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18 08:12:56| 人氣4,24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物]居‧得立勒 (Guy Delisle)的另類亞洲遊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言

居‧得立勒 Guy Delisle
畫漫畫是這個加拿大男子從小的最愛,但他只能選擇動畫這一行。直到他來到法國,他才以重拾兒時夢想。1999年出版「艾琳與她們的故事」(Aline et les autres),被美國著名另類漫畫雜誌The Comics Journal為當年歐洲漫畫五本重要作品之一 。他的作品裡巧妙融入動畫方面所學,視點冷靜、犀利而幽默。「深圳」(Shenzhen)與「平壤」(Pyongyang)是他的另類亞洲「遊記」。


Xfun – 請談談您的經歷。
Guy DELISLE(以下簡稱G.D.) – 我1966年出生於加拿大,畢業於多倫多的雪略登動畫學院(Sheridan)。 畢業後在加拿大工作了一陣子,之後來到歐洲。先在德國,後來就到法國了。我待過瘋影動畫公司 (Folimage) 與「動畫工廠」動畫公司 (La Fabrique)。我曾到法國海外省分及炮提葉動畫學校 (La Poudrière)教書。因工作之故,我來過亞洲幾次,監督下游動畫公司的影集製作。現在以漫畫創作為主。


Xfun – 「深圳」(Shenzhen)是您第一本關於亞洲行的漫畫,可否談談您的心路歷程。
G.D.– 「深圳」是我相當個人化的作品,是一個西方人對深圳的觀感,而不是一本研究中國的著作。我在深圳時,從未遇見其他西方人,語言又不通,全然陷於一種封閉狀態。深圳像是另一個超速發展的香港,都市不怎麼美觀,住起來並不舒服。當時我幾乎沒什麼機會與人接觸,想試著與人溝通,可惜並不太成功。因此在這本書裡我談到不少關於語言溝通的問題。事後有不少人和我談起他們在異國的親身經歷,有時甚至只是換個城市,便會落入自我封閉狀態。「深圳」的描述令他們心有戚戚焉。
「平壤」這本書就不同了,我鎖定在北韓這個國家。在那裡我不能自己一個人到處亂跑,無法接觸到一般民眾,在當局全面監控下,我幾乎再度陷於封閉狀態。即使有翻譯隨身作陪,但這並不是我想要的。如此一來,我只得以這個國家為主題,要不然幾乎等於白來。我想讓讀者瞭解鐵幕背後的真相。儘管北韓當局百般鼓吹它的美好政績,有心人只要稍微查訪,就知道根本不是這回事。所有事件都由北韓政權的觀點來詮釋,例如南北韓統一不成,都是美帝的錯。他們只有國家泡製出來的單一觀點。我的遊記大都以小故事串連而成,當我旅行時,名勝古蹟並不是我唯一感興趣的,人與人之間的萍水相逢也彌足珍貴。


Xfun – 「深圳」與「平壤」(Pyongyang)這兩本關於亞洲的遊記都是回法國才完稿的嗎? 兩者風格似乎有點不同。
G.D.– 「平壤」(Pyongyang)這部作品是後來在非洲完稿的。我在當地買了紙與墨汁,加上我帶來的沾水筆與炭筆,完稿後再上噴膠固定。
「深圳」一書則是在法國完成的。這部作品主要是用蠟鉛筆(crayon cire)作畫,黑、白各一支,由此可以調出灰色調。我之所以會選擇這個畫材,靈感主要來自城市本身。它是座污染挺嚴重的工商業都市,和我之前見過的一些中國大城類似。我想蠟鉛筆可以營造我所要的效果。
我常是先有故事,圖像隨之而來。譬如「警探莫洪倪」(Inspecteur Moroni )這一系列,故事走向比較傳統路線,我也因此採用比較傳統的畫風。如果要我改變畫風,那就要先改變故事。


