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7-02 10:46:20| 人氣1,112|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喬林品詩】 旅人的〈問號〉 喬林 |2012.04.23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喬林品詩】 旅人的〈問號〉

喬林 |2012.04.23

一支拐杖

走著

走向蒼茫的歲月



一支拐杖

敲著

敲打安息的泥土



這是什麼



在彎腰時

手握的問號

扶著寂寞

——選自《混聲合唱一「笠」詩選》

,1992年2月,春暉出版社

※詩人

旅人(一九四四年-)曾任中小學教師,審計部參事退休,現再入國立台灣師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班就讀。曾任師大噴泉詩社社長。著有詩集《一日之旅》、《台灣詩人群像——旅人詩集》及《中國新詩論史》。《中國新詩論史》出版於一九九一年,為台灣出版的第一本新詩論史,華文新詩的發展因中國政治因素的影響停滯數十年,以致台灣成了世界華文新詩繼續發展中心,因此後來此一著作廣為中國學者所引用。

「詩」的意味,慣常廣泛的被使用在音樂、書畫等等藝術境界上。而語言是「詩」最具體的存在居所,所以詩人都努力以文字符號來建築他的詩作。在詩的建築裡,文字不再僅止於字典義的符號,而是綜合著其意指的形體、圖像、色彩、聲音、場景等等的信息載體,而鑄就了一個詩人自我觀照的意念和情感,我們在這一首詩裡讀到了這仿真的鏡像詩境。

※品詩

這首詩作者寫於一九七九年,時年三十五歲便有這種思想,令人驚訝。

第一節,「一支拐杖/走著/走向蒼茫的歲月」。作者用其「一支拐杖/走著」極其簡約的語言,圖像出一支拐杖,和一在拐杖協力下走路的老者身體,在走著,走在蒼茫時空的場景。

在身體社會學的理解上,當進入了社會生活的身體,即被視為生理客體。在最簡約的情況下,把對這生理客體的觀察,區分為生理身體和交往身體。生理身體即肉體,它是關於生、死、痛苦、快樂、饑餓、恐懼、美、醜等身體體驗的諸多變量的承載體。而交往身體則是以勞動交換生存基本所需、以權謀交換名位權(錢)勢的媒介。

在這行詩的畫境裡,那老者的身體已經沒有了交往身體這一區塊,只剩下預約死滅的生理身體,人的價值也就被減半,因此他沒有在詩語裡顯像,而被忽略的隱藏下來,其實他是這首詩的主體。

第二節,「一支拐杖/敲著/敲打安息的泥土」。與第一節相同以「一支拐杖」開頭,而後也是二、七字相同的句型的二行,表現出徐徐遲緩的動作節奏,以及心理意向。用敲打的方式,試問著要葬我安息的泥土如何?

然而到第三節,「這是什麼/?」,對那要安息的泥土,出現了疑惑,在彎腰俯視時,手握的拐杖變形成問號的具體物,扶著寂寞的老人,扶著蒼芒的空域與不相干的時間。

整首詩裡雖然沒有透露老人身體的符號語,但經由行動的語言符號畫面影像與意會的結合,反而突顯了老人身體的存在,及其對身體就要消失的悵然,詩的意味全然盡出。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259662

台長: 荷塘詩韻 二
人氣(1,112) | 回應(2)| 推薦 (7)| 收藏 (0)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詩的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喬林品詩】 蔡秀菊的 〈父親的造型〉 喬林 |2012. 8. 20
此分類上一篇:季閒 讀詩 ( 轉 )

旅人
感謝推介分享
2023-07-03 20:20:41
版主回應
還真 有搜尋到 很驚喜。 這一篇 之前沒讀過 。

年輕時 的老靈魂 。
2023-07-03 20:22:29
旅人
這首詩
是年輕時
在國父紀念館慢跑時
突然想到寫的
不是很成熟的詩
謝謝台長指教
2023-07-03 20:32:05
版主回應
指教不敢 。 年輕才三十幾歲, 就能探討生命的多元面向, 很了不起。

三十幾 我都還沒起步呢。其實寫詩 每個人都有他的因緣,也得一路堅持, 多所涉獵, 才能不斷精進。

受困於現狀 我FB 幾乎越來 越少交流, 時間不足 是最大的挑戰。

寫得出來 還獲喬遴選來詩評, 是有一定的水平了。 老師客氣了。
2023-07-03 20:41:47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