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7-16 19:13:42| 人氣6,107| 回應8 | 上一篇 | 下一篇

【觀點】香蕉、木瓜,價賤傷農:農業剝削之結構性經濟因素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閱讀本文之前,請先看以下報導:
 
--------------
農民當面控剝削 馬驚訝下令嚴辦    【2011/07/14 聯合報】@ http://udn.com/
 
香蕉、木瓜等當令水果,產地與市場價格差距大。農民當面向馬英九總統陳情,懷疑台北果菜市場拍賣員與承銷商勾結,故意壓低瓜果價格,涉嫌剝削農民,農民大嘆:「賣一箱木瓜,買不到一個便當」。

屏東地檢署檢察長羅榮乾獲悉果農遭剝削,立即指派檢察官到市場查訪木瓜、香蕉交易情形,羅榮乾表示,若發現有人為聯合操控,一定偵辦到底;即使未涉刑責,也會行文公平會裁罰。

馬總統昨天上午和農委會官員訪視屏東縣長治鄉種植木瓜的農民,了解產銷情況,隨後到青果合作社與農民座談,但屏東縣長曹啟鴻缺席,全程由副縣長鍾佳濱陪同。

記者昨晚聯繫不到曹啟鴻,但鍾佳濱表示,總統行程事先並未知會縣府,縣府前一天從縣警局得知,由於曹啟鴻很早就排定要到台北洽公,無法取消,臨時指派他陪同,以示尊重,「部分參訪單位還是臨時才加上我的名字」。

但總統府公共事務室主任陳永豐昨天強力駁斥,指前天下午總統府副秘書長劉寶貴便傳真公文到屏東縣政府,並電話確認,當時縣府還回應「曹啟鴻人在台北,無法陪同總統探視農民」;他強調,昨天鍾佳濱手上還拿著總統府給縣府的傳真,他對鍾佳濱說法感到遺憾與不解。

「木瓜產地價格一台斤才賣三至五元,不夠支付肥料費,根本就是蝕本。」農民顏月香表示,她接到台北果菜拍賣市場的催貨電話,發現市場上木瓜量明明不多,但價格卻偏低,一箱廿台斤木瓜,扣掉成本,拿到價格不到五十元,她只希望價格平穩。

農民林長義說,聽說台北果菜市場,拍賣員與承銷商有勾結,故意把價格壓低。

馬總統聽到很驚訝,當場指示農委會嚴辦。農委會副主委黃有才還打電話給台北農產公司,他表示,兩年前是有查到拍賣員與承銷商勾結,但當事人已被革職;台北果菜市場昨天的木瓜拍賣價每公斤十九點三元,如果拍賣價偏低,一定要向農委會檢舉。

「拍賣價格偏低,可以選擇不要賣」,黃有才話一出口,馬上遭到農民吐槽,「水果又不能放,不賣是擺爛嗎?」

-------------------------------

拍賣員壟斷木瓜價格? 總統:若有就嚴辦

  • 2011-07-13
  • 新聞速報
  • 【中廣新聞/溫蘭魁】

    總統馬英九今天南下屏東瞭解木瓜的產銷情形,並聽取農民心聲,有農民當面向總統反映,聽說台北果菜市場有拍賣員拍到一個價格後,私下打電話給有意收購者以較低的價錢收購,對此,總統當場要求農委會副主委調查清楚,如果有任何不法,一定依法嚴辦。

    總統馬英九上午由農委會副主委黃有才、高雄農改場以及屏東縣政府農業處官員陪同,先來到長治鄉進興村一處木瓜園,在農民的指導下,總統還當場學習怎麼摘木瓜。

    顏姓木瓜農希望政府能夠穩定木瓜價格,另一名瓜農則向總統反映他們所聽到的拍賣不法的狀況。

    農民表示:「更夭壽的是,他拍賣喊價喊到20塊,他不拍了,他把它停掉,再私底下跟買貨的電話聯絡,叫他用15塊來載走。」

    對此,總統當場要求隨行的農委會副主委黃有才一定要調查清楚,如果有任何不法,一定嚴辦到底。馬總統強調:「農民不管種哪種農產品都應該有合理的收入,不要受到人為的剝削和壟斷,這是我們來這邊最主要的目的,我剛剛已經指示農委會黃副主委,回去之後徹底調查,有沒有剛剛你們所指控的情況,如果有的話,我們一定依法嚴辦。」

    總統隨後也來到青果合作社,與木瓜農座談,並聽取農民的心聲,對於農民最關心的價格和外銷問題,總統表示,日本和馬來西亞都很喜歡我國的木瓜,但,如果一年要外銷350公噸並不容易,政府會儘量協助尋找外銷管道來幫助農民。

    

 
----------------------------------------
 
近日,關於香蕉、木瓜等農產品價格下跌而傷及農民的問題,引起輿論關注。在野黨連日招開記者會猛批政府不照顧農民,而農委會則大動作反擊,不僅刊登廣告指在野黨為「政客」,還在廣告中羅列香蕉的「批發價」欲證明蕉農並非在野黨立委所稱的「每斤跌到剩2-3元」。
 
七月十三日,馬英九生日那天,晚間六點到七點,中廣節目趙少康時間邀請現任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和民進黨立委蔡煌瑯辯論有關香蕉等農產價格的問題。

我前一晚正好在量販店買了兩串新鮮可口的香蕉,於是當時就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香蕉,一邊以輕鬆的心情聆聽廣播中那兩個政治人物嚴肅而激烈的唇槍舌戰。

有預設立場自己一定要支持哪一隊,我也知道自己絕非這兩方當中任何一方的啦啦隊。但我仍高度專心,認真關注這兩人到底說了些甚麼。


這場辯論會引起我的注意,原因有幾個:

1.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是個詩人,筆名陳填;他在今年端午節台中市舉辦的詩人朗誦會當中,也是其中一位發表詩作的詩人。而他發表的作品,正好就是他這幾年擔任農委會主委期間所寫的,都與農業有關。

當天在休息時間,他與詩人渡也等人在閒聊,我原本有機會在湊上去和他們聊,詢問他們對詩、文學等等的觀點(我其實挺喜歡這樣做),但當天我沒有這樣做,而是把那段時間拿去和其他詩人閒聊;一方面是因為我是晚輩,不好意思湊近去前輩之間的談話;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一向對官場中人,有一種較為異樣的感覺。