Xfun – 可是許多知名漫畫家都是以一種固定風格定天下。
G.D.– 也對,只是我覺得有點可惜,我想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多種畫風。這令我想起莫比斯 (Moebius) 。不論是西部冒險故事或是科幻題材,他就是有辦法畫出他想要的。也有漫畫家如莫理斯(Morris) ,畢生全投注在「呂克牛仔」(Lucky Luke) 這部作品上。他原本可以畫童書的。他畢竟是個偉大的漫畫家。我並不想走這樣的路,我無法安逸於某種風格。或許是因為我在動畫這行待久的緣故,必須時常改變畫風,不自覺地就把老本行的怪癖帶入我的漫畫創作了。
有時這也與使用的工具有關。像「警探莫洪倪」第三集,我改用墨筆作畫,畫風和前兩集就不太一樣。每次開始一部新作品,我都想嘗試一種新的工具。為何不嘗試看看呢?沒什麼外力能阻撓你換工具、改變風格。相反地,如果要我老是固定在某種風格,只會令我感到厭煩。

Xfun – 可是如果編輯對新風格難以接受,而希望您修改,您會如何處理呢?
G.D.– 我和我的編輯之間並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他們都很有彈性,我可以做我想做的,只有完稿後他們要不要出版我的作品的問題。構想和出版之間沒什麼其他枝節橫生的問題,除非是我自己主動要求他們幫我先看過。他們畢竟都是漫畫方面的行家,我想聽聽他們對我作品的看法。

Xfun – 可否談談與編輯合作的經驗?
G.D.– 以和達鈎(Dargaud)出版社的合作為例,我先把作品開頭寄給編輯過目,我先給他前十頁的草稿,讓他心裡有個譜,附上簡介敘述劇本大致的走向。他看過後點頭說好。一開始他就十分信任我,之後我就可以畫我想畫的了。

Xfun – 關於「艾琳與她們的故事」(Aline et les autres)這本短篇漫畫集,「身體」似乎是個常出現的主題。Storyboardé ?
G.D.– 沒錯。這本書裡有支解的、穿刺的身體…等等。但我不想讓這本書流於虐待、暴力之嫌, 我的人物都個頭小小的,圓滾滾的很可愛。如此一來,當人物頭部被切斷時,反而會像軟木塞一樣彈開,這樣子看起來比較沒有痛感。而我真正想表達的,是以奇幻的手法呈現男性對女性的種種遐想。和協會出版社合作,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我並不想自我思想管制。我可以有各種奇想,通常任它們自由變幻發展。我想這樣子對我來說比較健康。
就如同在「艾琳」一書中,我想像一對男女互相摧殘,如同現實生活中,一對情侶可能在雙方互動中各有損傷。故事並無任何文字敘述與狀聲字,一切只以肢體語言表達。全書可說是人間愛欲的各種類比。我們拔掉戀人一條手臂,只因為想挽留對方 ; 我們需索太多,以致於把情人大卸八塊。所有故事都有其象徵意味。


Xfun –「艾琳」這本書在部分視覺效果上很接近動畫,是否考慮過把它改編成動畫?
G.D.– 法國的一家電視台Canal + 本來有意改編,但自從被Vivendi-Universal 這家大財團買下來後,事情有了變卦。Canal + 本來風格比較另類、辛辣,可以看到比較有創意的東西,這是它與其他台不同之處。 被併購之後,他們的節目改走軟性路線,這個構想就這樣中途停擺了。


Xfun – 您是怎麼開始「警探莫洪倪」這個系列?
G.D.– 這都是一連串因緣際會下的結果。我寄了一件作品給「協會」(l’Association)出版社,他們非常喜歡,接下來我們就開始合作了。在「艾琳」這本書出版後,Dargaud出版社的一位編輯非常欣賞這部作品,邀請我參與一個新的書系。正好我以前就有「警探莫洪倪」這個構想,雙方一拍即合。當我們的作品露臉的機會多了,小有名氣後,想和編輯洽談就比較容易。以我現有的出版品來說,我就比較容易和編輯聯絡上。有經驗後一切就容易多了。


Xfun – 同樣是說故事,您比較傾向以動畫還是漫畫來呈現?
G.D.– 我還是比較喜歡漫畫書這種形式,可以嘗試各種不同的敘事方式。我想寫一個類似「平壤」的故事,但主角不再是我本人,而是另一個人被綁架監禁。我很想寫這個故事,探討「封閉」這個主題。對我而言,這個想法比較不可能以電影的形式呈現,我目前是不可能有資金和設備來完成的。相反地,用漫畫就快多了。


