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11-12 13:44:54| 人氣5,341|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與病毒共處

推薦 29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得看過一則小品文,說的是有一種很尊貴非常好吃的活魚,好像是原產在美洲或非洲?在當地價格非常便宜,即使空運到亞洲巿場上賣還是有很大的利潤。但是商人用盡各種方法,試圖送到亞洲,包括灌氧氣或加入抗生素或水藻、原生地的水入袋...,上機時魚原本好好地,搭貨機到達巿場時都變成死魚,死魚就失去價格優勢了,就是無法把魚活活送到巿場上賣。

後來終於找到了成功運送到巿場仍能保持魚活蹦亂跳的方法:就是在每袋魚裡放進了一條牠們的天敵──原產地的一種蝦!說也奇怪?袋裡的魚因此存活率大增!從此很少有魚在運送途中死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叫做:「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魚因為和造成威脅的蝦同處在一個水袋之中,不得時時提高警覺和仇敵對抗活下去,因為面對生存的挑戰,就像我們面臨危險時會大量分泌腎上腺素,有了比平時更高的求生意志和能力一樣。

最近看到中國實施「動態清零」政策。由於中共用病毒的紅綠碼來通知有無確診和限制人身自由,一旦居住的小區有人收到確診通知,非但確診人被強制拉去隔離,就連有可能接觸的社群都會整個封掉或進行出入管制。由於中國人口眾多政府把管制的權力交給地方的共產黨幹部,因而造成了許多不人道和不理智的管控悲劇。除了一些地方小區或縣被封,富士康工廠和鄭州大學等也造成了封閉大恐慌形成了集體逃難潮...。為什麼最早出現病毒的中國(武漢)卻是到最後還要堅持動態清零,成為至今無法放寛和解禁的國家?

我讀過遺傳學,對於這種介於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病原有些認識,且來說說這方面的知識。

病毒是由一個蛋白質外殼包著一段具有指揮控制功能的基因(雙股螺旋DNA或單股螺旋RNA)而成為最小的繁殖單位。像武漢病毒就是一個有突棘的冠狀蛋白質外殼包著一段RNA的結構,後來聯合國才以它的冠狀外形和發生年份定名為COV-19。因為是單股RNA的螺旋構造核心,所以它在分裂和侵入宿主細胞時,要鑲入取代人體雙螺旋DNA和進行變異容易得多。當台灣第一時間發現武漢病毒有高死亡率和空氣傳播力時,便進行了國境管制,並立即啟動防疫措拖。所謂的防疫措拖無非是1.杜絕或最大限度限制病毒入境傳播;2.立即開發防護用具和疫苗供國人防護和施打以產生抗體有效減少或降低死亡率。

就第一項來說,台灣是做得最有計劃最早最好的預防國家。(這裡要為CDC和指揮官陳時中按個讚!)第二項的防護用品,大家有目共睹台灣一方面有效率地分配和運用現有的資源,並隨即整合軍民形成口罩國家隊,大量量產供應國人需求,還幫助缺乏資源的國家防疫。搏得世界諸多友好交流,利人利己也才有後來美國和日本贈送疫苗來救急。

要知道一個疫苗由病毒出現開始到研發上巿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當時因為台灣防疫做得好,要取得病毒株不容易,或進行臨床免疫防護力試驗非常困難,因為感染的人太少,只能靠聯合國衛生組織或已傳播開的國家提供病毒株或RNA排序,並要和具有多數染病樣本的國家合作才能完成大數據第三期試驗。因此為了爭取最快的時間有效防控傳播,先開發較易做成針對病毒蛋白質外殼進行防疫的高端疫苗,而且是在只完成第二期試驗證實有效時就發給E.U.A.(緊急使用許可), 容許以後再補足第三期試驗數據。這樣先發EUA的做法在當時其實連美日都一樣,尤其美國是受害死亡最大的國家,但他們的好處是之後有大量的樣本和病毒株來源,可以快速完成三期試驗完整疫苗上巿手續。所以在現在台北巿選舉去責難CDC施打高端是「利益輸送」?是陳時中的錯?鑑於當時的疫苗不易取得和急迫性,那是很不厚道或說是過河拆橋的事。

再看看中國。中國是最早傳開的國家,也具有非常大的病毒樣本優勢,但其開發出的科興疫苗卻是和各國疫苗比較下最低效的疫苗(防護率約70%),而且中國為了利益還不許可各國的疫苗上巿。早期傳播開來時,中國便向國外大量蒐購防疫物資,造成巿場缺貨,後來又趁機獲利,出口昂貴的防疫物資賺取國際巿場上的暴利。中國中央為了獨攬龐大防疫相關的利益,且為了維穩的需要,採取「動態清零」和「特色管理」的政策,要全國人民都隨時繃緊神經和病毒對抗!要知道病毒是最小的病原體,其變異之快尤其在有廣大十四億人口且可到處移動的人民病床上,單靠隔離手段和一個科興疫苗對病毒能防控得了嗎?真正能對抗病毒的,其實是和病毒共存的人的自體免疫力呀!這樣外行領導防疫的中國長期清零政策只會造成徒勞和人民的痛苦。

其實感冒也是一種冠狀病毒,感冒也會引起併發症造成死亡。只是感冒的死亡率沒有武漢病毒來得高,當大部份人都打過疫苗,或已經感染過後,就會下降到和感冒差不多的死亡率。那時也沒有理由把武漢病毒視為洪水猛獸地防範了。但如果永遠要用清零和封控來和病毒打長期抗戰,恐怕反而造成人民抗體匱乏拉長健康和經濟的損失。

之前看過一則有趣的文章,文章說:其實病毒也想要能活下去和人類共存,如此才能不斷繁殖存在這個世界。所以病毒會往弱毒化的方向演化,因為宿主一感染就死亡對病毒沒有「好處」。最大的利益是和宿主共生,宿主能活得長長久久成為它的永續繁殖場才是它的最大利益!

這個說法雖然是個笑話,但也有幾分真實。其實那是因為優勝劣敗的自然淘汰法則:會造成宿主死亡的病毒也會隨著失去宿主而減少繁殖傳播的機會。當然能和宿主共存的病毒才有大量傳播繁殖的可能。

可怕的不是病毒,病毒只是大自然平衡的一個作用而已。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更應該反思的是,為什麼人不能和大自然共存?為什麼為了擴張自己的物種,不斷地製造污染和改變生態環境,總是那麼自私地把其它的物種直接或間接消滅以換取短暫的利益?雖然站在食物鏈的頂端,真的是萬物之「靈」嗎?要知道人只是整個封閉的大氣層地球表面的一個物種而已。

=================

相關閱讀:

真的不用太緊張

平衡

台長: 路痕
人氣(5,341) | 回應(3)| 推薦 (29)| 收藏 (0)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阿飛如是說...【有感】 |
此分類下一篇:心靈的傷口
此分類上一篇:當下最真

(悄悄話)
2022-11-12 21:11:53
(悄悄話)
2022-11-13 21:57:00
(悄悄話)
2022-11-15 09:28:11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