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2-06 13:01:30| 人氣2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豪書齋》Page1:九十四年元月入櫃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阮慶岳(2004),《煙花不堪剪:文學與建築的對話》。台北:田園城市。(散文)

從哪本書開始喜歡阮慶岳,我已經忘了。除了題材外,他的特殊句法,同樣吸引人。這小小一本,結合了他的建築本業,加上落落有致的照片,以及特別的文摘呈現,很得我的青睞。


~~~~~~~~~~~~~~~~~~~~~~~~~~~~~~~~
◎Sara Nelson著,施清真譯,張妙如繪(2004),《好書太多,時間太少——一個愛書人的真情告白》。台北:台灣商務。(散文)

這書名一看,根本就是說出我(以及某些人)的心聲!尤其,我愛看「談書的書」,這本自然得收藏。


~~~~~~~~~~~~~~~~~~~~~~~~~~~~~~~~
◎Susan Sontag著,陳耀成譯(2004),《旁觀他人之痛苦》。台北:麥田。(評論)

說來丟臉。想要這書已經很久了,直到元旦才買下;也直到聽誰講起,才知道原來她過世了。並非為了追悼而買。其中談論到美軍在伊拉克的虐囚事件,反戰或非反戰人士,都可一看。


~~~~~~~~~~~~~~~~~~~~~~~~~~~~~~~~
◎陳雋弘(2004),《面對》。高雄:松濤文社。(新詩)

近來常在文學獎得獎名單中,看到作者。封面封底設計簡單俐落,與書名頗有呼應;並有羅智成、鯨向海及林婉瑜等詩人作序,見得出其未來潛力。


~~~~~~~~~~~~~~~~~~~~~~~~~~~~~~~~
◎鍾怡雯(2005),《漂浮書房》。台北:九歌。(散文)

她以及其夫陳大為的書,書架上各有好幾本。講南洋,講怪誌等等,都好看。卷三「漂浮書房」講的是書,正合我的胃口。


~~~~~~~~~~~~~~~~~~~~~~~~~~~~~~~~
◎劉大任(2002),《紐約眼》。中和:印刻。(散文)
◎劉大任(2004),《冬之物語》。中和:印刻。(散文)

兩書與《空望》(2003,印刻)並稱「紐約眼系列」。為了湊成系列,同時買下。不過,重點是,原本我就很喜愛劉大任了。尤其《強悍而美麗:劉大任運動文學集》(1995,麥田),絕對排得上本人歷年來「10大愛書」之列!


~~~~~~~~~~~~~~~~~~~~~~~~~~~~~~~~
◎何春蕤主編(2003),《跨性別》。中壢: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論述)

與研究興趣有關,於是下單。裡頭有兩篇論文:林宇玲〈解讀台灣綜藝節目「反串模仿秀」的性別文化〉、林淳得〈網路酷兒再現娘娘腔〉,都甚有趣。


~~~~~~~~~~~~~~~~~~~~~~~~~~~~~~~~
◎黃秀如主編(2004),《閱讀的狩獵》。台北:網路與書。(資訊)

舊書店裡購得,超划算!以各家言,鉅細靡遺地介紹「閱讀」這件事。後頭提供讀者進行「閱讀狩獵」時可以讀的書,共50本,相當紮實。


~~~~~~~~~~~~~~~~~~~~~~~~~~~~~~~~
◎安克強(1997),《第三者:世紀末同志愛情眾生相》。台北:熱愛。(短篇小說)

先前看過了作者同時間出版的《紅太陽下的黑靈魂》,這本卻遺漏了。真開心在舊書店遇見,趕緊結帳囉。特別的是,此書以二二八公園裡的紀念碑夜景作為封面,不但悅目,而且意義獨具。


~~~~~~~~~~~~~~~~~~~~~~~~~~~~~~~~
◎楊澤主編(2000),《作家的衣櫃》。台北:時報。(散文)

此書編輯概念相當突出,是本秀異之作。看諸位名家就「衣櫃」及「衣服」兩大主題,大書特書,煞是好玩。美編亦好,光看版面就挺舒服。


