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16 20:35:23| 人氣129| 回應0 | 下一篇

電影《香港製造》評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弟Year 1 時寫的 :

記得影評人龐奴曾定義陳果的電影風格為戲劇性的寫實主義 ,因為他認為陳果常以寫實的背景及素材,加上甚為誇張的戲劇性去處理每一種題材。但如若我們從另一觀點上分析《香港製造》,甚至他的九七三部曲,便會發現陳果他本身原來就是一位甚具黑色幽默感的導演。

在陳果的電影內充滿了密集的黑色幽默情節,而《香港製造》更是他這種風格表現得最強烈的一部作品。某情度上,龐奴先生所說的戲劇性的寫實主義,目的就是要突出所描寫人物所身處世界的荒謬和社會對個人的壓迫,以一種無可奈何的嘲諷態度表現環境和自我之間的互不協調,並把這種互不協調的現象加以放大,扭曲,使它們顯得更加荒誕不經,滑稽可笑,同時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悶,所帶出的就是所謂黑色幽默感了。

黑色幽默作者往往喜歡塑造一些 “反英雄”人物,借他們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會現實,表達作者對社會問題的觀點。陳果塑造的邊緣青年中秋就是這種典型的反英雄了 ; 在中秋到寫字樓內找肥陳尋仇的一段中,他領導數十名少年兄弟,各自從懹中取出武器,不理三七廿一,向四處搜索,最初的確係威係勢,但最後原來卻只是兄弟收錯風點錯相巳而,都能充份表現了部份邊緣青年那個自巳為是的世界觀的荒謬。

這種反英雄主義在中秋當上殺手的一段中,尤其得到昇華。在這一場殺手戲內,無論剪接,敘述手法,對白及角色營造方面都十分刻意做出一分黑色幽默感。例如導演運用浪漫化手法去描寫中秋的幻想,突然flashback中秋吸寫大麻,緊張得不由自主一段,很明顯就是希望觀眾做成視差,到真實的中秋出現在畫面前時,就能與被幻想化、英雄化的中秋做成強烈的對比。當然演員自然流露的演技,更令這場殺手戲能夠達到導演想要表達的那份戲劇性的真實感。中秋可笑但又可憐的行徑,的確十分具說服力。如上文所說,導演在這場戲所運用的技巧,的確比起平舖直述更能令人感到沉重和苦悶。

陳果亦喜用誇張、超現實的手法,將歡樂與痛苦、可笑與可怖、柔情與殘酷、一切荒唐古怪的事一本正經地放在一起,使觀眾哭笑不得,感到不安。例如中秋十分憎恨自己的父親,當他的也母親離他而去後,他對自己父親的憎恨變得更加強烈。他認為自己家庭的破裂,全因他的父親「包二奶」一手做成。終於在某天,在他失望至極點之時,沮喪的他便決定要斬死他的父親了,但他的父親並不在家中。就在他回程途中,在公廁內他碰見一名中學生做著與他相同的事-----那名中學生正在斬自己的父親的手,陳果拍攝這場戲時把悲劇與幻想混合在其中,目的就運用黑色幽默手法,去誇大人類生活中的“非理性”和“異化”現象,令觀眾對想要提出的問題有更深切的體會。

《香港製造》以主角中秋的第一身位置敘述出整個的故事,然而原來中秋是一個巳死的人 ; 以死者身份去敘述故事的手法,情況有點似外國電影《美麗有罪》,分別只在於中秋在片末才道出自己要死亡的事實,《美麗有罪》一片的男主角卻在故事開始之時已道出自已將死去的結果,兩種相類而又不盡同的敘事手法雖然各有特色和好處,但是《香》並未道出自己巳死,卻更能令故事結局更富張力及震撼力,而且亦能為故事的主題加上更強更深刻的一鼓控訴。因此,觀眾不難感受中秋當時那份對社會失望得要死,從而自我毀滅,希望得以解脫的心情。另一方面,以死者獨白的敘事手法更能突顯《香》片的悲劇命運,其實陳果並非要觀眾同情或可中秋的不幸遭遇,而只是希望引起觀眾(尤其年輕觀眾)潛在內心的那份無力感,或者可以說是九七前大部份青年人的那份迷失感覺。一個活生生的故事,每天也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但揭穿了,原來只是一個被遺忘死者的感人獨白……

