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31 15:53:51| 人氣6,126| 回應7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活美學的一課

推薦 1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學的一課,從觀察大自然花草樹木四季裡的變化開始。清晨的高速公路休息站,我捕捉了一幅風景,犒賞自己。

 

 

 是專程來新竹,緣於要聆聽蔣勳老師講解富春山居圖,地點在清大。抵達新竹,先來新竹市美術館暨開拓館。這棟老建築歷史沿革如下:這兒原名 叫新竹市役所,日治時期日本在台灣施行地方自治,大正與昭和年間,歷經多次的市街改正,其中主要者有新竹市隸屬新竹州新竹郡,州以下設立郡役所,街役場作為地方自治機構,新竹市行政層級屬於「新竹街」層級,它的辦公廳舍稱為新竹街役場,相當於現在的鎮公所。1930年,由於人口成長,政經地位日顯重要升格為新竹市,遂設新竹市役所作為辦公處。

光復後由國民黨新竹縣黨部使用,後來移交給新竹市政府,成為北區戶政事務所。新竹市役所於民國九十年經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加以整修後,民國96年 12月25日重新開館啟用,定名「新竹市美術館暨開拓館」,讓古蹟重現新生命。

 

 

 

 

 

 

 

  

 

親水公園,綠意盎然。新竹人好福氣,有這麼美麗的公園及護城河,真讓人羨慕。

 

 

如假包換,魚多得不得了,還有烏龜。

 

榔榆,樹很漂亮。樹幹表皮呈現的紋路也如此盎然。

 

烏龜和小魚兒。

 也有蓮花娉婷綻放

 

 

 演講是下午兩點開始。我一點鐘到,已經有人在排隊了。蔣老師的魅力銳不可當,更可貴的是當地市民參加之踴躍讓我寡目相看。是物質以外,精神層面的提升。因此我也加入排隊的行列。一點二十五分開放進場。還好沒有讓聽眾站太久。這是美麗的成功湖。

 

 波光瀲灩,讓人不禁讚嘆。富春山居圖作者是黃公望。黃公望生於1269年,本姓陸,江蘇常熟人。自幼家境貧困,父母無力撫養。當時永嘉九十歲老翁黃樂,沒有子嗣,收養了天資聰穎的這孩子,黃樂歡喜不已,跟人說:「黃公望子久矣!」意思是說「黃公」我盼望有個孩子很久了。這名被收養的孩子便改名「黃公望」字「子久」。

被收養的孩子後來成為元朝歷史上最傑出的大畫家。富春山居圖是畫家82歲上下富春江創作的山水長卷。近山線條皴擦,遠山淡墨渲染,沙渚兩岸,樹石錯落,極富變化。黃公四十歲以後,因案被牽連下獄。五十歲出獄,混跡全真教中,賣卜維生(算命),與儒道釋三教文人有所往來。

六十歲以前很少畫作傳世,但學養豐富,遊歷名山大川,使他筆下山水寬闊淡遠。此畫寫江岸山巒疊嶂,渾厚大氣,描繪客觀風景也同時抒寫胸中豁達襟懷。近700公分長卷,觀看者如坐舟中,舟行江上,忽遠忽近,忽快忽慢,兩岸山勢隨季節晨昏晦明,變化莫測。

樹叢林間,或漁人垂釣,或一人獨坐茅草亭中,倚靠欄杆,看水中鴨群浮沈遊戲。天長地久,彷彿時間靜止,物我兩忘。

作者在圖中傳達了他信仰的老莊道家哲學,萬物靜觀,沈澱出清明悠遠的生命情懷,對生活在匆忙中的現代人,更提供了精神上另一種嚮往。

八十歲,經歷生命的起落,閱歷盡人世滄桑,愛恨恩怨都如船過水無痕,因此可以這樣靜觀面前平靜無波的風景。

此畫在元代以後成為歷史巨作,影響明清六百多年繪畫主流。黃公望晚年領悟生命的淡遠山水,因此成為收藏家重金搶奪的對象。

黃公望在西元1350年在畫上題跋,暗示將來這張畫將落入人間一場「巧取豪奪」,精通易理的老畫家似乎早已洞燭機先了。

清代順治七年(西元1650年)經歷三百年,收藏家吳洪裕得到富春山居圖長卷,愛不釋手,臨終不能瞑目,下令姪兒火殉,這張畫因此燒斷,燒斷後,前端51公分,目前收藏在浙江博物館,後面五分之四約640公分典藏於台北故宮。2011年六月二日起前後兩段將合璧在台北故宮展出。

