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05 05:42:10| 人氣461| 回應16 | 上一篇 | 下一篇

呼籲媒體、政治及非當事人勿過度介入影響專業發展情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消失的民意:呼籲媒體、政治及非當事人勿過度介入影響專業發展情形》
取擷新聞及台長文末評論如下:
==================================================================
2007.05.04
李昌鈺為吳宅命案出庭作證 打了國內刑事鑑識一巴掌
【中時電子報李永盛/特稿】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與台灣人權促進會等蘇建和案救援團體4日在高等法院前舉行「正義賓果」活動。(劉宗龍攝)

蘇建和案纏訟十六年,被害人吳銘漢夫婦至今沈冤未雪,三名被告還曾被羈押十一年餘,直到李昌鈺博士返台作證,才又引起社會關注。本案纏訟至今,最關鍵的原因,就是當時警方刑事鑑識專業不足,任由重要的事證滅失,撫今追昔,讓人不禁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感歎。
對刑事鑑識稍有認識的人,都聽過一句話,所謂「屍體會說話」,意即,有經驗的法醫及鑑識人員,根據豐富的鑑識專業及完備的鑑識儀器,可以從屍體的狀況,諸如傷口、屍溫、血跡噴濺痕跡等跡證,判斷死亡的時間、可能的凶器、凶手有幾人,並進一步還原案發當時的情況。

不過,提昇刑事鑑識專業,不但要有人,還要有設備,十六年前吳銘漢夫婦慘遭瘋狂殺手殺害時,到現場採證的刑警,連採證用的鞋套都沒有,李昌鈺博士當庭勘驗現場照片時,看到照片中一名刑警用塑膠袋套住鞋子,還不改幽默本色地說,「這個刑警有刑事鑑識的觀念,應該給予嘉獎」。

另一名刑警則是沒有在鞋子上套上任何防護措施,兩隻大腳就站在布滿血跡的屍體旁邊,在照片上顯得極為突兀。這名刑警不但在吳銘漢夫婦遇害的臥房內留下不少鞋印,甚至重要證物之一的地板上血跡,有部分就是被這名刑警的鞋子塗抹,而影響到日後的鑑識;李昌鈺在作證時,不忘消遣這名刑警,說他沒有刑事鑑識的經驗,應該被處分。

李昌鈺博士這次返國作證,他主要是根據當年採證的現場照片,以及法醫的報告,再進行深入的鑑定,並沒有機會親眼檢視現場及被害人屍體。

即使如此,距離案發時間十六年後,李昌鈺博士鑑識後,還是發現了包括血跡噴濺痕跡等十八點新線索,並作出不排除本案是「一人一刀」犯案。

他在作證時不斷提到,如果當年警方有做那一項鑑識,那麼案情發展就會不同;舉例來說,採證照片中,有一張是案發現場 的廁所照片,其中的抽水馬桶內,還留有尿液,並未沖掉。

李昌鈺說,若是當年有把尿液送去作DNA鑑定,就可以知道是何人在此排尿,他的意思是說,若尿液驗出屋主以外的人,就有可能是凶手所留,可以循線追緝,若DNA驗出尿液中有屋主以外的多名人士,也許警方可以朝多人犯案的方向追查,畢竟與屋主不認識的人,是不會在屋內撒尿的,除非他是凶手。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Focus/2007Cti-Focus-Content/0,4518,9605040451+0+0+004328+0,00.html

====================================================================
爭取罷教權 全國大專教師會聯合會成立

【中央社/台北四日電】 2007.05.04 06:53 pm


十五所大學教師會發起聯合籌組「全國大專教師會聯合會」,今天下午由發起人代表、政大教師會理事長郭明政宣佈聯合會正式成立,將參與修訂工會法、教師法、教師會法,爭取賦予大專教師罷教權,並把罷教權的運用站在家長這邊聯合運用,以保障大專教師自主權與工作權。

全國大專教師會聯合會籌組單位從上週開始發起連署請願,八月將正式向行政院請願,並陸續向2008總統參選人請願,要求目前只是勞工平均所得一倍半的大專教師所得應提高到勞工平均所得的三倍。

「全國大專教師會聯合會」下午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成立大會,發起成立的台大、台灣師大、政大、台北大學、海洋大學、中央、清華、交通、聯合、中正、成功、台東等大學與華夏技術學院、龍華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等十五校教師會理事長或代表參加,國民黨籍立法委員費鴻泰出席支持,洪秀柱由助理代表出席支持。

政大教師會理事長郭明政、清華教師會理事長彭明輝、交通大學教師會理事長唐麗英共同表示,大專教師參加全國教師會,運作不順暢,因為由中小學教師會主導的全教會認為教師都要同工同酬,但有資格到大學教書的人,身價價碼從新台幣十萬元到一百萬元、甚至幾千萬元,以私立大專有科技專長、技能的教師為例,如果到業界,一年收入幾百萬跑不掉。

他們說,目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回台灣任教授,月薪六萬餘元,只是勞工平均所得的一點五倍,如果一家兩口或三口,就等於低於勞工平均所得,若一家四口,就等於中低收入,台灣大專教師待遇明顯低於日、韓、香港、新加坡、甚至部分中國與泰國的大學,全教會也不會關心。

