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9-09 21:00:00| 人氣3,597|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學生小故事】輕鬆學經濟:從「代排隊」搶購《建國百年紀念鈔》的現象談起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代排隊購買「建國百年紀念鈔」

小明是個青年,因找不到理想中的工作,暫時以「代排隊」這樣的工作賺點基本生活開銷。這些另類新興行業,只能算零工性質,每月接幾個案件的總收入,不到勞基法最低基本工資的一半。

某日,一位客人小謝先生找上小明,要他代購央行發行的《建國百年紀念鈔》。面額一套以500元購買,每人每次最多只能買500x2=1000元。但買完之後繼續到隊伍後面排隊,有機會買第二次。

小明、謝先生二人約定工資從凌晨4點開始排隊到早上11點,若只能買到兩套,就支付850元,若能買到四套,則代排隊工資為1000元。

排隊地點在全台灣各地台灣銀行外面。小明要求謝先生要先把代購物品的花費1000元轉帳給小明;至於代排隊的薪資,可以交貨時再支付。謝先生也確實依約轉帳了。

04:20
,小明有點遲到,來到現場時,發現人已經一堆,恐怕有上百人。小明放下小凳子,坐著,玩起手機中的小遊戲,並偶爾和隔壁排隊的年輕人、老人們聊聊天解悶;

早上7:00-8:30這段時間卻下起雨來;小明只好穿著雨衣。

雨稍停,就有一位正妹一邊喊著「收購紀念鈔喔!」一邊走過來對每一位代排隊的人發名片,上頭寫著「XX集郵社-各式郵票、錢幣買賣」,小明很好奇,便叫住正妹,問道:「請問妳們收購建國百年紀念鈔的話,收多少錢?」正妹回答:「一套500元紀念鈔,我們用1000元購買。」

小明心想:「沒想到紀念鈔這麼熱門,竟然有人願意多出一倍的價錢來囤積。想必日後再賣出,至少可賣到1500以上吧?這樣一套500元的紀念鈔,日後的身價大約至少是1500元跑不掉了吧?」

此時,小明旁邊的另一位工讀生,偷偷勸小明買到紀念鈔之後,不要交還給客戶,而要告訴客戶說沒買到,願意退錢;寧可要把紀念鈔給暗槓下來,放到網路上賣,日後賺更多。

但小明心想:「目前我代排隊工資850元,和轉手賣出所能賺到的1000元利潤比起來,也只差150元;而我若只為了這區區150元,就欺騙顧客,未免會使我看不起自己。更何況,若要拿到網路上賣,也要多花一段時間、精力來處理此事,雖然多賺個幾百一千元,也不見得多少賺。」於是決定仍然做個誠實無欺的好人,只賺代排隊的工資就好。

九點開始賣的紀念鈔,台銀行員卻以慢動作龜速,讓小明從九點二十分開始移動腳步,隨著隊伍慢慢步行了快一個半小時,才買到紀念鈔。

買到之後,小明心想:終於完成任務了。

此時,隔壁一個人走出來,瞧那熟悉的背影,不就是那位友人老張嗎?

 

二、道義vs.利益,兩難的抉擇

老張說到自己剛剛代排隊的經歷時,眉飛色舞陳述這樣一件事情:

話說幾分鐘前,當老張買了兩套紀念鈔,一走出台銀,當場和路邊正在收購的一位先生談起來。那位先生因為自己來不及排隊,非常生氣,一定要買到,便以每套出價2000元的價格,欲收購老張手上兩套紀念鈔;老張覺得好賺,真是暴利,便賣給了那人,共收到4000元現金,但實際上只花了1000元的購買成本,一轉手間立刻產生暴利3倍。

老張心想好賺,立刻回去排第二次隊,但這次他用插隊的方式站到一位認識的朋友身旁,後面的人也沒講話,他就很順利又買了第二次。這次一走出台銀門口,照樣遇到那位收購的先生,他也立刻轉手賣給這位先生。又立刻賺到暴利3000元。...然後又立刻用插隊的方式回去排第三次、第四次。

所以那位收購紀念鈔哦先生總共花了16000元,來買下八套他原本只買一套500元的紀念鈔,而他短短幾小時內所賺到的利潤就是16000-500x8=12000元。

老張告訴小明:自己因為聽聞建國百年紀念鈔很夯,所以就自己來排隊,原本只想放到網路上賣;聽說轉手價格已有人喊到一套5000元,也就是原本購買價的10倍。

此時,小明猶豫了,到底要不要向顧客謊稱沒買到,然後暗槓顧客的東西下來,這樣明顯可以賺更多!