假如他今天不是主委,也許我能把他單純當成一個詩壇的前輩而寒暄幾句;但既然他是現任主委,我內心中找不到把他單純當成一個詩人這樣的感覺時,我同時也找不到和他們談論詩與文學的感覺。

2.長期以來,我一直關經濟弱勢族群受壓迫的結構性因素,包含農民遭受剝削的實況,因此很自然會注意農民受剝削的這類相關報導。

3.香蕉價格問題是近日媒體重要新聞之一,而藍綠雙方近日為了「誰照顧農民、誰害了農民」大打口水戰,難得雙方願意針對這問題好好辯論一場,我一向主張政治人物應少點口水戰,多一點這類辯論。這次辯論的題材既然是我關心的農業經濟剝削問題,我怎可能放過?一定要聽的。


以下轉貼最新的新聞報導:

--------------
香蕉價格 陳武雄雄辯蔡煌瑯 2011-07-13 【中廣新聞/黃玉文】

香蕉價格問題引發朝野爭論,今天傍晚中廣流行網「趙少康時間」節目,邀請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及民進黨團幹事長蔡煌瑯,就國內農業問題進行論戰,雙方你來我往,火藥味濃,蔡煌瑯認為,農委會未照顧農民,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則說,他實地走訪屏東香蕉產地,次級品香蕉每公斤2元的價格只有短暫出現過幾天,農委會隨即採取多項措施,現在次極品香蕉平均價格都高於5元。

民進黨團幹事長蔡煌瑯對於農委會登報批評民進黨唱衰農業十分不滿,他說,農委會等民進黨召開記者會後,才開始注意香蕉價格,陳武雄應該向農民道歉、向民進黨道歉。陳武雄主委表示,民進黨立委舉辦香蕉價格低落記者會,拿出一串賣相極佳的香蕉,說是一公斤才賣2元,事實上,那是次極品的價格,而這種低迷價格也只持續了短暫幾天,就恢復到5元以上。

陳武雄說,昨天他親自前往屏東香蕉產地訪查,以今天香蕉價格為例,良級品每公斤10元以上,次極品每公斤也在5元以上。
 蔡煌瑯指出,民進黨執政時期,為了照顧農民實施所謂的「九五機制」,收購農產品,陳武雄則反駁指出,以香蕉年產26萬公噸,收購20%,就需要200億元,那是個天文數字,事實上民進黨執政時期,也從來沒有編列過200億元的收購預算。陳武雄說,「收購」是最後手段,農委會對於香蕉產地價格低迷,採取更多積極的外銷、內銷手段促銷,方法更靈活,而不是等到最後才用「收購」最後一招。

---------------------------------------------
 
蔡煌瑯、陳武雄上電台辯論
 

近日香蕉、木瓜價格下跌,水果成為藍綠攻防議題。今晚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蔡煌瑯,上廣播電台辯論農業政策,蔡煌瑯批評國民黨「做衰」台灣農業,陳武雄則提出產業結構調整、外銷補貼等政策辯護。

蔡煌瑯批評,陳武雄「居心叵測、權謀算計」,藉由刊登廣告,操作農業議題,激化藍營支持者,故意寫批發價,不寫產地收購價,模糊焦點、混淆視聽;他認為,陳武雄應照顧農民,非「管理」農民,希望陳向全國農民道歉,並收回對民進黨的批評。

陳武雄回應,雖然蔡使用「很多形容詞」罵他,但他還是尊敬蔡;農業政策最重要的是調整產業結構,例如香蕉每月六月價格最低,應調整各地產期,補助地方政府,以調節產出,避免影響價格。

蔡煌瑯提出,民進黨執政時採「九五機制」,產地價格低於成本的9成5,政府即收購;陳武雄認為,九五機制收購是最後手段,他以大蒜為例,今年產量倍增,三月時政府就補貼外銷,馬上外銷5千噸,強調政策機動靈活,並非等到最後才收購。


 
---------------------------------------------
空中辯蕉價 蔡煌瑯槓上陳武雄 【2011/7/13 19:21】
 
〔自由時報報訊〕香蕉價格低的現象幾日來成為政壇討論焦點。今(13)日民進黨黨團幹事長蔡煌瑯與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在廣播節目中互槓,陳堅稱蕉價每公斤2元只有出現「短暫時間」,蔡煌瑯則回應批評,馬政府等到民進黨召開記者會才關心蕉價,反應慢半拍,還拿納稅人的錢刊登廣告批評在野黨,應該向民進黨與農民道歉。

陳:蕉價低迷天數短暫 且為次級品

 陳武雄今日在中廣流行網「趙少康時間」節目,維持過去幾天論調,堅稱根據自己實地走訪屏東了解,蕉價每公斤2元的低價只出現過短暫幾天,且都是次級品的香蕉,政府了解後採取補救措施,次級品的蕉價就恢復到每公斤5元左右。

蔡:政府反應慢半拍 還大刊廣告

 蔡煌瑯反擊,農委會等到民進黨召開記者會後才注意蕉價,且民進黨提出的證據,有不少是蕉農自己站出來發聲,農委會不但沒有及時處理,還用納稅人的血汗錢刊登大篇幅廣告批評民進黨是在「唱衰農民」,應該向農民、民進黨道歉。

 蔡煌瑯另外指出,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曾經實施農產品收購「九五機制」,確保農民權益;陳武雄回應,農委會目前優先採取外銷、內銷的促銷手段解決蕉價低迷問題,方法更靈活,民進黨所提的收購是最後才會用的手段。
 
-----------------------------------------------------
 
農業問題 陳武雄舌戰蔡煌瑯
2011/07/13 23:10:21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13日電)民進黨立委蔡煌瑯指出,農民農業所得,從民進黨執政時的每年21萬,到馬政府降為每年19萬元。陳武雄則說,民進黨執政時所採用的保證收購「95機制」,耗費太多錢,效益也有限。

陳武雄日前表示願與綠營辯論農業問題,民進黨派出立法院黨團幹事長蔡煌瑯,兩人晚間在廣播論戰。

蔡煌瑯表示,6月15日民進黨團召開記者會說明香蕉價格大跌,7月6日再開記者會指一串香蕉買不到一杯珍珠奶茶,7月9日總統訪視蕉農後,國防部與法務部才開始大量採購香蕉,6月15日到7月9日間,農委會毫無作為。