老畫家晚年自號「大癡」,聰明去盡,畫卷結尾,高山陡峻之後,一帶遠山婉轉起伏,如餘音裊裊,在山水間迴盪,彷彿還在說著人生的執著與領悟。

備註:上述摘錄自蔣勳老師的導讀。

 

蔣勳主講「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卷」

 這是禮堂,演講所在。

 

 

美學系列/剩山合璧

 

【聯合報蔣勳】

2011.05.20 03:37 am

 

看〈剩山圖〉可以了解黃公望最初作畫的構圖動機,從一座頂天立地渾厚大山起始,長篇鉅製,拉開序幕,如同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一開頭的重音,莊嚴大器,有立刻震懾住人的視覺的效果……

圖一:以電腦合成前段〈剩山圖〉(現藏浙江博物館)和現存台北故宮的〈富春山居圖〉。

二十世紀七年代的論戰

上個世紀的七年代前後,曾經掀起過有關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熱烈討論。參與論戰的有 徐復觀 先生、 張光賓 先生等。筆者當時就讀藝術研究所,多在故宮上課,〈富春山居〉包括「無用師卷」、「子明卷」都常在課堂討論,也有機會同時看到兩件原作。

徐復觀先生是大家尊敬的學者,但是或許因為在繪畫創作上實際經驗較少,他指明「無用師卷」是偽作的結論多不為藝術界接受。 張光賓 先生考證平實詳盡,給予當時還是學生的筆者最大啟發。 張 先生在當時論戰中立論最為謹慎,態度最為謙遜平和,匆匆四十年, 張 先生已屆九十高齡,書畫創作登峰造極,以寬闊包容之心入書畫逸境,大癡〈富春山居〉如此, 張 先生亦如此。

當時論戰各方多從史料考證入手,較少談論到繪畫筆墨本身。考證史料是論戰基礎,但藝術創作最終還是要回到畫的本身。一卷〈富春山居〉如此多的傳奇故事,但是作為元代最傑出的一件繪畫,繪畫本身的美學定位或許才是重點。

浙江前段〈剩山圖〉要來台灣了,得以和台北故宮收藏的後段合璧觀看。兩段焚燒分割以來,這是三百多年來第一次可以整體討論作者全卷的構圖章法。

三百六十年來,多少收藏者(包括乾隆)都沒有今日這殊勝因緣,站在畫卷前面,心懷感念,也還是會想到大癡在卷末說的:「庶使知其成就之難。」

合璧的重要

以前只看台北故宮收藏的〈富春山居〉,開頭一段是一帶丘陵,大約只占畫面一半高度。一幅長達近七百公分的巨幅長卷,從這樣低矮的丘陵開始,結構上有點不合理。丘陵上端還有一抹淡墨渲染的遠山,也開始得有點沒頭沒腦。因此,浙江博物館收藏的燒斷的前段來了,連接起來,〈富春山居〉圖長卷也才有了真正結構上的完整性。我們可以嘗試用現代電腦合成技術把這兩段連接起來(圖一),山脈水源就都有了頭緒。

浙江博物館的〈富春山居〉圖正是順治7年吳問卿火殉燒斷的最前段部分。

燒斷的前段原作,被吳貞度從火中搶出,重新裝裱,剩下51.4公分,上下也有殘毀,高度剩餘31.8公分,這一段殘卷的開頭,被重新裝裱,命名為〈剩山圖〉,賣給了書畫鑑藏名家吳其貞。

吳其貞在他的著名書畫著錄《書畫記》裡很詳細談到畫卷被火焚燒與搶救的故事,《書畫記》說:原畫「六張紙,長三丈六尺」。燒毀以後,後段五張紙「長三丈」。至於最前段,燒焦部分──:「其圖揭下燒焦紙,尚存尺五、六寸,而山水一丘一壑之景,全不似裁切者,今為予所得,名為〈剩山圖〉。」

雖然只擁有燒斷的一小部分,吳其貞還是覺得滿意極了,他也覺得這小小尺幅,一丘一壑,結構上完整,可以獨立欣賞,完全看不出是燒焦後的殘餘。

吳其貞命名的〈剩山圖〉在康熙年間轉到了王廷賓手中。同治、光緒年間,再轉手一位姓陳的收藏家。民國27年(1938),成為畫家吳湖帆的珍藏。1956年,吳湖帆將〈剩山圖〉轉給浙江博物館迄今。

