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01 14:22:30| 人氣5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找回失落的古早情懷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彰化縣福興鄉

高爾那部環保影片「不願面對的真相」,讓人看了心有戚戚焉,即使沒到影片拍攝現場,生活週遭不斷惡化的環境就足以讓人感同身受。
 
昨天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一份「抗暖化」的報告,讓人看了心情沉重,也讓我想起以前寫的一篇環保文字,「找回失落的古早情懷」,如今重讀重打字,也順便檢視一下自己實踐了多少:
現代人享有經濟繁榮和科技發達所帶來的舒適物質生活,但從媒體不斷披露的社會問題看來,生活水準的提高並沒有使人們的精神文明相對提昇,這常使我覺得那位「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的顏回先生,可能活得比住高樓大廈、吃大魚大肉、穿錦衣華服、喝汽水可樂、出門汽機車代步的現代人清心自在,因為淡泊的生活本身就能淨化心靈,昇華精神,使人免於淪為物慾的奴隸,難怪「回不改其樂」。
媒體開放後,一些強調新就是好的消費廣告,夾著精美包裝和感性訴求,一再誤導在大量資訊入侵下逐漸喪失思辨能力的現代人,把美好生活的品味定位在物質層面,以致形成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就是物質領導精神的所謂時尚生活,人家有的東西,我不能沒有,否則就是跟不上潮流的「古早」人。
台灣的街道之所以車滿為患,連慢車道也被停車所佔,最大的原因就是炫耀的汽車廣告帶動的買車風潮(一家有好幾部車好幾台冷氣機者比比皆是),倒不見得臺灣人需要那麼多的車子才能過日子。事實上汽車氾濫造成的交通夢靨大家有目共睹,因此有些「覺者」上下班乾脆改騎機車或腳踏車,反而容易突破重圍,輕巧上路,既節省交通時間,又節約能源,減少空氣污染。
廣告引導觀念,觀念引導生活,其實「新」未必是好,「舊」也未必不好,就拿飲料來說吧,像老祖母時代,山苦苓、車前草用水煮過加點烏糖就是生津解渴降火氣的天然飲料;讀小學時,大家都喜歡帶白開水去學校,帶酸梅茶去遠足,人人都把這些飲料裝在有背帶的水壺裡,而且一個水壺一用就是好幾個學期,既環保又不浪費。
反觀現在,在廠商大力促銷下,瓶裝、盒裝、易開罐飲料,和隨身包盛行,用完即丟的消費方式被視為方便進步,風景區和公共場所充斥被隨手拋棄的飲料空盒、空瓶、空罐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在無孔不入的廣告不斷洗腦下,人們早已忘記白開水才是最好的飲料。
「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的口號,這些年被人們喊得漫天價響,但遠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這根本是前人理所當然的生活態度。那時田間沒有農藥污染,野菜和青菜同樣被視為可口佳餚,大魚大肉是過年過節才有的東西,粗茶淡飯菜根香的飲食智慧,和「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養生哲學,使那個時代的人,比嗜食肉類、甚至也吃保育類野生動物(當時在電子媒體看到有人殺虎賣肉)的現代人,減少了罹患高血壓、糖尿病、血脂肪過高、膽固醇過高、脂肪肝等等吃出來的毛病,至於因吃減肥菜鬧出人命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在一捲由美國三花冰淇淋公司的少爺現身說法的「素食的呼籲」(現在的VCD改名新世紀飲食)錄影帶裡,我看到畜牧造成的水源污染、資源浪費,以及為滿足口腹之慾人類對動物所做的不人道待遇,遠超乎我的想像。如果你不喜歡素食,那麼儘可能少吃一點肉,不僅有益健康,對環保也是一大貢獻。
以前的人,舊衣加以修改又可當新衣穿;破衣剪剪缝缝可當抹布,也可以當嬰兒尿布。經濟起飛,男人女人和小孩的衣服永遠少一件,衣櫃永遠不夠用,廢物利用的傳統自製抹布和尿布也被特製的漂亮抹布和用過即丟的紙尿布取代,過剩的衣物使得「慈」字開頭的舊衣回收箱如雨後春筍般矗立街頭。
這種現象揭示的不只是台灣人的富裕,它也是台灣人浪費的表徵,每年吃掉好幾條高速公路,送出好幾萬噸的舊衣到第三世界後,還在繼續揮霍。菲律賓從當年的富庶淪落到現在的民生凋敝,身為菲勞菲傭雇主的台灣人有誰去思考其中的原因。
一桌幾萬元的酒席、一件上萬或更多錢的衣服,在台灣根本稀鬆平常;一場大火總要燒掉好幾條人命的KTV,在人們悲情過後依舊熱鬧滾滾………..。奢糜浪費的社會,為下一代所作的負面教育,已在「公主」、「牛郎」身上得到印證,這又是另一層次的環境污染,大人若不覺醒,又怎能奢望孩子將來長大會潔身自愛,勤儉務實呢?
如果文明的演化是條不歸路,如果人性的物化是經濟社會無法避免的副作用,那麼我們真的已經回不了過去!多麼懷念小時候跟媽媽去溝邊洗衣服的情景,溝水清澈、水草漂盪、螺蚌孳生、魚群優遊,那時候我不曾看見有誰像自稱文明的現代人,把垃圾往水中傾倒,而且是眼不眨眉不皺,若無其事一般。
 
人與自然的感情淡了,青山長在綠水長流的風景也與人們漸行漸遠,冬山河的再生、櫻花鉤吻鮭的復育成功也許是一種覺醒,但人們為自己的無知和貪婪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吧!
物慾洪流逐漸掏空自然資源、物質與精神日愈失衡的今天,環保的呼喚無非是要喚醒沉淪物質的現代人,重新找回失落已久的崇尚儉樸、尊重自然、珍惜生命的古早情懷。雖然我們無法回到過去,卻可以學習前人用一顆感恩惜福的心來面對生活,改善環境。
 我們従最簡單的用洗米或煮麵的水洗碗、用洗菜的水澆花、用洗過衣服的水拖地、用洗澡水沖馬桶、買東西自備購物袋、外食自備餐具、塑膠袋重複使用….開始做環保吧,也許起步慢了些,但永遠不嫌晚。
※1996、9、1、大同雜誌

重讀11年前寫的東西感觸不少,11年之後大環境改變不少,台灣的經濟大不如前,環保問題依舊嚴重,雖然環保觀念深植我心,我也儘可能的簡單過日子,不過卻有點杯水車薪的無奈,但我知道如果我沒這麼做環境會變得更壞。
十幾年前就在主婦聯盟聽到垃圾分類這回事,政策落實卻是這幾年間的事,現在台中的垃圾車拒收沒做分類的垃圾,廚餘和塑膠袋也回收,環保局還推廣廚餘堆肥,這些都是當年所沒有的。
 
全球環境惡化日趨嚴重的今天,舉手做環保總比什麼都不做還好,畢竟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台長: sunneydog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540)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生活札記 |
此分類下一篇:豐樂公園
此分類上一篇:木瓜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