另外,他們指出,全教會不瞭解大專教師與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也就無法為大專教師發聲,這不是一時運作不良,而是制度設計不良,例如嚴重影響大學生態的行政院國科會,以論文數量區隔大專教師獎勵的高低,使大專研究環境被誤導、未來可能與台灣社會脫節,因此有大專教師對這個單一價值指標反彈,卻沒有代表性的教師組織發聲,全教會就從不會與國科會溝通。

台灣師大教師會理事長林安梧指台灣教育很糟,學生沒有受教的心,因為體制告訴學生是消費者、教育是販賣者,教師做研究很多是為個人利益、不為社會,現在要殺出重圍,有必要成立大專教師組織並組成工會,除了爭教師權益,也要為大學教育與人才培育著力。

【2007/05/04 中央社】@

=====================================================================


全教會:若工會法修法不成 不排除提釋憲

【中央社/台北四日電】 2007.05.04 06:53 pm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今天表示,台灣教師發起成立工會是無可阻擋潮流,盼立法院朝野黨團儘速在本會期完成工會法修法,若至本屆立委任期結束前仍無具體進展,不排除就工會法第四條聲請釋憲。台灣團結聯盟籍立委賴幸媛說,應現在就提釋憲,否則下會期是選舉會期,完成修法並不樂觀。

全教會下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副理事長楊秀碧表示,教育部次長周燦德及國立編譯館館長藍順德,都曲解對勞動三法的認知,全教會除嚴厲譴責,也提出嚴正聲明。

楊秀碧說,組織工會是所有受雇者基本人權,組織工會與福利待遇也可並行不悖。全教會認為罷教權是維護教育專業防衛牆,修法時可提高門檻,但不應取消。

楊秀碧呼籲,立法院朝野黨團儘速完成工會法修法,並將勞動人權教育納入學校課程。若立法院第六屆立法委員任期結束,仍無法完成相關修法,全教會不排除聲請釋憲。

到場聲援的賴幸媛(不分區)建議,要提釋憲現在就應提,至少是一個動作,否則全國目前都關注民主進步黨內總統初選,及中國國民黨內兩大天王之爭,協商工會法草案恐難獲成果,因此,對修法難抱樂觀期待。

親民黨籍立委林惠官(不分區)說,有勞動就是勞工,且憲法明文保障人民結社自由,教師沒道理不能組工會。他強調,世界潮流是教師可組工會,台灣總有一天終將讓教師組工會,只是遲早問題。

林惠官強調,政府說一套、做一套,說要保障人民結社自由,卻打壓教師結社權,就是「人權劊子手」。

立法院三月二十二日初審通過賴幸媛等人所提工會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四月二十六日再通過國民黨黨版工會法草案,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決議待行政院版本送進立院後,併案朝野協商。

【2007/05/04 中央社】@

===================================================================

台長云:

媒體的過度報導在近年來,似乎教育界撒手似的,讓其他各界過度介入,卻忘了忙碌於教學跟研究教育、忙碌學習的教育界,有一個獨立發聲、爭取受教、教育權,真正站出來說話的機會。

這幾天看到媒體報導一則體育課相關新聞,以及日前幾番國中教師受到社會過當指責,連不相關的人士也扯進來,造成教師過度壓力無法認真施教,嚴重影響教育專業跟空間,也忘了尊重教育園地,將權利歸還給真正的當事人。

暴力及情色介入校園,原本媒體可以結合教育及行政功能共同改善跟調節這些情況的發生,但過內近年的情況卻每況愈下,往返方向發展反到因為媒體的過當報導,為了搶新聞及炒熱社會賣點,造成校園維安的情況一再發出警報,社會大眾因報導麻木而失去堤防及預防功能。 光就這點,媒體就該負起起碼的社會道德及失去防守,最最起碼責任,而不該將問題跟責任再次丟給缺乏判斷力、〝被動〞吸收新聞資料的的社會大眾,及純樸應回歸教育自然的教育界。

嚴重介入校園的情況並非一時一刻,倘若無法讓施教及受教權真正獲得足夠的空間,總是輕易成為政治界(此指適當行政權以外,過度介入的公權力)或媒體界的炮灰或超出相互協調的空間,嚴重者可能造成罷教及罷課的情況,讓原本可以生氣勃勃自由研討的空間,逐步走向萎靡,沒有空間足夠發揮反而輕易動搖國碁。

教育跟科技及各項研究事業是國家的最前線之ㄧ,如果連這些都無法受到保障,從工研院長李遠哲以下,紛紛投入政治立場代言站台,而媒體及政治公權力也因教育的淳樸,而將是非及扭曲的社會價值觀與自私一併意圖一再以公權力及言論散播灑進教育及校園生活當中,那麼無可厚非,將來的教育環境,不在可能一如過去純樸單純,能夠真正的教得到、學得到,障礙跟問題也會隨之一一發生,屆時要來處理跟解決,恐怕為時已晚,而媒體跟政治在社會風氣尚未恢復正常功能時,永遠可能走向貪得無饜無法自覺自制,影響整社會層面而走向悲劇。

還是請這兩大權力,正式放棄主導的意圖,將教育該有的還給教育本身,而媒體跟政治,也率先做好自覺與自制,別再意圖介入校園當中造成紛亂跟分隔,讓真正的教育無法落實紮根,樣樣都得重來吧!


