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16 15:16:39| 人氣8,3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西螺大橋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西螺大橋 > 余光中

矗然,鋼的靈魂醒著。

嚴肅的靜鏗鏘著。

 

西螺平原的海風猛撼著這座

力的圖案,美的網,猛撼著這座

意志之塔的每一根神經,

猛撼著,而且絕望地嘯著。

而鐵釘的齒緊緊咬著,鐵臂的手緊緊握著

嚴肅的靜。

 

於是,我的靈魂也醒了,我知道

既渡的我將異於

未渡的我,我知道

彼岸的我不能復原為

此岸的我。

但命運自神秘的一點伸過來

一千條歡迎的臂,我必須渡河。

 

面臨通向另一個世界的

走廊,我微微地顫抖。

但西螺平原的壯闊的風

迎面撲來,告我以海在彼端,

我微微地顫抖,但是我

必須渡河!

 

矗立著,龐大的沈默。

醒著,鋼的靈魂。

1958年3月13日

附註:三月七日與夏菁同車北返,將渡西螺大橋,停車攝影多幀。守橋警員向我借望遠鏡窺望橋的彼端良久,且說:「守橋這麼久,一直還不知道那一頭是什麼樣子呢!」

老照片細說過往歲月

古今對照,歲月的履痕緩緩碾過。

西螺大橋

西螺大橋號稱遠東第一大鐵橋,是本省南北運輸的交通樞紐。座落於濁水溪下游 ,橫跨於濁水溪之上,聯絡彰、雲兩縣。全長1939公尺,橋面寬約7.3公尺採華倫氏穿式,鋼鐵作架,水泥作墩,桁樑引孔,舊時曾附設台糖的小火車軌道,形成火車與汽車並行的奇觀。該橋於民國26年10月動工,後因珍珠港事變,使工程停擺,至民國41年5月方始復工,於同年12月全部完工,翌年1月28日正式通車。

 而今高速公路取代了西螺大橋的大部份運輸,但路過西螺前去感受過橋時的開闊感,欣賞浩大的工程傑作,是另一種收穫與感受。此仍足以表徵本縣的精神風貌 ,亦十分具有觀光價值。為紀念其功績及提供遊憩場所,計劃於南側興闢西螺大橋公園。

西螺大橋沿革

濁水溪溪水湍急,在日據時期,扼控南北交通,有如「天塹」,每當颱風季節,山洪驟至,舟楫難渡,南北兩地商旅無法往來,成為地方經濟建設的一大障礙。每年大甲媽祖行經濁水溪時,總是拉繩結伴涉溪而過,險象環生。鑑於此,西螺地方人士於民國廿五年成立「西螺架設濁水溪人道橋同盟會」,屢向日本當局陳請,才獲准興建,並於民國廿六年十月正式動工。為減少施工的障礙和危險,利用冬季枯水期施工。因此到民國廿九年二月,才完成卅二座橋墩。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軍需日絀,竟將建橋的鋼筋運到海南島修築碼頭,使得工程中輟。

台灣光復後,美國提供了價值113萬美元的鋼筋;於民國41年5月再度開工,採南北兩岸同時施工,鋼樑以烤紅的大卯釘來拴緊(每一橋孔約需八千根),穩固牢靠。因積極趕工,於41年12月25日完工。橋長1939.03公尺,橋寬7.32公尺,在當時傲視遠東。為使台糖公司運輸甘蔗及載運旅客方便,還特地在大橋鋪設小火車鐵軌,形成汽車與火車在橋上並駕齊驅的奇景,但也常肇車禍,被鎮民封為「催命鐵道」,因此台糖於民國60年將鐵道拆除。

民國42年1月24日舉行落成典禮,由當時的行政院長陳誠和省主席吳國楨共同剪綵。1月28日舉行通車典禮。民國七十九年禁止十五公噸以上重車通行,現在僅讓小型車通行。89年暑假重新修補油漆。

http://www.ttvs.cy.edu.tw/kcc/silou/silou.htm

成了歷史建築

台長: 荷塘詩韻 二
人氣(8,348)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心情日記 |
此分類下一篇:農業社會器具回顧展
此分類上一篇:雲林故事館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