而另外,令小明內心感到氣憤的是:「原來這些花錢請人代排隊的顧客,自己不必忍受代排隊的日曬、雨淋、蚊子叮、凌晨想睡覺、冗長無聊...等辛苦,拿到紀念鈔後,竟然一轉手就瞬間賺了好幾倍暴利!」

小明越想越氣:「如果自己當初早一點知道建國百年紀念鈔的訊息的話,自己就只會替自己排隊買了;自己賺暴利,而不必這麼辛苦替別人賺暴利!當我這麼辛苦付出勞力時,那個人卻不用付出任何勞力,就能坐享其成,穩賺不賠!真是豈有此理!」

小明把心一橫,想要將顧客購買的紀念鈔據為己有,再退回顧客原先轉帳的款項給顧客;

「如果顧客抱怨了怎麼辦?」小明心中已想好一百個合理的理由來說服自己:「當初並沒有約定萬一沒買到該如何,理論上,就算是沒買到的話,既然有真的去代排隊,就算有勞動付出,就應該領到代排隊的費用;而我這次是替我自己排隊買東西,算是我爽約沒去替他排隊,我就不收他錢就是了,他也沒有任何損失。誰叫他自己貪圖暴利,豈能怪我反悔?

「如果顧客怒氣未消,一怒之下想揍我,或把我告上法院呢?」小明心想自己的底線可以是這樣,要趁對方尚未發火前,就對對方說:「對不起,這次我沒幫到你,害你這麼生氣,不然我多賠你兩百元好了。」

通常一聽到這樣的說詞,顧客應該都會不好意思,自認倒楣,連兩百元都不要就放了小明。於是小明認為自己這樣做似乎可以萬無一失。

然而,小明內心總是覺得良心不安,有點不太對勁:「無論說得多有道理,我這樣就算不是騙了那位顧客,至少也算是出爾反爾吧!這樣豈非有愧於做人的基本道理?」小明苦惱了:「道德原則重要?還是利益公平分配重要?我要選哪一個?」

不過,小明的內心中,一直有另一股聲音冒出來:「你會願意守著這樣的基本做人道理,而心甘情願被人剝削,替人做牛做馬而任由他人坐享其成?這只怕是只有傻瓜+濫好人+懦夫,才會這樣吧?你謹守的原則,其實根本不是什麼道德原則,只是一堆沒用而吃人的教條!你應該勇敢向種佔你便宜賺取暴利的人說不!」

小明幾經思考,最後終於選擇了「道德原則」。他的理由是:「雖然我確實明顯受到剝削,但金額畢竟還不算嚴重;也沒有因少了被剝削這部分的利益而危及生活;然而,答應人家的事情卻為了利益而反悔,這種事我實在做不來。縱使這個剝削我利益的人,他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坐享其成賺取了我工資好幾倍的暴利,而且沒有任何風險,但他並不是故意要傷害我所以才對我進行剝削;假如沒有這個人,實際上我少了這個工作機會,所得只會更糟。..這樣說來,他對我不算是傷害,而是也有幫忙;我豈能做出故意傷害他的事情來?

決心遵守「道義原則」而捨棄「暴利的誘惑」需要一番痛苦的內心自我辯論,以及一股堅定的勇氣。

當小明這樣決定之後,心中原本的緊繃情緒,瞬間放下了,忽然感到舒服暢快。他心想:「原來自己勇敢做出抗拒利益誘惑的抉擇後,是這麼開心的一件事。今後我不論遇到多麼重大的事,『義在利先』這個原則,永遠是不會變了。」

 

三、活生生的經濟學

當天晚上,小明看到晚報上頭條新聞寫著建國百年紀念鈔引發排隊搶購熱潮的消息。報上說在台北的代排隊工讀生,一小時可以有180元的工資;而先前元旦時,收購上一批紀念鈔的買家,在網路上轉手價可以高達8000元,如今回跌到4000元左右,但仍是非常夯,有上漲空間。