~~~~~~~~~~~~~~~~~~~~~~~~~~~~~~~~
◎李仕芬(2000),《女性觀照下的男性——女作家小說析論》。台北:聯合文學。(評論)

以女性主義進行文學批評,究竟是何樣態?希望從這本書中,我能學得皮毛一二。


~~~~~~~~~~~~~~~~~~~~~~~~~~~~~~~~
◎李黎(2000),《玫瑰蕾的名字》。台北:聯合文學。(散文)

當年被《晴天筆記》(1996,聯合文學)重重地感動,至今不忘。後來李黎再出書,總會引我注意。《玫》書談文學也談電影,文字迷宮裡必定讓人樂此不疲。


~~~~~~~~~~~~~~~~~~~~~~~~~~~~~~~~
◎黃寶蓮(2002),《仰天45°角:一個女子的生活史》。台北:聯合文學。(散文)

這本書其實已經看過,但對於文中那細細膩膩的描寫,以及饒有興味的黑白攝影,印象極為深刻。於是,趁著「聯文出版社」大清倉,趕緊買下。


~~~~~~~~~~~~~~~~~~~~~~~~~~~~~~~~
◎陳義芝(2002),《我年輕的戀人》。台北:聯合文學。(新詩)

學院派詩人作品,其實不太吸引我。少數幾個裡面,陳義芝我還挺愛。當中有篇〈四月二十一日,大埤湖〉,描述其父去世前後記事,曾聽陳在大愛電視台某節目朗讀過,深為感動。


~~~~~~~~~~~~~~~~~~~~~~~~~~~~~~~~
◎席德進(2003),《孤飛之鷹——席德進七O至八O年代日記選》。台北:聯合文學。(日記)

對於具同族身份的作家,總會投以較多注目。席的文采或許遠不如畫技,但這樣一本重要「文獻」,不能放過。(另一本同時出版的《上裸男孩——席德進四O至六O年代日記選》,先前已購入。)


~~~~~~~~~~~~~~~~~~~~~~~~~~~~~~~~
◎王浩威(2004),《與自己和好——一位精神科醫師的生命看法》。台北:聯合文學。(散文)

過去看了好幾本王的書。諸如:《海岸浮現》(1995,平安)、《台灣查甫人》(1998,聯合文學)、《憂鬱的醫生,想飛》(1998,張老師)…等,都感受得到一份濃重的在地關懷。《與》書被列為「王浩威作品集1」,讓我相當期待後續新作。


~~~~~~~~~~~~~~~~~~~~~~~~~~~~~~~~
◎周夢蝶(2002),《約會》。台北:九歌。(新詩)

「孤獨國詩人」近年來「唯二」作品之一〔另一本為《十三朵白菊花》(2002,洪範)〕。文白夾雜之風格雖不甚習慣,卻極有可觀之處。書末並有詩人手抄〈九歌〉,墨風自成一格,十足難得。


~~~~~~~~~~~~~~~~~~~~~~~~~~~~~~~~
◎陳克華(2003),《哈佛‧雷特》。台北:九歌。(散文)

本書乃雜文集結,因而內文水準參差不齊。當中輯一「眼科醫生的生活記事」,所述皆為杏林點滴,由之可看出陳克華對己身職業的反思性。輯四「文化變奏曲」和輯五「台灣生病了」,極盡嘲諷與揶揄,但在開懷嘻笑之餘,其實提供了某些值得深思的論點。


~~~~~~~~~~~~~~~~~~~~~~~~~~~~~~~~
◎郭強生(2003),《在美國》。台北:九歌。(劇本)

本書包含兩個劇本,一為「東方女兒紅」,一為「慾可慾,非常慾」(The Desired)。後者曾由六月、蔡詩萍等人演出舞台劇版,雖未親炙,讀讀原著也好。全書中英對照,還可順便學學英文。


~~~~~~~~~~~~~~~~~~~~~~~~~~~~~~~~
◎Thomas Harris著,吳安蘭、江慧君譯(2001),《沈默的羔羊》。台北:皇冠。(長篇小說)

多年前,還沒看過電影版,就已讀過原著。而我永遠記得,有史以來,那絕無僅有的閱讀經驗。第一次讓我看書看到發抖的,就是它!


