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6-01 04:00:00| 人氣61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分享兩首「菲律賓」主題的名詩】-兼談對菲律賓與台菲關係之感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分享兩首「菲律賓」主題的名詩】
-兼談對菲律賓與台菲關係之感想

前言:

近日廣大興事件,因菲公務船射殺我國漁民,而引起全民公憤;政論節目更是極盡撻伐之能事。

有數位名嘴以「連菲律賓這種小鱉三都騎到我們頭上」來形容此事件;其情緒發言自可理解。然而對於菲律賓這一整個國家,用「小鱉三」來形容,用詞中懷著怎樣的心理,不言而喻。

菲律賓真的只是個小鱉三的國家嗎?菲國從未有過波瀾壯闊的歷史足供世人緬懷嗎?

以下分享兩首台灣現代詩發展至今,與「菲律賓」這主題相關的知名詩作。

沒讀過這兩首詩,別說你懂菲律賓。

----------------------

壹、《馬尼拉灣的落日》 向明

這是詩人向明寫的第三首關於夕陽的詩。此詩於1987年4月發表:

  還來不及呼痛
  久待在馬尼拉半空的那枚烈日
  黃昏的鐘響一催
  便從濱海那棵椰子樹頂
  躍入海天相割的那片銳利刀鋒
  火辣的血
  把整個馬尼拉灣
  煮得通紅

  多麼壯烈的一種結束啊
  我想起沿路遇見的
  手執長刀的菲律賓人
  也是這麼犀利的刀鋒
  立時割下滾落在地的
  一顆顆熟透如落日的椰子
  也是這麼突然得 
  來不及呼痛


詩人自述本詩寫作緣起與後記如下:

「1984年中,我們一大群寫詩朋友到菲律賓去訪問,站在馬尼拉灣的海邊看一枚火紅的太陽往浩瀚無邊的太平洋沉落下去,實在壯觀無比。據說有位先前來過的詩人,曾感動得大哭一場。我則隨即想到覃子豪先生那首大家都熟悉的《追求》:

  大海中的落日
  悲壯得像英雄的感嘆


  真是只有英雄的感嘆才會這麼轟轟烈烈,多采多姿。

  但是我寫出的《馬尼拉灣的落日》除了對落日的悲壯景象有所感觸外,詩中強烈的意象,則是當時菲境的局勢給我的影響。那時統治菲國數十年的馬可仕總統剛被老百姓趕下台,就在我們到達的幾天前,馬尼拉的街頭還有流血事件,這種暴君沉淪、百姓起義的爭取自由民主的場面不也正像紅日西沉一樣的有喧天的悲壯嗎?不知不覺我就藉景湊勢地寫下了。

  這首詩發表後,大陸評論家李元洛曾以《一枚詩的落日》為題評論之,認為此詩運用「化美為媚」的動態描繪,而且將時間壓縮,從而呈現更急遽的動感,美在單純而強烈。隨後新加坡詩人周粲以《落日與椰子》為題再評這首詩,於大陸、新加坡、菲律賓、台灣等五地報刊發表,周粲認為這首詩是「就地取材」,所以寫得「有聲有色」,同時認為面對稍縱即逝的「烈日躍海」〈如同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等等〉,畫家可以畫成一幅畫,詩人可以寫成一首詩,但是他懷疑一幅畫能否包含這首詩中所有的這樣豐富的內容﹔寫成一首樂曲,恐怕就更困難了。

他是在強調文字的創造功能,我們的詩壇大老周夢蝶先生曾用自己的獨特書法為我騰抄了這首詩,周公並在詩末有一大段評語,最後他說:「董兄此製,破空而來,飄飄然,若天風海雨逼人,無一字不險,亦無一字不穩,真神品也!」作為一個詩人,發揮文字的神奇創造力是他最大的職責,能否寫好一首詩,能否成為一個成功的詩人,也全在此,我只是在努力地追求此一化境而已。」

------------------------


貳、【麥堅利堡】     羅門

      超過偉大的
      是人類對偉大已感到茫然


戰爭坐在此哭誰
它的笑聲 曾使七萬個靈魂陷落在比睡眠還深的地帶

太陽已冷 星月已冷 太平洋的浪被炮火煮開也都冷了
史密斯 威廉斯 煙花節光榮伸不出手來接你們回家
你們的名字運回故鄉 比入冬的海水還冷
在死亡的喧噪裡 你們的無救 上帝的手呢
血已把偉大的紀念沖洗了出來
戰爭都哭了 偉大它為什麼不笑

