。
2020-10-13 08:15:45
阿楨
運9反潛機投新型自導深彈畫面曝光 物美價廉投放量大 2020-12-07 兵工科技

  近年來,運-9反潛巡邏機大量列裝,除了先進的探潛設備之外,它的機腹佈置有大型彈艙,可掛載反潛魚雷、水雷、反潛深彈等反潛武器,實現了“偵攻一體化”。
  深水炸彈是傳統的攻潛武器,二戰中,過半數的潛艇戰損都是由深彈造成的。在今天,雖然它的威力無法同魚雷相比,但它的費用往往只有魚雷的幾十分之一。
  而自導深彈使得重新煥發生機,早在上世紀90年代,前蘇聯就研製了世界上第一款航空型自導深彈,2017年,俄羅斯又研製了“圍獵”-2,採用35千克的聚能裝藥戰鬥部,自導頭作用探測距離超過450米,在投放入水後,還可以懸浮在設定深度,變成“漂雷”,其攻潛的命中精度達到60%(6枚齊發)。
  國產新型自導深彈借鑒了圍獵-2,兩者的外形相似,都是無動力結構,尾部安定器有尾翼、尾環組合結構,中間為傘艙,彈頭部為平頭,這是聲自導導引頭的典型特徵。
  因此推測它的基本攻擊模式為,運-9反潛巡邏機探測到目標後,將自導深彈投放入水,根據目標可以選擇下沉或懸浮待機,同時導引頭開機,對水下進行探測,當被攻擊潛艇航行到它的攻擊半徑時,就開始向潛艇發動攻擊。
  近日,有美國軍事記者叫囂,臺灣單靠預計建造的8艘潛艦,就能摧毀1支解放軍艦隊。一個理由是,臺灣海峽淺而嘈雜,反潛作戰較為困難,潛艦遠比空中和水面武力具優勢。在瀕海和潛水區域反潛作戰中,航空反潛魚雷的精確投放確實比較困難,而且命中率確實較低,而自導深彈將會彌補魚雷的不足,作為一種解決特定環境下的反潛武器,將會發揮重要作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2-07/doc-iiznezxs5606549.shtml
2020-12-08 08:44:11
阿楨
外媒評全球十大最受歡迎戰機:中國殲-7戰機418架全球第8占3%

  12月8日,英國《國際飛行》雜誌《世界空軍2021》報告評選“全球服役數量十大戰機”。
 美國F-16以2267架奪寶座, F-15、F-18和F-5則分別以956架、884架和403架入選前10位。
  俄羅斯有4型入選,其中蘇-27/30僅次於F-16達1057架,米格-29以817架第5。蘇-25/24分別以470架和389架第7位和第10位。
  回應
米格21居然沒有上榜?
蘇聯70年代就停產了,現役的米格21沒殲7多
C-130和Y-8各59架排名第8和9.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12-09/doc-iiznezxs5986173.shtml
2020-12-10 10:05:33
阿楨
在俄羅斯墜毀的安-26運輸機 如何在中國重生

