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9-04 03:44:12| 人氣3,5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科學怪人》—— 超越技術的演出


之前已在《信報》有介紹2009英國國家劇院推出一個新計劃︰National Theatre Live (NT Live)在全球影院播放英國戲劇的現場像,2014年終於在香港幾家戲院播放,當中因牽涉太多電影技術,以致我們看到的,根本是一場沒法從現場觀眾角度觀賞劇場的作品,而是透過大量精細的鏡頭運用而成就出很具畫面效果的電影。《科學怪人》正是其中一齣透過螢幕越洋來港給觀眾欣賞的作品,一場從舞台佈局、導演手段乃至演員的真實性演繹也是頂級的演出。曾執導《迷幻列車》、《一百萬零一夜》的導演Danny Boyle回到劇場演繹這個演出,為了突出怪人(Creature)及科學家(Victor Frankenstein) 本是一體兩面的存在,而讓飾演彼此角色在不同版本中對調身份來演,而有了「版本一」及「版本二」的分別。而當我觀賞過兩個版本後,由於兩位演員演出怪人或科學家時,不論走位及至小動作也幾乎一致時,我更能明白,為何由《新福爾摩斯》電視劇走紅的Benedict Cumberbatch出演科學家及由《迷幻列車》演員Johnny Lee Miller演上怪人的「版本二」更勝一籌,那是超越技巧上的層次,而是演員與角色氣質上的完美配合,使得演出更有張力。

 

為何版本二會更好看,很大原因是Johnny Lee Miller身體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狂氣。縱然Benedict因曾修讀戲劇而有更多舞台經驗,不論在演出怪人時動作上有一種準確地模仿人類動作的生硬感,或演出科學家,尤如在《新福爾摩斯》電視劇時一樣演盡一份冷靜機智的學者光環,那種像電腦一樣冰冷地唸出對白的神態仍是令人著迷,然而正因他的精確演繹,而令出演怪人時少了一氛野獸感,情況如同一個人類嬰兒學習行走一樣,走出來的永遠是個未學會走路的正常人姿態,卻總沒法如Johnny,舉手投足也是個與怪人角色更為切合的畸胎感覺。翻查資料發現,導演在排練時要求二人去觀察傷建病人接受物理治療的康復情況,以致二人從演出甫開場起,演繹破蛹而出的怪人時才能模仿了一種四肢不協調的形狀。在此我必須再三強調二人在演出怪人動作時,其每一個小節也是一模一樣的,然而Johnny卻在動作之上,在表達未能控制臉部表情而出現抽搐的情況下,加入了個人的一種反叛性的情緒,一種僅在眼神流露出來的,從心而發的對世界既愛且恨的態度,那是務求每每皆準的Benedict無法做到的層次。

 

是次劇本並非忠於瑪麗.雪萊原著《科學怪人》以科學家Victor創造生命,思考生命及宿命為出發點,而更多以怪人為主體,以他被創造又被遺棄於世上,被世界排斥卻同時渴望創造主的愛的角度出發。當中編劇加入了怪人閱讀及鍾愛《失樂園》的情節,以回應被創造物卻被「神」離棄的絕望,卻又繼而心生對生存的渴求的態度。正如劇中科學家聽到怪人唸出《失樂園》內容而問他是否自比亞當,怪人回應︰「我本應是亞當,上帝以亞當為榮。但我成了撒旦的化身,因為們像驅逐撒旦一樣驅逐了我。」。如此可見,縱使演出中科學家及怪人兩個均是重要角色,但從肢體動作到內心演繹上,在作品中怪人還是較為重要,以致誰來發揮怪人對生存及愛的飢渴感,便直接影響了整體演出的質素。更深入來看,我認為編劇以《失樂園》切入《科》的故事,重點當然如同《失》一樣,要辯證神對人類的態度,但更重要的是,如果說怪人如同亞當,倒不如說怪人更像路西法(撒旦),路斯法在《失》中被神創造繼而又被無視,最終因為妒忌而與神對抗,成為墮天的撒旦,更與神周旋於人類世界,成為光與暗的對立面,這與《科》怪人與科學家一體兩面的狀態一致,正如演出中二人在面對愛(Love)時,同樣地感到無力與不知所措,怪人不懂得愛而渴求具體的愛,科學家只看到具體的物象卻不了解無形的愛,更說他總是一手握死近在咫尺的愛(他因研究而漠視妻子與弟弟)。最終,他倆沒有在人世間學習到難得的愛,卻輕易地因為被傷害而學會了恨,以致最後一幕二人一同走到極北之地,互相追逐及仇視,也互相依偎及依賴,科學家說因為有你我才有追尋生存的動力,怪人回應因為有你我才有生存的希望。

 

無可否認,是次作品的兩個版本均是超水準的演出,只是Johnny太適合當怪人,Benedict又是帥又是冷漠也與科學家的氣質相近,使版本二更為好看。兩位演員所要做的,從一開始便不是演一些戲,做一些技術給觀眾看,而是不論演出怪人或是科學家,也是通過改變身體的形態,繼而成就一份真實的感覺。更重要是從兩個版本二人對換身份卻動作一致可見,導演所要求的是演員身體的極限準確性,以及對每對句台詞及音質重量的真情流露,這不是只要求演員走走台位,便當成排練完畢的「搵食」導演可以想像的功夫。那是一種誓要將最高層次的戲劇藝術呈現予觀眾的執著,那怕觀眾未有足夠力量覺察當中的精緻,但創作人仍要對自身創造出來的藝術品有最完美圴追求,如同劇本中的科學家一樣,近乎瘋狂地向無人能及的領域挑戰。

 

觀賞場次︰

2014827:30pmIFC 百老匯電影院 (版本二)

2014816 7:20pmAMC 電影院(版本一)

文章已刊於《Art Plus》2014,9月

台長: 肥力 felixism
人氣(3,52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