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7-15 20:20:17| 人氣1,76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陳義芝/拍擊流水的哀歌——《為了下一次的重逢》新版序

推薦 1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陳義芝/拍擊流水的哀歌——《為了下一次的重逢》新版序

2021-07-03 06:17 聯合報 / 陳義芝

2006年春初,有一天紅媛上靈鷲山參加法會,我開車送她之後,轉回澳底找了一家咖啡屋,憑窗坐下,打開一個綠色背包,翻撿2003年收攏於其中的邦兒遺物及朋友安慰的信函。三年來的感傷塵埃似已沉降,這回又吹颳揚起,從午前坐到黃昏。

店家看我時而書寫,時而停筆拭淚,送過飲料輕食即未再打擾。印象中那一天顧客不多,我漸漸沉浸到一條唯我經驗、記憶的暗黑路途,一個人慢慢地邁步、彳亍,張望、回顧,偶見一絲光,光又隱去;有時重濁地呼吸,長長地抒吐一口大氣,有時不免眼熱,鼻酸……

窗外那株山茶已開盡。天漸暗,離去前我總算將〈為了下一次的重逢〉初稿寫好。

春天過完,夏天重訪最初引領我皈依佛法的日月潭玄奘寺,執筆〈再見山門〉時自覺心念已重生,乃決定將2003年寫的〈運河邊上〉,2004年的〈異鄉人〉、〈再別艾城〉,連同之前未付梓之散文彙編成冊,於是有了時隔上一本散文集十九年之久的新集,書名即採用我在咖啡屋所寫那篇補恨之作。

回想遭遇生死頭一年,我小心翼翼地試著過平常日子,不把心中的霾害顯露於外。因在媒體工作,少不了外在事務,〈運河邊上〉就是為參加台灣文學館開館而作。住在台南市區運河邊的旅館,除參觀行程,我大多待在室內,望著戶外街景,想著運河的前世今生,內心塞滿興亡的茫然。

〈運河邊上〉是那年唯一的一篇散文;詩稿,也只得〈一筏過渡〉一首:

一筏過渡似紅蓮

消失在霧中

「兒女情,原泡影也」

此話遽爾成真

詩成於靈鷲山無生道場觀海台,傍晚時分,獨自一人遙看西方,海天交接往上空延伸,透光與不透光的雲霞靜止、翻湧、追逐,如魚鱗如草露,如電眼如光箭,心想世間情約莫如此──誰不是情識難明、情根難斷,而愛慾卻像塞壬美妙惑人的歌聲,無人能斷聽!

經過一年,為了難忘的紀念,我又寫下〈哀歌〉、〈焚燬的家書〉。「燬」字原不須加火字旁,刻意加上,因火葬那一片火光由我按鈕點著,強烈地存在腦子裡。送別瀕危與死去的他,那一刻,我都記在〈異鄉人〉中:

艾德蒙頓時間六月十日下午五時三十分,兩位生養他的白髮人為他覆上往生被。他呼吸何時停止,圍繞邊的人都不甚清楚,但大家親眼望著他走完最後一程,距離我與他最後溝通捐贈器官時,不到一個鐘頭。他終於放下塵世的父母,放下一群死生好友,跟著菩薩去了。四天後我親手按下火葬的按鈕,轟一聲,目送他形體化去像紅蓮被接引到西方。

生死兩隔最教人難以適應的是,通話的管道被截斷,〈焚燬的家書〉於是以「我怎能再和你說話/和雪花飄落說,和冰河融溶說」起筆,歸結於「告訴我,告訴我怎能再和你說話/說至死方休的話」。斷情容易嗎?我在詩中對邦兒說:「你父你母養育過你的生,現在仍養育著你的死」。「死」如何養育?──我確實知道,養在做母親的頭上,由黑髮變成白髮,養在她止不住的淚流,也養在她的身體內部,一夕之間停經。

「生兒育女看似尋常,其實,我們做父母的都被瞞著,被宿命,被一個神祕的故事,被輪迴的謎或諸神的探險。」這是簡媜的話。〈為了下一次的重逢〉如果值得讀,多因我摘錄有長輩及朋友針對性的寬解智慧語。邦兒之死,原來,是要我補修人生最重的一門課。