※荒山果園,於2007.05.06

台長: 蘋果樹下的橘子
人氣(461) | 回應(1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果園論壇 |
此分類下一篇:(勸文)即時:需自渾沌當中汲取一泉清凌
此分類上一篇:【果園論壇】失去的風度─談國內

豪邁奔騰
媒體本來是居於質疑執政黨的第四股力量。該是受人信任的,卻在近年內,竟與政治人物並列社會兩大亂源,問題出在哪?

又是那一句,民眾愛看?
2007-05-05 09:00:57
版主回應
豪邁:

我在你那台留的言有看到嗎,還是你刪除了呢?
新聞台的情況我並不清楚你碰到的,但如果反覆有這種情況你可能換個時間就不會有這種情況了~
2007-05-05 22:09:22
亞斯蘭空軍第一狙擊手
掌握媒體就能掌握民意,
所以不管是誰居上位都會操弄媒體啦~
亞斯蘭寧願看日本BS...
節目多又好!
2007-05-05 11:32:51
版主回應
唉 真要這批擁權者自重自覺實在太難了啦
換了位子 連道德也換了一篇人格重塑
電影台還是韓劇也不錯看最近~~
2007-05-05 22:18:50
殊途同歸
《人間萬事》因 緣
◎星雲大師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有人問:釋迦牟尼佛在公元前六世紀,於印度的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什麼是真理呢?答案是「因緣」。

世間上,儘管各種學說、宗教、思想,都在「此說此有理,彼說彼有理」,但是真正的宇宙人生的真理,仔細推敲研究,除了「緣起」以外,還有什麼能夠與之相比的呢?

說到緣起,佛法的解釋是:空要依有而立,果是由因而生,事要待理而成。所謂因緣所生法,凡事因緣生、因緣滅,所以「緣起」顧名思義,就是說宇宙之間無論什麼事物,都需要因緣條件才能生起,也會隨著因緣條件散去而還滅,所以「緣起緣滅」,這是不變的道理。茲將因緣的意義,簡要說明如下:

一、凝聚力量:一個手指沒有力量,五個手指合作握成拳頭,就有力量。所謂「眾擎易舉」,世界上的東西,一棟大樓,要靠多少的建材,才能矗立;一座橋梁,要有多少的鋼筋水泥才能完成。把很多的東西聚集在一起,就能發揮共同的力量,即使虛空裡的萬有萬象,也都是因緣所成。

二、結合資源:人類登陸月球,不是一朝一夕,忽然就可以飛上天,而是結合多少人力、智慧、資源、時間,才能成功。現在世界上各種建設,舉凡飛機、高鐵、航空母艦等,如果沒有把資源結合起來,力量分散,就無法成就。

三、集體創作:世間凡事要靠各種因緣結合,才能成事,就算是一齣戲劇,也要有男女演員、導演、編劇,甚至音效、燈光等,大家集體創作,缺一不可。一棟偉大的建築,也要有工程師、設計師、繪圖師、建築師,甚至還要水泥、瓦木工人等。

一個國家要靠集體創作才能發展,一個團體也需要集體創作,甚至一個小小的籃球、一條手巾、一雙碗筷,也都需要集體創作才能完成。

四、組合條件:光是有各種資源,沒有組合的動力,也不能完成。沙石要水泥攪拌,鋼鐵之間需要螺絲串聯鎖緊,就是現代最熱門的網路傳輸,也要有軟硬體設備,包括電腦、光纖、程式,甚至設計工程師等各種條件組合,才能成就統領當代風騷的電腦科技。

五、互攝互融:因緣的意義,就是世間上沒有獨自存在的東西,每件事物都是仰賴各種因緣和合而有。例如,花草樹木需要陽光、空氣、水份、土壤、肥料等因緣,才能存活;一個人,需要士農工商供給我們衣食住行,才能生存。在各種因緣當中,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失去大眾的因緣,就不能獨自存在,所以我們今日所擁有的一切,都應該感謝各種因緣互攝互融,才能讓我們生存共有。

六、證實共有:世間萬物,怎麼會有?都是因「空」而有,例如皮包不空,如何放錢?腸胃不空,如何活命?空就是因緣,所以世間也可以說是「因緣」而有。空讓我們生存,因緣讓我們共有,所以因緣的重要,就是證明共有的重要。

由此推想開來,國家是人民所共有的,公園是人民所共有的,所以成為公司、公路、公共汽車。國家是共有的、公有的,是大眾的,所以政治領袖、國家的官員,你們掌握了人民共有的資源,應該好好的為公眾服務;如果大家能體會因緣的存在,就能接近真理,接近真理的人,還怕沒有辦法嗎?
2007-05-07 12:43:54
新聞擷取─媒體自律與
網路道德危機