吳湖帆收藏到〈剩山圖〉,珍愛異常,當作吳氏「梅影書屋」的「祕寶」,親自在包首題簽──「畫苑墨皇元黃子久富春山居圖真迹燼餘殘本」。

台北故宮〈富春山居〉圖卷的高度是33公分,〈剩山圖〉是31.8公分,畫卷丟入火中,外圍一圈受火最嚴重,燒焦部分,上下截去約 一公分 餘。

吳湖帆在這重裱的〈剩山圖〉左右兩側騎縫處都押撳了自己與「梅影書屋」的收藏印記。

看〈剩山圖〉可以了解黃公望最初作畫的構圖動機,從一座頂天立地渾厚大山起始,長篇鉅製,拉開序幕,如同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一開頭的重音,莊嚴大器,有立刻震懾住人的視覺效果。

也像李白〈蜀道難〉歌行長詩的開頭幾個短節奏的重音:「噫!吁!嚱!危乎!高哉!」

這一起句,大器磅礴,塞滿畫面空間,峰巒圓渾敦厚,不露鋒芒,緩和的土墩,層層堆疊,黃公望使用他最具特色的「長披麻皴」筆法,以毛筆中鋒向下披刷,形成土壤厚實鬆秀的質感,山嵐霧氣迷離,表現出江南山水飽含濕潤的水氣特色。大山山頭多堆疊的「礬頭」,「礬頭」是黃公望在他的畫論〈寫山水訣〉中特別提到的。他談到五代的山水畫家「董源」,以南京一帶的風景作寫生對象。〈寫山水訣〉裡說:「董源小山石謂之『礬頭』。山中多雲氣,此亦金陵(南京)山景。」

〈剩山圖〉近、中、遠三座主山的山頭都有明顯「礬頭」,小山石堆疊,分開前後山的遠近。

「礬頭」山石間也用濃墨密聚點苔,濃墨的苔點,濃墨的小樹叢,在淡墨風景中都形成醒目的視覺聚焦。

〈富春山居〉第一段墨色最美,墨色極淡,像透明的水痕,流動著光,一縷一縷的光,流盪在山嵐薄霧掩映之中。

墨色是一種「煙」,好的墨稱為「松煙」或「頂煙」,是樹木燃燒升起的煙,越輕細的「煙」,飛揚得越高的「煙」,越是透明輕盈,有被光線穿透的效果。黃公望的〈寫山水訣〉數次說到「墨法」:「畫石之法,先從淡墨起,可改可救。漸用濃墨者為上。」

這是講「墨」的層次,先淡而濃,可以修正添加,與西方炭筆素描的方法類似。〈富春山居〉第一段特別可以看到一片淡墨山水間濃墨的醒目,濃墨用在「礬頭」,用在「苔點」,用在「坡腳」,用在「樹幹」。

〈寫山水訣〉中說:「糊塗其筆,謂之有墨。」〈富春山居〉第一段有多處水面都是用淡墨「糊塗其筆」,再以濃墨簡筆勾出。

〈寫山水訣〉裡黃公望慨嘆「用墨最難」,在〈富春山居〉第一段可以得到最好的印證。

拿著〈寫山水訣〉的畫論,對著看〈富春山居〉,可以充分了解黃公望的繪畫創作與美學理論的一致性。

〈剩山圖〉51.4公分的長度,從三座主山開始,到全幅三分之二,主山緩緩向左下傾斜成低矮丘陵,正好連接起台北故宮的後段。主山上方一帶遠山隔水相望,也正是台北故宮後段一抹淡墨遠山的源頭。

當初火燒,捲在中間的畫心沒有受損,總共有636.9公分,非常完整,但是沒有連接著〈剩山圖〉來看,還是少了頭,少了詩篇的起句,少了樂章的序曲。〈富春山居〉第一張紙的一段是從〈剩山圖〉的頂天立地構圖一路向左下傾斜,視覺從大山移轉到一帶丘陵的中景,一抹淡墨遠山長長拖帶,如漂浮水上的一縷似有似無的霧氣。

最精采的是第一段結束,視點忽然壓低,畫面三分之二的高度都是留白,長達約50公分,只有下側邊緣稍見洲渚台嶼,稀疏樹梢,水軒臨岸,三株枯松,或偃或仰,襯托出上端全面的留白。

黃公望用「墨」塗染,或用「筆」勾勒,如他在跋尾中說的在三、四年間「亹亹布置」,他對構圖的經營講究,在第一段中可以見到功夫。

可惜第一段結尾處最精采的「留白」上面壓了乾隆皇帝命令大臣梁詩正寫的長跋,二十餘行的僵硬楷書塞滿留白空間,破壞了黃公望原來構思的通透空靈,黃公望〈寫山水訣〉裡說:「山水中用筆法,謂之筋骨相連。」一段創作者極富靈氣的山脈水源硬生生被後來無知者斨害扼斷,筋斷骨折,令人扼腕。