七萬朵十字花 圍成園 排成林 繞成百合的村
在風中不動 在雨裡也不動
沉默給馬尼拉海灣看 蒼白給遊客們的照相機看
史密斯 威廉斯 在死亡紊亂的鏡面上 我只想知道
        那裡是你們童幼時眼睛常去玩的地方
            那地方藏有春日的錄音帶與彩色的幻燈片

麥堅利堡 鳥都不叫了 樹葉也怕動
凡是聲音都會使這裡的靜默受擊出血
空間與空間絕緣 時間逃離鐘錶
這裡比灰暗的天地線還少說話 永恆無聲
美麗的無音房 死者的花園 活人的風景區
神來過 敬仰來過 汽車與都市也都來過
而史密斯 威廉斯 你們是不來也不去了
靜止如取下擺心的錶面 看不清歲月的臉
在日光的夜裡 星滅的晚上

你們的盲睛不分季節地睡著
睡醒了一個死不透的世界
睡熟了麥堅利堡綠得格外憂鬱的草場

死神將聖品擠滿在嘶喊的大理石上
給昇滿的星條旗看 給不朽看 給雲看
麥堅利堡是浪花已塑成碑林的陸上太平洋
一幅悲天泣地的大浮彫 掛入死亡最黑的背景
七萬個故事焚毀於白色不安的顫慄
史密斯 威廉斯 當落日燒紅滿野芒果林於昏暮
神都將急急離去 星也落盡
你們是那裡也不去了
太平洋陰森的海底是沒有門的





註1:
   麥堅利堡(Fort Mckinly)是紀念第二次大戰期間七萬美軍在太平洋地區戰亡;美國人在馬尼拉城郊,以七萬座大理石十字架,分別刻著死者的出生地與名字,非常壯觀也非常淒慘地排列在空曠的綠坡上,展覽著太平洋悲壯的戰況,以及人類悲慘的命運,七萬個彩色的故事,是被死亡永遠埋住了,這個世界在都市喧噪的射程之外,這裡的空靈有著偉大與不安的顫慄,山林的鳥被嚇住都不叫了。靜得多麼可怕,靜得連上帝都感到寂寞不敢留下;馬尼拉海灣在遠處閃目,芒果林與鳳凰木連綿遍野,景色美得太過憂傷。天藍,旗動,令人肅然起敬;天黑,旗靜,周圍便黯然無聲,被死亡的陰影重壓著……作者本人最近因公赴菲,曾往遊此地,並站在史密斯威廉斯的十字架前拍照。

註2:
  戰爭是人類生命與文化數千年來所面對的一個含有偉大悲劇性的主題。在戰爭中,人類往往必須以一隻手去握住「偉大」與「神聖」,以另一隻手去握住滿掌的血,這確是使上帝既無法編導也不忍心去看的一幕悲劇。可是為了自由、真理、正義與生存,人類又往往不能不去勇敢的接受戰爭。

  透過人類高度的智慧與深入的良知,我們確實感知到戰爭已是構成人類生存困境中,較重大的一個困境,因為它處在「血」與「偉大」的對視中,它的副產品是冷漠且恐怖的「死亡」。

  我在「麥堅利堡」那首詩中,便是表現了這一強烈的悲劇性的感受。




-------------------------

【天光分享對菲律賓的感想】-

當台灣人憤恨菲政府不把台灣當國家,拿一中政策當藉口,侮辱台灣國格尊嚴時,台灣人又何曾想過,自己的媒體用「小鱉三」這類字眼天天在罵這一整個國家,又常年對人力仲介剝削外勞的人權情況視而不見,菲律賓人是不是也覺得他們的國格尊嚴被台灣人給踐踏?

用「小鱉三」來形容菲律賓這個國家,這種用語很明顯超越了單純情緒發洩的限度,而就是種族歧視的心理反映。這裡反映出對「有錢的、文明的台灣vs.貧窮的、落後的菲國」的一種階級對立意識,和因自卑而變質成傲慢的扭曲心態。因台灣外交實力而來自卑,轉化成面對東南亞國家時的傲慢,這樣的心態,當然是扭曲的,也具體投射在極具公然侮辱性質的「小鱉三」這個用語當中。