Xfun – 可否談談您所瞭解的法國漫畫現況。
G.D.– 我今年37歲,對我們這個世代來說,我們是從Astérix 和其他的法國、比利時漫畫開始的。一九七0年代有些比較創新的東西,之後又走回老路。我並沒有從中找到我喜歡的漫畫,其他許多和我一樣熱愛漫畫的人也都很失望。這種情形直到十年前才有了轉機。那時有些小出版社開始出版一些另類的黑白作品,逐漸凝聚起一群較穩固的讀者群,「協會」(l’Association)出版社即為一例。和它歷程類似的還有其他七、八家小出版社,出版所謂的另類「獨立」漫畫。這些另類「獨立」漫畫並非法國傳統的硬殼大開本,它們多為較小的開本,針對閱讀領域廣泛的讀者,而非限定只看漫畫的漫畫迷。這是一群過去所沒有的讀者群。
出版社高層常對漫畫的讀者群有其刻板印象,他們並沒有真正用心去求新求變。還好新一代的漫畫已開始盛行起來。我很幸運正好參與其中,有點小小的成就。這類獨立漫畫被稱為「新生代」或「新浪潮」漫畫。我們的確需要這類新血,如同獨立製片與好萊塢電影兩者並存,互相激盪,這是最理想的了。


Xfun – 您與加拿大漫畫界有接觸嗎?
G.D.– 加拿大現在也出現了一家另類的漫畫出版社,有點類似小一號的l’Association。他們出版的書籍非常精緻。當時我沒空再為他們畫新作品,於是決定將我在雜誌上刊登過的短篇結集出版,書名為「如何無所事事」(Comment ne rien faire) 。


Xfun – 在其他藝文領域,您欣賞的創作者有哪些呢?
G.D.– 不論是動畫或一般的電影,我很欣賞亞洲導演的作品。動畫長片方面,宮崎駿是我最推崇的一位。在動畫這一行,打從學生時代起我就看過他的作品。我們認識「龍貓」、「天空之城」已經有十五年左右了。「天空之城」的構想出自名著「格利佛遊記」。在格利佛的第四次旅行途中,就曾出現一座名為「拉普達」(Laputa) 的空中城堡。我很欣賞日本電影傳達的一種獨特的精神。
在電影方面,我喜歡北野武、黑澤清及王小帥的作品,台灣導演則有李安的「喜宴」、 蔡明亮的「河流」等等。我有時看電視影集,最近看的是黑幫喜劇Los Soprano,研究人家的劇本寫法,為我籌畫中的一個系列做準備。
至於漫畫方面,啟發我最多的要算是l’Association出的一些作品。我欣賞的有David B. 、Louis Trondheim、Christophe Blain與Nicolas de Crécy 。美國漫畫家如Art Spiegelman、Ben Katchor 。
我想真正影響我最深的,還是文學。我大概什麼都唸。如英國小說家William Boyd 的書,他的文筆細膩,故事背景設定於現代,以描寫日常生活瑣事為主。他的寫作手法常帶給我漫畫創作方面的靈感。還有一位法國作家Jean Echnoz,他的作品常以某一中心概念出發,不論在故事或寫作語言上都饒富詩意。故事大都為警匪/偵探等類型,處理手法極為細緻。我也想用漫畫來創作類似的故事,而非改編他的小說。

Xfun – 您如何構思劇本?
G.D.– 靈感有時來自我閱讀的文學作品。我很喜歡從一個概念出發,如何經營與發展這個概念,一切就如同一場遊戲。我想做一本打破閱讀習慣的書,讀者可從某一頁跳到另一頁,故事仍可以進行下去。另一個構想是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得為許多瑣事下決定。我試著從此逐步架構出一本書。

Xfun – 然而有時這個主概念並不一定夠實在,得反覆斟酌。
G.D.– 沒錯,接下來才是真正要下功夫的時候。有時我們會發現原有的概念並不穩固、縝密到足以撐起全書。我會做筆記、試畫草圖。我有時也有一系列書的構想,這些想法日積月累,留下來的大概是比較有趣的,忘掉的就算了。