小明忽然想到:「這些紀念鈔真的有這麼夯嗎?全台灣這次發行了五十萬套,供給數量這麼龐大,假設需求不變,那轉手價格豈不是會崩跌?」由於大學時學過經濟學,對經濟現象有基本的認識,知道供需法則、機會成本、通貨膨脹、利率、匯率、失業率、所得稅、環境成本、社會成本、外部性、剝削...等等這些概念。

於是小明開始思索一個曾經學過的經濟原理:「這會不會是一次小型的『泡沫經濟』?價格先因大家搶購而上漲,一陣子之後在網路上賣得差不多了,願意收藏的人都買了的時候,價格就崩盤?」

小明思索這個問題,同時也發現一個有關經濟體系運作的秘密:這個《建國百年紀念鈔》代排隊的事情,簡直就是當今全世界資本主義的運作原理之縮影。

當今全球資本主義,就是建立在「資本家雇用勞動者,賺取巨額利潤後,分享給勞動者一點好處,自己收攏了大部分的好處;之後再把這些利潤變成資本,轉投資於其他獲利機會更大的事情上;然後繼續雇用更多的勞動者,照樣只分一小部分好處給勞動者,聚集更大的資本,進行更大的投資...一直下去,永無止境,直到投資失敗虧損為止。

他繼續思索著:如果這些勞動者所付出勞力而創造出的果實,大部分都納入資本主口袋,而自己只能保有一點點;這種情形就叫做「剝削」。

「剝削是邪惡的嗎?」他思索著,「剝削」這個名詞給人一種極為負面的印象;認為資本主好像都是吸血鬼;然而,實際上這應該是眾人的誤解。剝削應該被理解為一種不帶善惡判斷的中性名詞,它只是存在的一種經濟現象而已,這種現象的存在,事實上利弊不一定。

「假如資本主沒有去投資事業,就不會雇用勞動者;那勞動者就會喪失工作機會;也就是喪失累積所得的機會;因此,勞動者應該要趕謝資本主給他工作機會,而不該認為資本主僱用自己一定是理所當然。」

「但資本主把大部分的利潤納入自己口袋,而只拿一點點出來分享給勞動者,這樣對嗎?」他繼續深入思索,得到一個初步的結論:「資本主這樣的行徑,顯然也不對;因為這個利潤是勞動者的人力付出和資本主的金錢付出,兩者共同創造出來的成果;資本主不該有種傲慢的心態認為利潤理所當然歸於自己;資本主應該也要懷有感恩的心,感謝勞動者為你做牛做馬的付出;假如某一天沒有勞動者願意付出了,你有再多的資本都沒有一點用處。」

學過經濟學的小明,看清楚了當代世界、當代社會一連串錯誤的迷思:「勞動者因為痛恨資本主把大部分利益納為己有,所以以『追求公平』為訴求,發動抗爭、鬥爭,甚至遊行、罷工、暴動、革命;這都是情有可原的。然而,勞動者必須要知道,這樣的作法,是種雙面刃,一方面,確實可能讓資本主乖乖交出更多利潤出來分配給勞動者;另一方面,卻是在扼殺資本主投資的意願,也等於在扼殺未來的工作機會、創造所得的機會。」

小明用看待勞動者同樣的標準,來看待資本主,思索著:「一旦勞動者發動抗爭,則資本主不該只會怪罪勞動者不守秩序、違背工作契約承諾;資本主自己顯然也必須嚴格批判檢討,自己是不是因為漠視勞動者的辛苦付出而高高在上顯得傲慢?自己是不是在輕鬆賺取利益的同時,也應該懂得將利益公平合理地分享給曾經為你賣命付出的人?今天如果不是因為資本主自己獨吞大部分的利益,何以會逼得勞動者必須起而抗爭?

