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19 09:12:25| 人氣40,955|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行政法教室:名詞解釋—主觀公權利與反射利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筆者上課內容的片段,係由就讀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的家慧同學協助整理而成,謹因教書授課之需,將其掛置於教學網站上……

  相對於行政主體,人民與行政主體之間的法律關係內容,如就行政法律之具體規定而言,有時權利通常指涉「權益」,而非單僅指所謂的權利而已。詳言之,所謂的「權益」包括主觀公權利(也就是公法上之權利)、反射利益,以及介於其中的法律上之利益。

  首先,所謂主觀公權利,又稱為公法上之權利,是人民或特定人民在行政法律上的真正權利。質言之,該權利就是指人民或特定人民得依據憲法或行政法律之規定,直接主張的權能;而且,當此種權能受到行政主體之侵害,一定可以提起行政爭訟或其他替代性的爭訟。

  其次,反射利益,並非真正之權利,而係不特定人民,依據行政主體作為或不作為之結果,而間接享有之權益。特別的是,當此種權益受到行政主體侵害者,並無法提起行政爭訟或其他替代爭訟以資救濟,僅得依法請願或陳情而已。

  至於,法律上之利益,則可以簡化為「已經法律化之反射利益」加以理解。就定而言,係指不特定人民,依據行政主體作為或不作為之結果,而間接享有之權益;惟此種權益受損,卻仍可依法提起行政爭訟。例如,行政訴訟法第9條即規定:「人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已權利及法律上利益之事項,對於行政機關之違法行為,得提起行政訴訟。但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

  當然,必須再度強調的是,有時候行政法律上所規定之權利,其實是泛指「權益」而言,例如地方制度法第16條規定,地方居民有如下之權利:

  一、對於地方公職人員有依法選舉、罷免之權(屬於主觀公權利)。

  二、對於地方自治事項,有依法行使創制、複決之權(屬於主觀公權利)。

  三、對於地方公共設施有使用之權(卻屬於反射利益,除非係依法律或依法規使用者,始屬主觀公權利)。……

  其中,以前兩項規定對居民而言,係屬主觀公權利(因有「依法」行使之規定)的表現,但第三項規定則是反射利益而已。例如,台北市民進出大安森林公園遊憩是反射利益,若大安森林公園臨時關閉修繕,對居民甲而言,則僅屬反射利益受損,仍不得以行政爭訟救濟之。

台長: Macoto Chen
人氣(40,955)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yang611
您好,看到您這篇文章,

不知道能否跟您請教一個有關公法、反射利益,或是,保護規範理論的問題.....
2009-07-05 02:50:48
版主回應
OK可以請至
http://blog.sina.com.tw/macotochen/
(部落格化的台灣政治法律學院)......
2009-07-05 05:43:16
kiki
請問寫行政法申論題時
區分標準和區分實益有什麼差???

哪一個是要寫釋字呢??
感覺這兩個好像

謝謝^^
2009-09-23 21:01:5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