2021年7月6日,俄251航班機齡高達39年安26客機在堪察加半島的帕拉納機場降落時失事墜毀,22名乘客和6名機組員無一生還,。
  帕拉納機場9年前的空難與本次空難有些相似,降落時沒有按照進近航線飛行,過早降低高度且低於規定的高度。而且由於天氣較差目視條件不好,無法與地面形成穩定接觸,由此導致撞山。
  本次空難調查發現兩名飛行員血液中有酒精,酒精含量分別為0.92%和2.03%。
  安26誕生超過50年,產量高達1400餘架,中國的運7運輸機以及新舟60支線客機,與安26有血緣關係。
  與安26相似,運7也發展客運,即運7-100/運7-200A。2000年6月22日,運7在武漢墜毀,縱使調查是人為與天氣因素導致的,但旅客依然喪失了對運7的信心,以及新舟60開始投入使用,運7-200開始退出了民航市場。
  新舟60是從運7-200A發展而來,但其航電設備、發動機等主要系統使用了歐美先進產品,縱使新舟60在國內外使用中出現了不少事故,但由於飛機原因導致的重大事故並沒有發生。
  新舟600相較新舟60每一個航電設備都是獨立的系統,新舟600將各個航電系統集成在一個平臺上,使其航電性能及集成度有了不小的提升。
  而新舟700除了整體佈局與新舟60/安26看著還有些相似之外,完全沒有一樣的地方,甚至連機體結構與操縱系統都與新舟60/600不同(起落架從機翼移到了機身,採用了電傳操縱系統),使其能更貼合西部地區的情況,如果新舟700在同樣的天氣條件下在帕拉納機場降落,哪怕天氣能見度極差,飛機上所搭載的TAWS也能正確感知到有撞山的風險並提示飛行員進行規避。
  相關新聞資料
空警-600 維基百科
發展自運-7
2020年8月29日首飛
預計2022年服役003型航空母艦
2021-07-12 08:36:18
阿楨
日本C-2運輸機亮相迪拜航展 想尋求出口卻一事無成

  迪拜航展2021.11.14-18,是日本參展C-2運輸機,展示了進軍國際軍火市場的野心。
  C-2是用來取代C-1和C-130運輸機機隊,全長43.9米,翼展44.4米,高14.2米,採用兩具單台推力27噸的通用CF-6-80C2K1F渦扇發動機(也安在波音747、A330,最大速度917公里/小時,巡航為890公里/小時,空重為60.8噸,載重量為30噸,貨艙尺寸達到4米×4米×16米(寬×高×長)。
  運20全長47米,翼展45米,高15米,4台D-30KP2發動機單台推力才12.5噸,最大起飛重220噸,最高載重66噸,尺寸差不多, C-2運載能力僅為運-20的45%,由於缺少大型鍛壓機,其XC-2使用的中央翼盒厚度就高達540毫米,大大影響了貨艙體積。更別說其機體強度不足導致重載試驗中機體撕裂,在材料上偷工減料,貨艙地板上打孔減重、民用設計單柱起落架的毛病了,甚至又被曝出載重量僅能達到24噸,單價卻貴到2億美元一架,還出現過艙門掉落和空中加壓破損的事故。
  相關新聞
運-20換裝4台大涵道比渦扇-20(單台推力13至16噸)有效載重達66噸,可輕鬆運載58噸的99A主戰坦克。
2021-11-20 09:25:52
阿楨
中共戰力8優勢 國防部提犯台8劇本 2022/04/28 中國時報

根據國防部最新送抵立法院的預算解凍報告,在比較兩岸軍力裝備優劣情勢,坦言包括中共地面部隊打擊火力較佳,中共水面艦制海戰力超越國軍,中共戰機制空作戰稍占優勢,及中共潛艦戰力大幅超越國軍等8大優勢。報告指出,國軍持續建立立即作戰能力因應威脅。
中共目前各型艦船接近900艘,持續建造航空母艦、055型、052D型驅逐艦、054A型護衛艦、潛艦及登陸艦數量,強化遠海、水下及兩棲登陸作戰能力。
共軍新型戰機已配賦相位陣列雷達且飛彈射程最遠120公里,優於我戰機的112公里,具制空及數量優勢。
儘管我方E2T/K預警機性能優於共軍(楨:? ),但台海空域狹小、我預警機數量有限,整體空中制電磁能力優於我軍。
中共8種對台可能行動。包括認知作戰、灰色地帶威脅、聯合軍事威懾、聯合封鎖、奪占外、離島、斬首作戰、聯合火力打擊、全面進犯等。關鍵在於優先奪取制電磁權、制空權、制海權三權,續以統合運用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及三軍戰力,對台行大規模三棲進犯,併用信息化作戰、癱瘓打擊、抗擊外軍、打擊東部防禦、聯合空機降突擊及登島作戰等多重手段,力求速戰速決,瓦解本島防衛體系。
  回應
那台灣還剩什麼有優勢的?
草螟弄雞公,醜中仇中,把台灣變成烏克蘭

