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0-14 02:05:26| 人氣1,7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寂寞的編輯路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直到現在,離開編輯這一行,或說離開職場,好多好多年了,被不熟識也不想熟識的人問起在哪高就,我仍然統一口徑,說,在當編輯,既不必解釋做的是什麼樣的文字工作,也不用說明文字soho是什麼意思。我經常想起大學教我們詩選的詩人張夢機老師,師大體育系畢業後,念中文研究所,他自承當兵時每有勞動公差、運動競技,便自稱念中文的能文不能武,要辦壁報或寫很噁心的反共論文,便推說體育系出身,莽夫何能提筆?巧智如伊索寓言的蝙蝠,遊走於哺乳類和鳥類兩種身分,左右逢源。我有樣學樣,左鄰右舍找我代擬訴狀公告離婚協議書,對不住,編輯哪會這一套?有些文藝中青老年人聽說我幹過編輯,奉上大稿敬請潤飾,偏偏字句不通如便秘,修改無望如癌症,我輒想起狄龍在《英雄本色》裡的經典台詞:「我不做大哥已經很久了」。真的,「我不做編輯已經很久了」。寫作是一回事,自己的稿子好改;改稿是另一回事,別人的字句難動。敬謝不敏,請多包涵。

編輯工作看起來簡易,稿子沒來催催催,打字太慢追追追,錯字校一校,贅句「ㄑㄧㄠˊ」一「ㄑㄧㄠˊ」,不必上窮下落蒐羅資料,不必真槍實彈創作演出。殊不知難就難在這裡。巧婦難為無米之坎,沒有文稿,編輯便無用武之地,碰上慢郎中作家或大牌作者,稿子遲遲不繳,狗急尚可跳牆,編輯一急只能撞牆,逼緊了問多了,怕作家的靈感跑掉、feeling全消,又不能請出兄弟窮凶惡極的上門討債。好不容易稿子來了,編輯的尷尬開始,惡夢來臨,職責所在,不免要翻田犁土,或者改動文句,或者訂定標題、另取書名,或者乾坤大挪移調動章節。固然也有作者感動得涕泗縱橫,卻更不乏作者懷恨在心,咆哮動氣。趕在評論家和讀者之前,膽敢挑戰「敝帚自珍」這個信念,怒犯天條的,唯有編輯。

余豈好改哉,余不得已也!多數編輯都有這類無奈的共識,一來可免被指責摸魚打混慘遭炒魷魚,一來希望書稿止於至善,多點賣相。一本書在編輯檯經年累月打理,漂漂亮亮風光上市,身為編輯,總會三顧書店,查查看位置有沒有擺好,有沒有被別的書蓋住,時時勤拂拭,願得消費者青睞。編輯和化妝師沒兩樣,差別在於編輯在化妝時並不知道對象為何,書賣得好,編輯便是新娘化妝師,男有分女有歸,好不高興。賣得不好,退回倉庫、銷毀、絕版,此時編輯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是殯儀館化妝師,替死人上妝,再美,終究塵歸塵土歸土。嗚呼哀哉,尚饗!

所謂做一行怨一行,編輯作為一種職業,也是一灘苦水,只不過對於有戰場供馳騁、有權杖堪驅使的主編,苦水只是苦水,那些基層的小編輯可是苦水摻著餿水、廢水,企畫、研發、媒體訪問、尋找作者、和作家溝通聊天喝咖啡統統沒分,校對、改稿、連絡打字行/製版廠/印刷廠、結算版稅、跑會計部門、寄支票、寄書等等雜務倒忙不完,工作忙不盡,老闆催又生。菲傭級的瑣碎工作做久了,壯志銷磨,熱情澆熄,想起自身的文字才華,憶起入行前的浪漫憧憬,拔劍四顧心茫然,懊悔當初為什麼踏入編輯這條路,弄得自己就像兩扇玻璃窗之間的蒼蠅,前途光明,沒有出路。

唯一的出路就是幹主編、當總編輯。倒不是迷醉於權力春藥,倒不是效法許信良從小立志當總統,實在是打雜勞工很難發揮職場的理想,又因為替代性高,很容易被取代,淪為失業人口。資深編輯人廖娟秀在一場座談會說過:「編輯人要設定自己成為總編輯的目標,然後有步驟的來達成。如果不是設定自己未來成為總編輯,最好也不要走編輯這條路。」