小明想起了大一時,班上經濟學超過一半被當的慘動經歷,但有了不一樣的視野:「其實,經濟學一點也不難懂。真正難的是經濟學的一堆考試題目;那些題目其實並不能夠真正測驗出學生是否真的掌握到經濟現象的本質;而只是在把學生訓練成考試機器。」

小明領悟到:「活的經濟學,就在活生生的真實世界裡、日常生活裡。就好像一個小小的代排隊事件,讓我體會到這個世界左派、右派這兩大經濟思潮最核心的爭議焦點。這些一點都不難懂。」

小明這時,感謝上天,用這樣靈活的方式替他上了一堂經濟課。

回歸現實思索:「我這個窮酸青年,連經常連生活基本開銷都不夠,不得已而要靠代排隊維生;但是老天賜給我的這堂經濟課,卻是無價之寶。我也許少了一次賺到好幾萬元暴利的機會;但卻獲得了一份小明值遠遠超過此暴利幾百、幾千、幾萬倍以上的禮物。」

「而像我這樣的一個窮人,要如何脫貧呢?這個真是很實際的問題。」他心想:「除非我自己也能當資本主,我才有機會真正脫貧。」

 

四、兼顧理想與實際:務實的思考者

小明繼續思考,很務實地去思考:「在自己要變成資本主之前,必須先累積足夠的資本,和運用資本的能力;因此,先從一個受人雇用的勞動者做起,是個必經之路。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在於穩健累積資本,也是為了多增加一些業界的磨練,累積經驗與判斷的眼光。只要我夠務實,有一天必能累積到足夠的本錢,讓我去投資創業!

用這樣的非常務實的角度,小明回頭看待自己現在的落魄狀態,但是一點也不灰心喪志:「我可以為了遵守承諾,放棄一次狠撈數千元甚至數萬元的機會;這代表我的人格操守已達基本水準,也反映出我的人生價值觀當中,顯然有些事情看得比利益更重要。所謂落魄,只不過是在人們的眼光中,一時無法達到基本經濟條件;但我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只要我願意改善這個現象,就隨時可以做到!」

「就從求職這關做起好了。如果這個世界的公司,願意把人格操守列為最重要的雇用決策考量,那像我這樣的求職者,應該是占有優勢的。首先我就已經贏了那些為了投機取巧而違背承諾的競爭者們。」

「因此,在履歷表或自傳當中,我應該要設法凸顯自己的『道德操守』這項優勢;像這次代排隊,我有機會暗槓東西下來轉賣,卻沒有這樣做,這樣的故事,應該要趁面試時說給我的雇主聽,或者乾脆寫在自傳裡。」

「有多少雇主會吃這一套呢?也許不是每個雇主都很重視員工的道德操守,但肯定沒有一個雇主會希望自己雇用的人老是私下利用公司的資源做一些圖利自己的勾當。...因此,這樣說來,我強調操守,就等於是在告訴老闆說『請放心雇用我,我不是那種你雇用了後會讓你後悔一輩子的員工。』」

「可是,如果沒有專業能力,光靠操守,老闆就會願意雇用你嗎?」小明思索著:「基本的專業能力當然還是要的,老闆通常也不可能完全沒有能力考量,僅因喜歡一個人的操守就雇用他;然而,專業能力要如何能讓老闆看見呢?」

「雖然我比其他年輕人更擅長思考這些社會經濟等大問題;但我有什麼樣的本領,會是雇主一看就會想要雇用的呢?『很會思考』算是一種專業能力嗎?

「很會思考的人,也許可以適合擔任老闆的參謀;也就是類似於幕僚人員、企劃人員。假如我鎖定以此為求職目標,其實有不少工作在等著我。」

 

五、求職、自傳、與面談:智慧型的求職者


接著,小明鎖定企劃類的工作機會,寫了一份兼具文采與專業訴求的自傳,搭配用心設計過的履歷表,就去上網求職。

自傳中加入了自己體悟出來的這樣一句話:「...這次代排隊的經驗,讓我體會到,善於創造利益的人,必然懂得運用有利的條件去創造優勢,同時卻不會因此去傷害到協助自己創造利益的夥伴,而是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共享利益;而這就是一種和諧而互惠的夥伴關係。」

某位公司的部門主管,看了他的自傳,覺得這個人是個有為的青年,便特別私下註記:有團隊運作的良好概念,是個聰明靈活、有原則、有紀律、可以和同事合作共事的人,年輕、有潛力。」