陳武雄說,他尊敬蔡煌瑯,但農業產業結構必須整體調整,要進行產期調節,中央會跟地方一起努力,農委會絕非在野黨所指的毫無作為,反觀民進黨執政時所採用的保證收購「95機制」,耗費太多錢。1000713
 
-----------------------------
 
陳武雄、蔡煌瑯「蕉」戰 沒交集
  • 2011-07-14
  • 中國時報
  • 【鄭閔聲、侯俐安/台北報導】

    因香蕉、木瓜價格問題隔空交火多日後,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及民進黨立蔡煌瑯昨天在中廣節目交鋒,面對面辯論農業政策。

     蔡煌瑯一路批評農委會對農產品價格過低束手無策、又無法提升農民所得,卻傲慢不願接受監督;陳武雄則不斷強調民進黨立委引用水果價格數字以偏概全、國民黨執政後農民「純農業所得」比前朝增加,雙方各說各話,毫無交集。

     蔡煌瑯指出,農委會日前刊登廣告不僅態度傲慢,引用的香蕉價格還是「批發價」,非農民拿到的「產地收購價」,農委會刻意引用錯誤數據,實在居心叵測;況且就算是批發價,仍低於農民生產成本,農委會應該為無法維護農民生計道歉。

     陳武雄回應說,農委會廣告是要說明今年夏季水果價格比去年同期增加,引用數字也已註明是批發價。反倒是立委強調每公斤香蕉只值兩塊,指的是六月下旬的次級品收購價,並非常態;目前,香蕉產地收購價每公斤已超過十元,次級品價格也有五元,媒體報導一串香蕉換不到一杯珍奶,是遭誤導,農委會有必要澄清。

圖:各說各話▲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右)和民進黨立院黨團執行長蔡煌瑯(左),13日傍晚在中廣現場節目首度面對面激辯農業政策,兩人唇槍舌劍,互不相讓。(張鎧乙攝)

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50202/112011071400133.html

 

     蔡煌瑯質疑,馬政府執政後,我國水果外銷數字逐年下降,九十二年出口七萬三千公噸,到去年只剩三萬公噸,減少超過五成;陳武雄則說,九十六年我國水果外銷金額四千零八十五萬美金,去年已超過五千萬美元,銷往香港、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數字都大幅增加。

     蔡煌瑯表示,九十四年農民家戶平均年所得為九十四萬元,但九十八年國民黨執政以後跌到八十七萬元,一個農民平均月收入僅四千多塊,顯示農委會無法照顧農民。陳武雄辯護說,九十八年農民家戶所得較低,是因為金融海嘯及八八風災,造成非農業所得偏低,純農業所得其實還比民進黨執政時高。

     蔡煌瑯批評,民進黨立委從六月開始不斷指出水果價格過低問題,農委會卻毫無反應,直到馬英九總統訪視蕉農以後,才「全力搶救香蕉」;馬總統聽到蕉價過低,還反問蕉農「怎不早點說?」顯示農委會未確實回報價格,嚴重失職。

     陳武雄回應指出,農委會持續密切關注農產品價格,採取「機動靈活措施」,不是等到沒辦法才收購;至於馬總統那句「怎麼不早說」,陳武雄僅稱總統說的話「弟子各有見解」,他不願多做評論。

--------------------------------------
Nownews 新聞網     2011年7月13日 19:57
 
做衰PK唱衰?朝野上廣播為農業交鋒 黎明柔「補一咖
記者王鼎鈞/台北報導

國民黨批評民進黨「唱衰」農業,在野黨批評是執政黨「做衰」。農委會主委陳武雄為此拋出不惜與綠營辯論的意向,在13日上「中廣」節目與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蔡煌瑯論戰,但兩人各執一詞,沒有交集。倒是跟在後面的live節目主持人黎明柔「補上一咖」,為消費者發出另一種聲音。

蔡煌瑯在趙少康主持的節目中再度要求陳武雄「道歉」。他說,民進黨身為在野黨,代表民意、幫農民請命,應受到尊重。農委會不應激起藍綠對立、花納稅人血汗錢刊廣告罵民進黨是政客。而且廣告「混淆視聽」,寫農產品批發價格,卻不寫產地採購價格。

蔡煌瑯認為,陳武雄應該「謙卑地」接受國會監督、協助農民,不應如此傲慢、站在農民肩上「管理」農民。

陳武雄在結論時回嗆,他雖被批為「權謀、算計、傲慢」,但他對蔡煌瑯還是「尊敬」。陳武雄認為,農業產業結構要調整,要進行產期調節,中央會跟地方一起努力。

他還說,民進黨執政時所採用的保證收購「九五機制」,耗費太多錢又浪費。農委會協助農民的手段是機動靈活的,外銷成績也有提升。但就農民所得來看,陳武雄坦承,農民現在過得比民進黨執政時苦。

黎明柔主持的節目是在兩人交鋒之後,她在節目開場時說,剛看到電台下有SNG車,是火線交鋒嗎?是農委會主委嗎?記得曾看過民眾投書說「水果價低時,農民就抱怨;水果漲起來,誰補貼消費者?」黎明柔認為,「產地與消費者間的落差不要太大。」

 
------------------------------------------------------
 
 
【台長聆聽辯論後的觀感】
 
 
這些報導,除了中國時報之外,從文字內容看起來,給人一種錯覺:好像陳武雄引用數據較多,講得比較清楚仔細,而蔡煌瑯好像只有批評而沒有提出清楚的數據。

然而,我作為全場完整聆聽的聽眾,必須很公正地說一句話:「單就辯論本身而言,蔡煌瑯明顯是贏家,而陳武雄的表現說明他並不適合進行政治辯論。」

首先,雖然整場陳武雄佔據了多數發言時間(因沒有計時,陳武雄一直講,而蔡煌瑯和主持人趙少康經常想插話卻插不進去),但陳武雄說話太慢條斯理,語氣上也比較溫吞,欠缺立委那種一針見血的兇猛攻擊性;在台灣人習慣聆聽快節奏的兇猛犀利語言風格情況下,不論陳武雄引用了多少數據來證明自己正確,他在整體的氣勢上已經矮了一截。(陳武雄和楊志良的風格完全相反,如果今天上場辯論的是楊志良,氣勢上絕對不一樣)

