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19 20:52:58| 人氣736|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小品】為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為妳】

 

妳是否為情所傷?為朋友所刺?妳是否擔心自己所學無法幫助妳維持生活現實的所需?或者為了其他的事正煩惱著?

 

從小到大,誰沒機會品嚐憂鬱呢?妳偶爾的憂鬱,也許正是一個體驗人生智慧的最佳機會。

 

因為心情有時不好,妳才能發現諸多安慰妳關心妳的親朋好友,是如何地溫暖妳的心窩。因為心情不好,所以妳發現人們的好。

 

因為心情有時不好,妳才能發現原來平淡無奇的日子,是最大的幸福,值得好好珍惜。因為心情不好,所以妳發現平淡的好。

 

因為心情有時不好,妳才能感受,面對困境的勇氣,讓妳清楚看見自己的堅強,明白自己的潛能。因為心情不好,妳找到勇氣,發現勇敢的好。

 

因為心情有時不好,妳才能知道,人生往往不是一帆風順,往往不是要什麼有什麼,於是妳學會感恩。因為心情不好,所以感恩,發現感恩的好。

 

因為心情有時不好,妳才能看見,我這一篇留言,是過來人對人生的體悟,是品嚐過風霜冰雪才綻放的梅花。因為心情不好,妳才開始欣賞梅花,發現梅花的美與好。

 

我感謝妳的心情,賜我靈感,寫出本文。

 

送來一杯熱拿鐵,為妳。

 

我又來看妳了。儘管仍然在茫茫人海中,但未必就被淹沒。至少妳上次回了個表情給我。

 

不知過多網友留言給妳是否造成妳的困擾?妳的回應變得非常簡短,無法說到多少話。是否有此感覺?

 

看到妳甜美的表情,我忽然想起了一個問題:被捧在掌心,甜蜜呵護,這是一種幸福,但有時掌心中的鳥兒,卻想展翅飛翔。

 

妳呢?假如妳是一隻鳥-

 

妳希望被一個好人,永遠被捧在掌心而不飛?一輩子不愁吃住,只同那個人當伴侶,共度一生,一輩子「小鳥依人」?

 

或是….妳選擇….獨自翩飛?

 

飛往遼闊的世界,吸收雲汽與葉露水,當一隻眼界開闊、自由自在的鳥兒,但也許必須忍受風雪冰霜、無依無靠的生活?

 

妳會如何回答?多數的女人又會如何回答?

 

回答了這問題,也許妳就聽到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

 

不論妳的答案是如何,我知道,我送來這杯拿鐵,妳會微笑地啜飲品嚐著,手心溫暖的滋味。

 

 

2005左右初稿

20080815 修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文學創作」

台長: 天光
人氣(736)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小品 |
此分類下一篇:【小品】關掉電視,打開廣播
此分類上一篇:【小品】夜讀大師

映彤
因為心情不好,所以每天告訴自己要笑向陽光;

因為人生諸多不順,才感謝每一個平淡無波的日子。

因為世態涼薄,人情荒冷,才學會感恩,慬得真(深)情以待。

因為從來沒有聽到讚美,才在詩裡追求美好的心情!

因為從來沒有被人捧在掌心,才願意愛得刻骨銘心,
學會了翩飛........

去愛,去為一個人之前,必須學會獨自翩飛,等愛的人,永遠不會慬得為一個人的快樂心情。

這篇舊文的心情,非常美,想必是泊樓一生最美的曾經吧!
賞讀了~還是頭香呢~~謝謝分享~~

晚安~泊~~^_*
2009-05-19 21:54:13
版主回應
感謝映彤的迴響。

所有的曾經,都是最美的。

人的一生,也許有無數個曾經,若能把每一段曾經都視為美感經驗的學習,那麼當臨老時回顧一生,也許便能感到無悔無憾。

這篇小品文,當初之所以寫,只是一時靈感而創作,並非為了特定對象而寫作。

我不太會把自己的現實生活毫無保留地放到網路文章當中供眾人逼視。但每一篇文章的靈感來源,或許會和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經歷有所連結,相信這是讀者可以體會的。

「為妳」是單純的創作,所欲描寫的是網路上的異性之間的情誼。

晚安!
2009-05-21 17:45:27
映彤
我以為寫詩,比較含蓄委婉;有無限的空間想像;
而散文則不隔現實,如朱自清、琦君、張秀亞及現代的一些散文作家,她們的文章,幾乎都在描述現實,
楊照說:「散文對他而言,是無望的發洩。」因此我
才會以為是你美麗的的曾經。

不過一路走來,我也熟知你的筆鋒常帶感情,而且動人,並非專對某一特定對象!