探討菲律賓歷史,必須明白,菲律賓人相比於台灣人來說,絕對有自豪的本錢。

他們的人口將近一億,是台灣的五倍;他們和台灣一樣,都曾經被數個帝國主義列強強佔為殖民地;也都深具海洋文明性格。

而其歷史也十分悠久,數十萬年前即有人類活動的記錄;並且到最遲1700年前,就有與漢人通商往來的證據。

另外,也別以為東南亞國家都是一群軟弱溫和的傻笑良民;這些國家也有勇武剽悍的時刻;菲律賓當然也有。

在歷經西班牙人三百年的統治後,1898年,菲律賓人民大起義,以革命方式推翻西班牙,成立民主共和國,早於辛亥革命13年。後來又因美國與西班牙戰爭,西國戰敗,便同意將菲律賓賣給美國;美國遂堂而皇之派大軍佔領菲律賓,納入殖民地。

二戰期間,日本佔領菲律賓,並扶植類似汪精衛在中國那種親日政權,稱為菲律賓的第二共和。

二戰結束後,1946年7月4日,菲律賓以談判手段和平獨立成功,為第三共和;同時繼續接受美國駐軍。

在當時,菲律賓在亞洲是經濟與科技都首屈一指的國家,比台灣更先進,也發展出兩黨政治,由國民黨和自由黨輪流執政。

1965年,馬可仕以舞弊手段當選之後,進行獨裁統治,雖然經濟仍有一定增長,但嚴重的裙帶資本主義與貪污腐敗,促使1986年大選後,人民街頭抗爭力量發酵,馬可仕雖宣稱勝選,但各種選舉舞弊傳言紛至沓來,柯拉蓉‧艾奎諾率領群眾包圍馬拉坎南宮(相當於總統府)後,馬可仕被迫流亡海外,柯拉蓉宣布就任總統,並制定新憲法。

從這段歷史看,菲律賓人民對於不公不義政權的抗爭意志,並不亞於台灣。

而現任總統小艾奎諾,即其母柯拉蓉之子;柯拉蓉則為被馬可仕刺殺的菲律賓民主運動領袖艾奎諾遺孀。

艾奎諾從政生涯後半段,都因對馬可仕的獨裁抗爭,而在監獄中度過;而後來艾奎諾之死,也促成其妻柯拉蓉最終得以發動群眾力量,逼迫馬可仕下台流亡。

若要論及對民主與人權意識的啟蒙,菲律賓人遠遠走在台灣人之前;台灣人自豪驕傲於身為「華人首個民主政權」,但卻對更早實現為民主政權的菲律賓人充滿歧視,此種心態,十分可議。

說穿了,台灣人對菲律賓人,不只種族歧視,更具有階級歧視。菲國經濟落後於台灣之後,菲勞在各國打工,而台灣人慣常以「菲傭」稱之。

台灣人依法雇用的明明是「菲籍看護」,但實際工作內容與慣常稱呼,卻是「菲傭」;且在言談之間,凡是談及對台灣經濟狀況急轉直下的憂心時,總愛說「我們快要變得跟菲律賓一樣了」,儼然將菲律賓當成是充滿貶抑意涵的代名詞。

在台灣,從未有過如同歐美那樣的「種族倫理教育」;所以多數人並不能覺察無處不在的「種族歧視」,總以為是只有美國這種黑人多的社會才有的東西。目前我們的小學教育,很缺少這一塊。

多數台灣人,也並不清楚台灣外勞人權狀況的真相;長期以來,「外勞慘遭剝削與壓榨」是業界刻意秘而不宣的公開秘密。業界並不在乎「人權」二字,對本國勞工已然如此,更何況對外勞?

日前爆發的便當文與麵包文事件,不論是否確有其事,台灣人對菲律賓人乃至整個東南亞地區外籍勞工、外籍配偶的種族與階級歧視,都是極為明顯,無處不在的。也因此,每年有這麼多逃跑外勞,和這麼多受暴求助的外籍配偶。

一個廣大興漁船事件,牽扯的不僅是兩國外交、兩岸關係,更帶來深刻的文明撞擊,提供給兩國人民一個良心省思的機會。如果台灣人為了一個漁民被殺而義憤填膺,幾欲興兵,則菲籍勞工在台灣遭到的嚴重剝削與壓榨,以及菲籍配偶的受虐遭遇,是否也該構成菲律賓對台宣戰的理由?