或者說,真要走編輯這一行,就得自我期許為全方位的編輯。從基層的校對、改稿,到印刷、封面設計、成本控制,到企劃、研發、行銷、公關,十八般武藝都要認識。「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孔老夫子的自述,適用於編輯身上。

如果在目前任職的出版、雜誌社,只能當個小小螺絲釘,卻自認懷才不遇,鴻圖待展,如果發現成長空間有限,偷學武功卻學不到什麼步數,救濟之道無他,早換工作早好,若對編輯難以忘情,應當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總之,編輯回頭金不換,棄暗投明,為時不晚。

真的是棄暗投明,為時不晚。對編輯工作沒有遠大的志向,沒有濃厚的興趣,沒有熱情,沒有想像,卻妄想躋身編輯,糊口飯吃的人,在此鄭重建議:天下何處無職業,何必眷戀編輯檯?偏偏編輯這一行和老師很相像,許多人以為凡大學畢業,略識之無,都可以混得有模有樣,把編輯、教書當成暫時棲身的接駁驛站,濫竽充數,對編輯的侮辱莫此為甚。

編輯的樂趣和成就,恐怕還是在研發。編輯是和社會對話的行業,民之所欲,長在編輯的心,讀者喜歡什麼、好奇什麼,社會有什麼訴求需要藉由出版品發聲,有什麼情緒需要藉由閱讀抒解,沒有人比編輯更了解。編輯人貼緊時代的脈動,捕捉社會的集體情緒,開發產品類型,開闢閱讀路線,主動尋找適合的作家,溝通、說服、慫恿、商量,讓作家動筆,然後和行銷人員討論定位、宣傳等促銷作業。產品出版後,若能引領風潮,蔚為話題,還得功成不居,讓作家在聚光燈和掌聲裡名利雙收,同時安慰自己:許多偉大的作家背後都有個能幹的編輯。古來編輯皆寂寞,唯有作者留其名。

編輯難為,不像作家盡可浸淫在自己合意的書海,不像學者只要鑽研於自己專業的領域。編輯必須是一名閱讀的多妻主義者,要像海綿不斷吸收如潮的資訊和知識,要像好奇寶寶般東張西望且東摸西摸。有閱讀潔癖的、心思封閉的、沒有文字獵奇衝動的,最好不要下海編輯。

以上所述,不為勸世立說,只為自己解套。我向來用情不專,寬廣如金字塔的地基,高度卻似沙漠的灌木叢。學者學不成,作家做不好,當個編輯陷害作家朋友倒挺合宜。如今,編輯雖然是我服膺蝙蝠哲學,躲避幫人捉刀的職業代稱,但說真的,一日編輯,終身編輯,編輯企畫對我仍有無比吸引力,也是我常做的頭腦體操,腦袋瓜裡經常儲存數種出版類型或企畫發想,好像保持熱身,隨時可以上場的救援投手,一旦家道中落,或可重回職場討飯。




■回應■
…………………………………………………………………
姓名:joseph E-mail:errorr@ms16.hinet.net
留言:

看完您的最新作品
更堅定了我遞出辭呈的決心。
的確,這是個替代性高的工作
雖然我也曾經從其中獲得許多成就感,與企劃完成之後的滿足
但更多的瑣事折磨,漸漸把我的稜角都磨光了
連帶地把想法、看法也磨盡。
現在我可以想得出一個企劃案要如何做才能賣錢、面面俱到
卻寫不出一篇真的有想法,能夠感動別人與自己的文章。
生命力,我覺得自己缺的就是那個東西。

-- 2002-10-14 13:40:54 --

姓名:漂浪 E-mail:P@TW
留言:

 果子離又上報了耶!可見,這個社會除了八卦,也需要溫馨感人的好消息。

 我也曾經當過編輯,只是時間短暫,不像你如此體認深刻。基本上,做一行、怨一行似乎是人的天性,只是,真的離開之後,卻又忍不住要懷念了。

姓名:阿土 E-mail:也曾經@想要當編輯
留言:

站長大人....

看了你的「寂寞的編輯路」
當真讓我開心的笑了好久
您的文字真是洗鍊....