其次,也許陳武雄是個喜歡做事更甚於喜歡表演的人,以至於遇到對手犀利的政治語言進攻時,並無法很靈活地使用政治語言來進行有效防禦。

當蔡煌瑯提出馬英九七月九號才問農民「為何不早點告訴我價格慘跌的事」,而陳武雄卻在後來的新聞稿上說「馬總統對於農產價格一直都有充分掌握」,於是蔡煌瑯質疑陳武雄是否趁發新聞稿時拍馬英九馬屁;此時陳武雄竟只能尷尬地辯稱「馬總統那句話的意思,每個人解讀可能不同」,表示自己沒有拍馬屁的意思。堂堂農委會主委,就此被反對黨給酸了一頓。

第三,陳武雄身為政務官,接受立委嚴厲的監督,基本上是符合民主政治精神的;但因為陳武雄不滿民進黨指稱陳武雄不做事、沒照顧農民、只會圖利農產盤商,所以陳武雄反應過度,動用行政資源大刊廣告猛批民進黨才是剝削農民,如此激怒了民進黨,所以蔡煌瑯接受辯論之後,一上場劈頭就用很兇的口吻質疑陳武雄這樣的政治舉動;但陳武雄卻只是很慢條斯理而溫吞的回應,給聽眾的印象很大的反差。聽眾會質疑:為何你在刊廣告批民進黨時如此嚴厲,但在上節目辯論時卻如此溫吞?

第四、民進黨之所以批評農委會不照顧農民,除了選票考量之外,其實也有其政治理念與精神價值上的正當性。因此當蔡煌瑯列舉出台灣農民平均所得在馬英九執政三年期間明顯下降,而且極為窮苦卻得不到政府關心的時候,陳武雄卻只能迴避問題,稱這是八八水災等因素造成。
 
第五、蔡煌瑯在整場辯論中數度質疑,馬政府可以撥出龐大預算替軍公教加薪,為何陳武雄不曾替農民爭取過任何一千元的老農津貼?陳武雄對此也只能閃避,無法清楚回應。

整場辯論當中,「所得分配」其實是聽眾最關心的關鍵議題所在。因為絕大多數會關心這話題的聽眾,多多少少都知道農民被盤商剝削且經濟困苦的慘況,內心中是同情農民的,所以也必然會期待農委會拿出真正照顧弱勢農民的政策出來,但很可惜,在辯論場上卻只聽見農委會主委極力辯稱說「農委會有在做事」,卻看不見農委會有甚麼具體的辦法來改善農民受剝削的慘況。

整場辯論會陳武雄可說是徹徹底底敗了。其實,就政治層面的影響而論,他打從一開始就不該邀民進黨進行這樣的辯論。
 
一來,政務官應該積極替人民服務,哪裡還有時間和在野黨打口水戰?
 
二來,在野黨批評執政黨本就是民主政治常態,政務官想要防禦的話,該做的事情是傳達正確的資訊給公眾,而不是採用口水戰的方式來回批對方,如此未免顯德自失格局,也讓人懷疑其是否傲慢而不知民間疾苦。
 
三來,挑起辯論,就必定會提高輿論的關注程度,並吸引更多不懂農業經濟的普羅大眾關心此一議題,如此則「農委會放任中間商剝削農民而不肯積極處理」的印象就會更容易深植人心。這對陳武雄自己是更不利的。
 
四來,真正有魄力的政治人物,不會把魄力用在和在野黨進行口舌之爭,而是會清楚提出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案。如今陳武雄欠缺的,就是「解決方案」這回事,因此講再多話也沒有用,人民不會去管在野黨批評時所引用的數據到底是否太過誇大,只會關心「當剝削問題凸顯出來後,身為農委會主委的你,能拿出什麼具體解決辦法?」
 
 
總之,這一戰之後,蔡煌瑯行情看漲;陳武雄行情看跌,已經是注定的了。可惜,農民被剝削的問題,政府保證收購價、收購量的問題,仍講不清楚。真是遺憾。
 
 
【台長對農民遭剝削問題的看法】
 
農民遭到剝削的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真要根本解決,並不是那麼容易;這也是為何陳武雄面對在野黨質疑時,拿不出具有說服力的政策說帖之緣故。他事實上自己知道,這問題很難根本解決,所以面對質疑時,總是技巧性迴避問題到一些枝微末節的數據真確性上,給人斤斤計較而欠缺恢弘格局的感覺。
 
這問題的困難度,即使馬英九親自在七月十三日生日時下鄉面對農民,也只能保證政府會積極徹查不法業者;如此的保證,等於默認政府至今仍不知該怎麼辦,所以才會說出這種不痛不癢的話語,凸顯的是官員集體的無能。
 
這問題困難在哪裡?
 
農民個體在面對中間商時,基本上是完全弱勢的,因此議價力甚低。
 
農產中間商,因為面對個體農民時議價力甚高,所以容易各個擊破,於是可以把進貨價壓得很低,而農民也很難團結起來和這些中間商議價,所以剝削的情況無所不在。
 
由於議價結果是雙方透過合法管道、白紙黑字簽訂契約的自由交易結果,政府很難介入改善此一情況。這是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先天上的最嚴重缺陷之一,也是馬克思批評最激烈的層面。這問題舉世皆然,不獨台灣如此。自工業革明時代至今,兩三百年過去了,這問題仍未根本改善。
 
再者,農民當年要種什麼作物、當年產量會有多少,基本上農委會難以精確掌控。
 
首先,天候因素使得每一種作物的產量難以完全精確預期。而且農民也肩負不測風雲的風險。
 
其次,外銷產量也難以準確預估,譬如這兩年因為馬政府與對岸簽訂ECFA,使不少農民誤認為香蕉等大陸市場喜歡的台灣熱帶水果有利可圖,紛紛搶種,到頭來卻發現銷不出去,果賤傷農,此時只能低價賣給盤商,除此別無他法。
 
第三,內銷量雖較易預估,但其實市場口味有時也是瞬息萬變。十年前,誰能預估到薰衣草、蔓越莓...這類植物會在台灣廣受歡迎?而農民當年又怎可能事先準備好種苗、學好技術以因應日後市場的飆漲?同理,十年前誰能預料到今日米、麵價格暴漲?那些放棄稻米水田的農夫,如今懊悔又能如何?
 