儘管菲國公務員殺人確實該受懲,且出於談判策略的需要,台灣必須擺出強硬姿態;但別忘了,菲國人民也有其民族自尊心與愛國熱情,當他們發現你的態度是盛氣凌人,想要逼他們卑躬屈膝時,他們也本能會反抗,會抵制,以捍衛他們的國格尊嚴。

假如菲律賓被迫走到這一步,那必然也將是台菲雙輸的情況;台灣要的懲兇、公道不僅難以得到,更因此在菲國民間輿論變成模糊焦點的相互指控。

我當然支持台灣政府要勇敢向菲施加壓力討公道,但不贊成眾多愚昧之見所稱的那樣,想要用踐踏菲律賓人民尊嚴的方式,來圖自己台灣人愛國情操的宣洩爽快。

我在此貼出這兩首詩,用意就是要讓讀者去反思、去感受,菲國文化也有其壯闊而莊嚴的場景;菲國人民也有其自豪而驕傲的歷史遺跡。

當台灣的詩人願意為了菲律賓歷史而寫詩時,台灣人又哪裡再有歧視菲人的道理存在?

(Tuesday, ‎May ‎28, ‎2013, ‏‎2:04:36 PM ‎撰 ‏‎9:47:54 PM 修)

台長: 天光
人氣(61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教科文史 |
此分類下一篇:【詩文】我的中國夢
此分類上一篇:【我贊成漢人穿漢服!胡人穿胡服!】

天光
【台菲糾紛,一筆爛帳!越算越理不清!】

一、台灣媒體欠缺國際觀,對國際媒體也用一廂情願的角度來揣度

台灣媒體說菲在國際輿論宣傳打了勝仗,成功將台灣形塑為加害者形象;這是明顯誇大其辭。

國際媒體沒有這些媒體所說的那麼淺薄,他們只是用客觀中立的角度在報導,沒有把同情受害者的情緒投入在報導中而已,但這種不帶情感的報導,並不能說就是把台灣當加害者,而是所有報導國際災難新聞的記者們,都會表現出的報導態度。

二、菲政府真的成功打贏國際宣傳戰嗎?

菲國總統是厲害人物;先前他和中國在黃岩島周旋甚久,以小國面對大國,竟然佔盡上風;他心理當然不會害怕台灣出動什麼海軍。因此,馬出動軍隊,基本上無助於解決目前面臨的問題,只是會帶來刺激人民團結對外的愛國情緒效果而已。即使如此,這種愛國情緒效應也非常有限,新聞熱度一過,就回到了原點。

台灣的馬政府面對此跨國糾紛,處理欠缺條理,完全沒有「中心思想」在支撐,所以立場站不穩,忽軟忽硬,讓菲方不知該如何和台灣打交道。

菲方的立場本身也站不穩,上下不同調,派出的代表有無獲得充分授權,也大有疑問,因此,菲律賓的處理也欠缺條理,同樣沒有「中心思想」在支撐,同樣犯了對台灣忽軟忽硬的毛病,也同樣造成台灣政府不知該如何和菲打交道。

然而,畢竟此事件我國漁民是受害者,因此,先天上我們可以佔據「道德制高點」,譴責菲政府被視為正當舉措。這本是佔據「輿論制高點」,透過菲國民間輿論與民意,帶給其政府道德形象壓力的最好機會,但台灣捨此不為,跑去用軍演方式威嚇菲國,這樣菲國民間的輿論還會支持你台灣嗎?

進行軍演明顯欠缺長遠考慮;因為這給國際媒體的印象,就好像中國為了釣魚台在對日本軍演那樣的感覺。國際輿論對於「並未面臨外敵入侵威脅,卻主動發起大規模軍演」的政權,本能的會聞到侵略者散發出的血腥味,因此不會替軍演的一方講好話。

台灣出動海軍對菲方軍演,很自然讓國際輿論聯想到「台灣似乎在恐嚇弱國」,以及「台灣是否準備與中國在南海聯手對付美菲同盟?」,國際媒體即使知道你有漁民被故意射殺,恐怕也不會支持你興兵討公道。

台灣本來有一些好棋步,原本早就該把對手給將軍了(本該成功取得菲方正式道歉了),現在卻讓對手成功脫身,企圖規避道歉賠償責任。這是對手的厲害,也是馬政府的失策。

(P1)
2024-05-23 13:36:53
版主回應
三、台灣進退失據?菲無賴到底?