我是讀新聞系的
曾經在雜誌社當過助理編輯
不過勒
我們那邊的編輯沒有您這麼慘
不過也要十八班武藝是真的....^_^

很喜歡你的文章
希望你繼續努力勒....^_^

姓名:老闆娘 E-mail:daphne@pchome.com.tw
留言:

想來果子離先生真是離職場久已
這年頭想當個出版社的編輯也非易事
如果只有"識字就可以"那肯定入不了行
新進編輯條件開出來也漏漏長
入行20年反覺要入門難上難


姓名:517 E-mail:@真的識字即可
留言:

果.你好..
常來這兒逛.卻是第一次來留言.
編輯這個工作.真不是人幹的工作
雖然只要識字即可.卻繁瑣得叫人每每頭皮發麻
讀了你的文.讓我回想起......
那段每天累得像一隻狗的日子.

Homepage: http://mypaper2.ttimes.com.tw/user/q517/index.html

姓名:DEF E-mail:a@A
留言:

很有密度的文字,
真好。

Homepage: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def/index.html

姓名:冰室 E-mail:@
留言:
不知道果子離兄讀過麥可柯達的"因緣際會"(商智出版)一書嗎?
談出版和編輯
這本書提供了另一個更宏觀的思考層刺

姓名:miko E-mail:黃花大龜女@yahoo.com.tw
留言:

哥哥

我看了你的【寂寞的編輯路】喔。
真是獲益良多ㄋㄟ。

雖然在學時沒當過任何刊物的編輯,
也看不出自己在這方面有什麼了不起的才幹潛力,
但對於圖文編輯的工作還是頗感興趣耶。

不過,好在先看了你這篇。
深深感覺自己不該再繼續做白日夢了。
想到必須要有耐性看一些自己根本不欣賞的文章,
那真是痛苦不堪啊....#$%^&(我一定受不了)
還是在個人新聞台上隨意塗鴨,比較快樂喔。
哈哈.......

Homepage: http://mypaper3.ttimes.com.tw/user/miko333/index.html

姓名:@ling E-mail:kaohsiungling@sinamail.com
留言:

看到你的編輯心得,雖然入行時間不長,但是,從開始的只因喜歡閱讀,到今天認真思考編輯之職後,我仍堅持,興趣很重要!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編輯工作,不是中文系的學生就一定適合編輯工作,我想說,編輯工作不是〔啊,不就文字〕而已,因為我發現,最重要的部份是〔人〕!

誠如您言,有閱讀潔廦.心思封閉.好奇心不夠的人,是無法任職編輯的,問題是,這些卻很麻煩的普遍存在多數想從事編輯者的身上!

從編輯坐位上轉入文字soho[一個很單純的文字soho],讓我更加認識與看見,出版者與許多從事文字者的態度,常不客氣的說,如果你只是為了賺錢而從事文字工作的話,就別和我說文字與編輯工作的支字片語!

嘲諷,不是為了錢,你搞個屁!
生氣,因為不是為了錢,所以才來出版環境!

每個人都在找名與利,但是,以此為前提而走這一行的話,我只能說,最好早早放棄,因為那絕對得不到好處!就算一時風光,下一秒定會掉到谷底!

變通,是我想對你所提到的爾雅的建議;作一個有廣度與深度的編輯,則給自己與所有想從事編輯的朋友們的共勉。

我也有很多抱怨,但卻也每天陶醉,雖然已經開始因為出版者的沒心,想退出這個環境,但是,失望仍懷抱希望,希望真的對編輯有心的人請努力,希望真的對編輯用心的人把這樣一個事業,視為百年事業來做,尊重這樣一份工作的不凡意義,相信,能如此,出版的書籍便不會因為景氣而受影響!

今天看到一個數據,國人平均一個月花不到三百元買書,算一算,除非大特價或到69特價書市去買次等書,否則,一個月只看一本書,這其中還得扣掉那些花在明星昂貴的比例,那麼有人是一年也看不到一本書囉!

看到這個數據時,我想很多,無法盡說,或者大家該多想想,是什麼樣的原因讓書不再有市場了呢?

沒有一個問題是單向的,像現在的大環境一樣,多層面的,不只是上面的人的問題,因為問題還包含在你我的身上,編輯的工作每個人都有責任去承擔,由上而下,大至寫作.編輯.出版者,小至印刷工.經銷者,如何把最好的書冊呈獻出來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堅信,文字.書是唯一不會背叛.或與你勾心鬥角的好伙伴,豈能不珍惜與尊重?