Xfun – 您如何配置文圖?
G.D.– 我會先擬好一個一頁左右的劇本,接著文圖同步進行。我向來比較喜歡沒有對白與文字敘述的劇本。有時我會試著第一、二格留白,看看整體的視覺效果如何。有時我會先畫好一格,再加上文字。有時甚至連人物都不畫,因為我知道接下來以文字為主。這畢竟是漫畫, 我常得在文圖之間來回斟酌。

Xfun – 請給想從事漫畫創作的新人一些建議。
G.D.– 當我投稿時,我只寄給我喜歡的出版社,我有把握他們會欣賞我的作品,因為我的作品符合他們的路線。以l’Association而言,他們常收到一大堆與他們路線差異甚大的作品,最後全進了垃圾桶,只因為投稿的人搞錯地方了。我以前也曾被拒於門外,次數多了還是令人洩氣。想避免這種事,寄作品時就要找到調性相符的出版社。
以我自己為例。我很喜歡l’Association出的書。他們一開始並沒有出很多書,其中之一為David B. 的「白馬」( Cheval Blême) 。這是一部相當傑出的作品。這本書讓我們看到漫畫這種形式的可能性。作者把他的噩夢一一畫下來,成功地結合文字、圖畫與動作,這只有漫畫才能做到這種地步。他的故事看似晦暗,但不令人懼怕。看了這本書後,我瞭解到這家出版社想引薦給讀者不一樣的東西。
找對出版社後,必須做出具有一定水準的作品,並清楚自我定位。不過我們很難客觀評斷自己的作品,這是為什麼我們寄作品給出版社。也許編輯認為不錯,但有些地方還待加強。他們會希望你再接再厲。這種回應還算挺正面的。



居‧得立勒 Guy DELISLE – 個人小檔案


· 1966年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現定居法國南部蒙貝里耶(Montpellier)。
· 求學經歷: 加拿大多倫多雪略登動畫學院(Sheridan College)畢業。
· 首部漫畫作品 :
「省思」(Réflextion),「協會」(Association)出版社,1996

其他漫畫作品 :

o 「艾琳與她們的故事」(Aline et les autres),「協會」(l’Association)出版社,1999
o 「深圳」(Shenzhen),協會出版社,2000
o 「艾伯與他們的故事」(Albert et les autres),協會出版社,2001
o 「警探莫洪倪」系列(Inspecteur Moroni) ,「達鈎」(Dargaud)出版社(1-2集)
o 「如何無所事事」(Comment ne rien faire) ,「西瓜」(La Pastèque) 出版社,2002
o 「平壤」(Pyongyang),協會出版社,2003 http://www.pastis.org/jade/juin03/imagesTV/TV-pyongyangpage.jpg

· 個人動畫作品 :「三隻小貓」(Trois Petits Chats) ,「動畫工廠」(La Fabrique) , 1994
(入選1993年安錫國際動畫影展) http://www.lesfilmsdupreau.com/prog.php?code=pm

· 參與之電視動畫影集: (僅列舉出數項)

· 「生命之喜」 ( Le Bonheur de la Vie ) ,Folimage,1990-92
· 「奇貓物語」 ( Les contes du chat perché) ,France Animation
· 「巴比育士」 (Papyrus),l’éditions de Dupuis,1998
· 「兔兔家族」 (La Famille Passiflore), TF1 ,2001


· 作品網站: 目前尚無個人專屬網站
http://www.bdquebec.qc.ca/auteurs/delisle/gdelisle.htm 有關於作者的法文簡介與作品圖片




本文相關網站 (法文網站)
· 「協會」(L’Association) 出版社 : 目前尚無網站
· Frémok 出版社 : www.fremok.org
· Ego comme X 出版社 : www.ego-comme-x.com
· 「西瓜」(La Pastèque) 出版社 : www.lapasteque.com 以Flash製作的網站,看起來非常清爽

(原文發表於第九期「放肆」創意設計雜誌 2003/12-2004/01)




台長: lilou

美國黑金
是男人必須有的 http://www.yyj.tw/
2019-12-12 19:50:2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