這種觀點完全只是台灣媒體不及格的評論所形塑出的印象。

必須明白,菲律賓好歹也有總統,並不能把菲人全都看成流氓,如果菲國拿一中政策當理由,官方不肯對我國官方道歉,而只肯由總統授權的代表向台灣人民道歉,那必然是出於諸多深思考量後的政治決定,這和「菲國道歉欠缺誠意」是兩碼子事,但台灣政府與媒體卻將之混為一談。後果就是台灣政府想要的,菲方不敢給;而台灣人民想要的,菲方不肯給;台灣政府要的,原來和台灣人民要的,並不一樣。( 台灣政府真正要的是漁權協議,但台灣人民要的是國格尊嚴)

四、菲方不怕台灣制裁,所以已經贏了?我方被馬政府徹底玩輸了?

此刻,雖然情勢發展並不合乎國人的期待,但並不能說菲律賓正處於上風;相反地,先前讓菲律賓處於上風的菲國政府態度,此刻恐怕要急轉直下,菲國政府立刻要面臨嚴重的內外交逼壓力!

在整個事件中,菲政府感受到的壓力,明顯大於台灣的馬政府(台灣人覺得菲方嘻皮笑臉,表示菲方很不認真,這只是錯覺)。

在此事件中,菲方一連串自相矛盾的演出,已經讓菲方真的陷入進退失據,後果難料的境地。簡單分析如下:

1.菲國海防單位兇手11人,殺人至今尚未公開道歉,竟受政府袒護。菲檢方仍在調查真相當中,菲政府就已在國際媒體前表示殺人「非故意」。→(菲總統豈不是公然干預司法?檢察官還查得下去嗎?)

2.菲國第一大報《馬尼拉時報》早在5/10社論中,就已談及菲國海防單位宣稱台灣船先衝撞菲船,菲船才開槍的說詞「極可能是撒謊」,因為小船不可能衝撞大船。這樣簡單就可戳破謊言的基本常識,菲政府卻從頭袒護海防人員到底?→(莫非有更高層授權允許開槍?以致事後想遮掩醜聞?)

隨著國際媒體追蹤真相逐步深入,菲國謊言基本上已被拆穿,如果連國際知名媒體追蹤真相後,都認為菲國堅稱「非故意」的說詞不對,此時菲政府進退失據,先前力挺海防人員所講的話要不要收回來?還是硬著頭皮死撐「菲故意」的說詞到底?

3.菲國某媒體引用台灣「造假便當文」想凸顯菲勞在台灣受歧視的問題;現已證實消息來源有造假;菲國媒體要不要向當地讀者道歉?要不要向台灣人民道歉?

另外,也有媒體拿新疆衝突照片,謊稱台灣人對菲人進行暴力攻擊,這也明顯是假新聞,同上,要不要向當地讀者道歉?要不要向台灣人民道歉?

4.菲總統特使培瑞茲先前談話明明談及菲只承認中共代表中國,以此理由稱菲國官方不向台官方道歉,而菲國總統先前也這樣說;事後,裴瑞茲竟然發聲明稿稱自己與台交涉過程從未談及「一中政策」;這種低劣的兩面手法、自打嘴巴的說詞,到底想表達什麼? (恐怕是暗示自己願意吞回先前所說的關於「一中政策」考量)

6.台灣外交部只要成功逼到菲國總統代表官方,透過視訊與特使,正式向洪家人為日前「非故意」說詞向洪家人道歉,並承諾會正式賠償、且承諾給兇手應有的司法審判,這樣就是台灣在此事件能獲得的最大勝利了!菲方距離要讓出這個最大勝利給台灣,其實只有一步之遙,(關鍵在於美國與其他盟友對菲政府施壓的程度)。

7.在此事件前,菲勞在台灣確實遭到人力仲介嚴重剝削,人權情況堪虞;今天菲方竟然沒有嘗試趁此機會把菲勞人權議題端上談判桌,真可說是因小失大!到最後,如果菲總統連僅存的顏面都沒了時(例如遭到爆料指稱其實是他下令允許開槍之類的),菲方才真的要輸到脫褲子了!

結論:其實台灣根本不必動用到軍艦,也不必折損兩架飛機。善用外交和輿論力量,就有機會獲得想要的成果,主政者沒能把握機會,在野者也未能適時建言,媒體報導更是嚴重視野狹隘,而人民則對菲國立場欠缺理解與同理心;再加上菲國應對此事件,也犯了諸多錯誤。這一切,才是造就這場糾紛成為一筆糊塗爛帳的主因!

本文2013-05-23貼於臉書,今補貼於個人新聞台

(P2)
2024-05-23 13:41:4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