乾隆的誤讀

乾隆皇帝命梁詩正寫的大篇題跋正壓在〈富春山居〉圖第一段的結尾留白處,如果用現代電腦修圖除去,可以恢復原作精采的結構空間配置,由大山的「實」逐步進入水天一色留白的「虛」,的確是黃公望安排大開大闔的全卷開宗明義的序曲。

乾隆的題跋破壞了原作構圖的經營,而題跋的內容更是對原作的一大誤讀。

到了清初,經過「火殉」,原來就被譽為元人山水鉅製的〈富春山居〉圖,加上傳奇故事,更是聲名大噪。「巧取」與「豪奪」的人,企圖以這張畫卷謀暴利沽名釣譽的人,當然也越來越多。

乾隆皇帝是以書畫收藏自負的君王,自然不會放過〈富春山居〉圖。他在這一段題跋一開始就說:世傳「富春山居圖,為黃子久畫卷之冠。」

帝王權貴者心中有慾望,下面一干大臣攀附者,都會不遺餘力,不擇手段,想辦法去滿足這慾望。

乾隆10年(1745),有人變造了一卷〈富春山居〉偽作,賣入內府,乾隆如獲至寶,在畫卷上一再題記蓋印,密密麻麻,不留一點餘地。這一卷偽作也就是世人所稱的「子明卷」,目前也收藏在台北故宮。也許是上天開了乾隆一個大玩笑,第二年(1746)真本的〈無用師卷富春山居〉就出現了。

乾隆或許無法有能力鑑別真偽,但或許,極有可能,因為在前一年已經大張旗鼓,讚美了偽作,密密麻麻的題記一時也難抹去,只好「硬拗」,指稱後出的這一件真品是偽作,以真為假,要梁詩正撰寫長跋,說這一卷〈富春山居〉「筆力苶弱,其為贗鼎無疑」,「苶」(音ㄋㄧㄝˊ疲弱),乾隆直指這張傑出真品為「贗鼎」(偽作)。

乾隆身邊的文士專家很多,一定有人看得出乾隆判斷的錯誤,但是「天縱英明」,似乎帝王身邊的陪伴者也不敢或不願意大膽違逆上意。

黃公望的〈富春山居〉硬生生被判為偽作,如同打入了冷宮。

圖二:「無用師卷」裡的乾隆題跋(梁詩正書)。
(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沒想到,被乾隆有意或無意定為偽作的〈富春山居〉,卻幸運逃過一劫。因為乾隆只讓梁詩正在上面題跋一次,雖然破壞了第一段的留白,卻讓整幅畫卷保持清白完整,沒有受到「巧取者」與「豪奪者」的褻瀆汙染。(圖二)

一百年前吳問卿愛之欲其「死」的珍寶,又逃過一次劫難,黃公望卷末題跋說「庶使知其成就之難」,「成就」二字不只是創作之難,也是寶愛文物的心態之難吧。被誤判為偽作,像是不幸,卻使〈富春山居〉長卷在「冷宮」裡沉潛多年,逃過被過度愛戀的危險與傷害。

黃公望是修道之人,常以《易經》卜卦,大概也深知乾卦「潛龍(乾隆)勿用」一爻的智慧,九泉之下,可以會心一笑吧。

2011. 5. 20 聯合報

 

 

 成功湖畔鳥兒超多,麻雀也不怕人,有學生拿吐司餵食,結果不止麻雀,還有烏鶖 樹鵲都下來搶食,樹鵲尤其強悍,一搶到,立刻飛上枝頭,慢慢享受,吃完還會唱歌表示勝利,很有意思。

 

 樹鵲至少六七隻,實在驚豔,上下飛舞,眼睛搜尋著它們身影,也是一樂。

 

 正在大快朵頤的這隻樹鵲。

 

 因為不能攝影,只好等散會,拍一張人群散去的相片。座無虛席。絕無冷場。蔣老師真如作家張曉風所言是個善述者,飽讀詩書,鑽研書法字畫,不遺餘力者。兩個小時,收穫滿滿,感動滿滿。新竹 真的不遠,聆聽大師一堂課,勝讀十年書。六月二日故宮即將開展。值得期待。

 

 

台長: 荷塘詩韻 二
人氣(6,126) | 回應(7)| 推薦 (12)| 收藏 (0)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 個人分類: 心情日記 |
此分類下一篇:菜園荷韻
此分類上一篇:田野好風光

(悄悄話)
2011-05-31 19:57:07
(悄悄話)
2011-05-31 20:45:37
(悄悄話)
2011-05-31 20:51:12
(悄悄話)
2011-05-31 23:40:43
(悄悄話)
2011-06-01 00:17:26
(悄悄話)
2011-06-01 07:15:12
(悄悄話)
2011-06-01 10:14:07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