另外,休耕補助制度不合理,搭配無所不在的農村財團圈地因素,等於變相鼓勵某些地主囤地不耕作,卻坐享其成,等待農地價格暴漲。這一點也令辛苦耕作的農民們憤憤不平。
 
而當這些辛苦耕作的農民不僅土地無法漲價,卻還可能面臨被政府強迫用低價徵收的威脅時,內心對政府的怨恨有多深!?多麼希望用選票換掉這個政府!?這完全可以想見。
 
當現在這個政府先天上已經認定農民的票不會給他時,政府的態度很可能就此從「搶救選票」轉變為「放棄選票,改爭取財團選票」的思維路線,如此「藉由農地釋出,用開發案圖利財團」就成為最可能的政治策略。
 
近年來,不論是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在農地問題上似乎都抱持此一思維。先是立法院強行通過「農村再生條例」,遭學者痛批「替財團圈地炒地皮開了大門」;之後又是一連串政府強徵農地的開發案飽受批評,政府照樣幹。(苗栗大埔農地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近年來各地方政府一連串農地開發案,讓農民感覺飽受威脅。)
 
另一方面,政府的農業專家早就提出「計畫耕作」的構想,就是事先由政府估算各種作物合理的年度產量、內銷量、外銷量,再分配給農民去種植;但這一點也至今難以落實。因為農民想種什麼,基本上有合法的自由選擇權,難以用公權力加以限制,如果農民都一窩蜂搶種某種作物,政府最多只能積極勸導,很難強制改變。
 
而民進黨執政時期,雖提出「九五機制」,這是一種保證收購的機制,且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但總比甚麼都沒做好。不過,因這一機制需要政府龐大花費預算,現任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基於預算考量,便不肯採用。相對照於當初大手筆補助花博35億元,如今卻顯得吝嗇,表現出的是「官」字兩個口,對上級、對百姓,採取不一樣的態度,難怪民進黨會對陳武雄痛批。
 
然而,陳武雄又怎可能不補助花博呢?那是整個馬政府從上到下的重要政策,除非他不想當官了,否則怎可能不撥大筆預算來補助?這是當官的人的難處,即使有心想替小老百姓做事,受到的現實條件限制因素實在很多,一言難盡。
 
陳武雄在不可能大刀闊斧改革農業產銷體系結構性缺陷的情況下,又不甘心被在野黨批評為不做事,想要強調自己絕非軟弱好欺負,所以弄到最後,只能刊登廣告批評在野黨,反遭譏笑為欠缺格局。
 
其實,有一些解決剝削問題的基本原則,政府眾多官僚、學者專家早就知道,只是遲遲不肯去落實,這部分令人感到痛心。
 
比如說,農產品的中間商,應該嚴格限制其規模,避免形成局部性壟斷;而且也應該立法通過適當機制,把所有零散的個別農民組織起來,成立組織,專責和中間商議價。
 
依照競爭策略大師麥可‧波特《五力分析》理論,「議價力」會使經濟體決定要採行何種策略。要避免中間商剝削,則「提高農民議價力,降低中間商議價力」這一原則清清楚楚,是非做不可的。
 
在集體議價方面,目前確實有許多農村合作社存在,但往往仍是規模太小,而且有時也被地方政治樁腳、政商利益人把持,以致難以充分做到保障農民權益。
 
甚且,由於農產盤商的股東結構當中,有相當大比例來自地方上政治派系、黑道、財團、地主...等既得利益人士,這些人軟硬兼施,對地方農會、農村幹部一直有很強大的影響力,甚至有龐大的利益共生關係,以至於農委會即使想要透過農會以及合作社系統將農民組織起來集體議價,都還要面臨很多阻礙。
 
馬英九生日當天,有農民當場向馬英九抱怨農產品拍賣員涉嫌勾結中間商壓低價格,令馬英九相當驚訝並下令徹查。但熟悉農業經濟的官員與專家們,對於這種指控,想必早已聽聞甚多。是馬英九自己不了解農村,才會感到驚訝。
 
這種結構性的剝削問題,牽涉的層面甚廣,真要查辦起來,恐怕也會株連九族,以至於地方農民早已對此習慣成自然,甚至有的農民為求收入成長,轉而加入成為共犯結構的一員,暗中串通這些剝削農民的盤商來壓榨自己人,或轉而成為樁腳而替地方政治人物賄選,這也所在多有。
 
這是資本主義政經體制真正可怕的地方,它逼迫弱勢的經濟個體必須先想辦法脫困才能生存下去,而唯一的脫困之道,竟是先順服這個壓迫結構,然後再參與這個共犯結構來壓迫其他人!....如此一直循環下去。
 
伴隨著產業創新、技術創新,這個體系確實也能帶來經濟增長,但這個過程,早已不斷把無數弱勢農民,從反抗者逐漸馴服成為溫柔敦厚的純樸農民,然後再威逼利誘使之成為集體壓迫其他弱勢農民之共犯結構的一員。然後,伴隨共犯結構的逐漸膨脹,表面上,農民所得是成長了,骨子裡,農村人口大幅流失,農民早已放棄耕作,轉為透過其他手段牟利。這就是台灣農村沒落的真相。
 
這個大趨勢,不是一個小小的農委會主委就能扭轉的,也難怪陳武雄只能求自保,而難以有所作為了。
 
 
 
 
 
 

台長: 天光

一個人的咖啡和天光
轉貼新聞-
---------
總統:要求農委會下星期提出通盤解決辦法

2011-07-16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林憲源】

農產產銷問題藍綠攻防,馬英九總統連日到屏東、宜蘭、和台南聽取農民的意見,今天(16日)上午在高雄和花農座談。總統說,他已經要求農委會找出通盤解決之道,下個星期提出。而對於日前香蕉一公斤兩塊錢的說法,總統則希望報價要忠實不要誇張,否則只會害了農民。

馬總統帶著農委會主委陳武雄以及農糧署長李蒼郎在高雄花卉公司跟來自台南、高雄、屏東的兩百多名花農座談,總統說,政府對於農民、農村、農業一向關心,這幾天他走訪各地聽取意見,就是為了了解問題,解決問題。對於農民提出的諸多問題,總統說,政府不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他已經要求農委會研擬通盤解決辦法,在下星期提出。

總統在座談時表示,最近引發的水果價格問題,像是香蕉、木瓜的價格都已經回穩,總統有感而發的說台灣的農業需要的不只是品牌、品質,還需要品德。前一陣子討論最多的香蕉一公斤兩塊錢,總統說報價應該報良品的價格,不應該報次級品的價格,應該忠實反應,不要誇張,否則只是害了農民。
2011-07-24 20:36:39
一個人的咖啡和天光
轉貼新聞-
------------------
農委會規劃成立香蕉專業區並輔導契作
2011-07-18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張佳琪】
香蕉產銷失衡問題演變為政治風暴,馬總統為此密集下鄉和農民座談,並要求農委會妥善解決問題、協助農民。農委會主委陳武雄今天把香蕉外銷業者找來開會,研議如何建立穩定的香蕉外銷管道與機制。業者雖然不贊成合組聯合會,共同打拚日本市場,但是樂見農委會規劃成立香蕉專業區,建立契作制度,並協助廠商行銷、開拓市場。