‧數位時代雙週 2007/05/08
當網路上帶來的新特性或新能力,社會還來不及發展一種涵化力量,為網友的對應找到新的規範或約束,我想我們必須維持「上線的我」與「下線的我」的一致性、完整性、正直性,它的英文都是integrity……


作者:詹宏志
滿口講網路道德危險的人可夠多了,愛指責別人在網路上敗壞道德的人也夠多了,特別是那些在議事殿堂上的代議政客們,動不動就以「道德糾察隊」的姿態,拿出一、兩張圖片或圖表,藉由議會質詢或者召集媒體,高唱網路的種種危險與危機,好像網路上所有的參與者都是在幹見不得人的勾當似的,並常常以此指責行政單位缺少對網路的控管作為。

我一開頭先說這些話的目的,是提醒自己不要陷入同樣的「假議題」窠臼。在我看來,指稱網路上色情氾濫或詐欺橫行,進而指稱網路上道德敗壞或成為犯罪溫床的,大部份都有「假議題」之嫌。這些議題大部份是「社會問題的網路化」,根本不是真正的網路問題或道德問題。

什麼是「社會問題的網路化」?我指的是某些社會現象,有時候與網路應用的普及同步交叉演進,變成一種「網路依賴」的狀態。

就拿網路色情問題來說吧,色情並不是網路特有的問題,而是真實人生的「社會問題」(或者根本不是問題,而是因為色情被法律禁絕,產生違禁利益,乃有共生的犯罪,如誘拐、脅迫、暴力等)。但網路世界既然是真實人生的「忠實鏡像」,它當然如數在鏡中顯示出來,一樣也不比真實人生為少。網路世界並不特別敗壞或危險,網路就是我們自身,世界原來有多敗壞、多危險,網路就有多敗壞、多危險。色情氾濫問題並不因網路而生,只是有可能因網路無與倫比的傳播擴散能力而放大,這是一種「技術問題」,而非「網路道德問題」。

這樣的問題有點像是「電話詐欺犯罪」,它的問題起源當然不能只歸因於電話的存在與應用,處理問題的方向常常也不應該是禁絕電話或重新讓電話使用變得不方便,但畢竟犯罪本身應用了電話的技術,你的確也得從技術上去尋求某些阻擋或追蹤的可能性。不過,我們可不能天真地以為提高電話詐欺犯罪的難度就能消弭電話詐欺,更不能消弭社會上的詐欺犯罪。

如果我們不會把社會問題和網路問題混為一談,對於網路道德問題,我認為反而該注意是否有一些網路世界獨有的道德危機,特別是追問:是否網路環境有可能誘發或放大某些不道德的行為或現象?

在我看起來這也是有的,譬如說網友們的語言。

如果網路世界是真實人生的一種鏡像,有時候這個鏡像顯然是扭曲歪斜的。在網路上使用的語言,當然或多或少也揭露真實人生一些潛伏的真相,但我還是必須說「憎恨語言的橫行」,是網路世界獨有(或增強)的一種現象。

網友在網路上有時候(甚至是常常)會使用極端不禮貌、粗鄙、偏激、仇視、歧視、以及反社會的語言,這個現象是巨大而普遍的,普遍到所有的網友甚至都「習以為常」,不覺得它是一種問題,而後者無疑是更駭人的現象。

它之所以是獨特而深刻的網路道德危機,是因為這些網友們離開網路之後,並不在日常生活中繼續使用這樣的語言。我不是說人們不在日常生活使用粗鄙、偏激、仇恨或歧視的語言,至少台灣的政治人物就是明顯的反證。我是說我們平日語言的使用,受了社會規範一定的約束,某種程度的禮貌、節制、體貼不冒犯別人是普遍被承認也被實踐的價值。但人們一進到網路,彷彿體內另一隻囚禁的野獸被釋放一般,他們變成另一種人,對自己的語言不再節制,而是盡情使用語言暴力,使用那些他們在日常生活未能啟齒的「不良語言」。

憎恨的語言帶回來的是,加倍憎恨語言的「回報」。沒有人喜歡被以不禮貌語言對待,被侍候不禮貌語言的人,也許就更理直氣壯地回敬以更加不禮貌的語言,傳染病一般,一句憎恨的語言引來十句仇恨的語言,網路上的粗暴語言就變成大規模的傳染疾病了。

它之所以是一種網路獨有的現象,可能因為網路能夠「匿名」的緣故。社會規範對粗暴語言的節制,約束力來自於「失禮」或「無教養」的羞恥感,但羞恥感是以「實名」為基礎的,如果沒有人知道我是誰,沒人看見我的失禮與失體,羞恥感的嚇阻作用肯定是要小很多的。

網路的道德危機不只一個。在網路上,「物的竊取」的不道德行為也很普遍。

嘿,坦白承認吧,你在網路上取得的東西的確有一些是不合法且不應該的。在這裡我指的是各種擁有著作權的音樂、圖像、影片、軟體等「他人的財物」。難道不是嗎?你難道不曾下載一種內容,你明知是屬於別人的財物嗎?這種行為也是巨大而普遍的。一樣的,這些在網路上竊取財物的年輕人,下了線大部份也都是規規矩矩的好青年,他們這樣的行為僅限於在網路上。