《香》另一敘事特色就是整個故事並不帶強烈而連貫的故事性,亦即全片以多個不同的片斷串聯在一起,雖然片斷之間看似不相干,但又互相牽引;例如中秋到阿屏家中收數,卻遇見肥陳及其手下的一段,中秋的獨白中曾說:「就是因為他們夠普通,所以就更加防不勝防。」那名肥陳的手下其實就是刺殺中秋的那位滑板少年;另一個與中秋被刺有關連的片斷,就是中秋的朋友被另一名屋村青年在走廊被追殺的片段,幾個片斷所組成的脈絡十分具諷刺性,而且亦甚具「前因後果」的關係。中秋一向自以為「好打」過人,在他在家中玩弄手槍的一段就更加是他自我澎漲的一次象徵了,然而最後卻被一名比他更年青的殺手所襲擊,所表現的其實就是中秋在巳死去的事實下,一次自我的嘲笑。其實,在上文已說過,陳果是一位具黑色幽默深度的導演,上述的一連串片斷又能與中秋當殺手但卻因膽怯而失敗的一段互相對比。導演十分刻意安排這兩段片斷中的中秋當殺手失敗,而滑板青年當殺手卻成功,分別除了失敗及成功外,年紀亦是導演想表現的另一主題────就是年青人潛在的破壞力。

片中運用大量不同的色調,目的是營造一個中秋心目中的悲慘世界,某程度上亦是中秋心情的寫照。從影片中我們不難找到一貫的色調效果:就是慘白的街道,深綠色淺綠色屋村走廊,藍色的天台,灰白色的墳場等等……每種的色調的運用都十分刻意。導極力運用有限的資源,沒有特技,沒有明星,但仍能營造出一個甚具真實感的黑色世界,毫無疑問是十分成功的,不少觀眾觀後第一份感覺,不約而同都感到一份虛無感和灰暗。

再深入一點分析《香》的色調及其代表的意像,不難發現導演除了努力營造黑色世界外,陳果亦很希運用多變的色調及剪接技巧去牽引觀眾進入中秋及少女的內心世界。例如天台藍色調代表絕望,灰白色的墳場代表迷失等,再加上剪接的技巧和獨有的黑色幽默風格,表現的正正就是內心與外在都甚具張力的心情描述。雖然這種手法本來甚為普遍,亦是很多電影慣常希望表現悲劇感的一貫手法,但可能因為《香》沒有太大商業的背付,又可能因為《香》只是一部獨立的製作的原故,所以能比主流電影做得更義無反顧,更徹底。如在少女跳樓的一場,白色的液體,紅色的血,不斷在少女的身體內流出,與藍白色的背影顏色做成了十分強烈的對比。又例如片未中在阿龍任務失販後被榮少所殺,背景色調是慘白色的,接著flashback一段以錄色為主調的殺手出戰場面。片斷與片斷交替出現,白色綠色白色再綠色,到最後交替的節奏越來越快,直到阿龍被殺……相信導演這種的剪接手法是想把中秋的潛在破壞力曝露出來,就是一種青年人對世界絕望而發出力竭聲嘶的呼叫。

其實《香港製造》的製作是十分粗造的,要給觀眾的訊息太多,而且主題亦不夠統一。作為一個觀眾,可能只能感受這電影,而很難解讀整套的電影。但不能否認,《香港製造》是電影界近十年最大的衝擊,它重新介定了主流與非主流電影在市場上的定位。只是起用非職業的演員及非主流的主題,卻能有主流電影的成就,無疑是改變了香港以所謂主流電影主導市場的慨念,雖然未竟原全成功,但同時亦說明了一點────就是電影人只要堅持自己的態度和風格,香港的觀眾仍是能感受和支持的。

台長: Nickc
人氣(12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