產地香蕉價格低落,早年因為香蕉外銷由青果社統一辦理,所以很容易透過外銷機制來調整產銷,但九十四年政府宣佈貿易商自由外銷香蕉到日本去,沒了統一供貨的規定,不但很難透過外銷調整產銷,反而因為業者殺價競爭,進而影響產地價格。

蕉農很希望能回復以前的制度,農委會邀請所有外銷香蕉的貿易商開會,希望能說服大家合組聯合會組織,一起拚日本市場,結果沒有共識。不過,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說,貿易商樂見政府輔導成立香蕉專業區,並且建立契作制度,陳武雄說:「我們要建立專業區的制度,把廠商跟農民契作關係建立起來,且協助廠商做各種行銷工作」。

業者也同意政府應該開發日本以外的市場,像是韓國、大陸市場等等。至於是否由政府主導一個月發佈一次外銷參考價,陳武雄說,必須再協調相關單位,「這一點當然是否可行,要進一步跟日本那邊研商」。
2011-07-24 20:38:33
一個人的咖啡和天光
-------------
陳武雄:優良農地 政府會盡一切手段保護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邵冰如/專訪】 2011.07.14 02:52 pm




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接受本報專訪,強調農委會堅持「農地農用」的精神不變,農委會也會全力保護優良農地。記者侯永全/攝影


台灣的農地政策將有重大變革。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提出農地管理新政策,農委會年底前將完成全國農業用地資源總盤點, 掌握台灣現有農地的質與量,對全台農地分級管理,凡是被歸類為優良農地者,政府會盡一切手段保護。這次調查,也是日據時代至今、百年來第一次農地資源總調查。

陳武雄表示,政府保護優良農地需要較高程度的規範,堅守農地農用原則,但也要兼顧國家發展的需要,即使需要變更農地做非農業使用時,也需從嚴審查,開發者必須提出其開發案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無可替代性。

他認為,國家的農地政策必須提升至糧食安全的高度,用更宏觀的角度管理農地。政府已宣示台灣的糧食自給率要由32%提高至40%,要達成這個目標,就須先全面清查農地。

陳武雄說,現有的農地資料由日據時代沿用至今,超過百年沒更新,如今地形地貌已與過去不同,台灣優良農地究竟是80萬公頃或100萬公頃,總數不明,農地分布是集中農地、零散畸零地,也沒有資料。

優良農地嚴格限制變更

因此,農委會決定年底前完成全國農業用地資源總盤點,清查全台農地,並做質量分類和分級管理;陳武雄說,農委會明年將進一步界定農地分類的細節與定義,訂定完整制度。一旦被認定為完整且優良農地,就要限制徵收、變更其他不當使用,政府會用一切必要手段保護這些「 農業淨土」,即使農地上已經有工廠、豪宅,農委會也要從水源、土質等各方面加以限制保存,為未來的世世代代,把優良農地保留下來。

陳武雄也說,現階段,農委會的立場仍希望重大建設不要徵收特定農業區的優良農地,未來也會更嚴格限制民眾變更農地使用,避免將農地商業化、建地化,以確保農地農用原則。

【2011/07/14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2011-07-24 20:40:46
一個人的咖啡和天光
邊滅火邊挺陳武雄 馬下鄉座談

呂妮
2011年7月14日 20:33

關心農產滯銷,總統馬英九赴宜蘭探蔥農。

香蕉、木瓜賤價傷農,蔡英文出面批馬政府。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近日農業問題延燒,總統馬英九今天上午至宜蘭巡視,和當地農民進行座談,了解相關的問題與需求,但場外卻有數十名農民高舉抗議的布條,針對農舍興建問題要求農委會主委陳武雄下台。而馬總統也強調,希望替農民解決問題,以提高農民的收入。

14日一早馬總統前往五結鄉探訪稻農了解收割的狀況,他說,今年的稻糧收成增加了15%且公糧收購價格也提高3元,對農民已有幫助,宜蘭地區的收購順利。馬英九也強調,南部濕榖收購價也已經回升,困難也都一一克服,不論什麼樣的政策,都要讓農民的收益增加,並表示「不一定要賺大錢,但至少不能虧本」。

馬總統之後探訪了高接梨產銷班,當地農民提出許多問題,包括需要大型低溫儲存設備、設置蔬果農藥檢驗所以及拓展更多產銷管道等,對於農民的熱烈發問,總統也都一一回答,並指示相關單位協助。

而對於民眾抗議農委會主委陳武雄修改農發條例,並要求他下台,農民認為農委會研議的「農地興建農舍辦法」中,所規定集合式農舍不能蓋在特定農業區,且限制從事農業以外收入超過50萬元不得興建農舍等,農民認為影響了權益因此陳情抗議。而馬總統的回應展現力挺陳武雄的態度,他表示這項政策目前還在農委會與內政部研議當中,並未定案,並表示觀察陳武雄在電視上的談話,把政策說明的非常清楚。

針對近日農產品過剩和價格暴跌的問題,馬總統也表示,要透過宣導、教育的方式,讓農民不要搶同種產品。並強調我國的農業已走向出口導向,未來更要朝精緻化、企業化經營,且希望與農民溝通,以真正幫助農民增加收益。



原文網址: http://www.nownews.com/2011/07/14/91-2727778.htm#ixzz1T1gDJjV3
2011-07-24 20:42:59
一個人的咖啡和天光
穩定產銷 專業的農委會提6對策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2011.07.22 02:53 pm


農委會今天提出「穩定農產品產銷對策」,提出包括加強產銷調節制度、全面收購公糧濕穀、建立農產品即時透明資訊、香蕉外銷業者組成出口聯合組織,以及研究農民所得等六大對策,希望未來能更穩定農產品物價。

農委會還打算,年底前要培育2000多名農業產銷班長,擔任任產銷資訊專員,協助沒有能力上網查詢農業資訊的農民取得產銷資訊。另外,針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農民,農委會也會在今年年底前,開發智慧型手機查詢服務系統,讓農民用簡單代號,就可以取得農情預測及市場行情。農委會表示,不會補助農民購買智慧型手機。