說很多,因為看見很多,最後想八股的給一個總結,給一個正確的編輯與文字態度,我相信,因為你的有心,編輯人的世界會有未來!

舒斯特給想從事編輯工作者這麼一段話:「應徵一份工作的最大危險在於,你可能真的會被錄取!」

一起努力吧!

-- 2002-11-23 02:39:03 --

姓名:阿紅 E-mail:meihung412@hotmail.com
留言:

很精采的一篇編輯心情,我當過八年的編輯,體驗最深刻的無奈心情是:作者寫得是滿紙荒唐言,編輯改得是一把心酸淚。

不當編輯有一段時日了,但對文字總難忘情,那是與生俱來的文字獄,沒完完了的無期徒刑。

在台灣時就看過您的新聞檯,來北京一年多了,今天又重新進入這個文字檯,有他鄉遇故知的心情,真好!

-- 2002-11-24 21:01:59 --

姓名:影子 E-mail:Free@Mind
留言:

呵呵呵~~~寂寞的編輯路,看了真的讓人心有戚戚啊...
「古來編輯皆寂寞,唯有作者留其名。」
剛進這行時,也是抱著臉腔熱血呢
可是,的確其中有許多難言的心酸啊
編輯的甘苦,當過編輯的人才知道吧 呵~:p
可是,每次別人問是做什麼的,
我回答編輯,還是有許多人似懂非懂的
實在很無奈...

姓名:金龜子 E-mail:@
留言:

第一次上你的站台是朋友轉寄來的爾雅洪範那一篇,第二次來,是看你的〈寂寞編輯路〉。
真想知道你是誰,好讓我對照另一個已經出名的人物。
看的時候覺得一派懷古幽情,一定出自資深老前輩的手筆,不料,朋友在ICQ上跟我說,這人是五年級同學會的發起人之一。不會吧......,這怎麼可能是五年級的思維?
果然,留言版裡有人爆料你是魚目混珠。哈哈。
完全不是嘲諷,只是覺得有趣,還是很想知道你是誰。

四捨五入,我也可以成為六年級,看過你和傅月庵和簡貞寫的編輯種種,也到編輯公園潛水過。大老們精闢剖析編輯工作的甘苦,小輩們FW來FW去四處轉貼。身歷其境的人拍手叫好,直呼再貼切不過;初入門者則頗為驚恐地領略編輯真不是人幹的,更別提成為志業。

編輯越來越不是識字即可做的行業。

編輯的邏輯比懂多少成語更重要;瞭解讀者的需要比背誦經典更艱難。
書的種類越來越多,文字書vs.圖文書vs.社會書......?這是什麼分類法?實際操作上都已經顯得八股。沿用,是配合腦漿乾涸的發行、企畫、書店店員還有古老的老闆們。

書的規格多樣化,編輯的能力也要多元化,除了看得多,興趣廣泛,還要會為書(也是為讀者)著想。想什麼?想一本書怎樣編對讀者最好。

翻譯書原文照翻規格照舊?我看不懂還是看不懂,學不來還是學不來,編輯大人們可不可以讓它變得更簡單一點?更友善一點?有文必錄,要譯者就好。編輯的專業跟尊嚴就在能將「中介」的本質發揮到最大。

寫不完了,下次再來。
編輯其實可以不寂寞的。

姓名: 芝庭 E-mail: @陽光書房
留言:

^^果子離安安!
在新聞台的首頁看到你的「寂寞的編輯路」,真是看得感觸良多。
由於學經歷不夠,所以不能如你說的當個老師、當個編輯,卻對這兩個職務『哈』得快內出血。
沒辦法,只好做「很難解釋」的「文字工作者」;整天在家,的確很難解釋這不是沒工作,而是「SOHO」……
初次見面。
改天再聊!

姓名: 菜鳥M老師
留言:

拜讀〈寂寞的編輯路〉,忍不住很蠢地對著電腦螢幕,一拜,再拜,三拜!
最近致力於教孩子作文,有些焦頭爛額。
為了讓些空間給英語台語客語原住民語,國語課時數減少;
為了讓些市場給圖畫書立體書玩具書不像書的書,文字書少了買家和觀眾;
這是一個文字瀕死的時代嗎?

台長: 果子離
人氣(1,758)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