在約小明到公司面談時,部門主管故意花不少時間詢問這個代排隊的事情,除了弄清楚這裡頭有沒有虛構成份之外,另外主要是想問一個問題:「當你決定要遵守承諾,沒有暗槓下來之後,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案子,難道你就這樣乖乖替人賺錢,卻看著他人坐享其成?這樣你永遠只是濫好人一個,即使有操守人格,又有何意義?對你自己有何好處?」

小明知道這問題不好回答,但仍然很忠實地把自己思考過的心得告訴對方:「我雖然重視承諾,使命必達;但我也不會讓自己變成一個傻瓜、濫好人。除了重視誠信之外,我也很重視公平,所以只要自己感覺到有不公平的事情發生時,我也不會去逃避;會去面對問題,思索解決之道。假設日後我再接到類似的代排隊案件時,我一開始就會先弄清楚,代購的物品價格增值的空間有多大,再來決定是否要替他代排隊,或者要開出多少時薪條件。而假如我手上的現金夠多,我也並不排斥自己去代排隊買到這個物品後,當作投資,等待它價格上漲。然而,我也不會是個貪婪的投機客;投資的事情必定有其風險,風險也必須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內我才會去進行。」

主管點頭稱是,但是仍有疑慮,便問小明:「如果今天你有錢了,你會不會想找人代排隊搶購一些可能漲價的紀念品?名牌包?..如果你會,你願意付出多少錢給代排隊的工讀生?」

小明回答:「假如我有機會、有這樣的資訊管道,我想我也願意去雇用代排隊的工讀生。以類似這次百年紀念鈔的事情來說,假如我是那位當初雇用我代排隊的客人,我會願意給這個代排隊者多一點薪資、多幾次代排隊的機會,以感謝他替我辛苦付出的貢獻;畢竟它為我創造那麼大的利潤,我就算多給它一兩倍的時薪,也不覺得過份,因為我自己實際上賺了更多。」

講完之後,主管點頭微笑。之後請小明說出心目中的理想薪資後,主管對小明說:「近日求職者眾多,過幾日我們才會做出決定;到時候再告知你是否錄取,很高興今年你來應徵,希望我們有機會可以合作共事。」之後就請小明回去等待消息。

小明回家途中心想:「不知這主管是否滿意我這樣的回答?我以『操守、公平』當作求職的兩個主要訴求,會不會讓有些主管認為這個年輕人很有主見、部耐操、不肯配合、不好用?會不會被認為我這個草莓族只會要求東要求西,抗壓性不足?聽說很多公司和軍隊一樣,都有老兵欺負菜鳥的問題,像我這樣強調公平的菜鳥,會不會因此反而更容易受到資深員工們的欺負?」

回去後,小明將這樣的疑慮告訴一位長輩;這位長輩見過世面,也很開明。他輕輕拍了小明的肩膀,笑說:「如果這位主管不喜歡部屬積極追求公平,或不重視部屬的操守,他自然不會錄取你,你也不用去擔心其他資深同事的問題;如果你的主管能錄取你的話,就表示他認同你的『操守、公平』這兩個大原則。這樣的主管,基本上會公平對待資深員工和新進員工,比較少會有什麼大小眼,不會去歧視草莓族員工,也不太會耍陰狠手段對付其他人,所以資深員工要欺負新進員工的機會也相對比較低。」

小明一聽,放下忐忑不安的心,便笑說:「這樣說來,用『操守、公平』這兩個訴求來求職;還能產生過濾器一般的功能囉!好的主管就會錄取我、不好的主管就自然不會錄取我;我反而還減少了入錯公司的風險和摸索的成本咧!^^

長輩笑著稱是:「你長大了!好好幹,你會有一番作為的。^^

 (2011-09-09 20:46初稿)

 

 

 

 

台長: 天光

一個人的咖啡和天光
《建國百年紀念鈔》經濟現象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中央銀行9月8日將推出第二批「慶祝建國一百年壹佰圓券三開典藏版」50萬套,每套售價500元,雖然第一批市場行情一套曾飆漲至8500元,不過,錢幣社業者表示,目前行情約在4000元至4500元左右,由於這次發行量更大,行情不會像第一批這麼好,買賣價差可能會變大。