農委會主委陳武雄,上午帶著孫立群、陳吉仲等四名學者,針對日前總統下鄉時,農民反應農產品產銷問題,向馬總統提出產銷對策報告。

陳武雄說,要加強垂直整合,才能穩定農民收益。協助農民建立產銷班,加強契作與品牌,才能提高農產品價格。至於香蕉產銷失衡問題,農委會已經召集外銷業者,將組成聯合組織一致對外銷售,希望能夠重新返回台灣香蕉在日本的市場。

今年一期稻作公糧收購爭議不斷。陳武雄說,今年一期稻作收濕穀,初期正好稻穀青黃不接,且遇到颱風多雨,導致稻穀價格不穩定,稻農與糧商間也有些摩擦,總統指示農委會從今年二期稻作開始全面收濕穀,濕穀乾燥、包裝、堆疊費用全數由政府負擔。明年一期稻作,所有公糧業者可全面收濕穀。

陳武雄認為,現有的產銷預警制度與調節必須加強,即時讓農民更瞭解農產品是否生產過剩,資訊也會更透明公開,除了在各農漁會1000多個電子看板建立傳播管道,也針對不同年齡層的農民提供價格、外銷等資訊分析。

陳武雄表示,能夠上網自行查資料的農民,可以自己上網蒐集資料,由農委會透過航照、衛星影像等等,建立即時產銷資訊。沒有能力上網查資料的老農,農委會年底前要培育2000多名農業產銷資訊專員擔任種子協助提供資訊。

另外,農委會也會透過協助智慧型手機開發,在今年年底前開發智慧型手機查詢服務系統,讓農民能以簡單的代號,就可以取得農情預測及市場行情。至於有學者提出推動農民所得保險制度。陳武雄表示將進一步研究農戶所得後,再討論是否可行。
2011-07-24 20:52:46
版主回應
烘乾濕穀 政府埋單年逾四億

【聯合報╱記者曾雅玲/台北報導】 2011.07.23 03:30 am


農糧署表示,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公糧收購濕穀政策,農委會官員以每年公糧平均收購量廿萬噸推估,明年「收濕穀」政策上路,依現行每公噸兩千元的濕穀烘乾收費標準,政府得幫農民埋單四億烘乾費;今年光第一期公糧收購量就達到十九萬噸,加上第二期稻作收購,埋單烘乾費金額一定更高。

全國一百六十四個具烘乾設備之公糧收購點,早在二○○九年起就有試行經驗;各收購點按濕穀含水度推估烘乾至收購標準含水度後所剩重量,向農民收購。如一百公斤含水量廿八度的濕穀,將換算成八十公斤、含水量十三度的乾穀重量收購,且須繳交每公噸兩千元的烘乾、包裝與堆疊費用。

農糧署說,過去農民習慣在自家稻埕或公有廣場曬穀、自行裝袋繳交公糧收購;但越來越多農民有烘乾濕穀需求,農委會便陸續補助全國各農會建置或汰換老舊烘乾設備。

農委會表示,九十七年底訂出濕穀轉換乾穀的折算率後,部分公糧收購點自九十八年第一期稻作起,就收「濕穀」了;將趕明年五月到八月一期稻作收割期前,繼續補助各收購點添置烘乾設備,讓收購點都能收「濕穀」。

農糧署提醒,今年農民繳交第二期稻作給收購點時,除免除乾燥、包裝與堆疊費用;為鼓勵農民自行曬穀,繳交合格含水量乾穀的農民,每繳一公斤乾穀都可獲補貼自行乾燥處理費用二元。

【2011/07/23 聯合報】@ http://udn.com/

----------------------



稻農擔憂/錢沒落袋 糧商賺走

【聯合報╱記者蔡明樺、蔡維斌/連線報導】 2011.07.23 03:30 am


為搶救稻農生計,農委會宣布明年起公糧收購濕穀,且今年二期稻作的乾燥、包裝和堆疊費由政府補貼,稻農反映濕穀收購量不應設限,否則政府補助的費用,最後還是進到糧商口袋。

桃園縣不願具名的十大神農獎得主之一表示,他肯定農委會的政策,不過建議政府得先普及各地農會的乾燥設備,且濕穀收購量不應設限,「稻農交多少就收多少,不要透過糧商收購,免得給糧商有上下其手機會」。

桃園縣曾補貼稻農運輸、包裝費,金額直接匯進農民帳戶,他擔心若農會收購濕穀數量有限,多出的稻作採收後仍得交給糧商,政府每公斤兩元的乾燥費補助還是被糧商賺走,美意打折扣。

雲林地區農民對中央宣布的政策舉雙手贊成,老農許忠村說,農民老化,曬稻勉強沒問題,但收稻裝袋才是大問題,非老農能負荷,因此目前幾乎所有稻作都先送進烘乾場,如果政府肯讓農會乾濕全收,減輕農民負擔及一段運輸的費用,這是正確的。

北港農會總幹事蔡錦棟表示,兩年來他一再爭取設立烘乾場,但因設烘乾場所需土地、廠房、機器,一個場需七到八千萬元,如果政府能補助設立,當然是好,但如果沒有烘乾場,乾濕全收,作業恐得再調整。

雲林糧商吳錦銘說,包括烘乾、運輸、堆疊,他每公斤收費一點六元,如果政府要求農會乾濕全收,那他不必代收公糧,只要專做烘乾,豈不落得輕鬆?不過大多數農會都沒烘乾場,這也是為何公糧要委託糧商主因,乾濕全收若要實施,政府就須有全額補助的準備,否則天下大亂。

【2011/07/23 聯合報】@ http://udn.com/

-------------


觀察站/農委會 對症下藥了嗎?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特稿】 2011.07.22 02:53 pm


國內農產品產銷失調問題幾乎年年上演,農委會這次想出要開發智慧型手機程式,並透過產銷班班長,協助老農了解政府產銷價格等資訊。農委會總算注意到農業資訊傳播與農業經營產銷的問題了。