在人間福報上看到你的大作,為你感到高興,
我最近又停頓了投稿,不過這是長程目標,
也不妨礙~~

美在心中,心美萬物皆美~~晚安~泊樓
2009-05-21 20:39:30
版主回應
有些作家喜歡把自身的事情寫出來昭告天下,有些作家卻相反。我可能比較接近後者。

不知妳看到人間福報是怎樣的文章?是否是非文學的?因為我的散文並沒拿去投呢!

所謂美,必然是一種形式與內容皆取得和諧一致的狀態。而且這全然是主觀的。但若符合更多人的主觀,就會成為公認的美!

晚安
2009-05-22 20:59:01
映彤
其實只要是真摯的情感,昭告天下又有什麼不可?
林語堂在《京華煙雲》中,引用西哲的話說:「文學者,余以血淚以書之。」

而且詩,散文,小說就是敢於宣佈自己,只是宣佈的雖是個人之情感,但應是人類共通的情懷,普世的美感!
像很多畫家的自畫像。

映彤個人以為自己可以活成一個藝術品,做一個有故事的人,必然其生命是不同於常人的。

福報上刊載的是你的政論性文章

關於美,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理論上很多說法,
但最終而簡明的說法就是與真和善兼具,才能在時間
裡散發永恆之光!
2009-05-23 12:50:53
版主回應
福報上刊載的那篇,是經濟文章的投書,並不是政論。政論牽涉到意識形態爭議,除非自認觀點獨到,不然我覺得還是投經濟文章比較務實一點。

文學的情感方面,文字藉由傳播,就產生了「擴大器效應」。真誠的情感昭告天下,就等於從私密無限擴大成為千萬人閱讀而理解的故事。

張愛玲與胡蘭成,就是當代文學家自身故事經由文字擴大器無限放大的典型案例。

「小團圓」是張愛玲的自傳式小說,臨死前曾託說不要出版,但後人覺得不出版可惜,所以還是幫她出版了。這也使這位文學家的一生,更顯得複雜而多彩,足堪無數後人津津樂道且八卦一番。

有些文人喜歡這樣,有些不喜歡,就看人吧!
2009-05-24 20:56:00
別說
「人生」永遠是艱難的課題,走過的人會知道,但也只有細細品嚐著的人才能真正了悟吧!
心情好或不好,日子裡在所難免。偶爾的憂鬱,說樂觀點兒是開啟人生的智慧之門,可若悲觀了或許就真的憂鬱了。
古人也許對此早有感慨,西諺有云「當我們發現生命是怎麼一回事時人生已過了大半」,而孔子也說:四十而不惑...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那麼堅強也好,柔弱也罷,若沒有支持與安慰,沒有一點豁達的人生觀,又怎能走到七十才算開始的人生呢?

就說說這鳥兒,是要被捧在掌心?或者獨自翩飛?不也是跟著內心的慾望?
若說飛翔,是飛向水泥叢林?或者原野山林?不也跟著內心的慾望?

  泊樓的一杯熱拿鐵,不論為她?為他?
  溫暖在手卻感動在心,入口的滋味我想任誰都會銘記於心。
  非常感謝泊樓特地整理分享了這篇小品文,我感覺那溫度仍熨貼著我的記憶...
2009-05-24 00:10:59
版主回應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從而立到不惑之間,人,其實有太多的修練功課要去經歷。

柔弱本身,也含有剛強的本質存在。柔弱者可以涵容剛強者,因此,表面上看,也許是剛強者勝利;但長遠來看,柔弱者適應能力卻更強大。老子之理即如此。

美,在我看來,就是要將柔弱與剛強,作成一種和諧的狀態。剛柔並濟,剛如山,柔如水,風格就顯現了出來。

我寫文章,喜歡兩種都寫,以免偏廢而失衡。

問安別說!
2009-05-24 21:00:02
斷章
泊所寫的擔心
生活中都會遇到
擔心卻也無法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後
一段時間似乎又重複起

或許這就是人生或日常生活吧..
只是有些關心與關懷
無形中會形成一股力量
摧促著自己往前行
即使害怕猶疑也必須勇敢向前
因為時間不會因此而等待

人生不就是無數選擇所構成
即使是不選擇仍是一項選擇
這樣的過程,就累積成為自己的人生
是好?是壞?很難下定論...
也許走到盡頭後的回想..

自己回視此生,勉強能為自己的一生下些註解吧..