第二年康兒自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畢業,決定搬離艾德蒙頓,我陪他從艾德蒙頓駕車到溫哥華,來回兩趟。第一趟行程留痕於〈再別艾城〉一文,家人一同先重走邦兒騎車奔馳的河岸道路,重訪他念的初中、打過工的洗車場、立了他牌位的佛光講堂,及曾共遊的傑士伯公園、派翠西亞湖……。再見了傷心之城!一千二百公里長程,父子倆翻開生命的下一章。

書中另收三篇悼亡之作,一寫張子良老師的〈別後消息〉,一寫知交洪醒夫的相關記憶,附錄〈寧波女子〉則是紀念晚境孤寂寡歡的岳母。人生短暫,但卻要經歷多少悲涼情事啊!真如李賀所感嘆「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為了不使整本集子過於蕭瑟慘惻,最後編入九篇解構聖修伯里《小王子》的愛情小品,其構思旨趣,顯係企慕羅蘭巴特《戀人絮語》對哥德《少年維特的煩惱》之解構。以抒情的筆辯證愛有生命,愛是不死的,不管身在天涯海角,也不管人世如何星移斗轉。這一嘗試新鮮,二十年後的今天重讀,仍為其純潔的許諾、神祕的眼神、在沙漠找一口井的夢想,覺得莊嚴。這一輯文字也論及死亡,並不忌諱訣別的對話,例如:

「我將喃喃問:妳去到哪裡?為什麼要去另一個星球找愛情?那是不是我的錯?我將抵達很藍很藍的海,坐上山崖,風吹得眼痠,陽光在水面反照出一片片魚鱗的光。

「妳望得到我,一定會曉得我將綿綿思念託給了花魂。夜深時,滿天星斗像喧譁的浪甩上天。我有別人沒有的星星在眼裡,有一口美麗的井,藏在作夢的沙漠……

《為了下一次的重逢》出版後六年,我在爾雅結集了另一本散文《歌聲越過山丘》,其中較受注目的篇章是〈海濱漁夫〉及〈編輯桌上最後一批信〉,對我別有意義的篇章還包括:記瘂弦的〈趨於樂而困於禮的靈魂〉,記楊牧的〈遙望或者親近〉,記余光中的〈過余光中家〉等篇,三位前輩詩人各有獨特詩風,都提攜過我,三位也都有我奉贈的詩。詩、文雙寫的原因是:詩所不能包容的細節,散文適足以含納。

邦兒猝然離世,讓我深覺散文有詩所不能取代的功用。散文不僅長於記實,透過語言描繪、語氣渲染、意境營造,也完全可以開展出與詩筆頡頏的境界,形成獨立於現實生活之外的文本,它與小說、詩同樣歸屬為文學創作,原因在此。散文真不真實的爭論多無必要,「真實」所要求的是作者的感情;事件之所以能夠凸顯,必因作者用情十足,鑽探實深。

個人經歷死別試煉,曾經至痛的經驗若不藉散文銘刻成字,在時間的強風中,難保不日漸磨蝕。《為了下一次的重逢》既是與愛與死對話,其意義就在情感銘刻,十五年前由九歌出版,至今印行超過一萬本,日前編輯來信決出新版,希望得以修正初印本少許誤植。我珍惜與讀者的交流,特增編同屬倫理悲歡、曾獲2012年度散文獎的作品〈戰地斷鴻〉,並手寫這篇短文,作為新版序。

 

台長: 荷塘詩韻 二
人氣(1,765) | 回應(1)| 推薦 (11)|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散文 |
此分類下一篇:我的水電師傅朋友
此分類上一篇:為了下一次的重逢-----陳義芝

旅人
感謝推介分享
2021-07-15 21:06:36
版主回應
七月 三日 讀到 副刊 新序 , 去找出書本。 看見詩人的簽名及日期。

有些什麼 又被觸動 ...人 終究如落葉飄零 ...啊
2021-07-16 10:52:22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