如果我們要追問為什麼在網路竊取財物會變得罪惡感稀薄?我猜想,原因是那些「他人財物」就明明白白「擺在那裡」,太輕易可得了(特別它看起來好像是電腦在做「竊取的動作」,而不是你自己),更何況「每一個人都在做」。

是的,我的確看到也相信網路上有道德危機,特別是在網路上帶來的新特性(譬如匿名性)或新能力(譬如偷取無形資產的便利性)上,社會還來不及發展一種涵化力量,為網友的對應找到新的規範或約束,所以我們眼睜睜看著各種「道德分際」的模糊與瓦解,甚至衝擊到我們原有的道德觀。

關於「網路公民社會」的建立,或者所謂的「網路治理」,其實都是想在網路環境下重新確定「群己界限」、重新認識「自由」與「責任」。如果我們相信「網路共和」應該由網友自己建立,網路上的參與者就要自己尋找一種網路時代的道德觀、一種自我要求,因為只有內在能抵抗外在。

我想到古人講的一種自我要求:「慎獨」(在別人看不見你的時候,更要戒慎恐懼約束自己,因為不孤獨的時候別人會約束你,單獨的時候只有你能約束自己)。

在網路時代裡,也許這個內化要求的思想應該改寫成「慎匿」和「慎群」:要小心匿名的時刻(只有你知道自己是誰),要小心群體行惡的時刻(因為犯罪感被群體淹沒了)。

網路時代的道德課題:我們必須維持「上線的我」與「下線的我」的一致性、完整性、正直性,它的英文都是integrity。
2007-05-09 18:09:44
橘子:我看到的民主其
2007.05.10
寫歌罵立委 黃立成判無罪
【中時電子報李永盛/台北報導】





藝人「麻吉樂團」團長黃立成為反映著作權未受尊重而創作了歌曲「報應」,在歌中點名立委收取業者好處,才會推動著作權修法,戕害國內藝術創作空間,要小心「死於非命」。被點名的前立委邱議瑩、張學舜對黃立成提起誹謗告訴,台北地院今(十)日宣判,法官認為歌詞內容確有不當,但仍受言論自由及創作自由的保護,而且黃立成沒有誹謗的犯意,因此判他無罪。



黃立成認為,MP3網站的出現衝擊國內音樂市場、扼殺創作空間,而部分立委推動修正著作權法第五十一條之一關於「著作權補償金制度」,有利於MP3網站業者。他因此寫了一首名為「報應」的歌曲,點名邱議瑩、張學舜等人可能受到業者的收買,因此要立委們小心,可能死於非命,遭到報應。



去年經立委提告,檢方以加重誹謗罪嫌將黃立成起訴。但黃立成強調,就算他坐牢也要繼續唱下去,還要繼續寫下去,並且絕不向立委道歉。



台北地方法院審理後,認為黃立成寫歌罵人的用詞確有不當,但歌詞內容受言論自由及創作自由所保障,再加上黃立成沒有誹謗他人的犯意,因此判處黃立成無罪。

黃立成:獲判無罪不比李玖哲入圍金曲獎開心

中央社

麻吉樂團團長黃立成的「報應」官司今天獲判無罪,黃立成知道審判結果很開心,他強調,音樂是台灣最重要的資產,大家應該一起努力保護,無罪的判決,可以讓台灣的音樂創作保有空間,大家能因此寫出更好的音樂。

黃立成也開玩笑地說,「無罪判決雖然很開心,但沒有比知道團員李玖哲入圍金曲獎最佳男演唱人更開心」。一旁的李玖哲也開心地說「我可以發行第三張專輯了,大哥也可以和我一起去走星光大道了!」

其實黃立成(Jeff)身邊的朋友反而都比他還緊張今天的判決,原本有一群朋友說今天要去法院幫Jeff等判決,不過黃立成婉拒朋友好意。他依照既定計畫安排在外的會議,並未因今天宣判而更改行程;後來是因為媒體希望採訪他,他才趕進公司。


其他請點選網址觀看全文: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Focus/2007Cti-Focus-Content/0,4518,9605100431+0+0+035404+0,00.html
2007-05-11 04:07:11
橘子
上面這篇是民主的曙光...
可喜可賀..
2007-05-11 04:08:00
小王子

拍拍手~叫好
剛才才跟先生在聊
現在的媒體真是遭透了
一個勁不知道在報些什麼
只能希望看的人用心用腦去看
而不只是單單用眼睛耳朵在看
不過現在沒腦的人好像有點多~~嘿
2007-05-11 23:34:07
橘子
觀眾是被動的
但媒體有社會教育及導正的責任
現在這個責任變成觀眾要主動背負
反倒成了踢除專業到界外的警鐘哩
2007-05-11 23:42:28
罵不怕?教部辭典「地下有知」「三隻小豬」仍沒更正
2007/05/11 22:20
記者楊琇晶、林昭賢/台北報導

教育部的辭典日前頻頻被民眾發現,有的成語和字詞解釋不合情理,包括「三隻小豬」被列為成語;還有一個月前「地下有知」被解釋為「人死後還有知覺」等等,爭議這麼多,不過直到現在,上網再查辭典,居然通通都沒有更正,有民眾就批評,教育部不積極的作法實在太不負責任了!