產銷失衡不外乎生產過剩、量少價高,農委會應從源頭管制精算農產品生產面積,協助農民建立品牌,才能讓產銷更穩定。

不久前香蕉價格崩盤,原因是夏季產量過多,民眾不消費加上國內夏蕉產期與日本相同,外銷受阻。國內高麗菜幾乎年年耕鋤,原因也是種植面積遍布全台。

但農民算準政府最後一定會補助耕鋤收購,無限制的耕種、搶種,導致產銷失一再重演,最後卻是每年例行公事般調節、收購、外銷,要不就是要求監獄與軍隊採購來解決。要徹底解決農產品產銷失衡,農委會即起堅持登記制度總量管制,這是對的。

如今更想出開發智慧型手機程式、培育農業產銷資訊專員協助農民,提升農民接收資訊及警訊的能力,用意甚佳,但台灣農民使用智慧型手機及上網路查農產品價格等農業資訊的能力,還有待農政單位加一把勁。讓民儘速學習加速,幫助他們弄清各個農作環節,未來農民才能在第一時間掌握自己面臨的裡外狀況。

【2011/07/22 聯合晚報】
2011-07-24 21:00:01
一個人的咖啡和天光
總統指示 加強推動「穩定農產品產銷對策」

【記者郭泰淵台北報導】總統馬英九最近兩週接連前往屏東、台南、宜蘭等地關心香蕉、稻米、芒果、高接梨、青蔥及養豬等農業狀況並與農民座談,農民反映許多農產品產銷問題,也瞭解農產品生產因容易受天候影響,價格容易波動難以避免,因此,在聽取農委會「穩定農產品產銷對策」簡報後作了多項裁示,要農委會積極辦理。

一、現有的產銷調節預警制度、產銷調節措施仍要加強辦理,能立即加強的即時辦理。

二、讓農民交穀更方便,全面辦理公糧濕穀收購,稻穀乾燥、包裝、堆疊費用由政府負擔
農委會指出,今年稻穀收穫期間,很多稻農反映繳交公糧時尚需支付濕穀乾燥、包裝及堆疊費用(每公噸約2,000元),並希望公糧能直接繳交濕穀。總統裁示,濕穀乾燥、包裝及堆疊費用,從今年二期作起,由政府負擔。有關直接繳交濕穀部分,請農委會立即著手規劃實施,自本年二期作起已設稻穀乾燥設備的公糧業者,應即實施濕穀收購,目前尚未設置稻穀烘乾設備的公糧業者,農委會應研擬計畫輔導設置濕穀集運設備,期能自明年一期作起全面辦理公糧濕穀收購。

三、推動廠農合作,加強垂直整合,穩定農民收益

大宗農產品應推動廠農契作之垂直整合體系,產製規格化產品,並協助廠商建立品牌行銷網路。

四、建立及時透明資訊,方便農民產銷決策

農委會表示,因農產品產銷調節需有即時、正確、公開、透明的資訊,總統請農委會持續辦理目前所做的產銷資訊調查,做好預警機制,應加強下列各項工作:

(待續回應)
2011-07-24 20:56:28
版主回應
(續留言)

(一)建立現代化產銷資訊及時傳播系統,利用行動化資訊設備、透過航照及衛星影像等,建立及時產銷資訊蒐集及預警體系。

(二)透過網際網路取得目標國拍賣市場價量,並向國際專業公司洽購相關資訊提供有關業者參考。

(三)於今年年底前,建立主動通知傳播管道,與農漁會合作在各鄉鎮農漁會及其辦事處設置農業資訊電子看板。

(四)於今年年底前開發智慧型手機查詢服務系統,讓農民能以簡單的代號就可以取得農情預測及市場行情。

(五)為協助一般農民瞭解產銷資訊內容,請農委會於年底前培育農業產銷資訊專員,協助傳遞農業資訊,並向農民解說。

五、扭轉日本市場頹勢,加強香蕉產銷調節及組成出口聯合組織

農委會認為,農民反映夏蕉價格偏低及懷念過去之契作及平準基金制度,總統指示,香蕉等蔬果應加強產期調節措施,避免產量過分集中,造成市場銷售壓力,且香蕉外銷應輔導外銷廠商辦理契作,並由業者組成出口聯合組織,在日本市場共同行銷,避免日本市場相互競爭,並開拓港、韓、大陸等外銷市場。

六、研究所得支持政策,減少農民所得風險

會場有學者建議推動農民所得保險制度,總統指出,由於農產品供需特性,價格波動難以避免,採取穩定價格措施確有必要,但未來農業面臨加入FTA以及WTO新回合談判,為因應經貿進一步自由化壓力,請農委會研究以農戶或農地為對象之所得支持政策,作為長期政策改革的方向。2011/07/22
2011-07-24 20:57:02
阿端
感謝您這麼關心農民
我的公婆及父母都是農民
前不久我婆婆賣了香蕉
一斤確實2、5元
婆婆住南投
同時間我在台北市場買一斤18元

以前農民種蘆筍種菸
只要是交給農會的 都面臨勾結的問題
現在會比較好嗎 我不相信
2011-07-25 20:23:24
版主回應
農業問題是多年來一直存在的,要解決也不是兩三天就能做到的。

光靠政府的力量,恐怕也不足以挽回農業逐漸沒落的趨勢;農民還是要積極學習新技術、開發新作物才行。

農業是一切物質財物的基礎所在。如果世界上無農業,人類連生存都有困難,工商服務等各種產業也失去存在意義。

農業如此重要,所以無法單純用自由經濟的思維來做決策。
2011-07-26 21:00:21
Max
以現在資訊的流通性與透明化而言,我不明白有什麼中間商存在的必要與價值.
就我看到的今年芒果盛產,很多農民都懂得上網採團購方式來減少被中間商剝削.要解決問題很簡單啊,從農委會開始,由上往下去調查上下結構性的勾結積弊情形.我就不相信黃有才還能夠有財? (黃有才相關的發言僅僅是舉例,並非影射或是指出其真有其勾結等積弊作為)
2011-08-04 11:07:16
版主回應
勾結等積弊行為,通常是結構本來就有的漏洞缺陷所導致。真要徹底解決,除非改變結構,否則很難。

農委會推出用智慧型手機查價格的構想,這部分有助於資訊透明流通,是好的政策。但若以為這樣就可以避免勾結或舞弊,則可能太小看了問題。

農民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上網,這一點也很正常。但農民不必排斥農委會提出的這種手機資訊分享政策,因為還是會有一部分年輕、懂電腦的農民會利用,他們會幫助資訊擴散出去。

此外,如果農委會能更貼心,協助老農用簡單的方式查詢價格(例如電話語音等等)也許會使其更容易獲得農民的支持。
2011-08-05 21:02:0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