大陸最新型預警機「空警500」 對決 台灣E-2K 2015-03-25 中央社記者胡立宗

大陸空警500航程5700公里,滯空時間8小時,監控範圍為470公里,指揮調度對象達100個。結構雖小,但圓盤狀雷達罩內藏3組相控陣列雷達,整體性能卻與空警2000相當。
台灣E-2T/K有6架,其AN/APS-145機械掃描雷達範圍250公里,可追蹤2000個目標,並指揮調度其中40個目標,滯空約5小時。

空警500和E2D鷹眼,誰是地表最強預警機?專家:我們領先美國一代 2021-08-16

空警-500的雷達更加先進,在國際上首次採用全數字陣列雷達技術,通過「小平台、大預警」,探測能力、跟蹤目標的數量、情報處理能力和抗干擾能力大幅提升。
儘管美國的E-737和E-2D等最新型預警機也號稱採用了數位技術的主動相控陣,但都是在信號處理方面採用數位技術,而在信號的生成、發射和掃描等方面仍採用傳統舊式的模擬器件(APY9採用了電子掃描+機械旋轉的混合模式),這就造成雷達天線重量偏大、線纜連接非常複雜、功能的可重構性能較低,而且雷達信號的損耗難以克服,降低了全系統的探測性能。
2022-04-28 09:32:36
阿楨
遭到加拿大製裁PW150C後,新舟700裝上“中國心”AEP500渦槳發動機【傅前哨】
  回應
aep500 發動機同時裝運30 艦載空警600和新舟700,渦槳市場很小 之所以搞這個飛機實際是為了打掃這個發動機,湊齊批量。
中國航空發動機從國外禁運與技術封鎖,經過幾代人、幾十年的刻苦研製與技術累積,厚積薄發,現在成果出來了,渦扇、渦軸、渦槳、渦噴,一一批產裝備了,中國加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vkiCu1q7tQ

為何外國斷供新舟700客機航發?卻不敢斷供C919客機的航發? 2022-01-19

是外國供貨商仁慈嗎?絕對不是,那是因為我國的渦扇20已經成熟!渦扇20直徑2.34米,比美國F117-PW-100的2.18米還要大,推力可達18.3噸以上!
雖然比不上進口Leap-1C,但用來應急完全沒問題,足以保證至長江CJ-1000A成熟!這似運20初期用D-30KP-2和渦扇18應急,隨後換裝渦扇20徹底解「心臟病」問題!

同時研發至少9款航空發動機,中國未來將不再被發動機拖累! 2020-06-19

渦扇-10B至少13.5噸的加推力,8的推重比,已有殲-10、殲-11、殲-16以及殲-20等換裝了。專門為殲-20戰機打造的第四代大推力矢量渦扇發動機渦扇-15,或許還要再等3年。基於俄制RD-93的渦扇-13,最大加推力8.5噸,接近8的推重比;還研製中推渦扇-19,會安裝到在梟龍/FC-31。小推力渦扇發動機「岷山」,推力4.7噸,已以安裝到L-15教10/9或無人機。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渦扇18/20,CJ-1000A。
2022-10-06 09:27:21
阿楨
珠海航展驚現中國“潛艇殺手”彩虹-5 2022-11-08

  彩虹-5此前多次參加珠海航展,也已出口多國。飛行高度為2000-5000米,時間超過35小時,最大起飛3.3噸,任務載荷為480公斤,可以掛載射手系列精確製導彈藥。說明牌寫著:彩虹-5海洋應用型,配備SAR雷達,機翼下掛載4個聲呐浮標!
  美國海軍近年也在試驗用MQ-9B無人機執行反潛任務,儘管量少於P-8A等有人反潛機,但可持續追蹤數天時間。鑒於常規潛艇(即便AIP潛艇)水下航速有限,難以逃脫反潛無人機的追蹤,再加上後者的續航力驚人,以往潛艇靠水下靜默“耗”走有人反潛機的做法恐怕就難以奏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ZzWr14pLdc

