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8-31 08:00:00| 人氣35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初識新加坡雙語教學制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新加坡年度講華語運動活動現場中文標語出現錯別字,將「聽說讀寫」誤植為「聽說『瀆』寫」,被星國網友發現瘋傳。推廣華語理事會已致歉,強調將謹慎處理。風傳媒報導:http://www.storm.mg/article/297368


今年去了一趟新加坡,對它的印象一直是治安良好、多國人種、嚴刑峻罰…等等一般人較為知曉的訊息,但實際去了之後,有讓我改觀一部分,不過大致上仍是好的,而且那裡華人眾多,約佔
75%左右,感覺文化上比較相近,然而卻發現他們使用的是殘體中文(正體不等於繁體,「繁」有多餘之意,「正」是真正、正式之意,所以講「正體中文」比較符合,而「簡體」本是對應「繁體」,既然不稱之為繁,就不適合用簡來稱呼),忽然覺得澳門仍使用正體中文真令我感動。不過新加坡號稱雙語教育(英文和中文),但仔細看一下他們的華語教學制度,還真覺得奇怪呢!

 

怎麼說呢?首先,他們是用漢語拼字(只有台灣用注音符號),而他們的華語教育出現一個問題,就是看似中英並進,但因為英文在當地還是算比較強勢的語言,大多數的人無論在家庭、學校、職場還是使用英文居多,所以第一就是少了練習環境;再加上若以效益為導向來看,多學會中文並無加分,學生自然興趣缺缺,不如拿這時間去精進英文,所以他們的華語老師也很頭痛,也思考如何提升學生學習意願,不過一般學習語文,多半是先背再懂(也有先懂再背的,但不太會有兩者同時的情形)進而活用,但他們卻是一面背就要一面懂,這對學生來說確實吃力,而且老師們多用舊式教學,所以一開始引不起學生興趣是自然的。就算新加坡政府曾發出「重視華文」的呼籲,於1979年推動「少說方言、多說華語」運動(好像以前台灣的說國語運動…=.=),但是成效似乎不太好,因為追根究柢來看,得從根本問題著手,而不是治標不治本,一如台灣生育率低的問題,政府一直呼籲人民多多生育,制定生育津貼等政策,但仍無起色,因為問題在於整個環境,並非一時的補貼可以解決。

 

新加坡這樣的情形我們可以拿來思考一下,台灣也有雙語教育的制度,雖然和新加坡不太一樣,但把中文和英文對調來看,其實也有相似的地方,例如一樣缺乏練習環境,大多是以中文為主,但在台灣,多學會英文是有加分的,反倒中文沒有那麼看重,即使那是我們日常使用的語言,這也讓我們反省:我們的強項(特色)不就是中文嗎?若要比英文,歐美國家隨便都可以比過我們,因為那是他們的母語,先天的學習環境就勝過我們了,那我們要棄主項(所擅長的)、而去追逐次項(不那麼擅長的)嗎?

 

還有一點是,新加坡學中文多半只是學皮毛而已(聽和說),如果把語言/文字當工具,那就只要會皮毛即可(我們對英文似乎也是這樣看待);不過,若語言/文字當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就成了文化,這將扯涉到精神、價值、哲學等更深入的層面了。無論中文、英文,端看我們是什麼心態去看待,若是當工具,就是只學到工具的程度,若是當生活,自然會融入生活甚至生命之中,對自我的影響將更深遠。

台長: Tinkle
人氣(35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愛,文字 |
此分類下一篇:首發谷關路跑~采文紀行
此分類上一篇:俺語錄【2016篇】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