央行今年1月6日發行每套新台幣500元的「慶祝建國一百年壹佰圓券三開典藏版」30萬套,由於太搶手,行情也水漲船高,雖然一度因央行宣布將再加發50萬套,價格一度跌到800元,有些錢幣社也趁勢出清,不過,隨後價格又翻漲,一套曾飆漲至8500元。

錢幣社業者表示,大陸紀念套幣售價比台灣貴很多,至少都要3000-5000元,加上大陸發行不少三開紀念鈔,台灣則是第一次發行,又碰上建國百年更具意義,若一起收藏更有價值,因此,很多人會購買台灣的紀念套幣、鈔券,拿到大陸送人,大陸人也很愛,尤其目前這個價格,老實說,都是大陸人在收購。

央行發行的第一批建國百年鈔典藏版,正面圖案為國父肖像,背面則是今年元旦總統馬英九與副總統蕭萬長參加升旗典禮的照片,內頁左邊圖案包括農耕、十大建設、經貿、高鐵及科技,旁邊還有日月潭纜車、太魯閣,還有象徵豐年祭代表族群融合。

第二批三開典藏版封套卡內頁圖案,與第一套內頁左邊圖案略有不同,原日月潭及太魯閣風景圖,分別改為澎湖的七美嶼雙心滬、桶盤嶼、玄武岩及大霸尖山,其餘圖案及規格均與第一批典藏版相同,售價同樣的是每套500元。

不過,錢幣社業者說,目前建國百年鈔三開典藏版價格已沒那麼好,目前一套約在4000元至4500元左右,由於第二批發行量更大有50萬套,預計行情不會像第一套這麼好,置賣價差會變大,即使封套圖案略有不同,但對收購者來講沒有太大差別,也不影響行情。

錢幣社業者認為,第二套建國百年鈔三開典藏版可能要放一陣子,看看大陸市場的反映,市場行情可能隨時都在變。
2011-09-12 20:57:38
小小
好長的文章~
但看完了學到很多,謝謝有這麼好的文章囉︿︿

如何將自己的優勢展現出來讓外界看到,或許也是我該學習的課題。
2011-11-18 23:21:01
版主回應
從妳留言的內容或語氣看來,似乎妳是個社會新鮮人,或者應屆畢業左右。而假如妳不是如此而是年紀更大些,那妳內心或許還覺得自己像剛出社會沒多久。

職場上的一切,可以幫助人見識到人性、學習到處世智慧;這些東西,未必只能用在職場上,有時和親友之間的溝通,也會運用到這些共通的原理。
2011-11-19 19:13:48
小小
自己來承認一下,我是大四生~所以看來我的口氣跟我的年紀一樣。
本來還以為會被看成小孩子或是太老氣。

但是這些東西真的是我這一兩年才深刻體會到的事情,喔我說的是很多事情可以通用,而不僅僅侷限於工作或家庭或感情。

我要學的還很多吧︿︿
2011-11-20 01:12:04
版主回應
對多數台灣人來說,大學生涯或許是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一方面,大學生解除了自國中開始一直到高中的升學壓力;

另一方面,大學生通常已滿十八歲,開始學習要當一個「大人」,也就是自己做決定、自己負責任、自己獲得成果、自己決定如何分享成果,因此稱為「獨立」的人格;

很多人是在這個階段才開始真正談戀愛、玩社團、自助旅行、從事社會關懷運動、出國旅行或讀書;

這些活動,在高中以前往往受困於升學壓力,而很難施展得開;而縱使有些小孩可以很投入於這些活動,但很少不危及課業成績的,因此父母師長多數寧可小孩乖乖去K書,而不是從事這些活動。

大學之後,這些活動變多了,而課業壓力卻變輕了,如此使台灣的大學素來有「由你玩四年」的說法;

但這幾年,台灣逐漸向歐美學習,大學的課業壓力開始變多,而且學費也一直漲;再加上民生物價逐年上漲,且大學生花在裝扮方面的消費需求金錢也一直增加,以致於很多學生不得不打工來支應花費,包括學費、生活費、行頭、玩樂...等等;都要花不少錢。