~~~~~~~~~~~~~~~~~~~~~~~~~~~~~~~~
◎Elfriede Jellinek著,潘勛譯(2003),《鋼琴教師》。台北:商周。(長篇小說)

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台唯一中譯作品。同事原本推薦電影版,但我想見識一下諾獎評委的品味,因此翻案,後終使本書進入下學期教師讀書會閱讀書單中。呵呵。


~~~~~~~~~~~~~~~~~~~~~~~~~~~~~~~~
◎Susan Sontag著,黃翠華譯(2001),《床上的愛麗思》。台北:唐山。(劇本)

在博客來網路書店挖到的寶。這位「美國良心」著作等身,且領域奇寬,舉凡評論、小說、論述、劇本…等,皆有一定水平。多看點,總是沒錯的。


~~~~~~~~~~~~~~~~~~~~~~~~~~~~~~~~
◎凌性傑(2004),《解釋學的春天》。高雄:松濤文社。(新詩)

當年我還是高中生時,在南部學子藝文圈中,甚有文名之人。比較訝異的是,在得了中國時報文學大獎後,凌竟未將作品交由北部知名出版社付梓。這是一種鄉愁的再現嗎?


~~~~~~~~~~~~~~~~~~~~~~~~~~~~~~~~
◎木馬出版社主編,鴻鴻等著(2004),《作家的城市地圖》。新店:木馬。(散文)

雖則有些篇章已經讀過,但整體美編甚好,極有質感,故買下。原本以為讀地理的小老公會有興趣,豈料…。算了,我自己看就好!(p.s.與《作家的愛情》可算同系列套書。)


~~~~~~~~~~~~~~~~~~~~~~~~~~~~~~~~
◎李錦章、周富美著,林聰勝攝(2004),《時間的病》。台南:印書小舖。(傳記)

閒逛博客來時,無意間發現這書。因為題材極有吸引力,立刻放入購物車。傳主是一血友愛滋病患者,與之前孫梓評《打開火盒子:血友病版畫家蔡宏達抵抗愛滋的故事》(2004,麥田)可相對照。書中附有多張照片,更添滲透力。


~~~~~~~~~~~~~~~~~~~~~~~~~~~~~~~~
◎墾丁男孩(2005),《男灣》。台北:寶瓶。(短篇小說)

PChome明日報個人新聞台中極有人氣的站台——「墾丁男孩愛情專賣店」——作品集結。出版社在書腰上打出「第一本探討搖頭文化、轟趴文化的同志小說」此等「聳動」口號,恐怕會讓某些讀者失望了。


~~~~~~~~~~~~~~~~~~~~~~~~~~~~~~~~
◎Gerald Durrell著,唐嘉慧譯(1995),《我的家人與其他動物》、《眾神的花園》。台北:大樹。(生態遊記)

趁著出版社五折出清而買下。可惜包裹寄來後,竟才通知《鳥、野獸與親戚》缺貨。氣死人了。我要成套的「希臘三部曲」啊。雖然兩本就已經夠厚重(近650頁),不知是否有讀完的可能,但或許抽出某些段落,亦可對孩子進行教學。


~~~~~~~~~~~~~~~~~~~~~~~~~~~~~~~~
◎許佑生(1993),《看見自己的側臉》。台北:東潤。(散文)

多年前的舊作。略翻過後,發現其中對於感情的描述,很是隱澀。這不免讓我想到:「出櫃等於做自己嗎?」

~~~~~~~~~~~~~~~~~~~~~~~~~~~~~~~~
◎沈振中(1998),《鷹兒要回家》。台北:晨星。(生態記錄)

大約是國中吧,作者前作《老鷹的故事》(1993,晨星),讓我感動之餘,更開了另一扇觀看動物的窗。想了解台灣老鷹生態者,不能錯過這幾本。(2004又出了《老鷹的故事3:尋找失落的老鷹》。)


~~~~~~~~~~~~~~~~~~~~~~~~~~~~~~~~
◎顧燕翎主編(2000),《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論述)

教科用書。毫不艱澀,好看得很!

台長: 小豪
人氣(2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