在教育部線上辭典打上「地下有知」一個月前出現的解釋是,「人死後還有知覺」,當時不僅被同學反應解釋不合邏輯,還有國文教授跳出來糾正,東吳大學中文系系主任許清雲當時即表示,「我想這個是有點語病啦!因為我們了解有知覺,應該是有軀體才有知覺,如果你沒有肉體就沒有知覺。」

教授建議言猶在耳,但是事隔已經一個月,再點進辭典裡,網頁的解釋居然還是沒有修正!有人就批評教育部實在很不負責,不過教育部解釋,他們不是不改只是卡在技術面問題。

不過東森新聞繼續追蹤發現,先前引發大爭議的「三隻小豬」列為成語,還有「烘培機」解釋成英文HOMEPAGE的英譯,也通通都沒更正,教育部說「地下有知」的解釋,網頁技術問題解決後,五月底前一定會改過來,至於其他有爭議的字詞,「近期」也會陸續更正。

無法肯定確切的更正時間,教育部處理這麼不積極,這段時間不知道還有多少同學,學到的是有問題的成語解釋,也不禁讓人質疑,這就是我們的國文教育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 你上次是猜錯了
2007-05-12 05:26:57
版主回應
史不正國無格,讓它們去吧! 發聲就要讓它有效果。

你說的猜錯是指哪件事?@@
說來聽聽~~
2007-05-13 21:30:59
唱不出歡樂頌?
南方朔的新文章,值得好好大力推薦!
台長相當欣賞的一位前輩,轉貼至這留備。
============================================
2007.05.14
我們為何唱不出〈歡樂頌〉
南方朔

 全世界的音樂裡,最受喜愛而且評價也最高的,大概就是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結尾的〈歡樂頌〉大合唱了。
而當我們在哼唱〈歡樂頌〉的旋律時,可不能疏忽了它那種和諧壯美而具有提升作用的曲調,其實是以與貝多芬同代的德國大哲學家兼詩人席勒的九十六行長詩為主軸而發展出來的。但因該詩太長,貝多芬並未全用。在那首〈歡樂頌〉長詩裡,強調的是人的終極歡樂,只有在超越自我限制中始可獲得。貝多芬並未採用的詩句裡,下述八行最為重要:「聚居寰宇的芸芸眾生/你們對同情要知道尊重/它引領我們升向星空/那裡高坐著不可知的神明。」「把我們的帳簿燒光/跟全世界進行和解/弟兄們,在群星之上/神在審判,像世間一樣。」

席勒與貝多芬那個時代,對真善美的價值充滿期待,相信人會被真善美所驅動,脫離偏狹的自私、仇冤、嫉恨等「人不應該在的地方」而向上提升,得到至高的歡樂。但這種向上提升,雖然有過許多榜樣,但更多的例子,卻顯示出故意的向下沉淪,它雖是一種邪惡,但在邪惡裡其實也隱藏著一種令人樂此不疲的另類歡樂─精神煉獄的〈歡樂頌〉。因此,美英近代評論家羅甘.史密斯(LoganP.Smith,1865-1946)才會如此說道:「未耕的田會開出野花;但未耕的心無野花;而是會長滿莠草,還有那呱呱鳴叫的蛤蟆!」

而人性的向下沉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對記憶的操縱了。多數人都當記得威爾《一九八四》這部作品裡就曾指出在某種政治生態下,會出現一個「真理部」,它所從事的工作是:「誰控制了過去,誰就控制了未來;誰掌握了現在,誰就擁有了過去。」近代的權力和以往的權力最大的不同乃在於它意圖控制的已非現在而已,還包括了過去和未來。「真理部」不斷增添、補強、扭變,甚至去編造著過去的記憶,這樣的戲碼已在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地方上演著。只是主角已非「真理部」這個單位,而變身成了媒體和影像設計師之類的新角色。他們是現代版的魔法吹笛手,而人們則成了新的老鼠群,在魔音摧腦的恍惚裡,被帶領著奔向他們不可知也不可自我掌握的命運。