讀後感分享
2009-05-29 10:14:23
版主回應
多謝斷章分享。

如果人所面臨的問題,都不會重複,那這世界就相當太平了。正因為人經常在重複他不想重複的事情,所以這世界才如此容易讓他產生擔心。

人的一生,經常都在做抉擇。有時人以為抉擇之後還可以重來,但每一次的抉擇,就本質上講,都可說是無法重來的,即使後來真的重來了,卻因為時間點早已改變,一些時空背景也早已產生微妙的變化,因此並不等於真正的重來。

人走到最後,很難去定論說,「自己當初假如選擇另一個選項」會否比較好。

一方面,如前所述,因為人根本不可能真正“重新選擇”;

另一方面,自己的選擇,有時也會使選項本身產生變化,從而影響了結果﹝例如:假如選擇的是結婚對象,則對方可能也會因為你選擇他,而使他日後產生不一樣的人生,回頭過來又影響到你自己﹞;

第三方面,一項選擇的最後結果是好是壞,其實同時受到無數因緣條件所影響,人永遠無法很精確地去論斷地說:「我今天之所以有這結果,就是因為當初我的選擇是那樣」,因為人之所以會那樣,其實受到無數因緣條件所影響,既然不可能排除掉這些「外部因素」,就無法去推論說:「因為那樣,所以這樣」。﹝例如:人永遠無法說:假如我當初選擇和誰結婚,命運就一定如何,因為影響命運的因素有無數個,不是只有結婚對象那麼簡單﹞
2009-06-01 18:44:32
映彤
個人認為人生許多事,透過文學,就有了昇華的美好,
像演電影,與現實之間隔普一層距離;

當然有擴大八卦效用的文字,可能與文學無關,但是當時過境遷後,也有一些警世的作用,張愛玲本人之所以不願出版《小團圓》,也許攸關一些近代名人的聲譽,
至於她與胡蘭成,後人又有什麼可毀譽的?

”若得其情,哀矜而勿喜”,做為一個人,不過是同情了做為一個人的悲哀和憂喜!
太陽底下無鮮事,人不必多偉大,陰暗的一面,誰不曾經過,慶幸的是我們有文學,有詩,讓這個世界多了一些美好光明,讓那些被擠壓的人性,有機會夠透透氣,真實的人生如夢境,可是誰又能活得像夢一般美呢?
2009-05-29 13:28:57
版主回應
「她與胡蘭成,後人又有什麼可毀譽的?」 但世人就是喜歡毀譽!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既然如此,又有何“美好”可言?

很多時候,人之所以覺得什麼事情“美好”,正是因為覺得那是「新鮮事」。如同小說,之所以被人覺得好看,經常是因為讀者覺得文學家寫出了一些自己內心有感,卻說不出來的經歷與故事。

張愛玲與胡蘭成,與一般人的人生經歷相比,未必精彩多少,但由於他們兩人都是知名的人物,所以小老百姓和後人,總喜歡把他們的生活當成茶餘飯後的八卦話題,因為覺得這是「新鮮事」。這樣的八卦,卻經常回頭過來破壞了張愛玲小說原本給人的「美好」感覺。

這就好像璩美鳳、澎恰恰、陳冠希...等名人的光碟,其畫面內容又能有何特殊之處?不就和一般夫妻或外遇男女所做的事情相同而已?然而,就因為他們是名人,所以引起眾人的窺視欲,媒體也投眾人所好,鎮日炒作一番。

從此,世人提起這些人時,不是記得璩美鳳曾經接發多少弊案、澎恰恰曾經主持過怎樣的搞笑節目、陳冠希唱過多少好聽的歌...,世人如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們曾經在光碟中脫光衣服,被成千上萬的人所「欣賞」。

放在文學家身上,就不能不知曉這種效應。更應該加以避免,否則就是愚昧的。

假如莎士比亞被考古學者證明原來他曾經和英國女王一度想要私奔殉情,這新聞必然轟動世界,然後就會有評論者說:「原來羅密歐與茱麗葉是在寫莎翁和女王的自己的故事。」

之後更會有一大票歷史學者開始找到蛛絲馬跡,企圖證明原來莎翁對女王的一生有過深刻的影響,還因此使女王改變了某些政策,因而影響了大英帝國後來的歷史走向,從此得到結論:「大英帝國之所以曾經變成日不落大帝國,要歸功於莎翁與女王曾經有一腿。」

然後世人從此閱讀莎翁作品時,興趣不再是淒美的愛情故事本身,而是從故事中找出八卦,嘲笑一番,以證明:「莎翁和女王原來也不過只是和我ㄧ樣的平凡腳色而已,莎翁和我ㄧ樣好色,女王和我老婆一樣喜歡紅杏出牆。」

試問,這類論述可有任何價值可言?對莎翁寫下的作品又有何意義?這種現象,對這個世界原本所欣賞的純粹文學之美,恐怕才是嚴重的破壞吧?
2009-06-01 19:09:4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