因此,現在的大學生,要比十幾年前的大學生,更加體會到「錢財」這件事情對於人生的影響有多大。

出社會之後,這樣的感覺只會繼續深化,而不會降低;錢財的重要性占據一個人的人生觀之比重,會隨著年齡而一起成長。

除了極少數看破名利、超然物外者外,絕大多數人都無法迴避錢財對人生這樣的強大影響。因此,與其避談金錢,還不如趁早認識金錢的本質和意義,會更務實。

在剛出社會,要成為社會新鮮人的時候,正好也就是金錢方面的人生觀即將要成型的關鍵時刻,因此趁早建立起正確而有用的認知,肯定是好事。  :)
2011-11-20 20:52:47
天光
前言:請先讀完下面分享的戴勝通這兩篇呼籲「台幣貶值救經濟」的文章後。再看本人對此的評論。

(以下分享自戴勝通臉書「跟著董事長遊台灣」:http://www.facebook.com/taiwanviptravel)

----------

【挽救產業的良性循環】(戴勝通發表於臉書2012-11-06)

為了換FB大頭照,前天買了隻眼鏡,看起來跟法國的無兩樣,大家猜沒有兩萬也有一萬五吧!錯了!八百元鏡框,加鏡片九百元,共一千七元。(在民權東路中天眼鏡配)何也?翻過鏡框一看,鏡架裡面打了幾個英文字:MADE IN KOREA。

香港、新加坡,是「城」國,所以,不適合發展製造業。目前發展產業我們最大的「敵人」:中國大陸、韓國。大陸靠著台商的「移植」,我們發展四十年的產業,大陸四年全接手。韓國政府全力的支持韓國廠商,根本沒把台灣看在眼裡!製造業除了廠商的生產條件:創新、管理、生產力的內在因素外,最大的是外在因素條件。

匯率是出口製造業最大的競爭力,但是三十年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由1:3.5貶到三年前的1:8,韓國的匯率也是以生產力為著眼點,看看半年前至今韓圜對新台幣貶了近30%,台灣的製造業根本無招架之力。

出口→就業機會→貧富差距→經濟成長率→社會治安是相連通的,救一個,其他的自然會良性循環。


------

【給彭總裁的一封公開信】(戴勝通發表於臉書2012-11-06)

在兩個月前,我就在FB上發文,呼籲彭總裁要救產業,新台幣要大力貶值。近日張忠謀也講同樣的話,彭總裁--新台幣應貶到一比三十六。我知道大貶會給社會帶來陣痛,但不貶,我們會步上海地的末途。

政府官員不要企業界一有異聲,就搬出競爭力要靠創新及生產力,台積電沒創新嗎?台積電沒生產力嗎?在大陸七萬家台商三十年來是靠創新跟生產力,讓大陸的出口值成長一倍!大陸今日繁榮一半以上是台商長期貢獻的累積。我贊成快速貶值是會給台灣通貨膨脹的,但二十年不做,現在才講這種話!台灣需要總體經濟視野的官員,而非個人部門表現良好的部會,今年我們經濟成長率不到韓國的一半,彭總裁,檯面上懂經濟的A咖官員只剩下你一人,請救救台灣的經濟吧!彭總裁,我們求求你!


----------------------
2012-11-09 12:04:25
版主回應
上面分享的戴勝通這個經濟發展思維,是典型的資本家思維,當然不等於真理;為什麼?

因為-

用低匯率作出口導向的經濟戰略只在某些條件下行得通(有勤奮勞工、有認真踏實的企業家、有充足資金、有穩定的政治與社會環境),而且必然有嚴重成本代價與副作用(國內消費者物價負擔變重、國內經濟泡沫膨脹);通常都是勤奮的東亞國家最喜歡這樣搞。

若成功,則犧牲短期國內消費者可以換來出口產業長期競爭力;若失敗,則只會製造國內的金融投機、社會動盪、與貧富差距...。

戴董事長的觀點基本上是早期某一派經濟理論下的產物,然而目前主流經濟觀點普遍是反對這種看法。

總之,有利有弊啦。

「知名成功人士」的說法不一定就是對的!

(事實上,戴勝通這兩篇文章在臉書上一發表完之後,都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吸引數十位網友留言,內容絕大多數是反對、批判,但也有極少數支持的。在這些留言當中,多數都具有一定的經濟邏輯,其中有幾篇留言還寫得不錯;以下分享本人認為有趣、有意思、有深度、或有代表性的一些網友留言)

---------
2012-11-09 12:08:3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