不久前,哈佛心理系教授沙克特(DanielL.Schacter)曾出版《記憶七罪》。他指出,人們的記憶極為脆弱而不固定。有時候我們讀別人的書,不知不覺記下來後,有一天自己寫文章時會以為是自己的創見,哲學家尼采和盲眼作家海倫凱勒都有過這種不自覺的抄襲。這是把別人說的事情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曾有一個越戰退伍老兵虛報戰功,不斷宣稱他曾參加一次他其實根本沒有參加的行動,在他講久了之後,真正參加過那次行動的士兵遂積非成是,確信「沒錯,那次行動他真的在,我記得沒錯」。這是人們在不斷的被提示後,會把別人的記憶,甚至還是假記憶,內化成自己的真記憶。
而最極端的,或許是數年前鬧成軒然大波的「記憶騙術」案了。二戰期間,有個猶太小孩,他出生後即被瑞士家庭收養,過著安全的生活,並未進過任何集中營,但一九九六年他卻以筆名威爾柯默斯基(BinjiminWilkomirski)發表了《斷簡殘篇》一書,以一個被關在集中營的小孩的眼光來看猶太大浩劫,由於表現獨特,文筆生動,因而轟動一時。但兩年後他的騙局終被揭穿。但在真相曝光後,他卻仍鐵齒說那確是他的記憶。這起世紀型的「記憶騙術」案,合理的解釋是:(一)控訴猶太大浩劫,乃是永遠「政治正確」的選擇,於是他遂自覺的閱讀別人寫過的相關書籍,以虛構當真實的方式,創作了一部冒充記憶的著作來沽名釣譽。反正這種書不管怎麼寫都不可能被指責。靠「政治正確」而用假記憶來行騙,他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二)則是猶太人的身分,使得他在長大後閱讀了相關的書藉,遂使他進入了一個真假不分的移情聯想狀態中,他明明沒有任何集中營經驗,最後卻在「身分認同」、「記憶認同」下,幻想出一堆場景,而後幻想變成記憶。如果這種解釋是合理的,他就沒有用記憶行騙,而是該去看精神科醫師!

由上述著名的案例,已顯示出記憶的脆弱性,以及它可以被文字語言和影像的置入而重構的可能。也正因此,我們遂看到了近代政治和社會裡為何玩弄及操作記憶,甚至無中生有的製造記憶等事例不斷的發生了。
例如,俄共與中共在早年革命後,特別喜歡玩那種「憶苦思甜」的記憶鬥爭遊戲。他們總是可以找出各行各業的過去受害者來強化過去痛苦的記憶,藉著「憶苦」,一方面合理化了他們現在的迫害,進而可藉此創造出一種「政治正確」來鞏固其一元價值。毛澤東那句「階段鬥爭要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可以說即是記憶鬥爭的極致名言。而我們也知道記憶鬥爭遊戲,其實也是一個把現在永遠定格在過去的遊戲,天天在搞記憶鬥爭的人,已不可能看到現在和未來。它終將被未來即將到來的歷史所埋葬。俄共及中共的記憶鬥爭蹉跎掉它們至少卅年的時間。而現在我們台灣也正玩著族群鬥爭要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的遊戲,不也同樣付出了蹉跎未來的苦果嗎?而除了蹉跎外,這種鬥爭還惡化了貪腐、分贓、說謊、社會分裂等現象,並在護短下自我原諒。難怪人們距〈歡樂頌〉也就愈來愈遙遠了!
例如,我曾指出過性侵兒童在一九八○年代,突然歇斯底里的一窩蜂般變成「政治正確」的新問題。許多「記憶恢復專家」以提示、誘導,甚至軟性強迫的方式,將並不存在的性侵記憶植入兒童的意識中,這種「植入假記憶」的問題,最後在加州麥克馬汀幼稚園案被揭穿,當時法官即怒斥以「真實」為名的「記憶恢復專家」曰:「你們把全天下的老師父母都說成是色魔,這對你們有甚麼好處!」

而最赤裸裸談記憶的,則無疑的要算美國的約翰瑞東(JohnRendon)了。他否定記憶、知覺,甚至歷史判斷的客觀性,認為權力加上金錢即可改變一切。因而他和其手下傅樂兒(LindaFlohr)自稱「知覺經理人」,透過收買媒體,製造畫面與敘述來重造記憶和意識,遂成了他們的專長,他們曾是中情局各種知覺計畫的唯一承包商,在製造記憶上立下許多汗馬功勞。一件事情只要天天講,無論它是多麼的不真,講久了當然就成了唯一的真理。

也正因此,現代人已必須憬悟到,人類有關自由的鬥爭,早已不再是傳統的那些項目了。近代的權力由於媒體時代的到來,權力的運作範圍早已擴大了時間、意識、記憶這些領域,如果不對這些問題有所警覺,人就難免會淪為自以為自由但其實那是一種被操弄下的自由。面對愈來愈多媒體在扮演「真理部」,意圖控制過去和現在,進而控制我們未來的此刻,大家又怎能不提高防衛能力呢?
2007-05-14 11:16:28
阿楨
自從廿年前自由派學者和民間學者(如上南方朔 )涉入政社運動後
政界與校園就注定要難分難捨了
2007-05-16 09:27:21
版主回應
知識分子念了書就是要關心國家大事用的.

但淪為政黨敗類原本應專注於研究卻淪為製造對立的機器如幾年前研究院李遠哲站台的事
註定了人才僅為黨所用淪為擴權導致濫權的起始點
2007-05-17 02:16:20
^_^
台灣在唯有選舉掛帥ㄉ政黨主政下
不只教育已死民主民生都死
你說還有什麼不死
茍延殘存ㄉ台灣人還能奢望什麼
下階層ㄉ死屍腐屍多又多
重見天日可有望
2007-05-21 05:30:22
版主回應
建議他們先把黨名改掉比較實在。