彩虹五號無人機--維基百科

彩虹-5察打一體無人機,巡航時間可達30小時以上,起飛重量可達3噸,可載重量900公斤,改進型甚至達120小時,最大飛行距離將超1萬公里。總體布局類似於美國的捕食者,可攜帶若干空地飛彈或者精確制導炸彈。頭部裝有大型衛星通信天線,以提供實時視頻監控能力。
該機最主要的改進是機體加大,機身的體量是彩虹-4的兩倍,設備艙空間增加了很多航程與載彈量增加,採用襟翼增升技術使其起飛升力提高了30%。據珠海航展的示範,該機最多可搭載十六枚空對地導引武器。
2022-11-15 12:00:56
阿楨
中國長江2000發動機首飛成功! C919客機2025年換裝國產發動機CJ-2000A
  回應
標題有問題,C919客機國產發動機是CJ-1000A,長江2000是給CR929適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wrej9TKmfQ

CR929穩了,長江2000發動機核心機點火成功,最大推力35噸 2020-04-15

  目前C919已超千架訂單,但其動力心臟是美法聯製的LEAP-X1C。
  國產CJ-1000A直徑1.95米,與LEAP-X1C相差不大,葉片均為18片,但長江葉片是鈦合金,LEAP-X1C料是三維碳纖維樹脂,極易加工,且抗振性、使用壽命和耐高溫性能上更優異。
  上月初CJ-2000順利點火,相較CJ-1000A的13.5噸推力,最大推力超過35噸。
  作為跨洲際飛行的遠端寬體客機,CR929的研製就是中俄兩國航空衝擊國際市場,與波音787和空客A350XWB一爭高下的產物,目前可供CR929選擇的發動機類型有英國羅羅的瑞達7000衍生型號,還有俄研製的35噸推力PD-35。
2023-01-21 07:44:04
阿楨
三菱終止MSJ支線客機研發,原因是什麼? 202302-10 張仲麟

1. 其實2020年就都知道不行了,研發都砍了,剩點人收尾,昨正式官宣結束。
2. 這是市場經濟,飛機沒有客戶,當然就不行了。那日本研發實力不是挺強的麼?造出好飛機怎麼就沒人要了?MSJ比中國的ARJ21技術指標還要強,全世界找客戶,最起碼日本國內找客戶,總能找到吧?
3. 出問題的恰恰是“日本研發實力很強”這個假設。因為日吹的影響,人們容易覺得日本研發真很牛逼,沒那麼牛,也是因為美國不讓研發飛機,實力和研發體制很強,那麼多諾獎。
4. 研發是分領域的,強不強要看幹的結果,美國也有弱雞的領域。日本客機研發實踐證明就是不行,遠不如中國。
5. 日本客機研發是三菱來幹,歷史上零式戰機什麼的都是多少年以前的事了,行不行都是新一代研發人員的事。實際上,日本新人真的不行,寬鬆教育、假加班、磨洋工。最後出了大問題,MSJ重大設計缺陷,試飛出了重大事故,搞到要推倒重來。
6. 日本政府本來是給補貼的,但是沒有擔當,上回一個什麼YS11客機搞出來了,但是市場不接受,給了幾億美元都虧光了。這次就不敢多給了,也是幾億美元意思一下。三菱自己花了百億美元規模折騰,看後面會成無底洞,就不搞了。這次都沒有推向市場就over了。
7. 日本其實一堆研發問題,很多領域都被中國與韓國超過。其實研發體制算是有特色,有的需要歷史積累精細研發的表現不錯。但是也有重大弊病,經常就莫名其妙不行了,大家都不負責或者諱疾忌醫,拖到福島核電站事故爆發一樣徹底完蛋。
8. 東亞中日韓都是猛搞研發的國家,各有優勢,也都有重大缺陷。但是日本以前領先,就有日吹神話。現在主要是日本爆出大問題。應該安慰一下日吹,日本還是有很多厲害的領域,但是不要搞得好像什麼都強,什麼都去強行解釋。收著吹,加點小批評,給個建議。
2023-02-11 06:34:5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