還有把這群整天只懂得割稻坐享其成、大搞文物破壞、毀謗倫理、違法亂綱、敗壞風俗風氣的人繩之以法。

亂世需用重點及仁德(儒法並治),沒有這些,沒有將來。

這是橘子的建議,希望他們聽得進去。
2007-05-21 14:20:12
橘子發警訊
看來已經挑撥到華府的少數政客那
漸漸演變成協助我國自殺跟協助我國這群政客綁架國人的情況了
到最後的問題會是:〝你贊成台獨嗎?〞
然後實際上的情況是不由你先發表自己意見暫不贊成,台灣就已經被這群政客搞垮了。
十分的戲劇性毀滅。
當他們繼續把問題堆砌跟責怪到他人身上時,
同時也將劣質的選舉文化從2000到2004,
線再是社會的劣質情況一併的,再次漂洋過海,
直接灑到其他完全被掩蓋腐敗後果的事實的其他任何國家。
如果2005~2006猜得沒錯的話,恐怕我們這樣的政府,將會是引發另一次大戰的罪魁禍首凶殺地,卻還將問題則推給其他友邦,造成紛爭不斷,沒有任何任再扛得起。
如果這些危機在不發起警覺意識,恐怕小惡甚小,群體的小惡集大,到了最後人心浮動不止少數人,反而會成為集體賣國還不自知,宛若溫水煮蛙,最後導致自我毀滅還依然麻木...仍然將問題歸咎於少數幾個人強硬要求不相關的人承擔一切。
國人眼光再繼續狹小下去,恐怕會造成更多恐慌。
一個不尊重民意的政府,甚至搞到國人已漸漸模糊焦點跟是非,沒有道理可言的情況只會相互怨懟,在國人警覺且奪回自己的發言權前,恐怕已經被活活扼殺了還不自知。
這道溫水煮蛙,煮的不是自己國人你我而已,可能還會煮到其他地區國家去,只要這樣的狂傲再不改變.................
===========================================
美學者賀錢森:台商與國民黨是威脅台灣因素

【中央社/台北二十二日電】 2007.05.22 10:54 pm


美國學者賀錢森繼向總統陳水扁建議十月二十五日應訂為台獨紀念日後,今晚又主張「台灣商人與國民黨是威脅台灣的因素之一」。他說,國民黨的兩岸政見總有中國的影子,而台商如果不支持台獨,就沒有政府可以保護自己,台灣政府的政策不能因為怕戰而不走自認對的路。

美國加州沛普汀 (Pepperdine)大學教授、前美國總統尼克森的特助賀錢森 (Bruce Herschensohn)教授,晚間出席台灣智庫舉辦「外交論壇」,就台美中三邊關係的發展,發表上述意見。

賀錢森上午當面向陳總統建議,直接宣布十月二十五日為台灣獨立紀念日,不需要尋求加入聯合國,與那些惡質政府在同一個大廳。

他晚間說,在美中台關係當中,台灣面臨四個威脅,包括中國、國際社會的「一個中國」迷思、商人以及國民黨。

在中國的威脅層面,他認為,台灣有部分人士主張對中國的政策應採取中間溫和路線,但他疑惑的是,對面有個用九百多枚飛彈瞄準自己的國家,台灣還有人要溫和對待?

賀錢森指出,國際社會以及美國時常使用「一個中國」名詞,但從未定義當中的內涵,總是含糊不清的帶過,並以此壓著台灣,如果不清不楚,為何不說「一個台灣」或「一個澳洲」?另外,許多國家都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他們卻忽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從未飄揚在台灣土地上,「一分鐘都沒有」的事實。

他認為,台灣商人與中國各界往來日趨密切,許多商人視台灣獨立為經營毒藥,但是,商人為何不反過來思考,如果台灣不獨立,與中國生意往來時發生糾紛時,就沒有政府可保護自己,要仰賴誰呢?

賀錢森也說,台灣有人因為怕戰爭,所以主張維持現狀,反對台獨,但政府的政策形成過程中,不能有懼怕(Fear)的因素,因為怕戰就不去做,這是不對的;政府的政策應該要走自己認為對的路。

他表示,國際社會上也有人認為中國漸漸向資本主義靠攏,市場逐步開放,接下來就會走上民主的道路,但他認為,這種看法顯然是不了解近代史的發展。賀錢森說,蘇聯之所以垮台,是因為經濟搞不好,獨立國協才會出現,走向民主,中國經濟如果搞好了,並不一定會走向民主。

賀錢森認為,觀察國民黨或前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所提出的兩岸政見,怎麼聽都有中國在後面。他並舉例,中國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時,台灣曾舉辦一個反對的遊行,但卻沒有國民黨政治人物在其中,甚至沒過幾天,前國民黨主席連戰就跑去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

【2007/05/22 中央社】
2007-05-23 01:44:33
豪邁奔騰
橘子:
一個是魯莽的政黨;另一個是摸不清的政黨

賀錢森也許說的有理
但是這兩大黨在溝通方面就出現障礙,誰也不願讓誰
是故一方要吃麵,另一方就會喊吃飯

退步,顯而易見
涼..
2007-05-23 08:46:12
橘子
回豪邁:

要不..你或協邀,找個人去協商當和事佬吧?^^
既然家長打起來了...
2007-05-24 00:32:19
豪邁奔騰
不,我選擇喝粥 ( 喂 )
2007-05-24 10:32:4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