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2-22 08:00:00| 人氣7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為獎而獎,變成只會「講」的社會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得以前學校能夠得到獎項的,除了一般單指成績的考試排名、比賽之外,還有模範生,再來就是畢業時領到的縣長獎、鄉鎮市長獎等等(印象中一個班級大概不到10位可領)。但近年來很多各式獎項和幹部名稱湧立,甚至出現一些「圖書股長」、「註冊股長」、「設備(電器)股長」、「背詩股長」、「黑板(還是板擦?)股長」之類的,有些是必要的,比如圖書股長,這和以前只能去圖書館借書的年代不同了,但有些真的就無言了,只是為了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擔任股長,所以用很多名目去項目設立一個職責,也許讓學生經歷是一種訓練,但如果把這樣的現象變成一個企業、一個公部門,也許我們就會覺得是冗員。

獎項的部分也是一樣,最近因為有機會接觸到「孝悌楷模獎」這一項的策畫,原本對這個獎項沒有特別的意見,因為這是從孩子至成人都有的共通獎項,社會上也有這樣的獎項,但是在設立標準時,有將其他學校的實施作為參考範例,卻發現不少怪奇現象。

一般認為「孝悌」是什麼?簡言之就是孝順父母長輩、友愛兄弟同學,這是基本中的基本吧!其他可能加上一些人格特質所展現的優點、佳行,因此成為一個代表、一個楷模。但是我看到的是很多模糊的形容詞,例如在推薦原因上就只是寫孝順父母、友愛同學、尊師重道…等字句,其實很不清楚,不知標準(程度)何在?分攤家事是孝順,但家事分很多種,只是摺衣服、掃地是孝順,那煮飯、洗衣,甚至還要照顧年長的長輩這也是孝順,但需要耗費的時間心力差很多。另外,居然看到有「尊重長輩」、「上課不大聲講話」、「功課準時交」、「沒有被記警告」、「愛護公物」、「拿到東西都會說謝謝」、「不亂發脾氣」、「個人衛生良好」(這不是基本嗎?居然變成楷模標準?是標準太低還是???),然後還有「字體工整」?(所以像本人我字體不算工整的,就是壞小孩?話說字體工整和孝悌有什麼關係?),「活潑開朗」居然也算?(那麼個性內向的孩子就不行嗎?),「愛護自身」雖然也算孝,不過怎麼評判這個標準?一切都好「謎」呀!

當然推薦的人怎麼也是個關鍵,也有看到家長反映「學校要家長寫關於孩子表現的文章,藉此遴選孝悌楷模,但如果家長並非有空或是有能力寫文情並茂的文字,有些真正應該被表揚的孩子就無法獲得機會」,其實這確實是有疑慮的。但無論師長或家長,基本上一定要寫出具體事實,而不是模糊的形容詞,完全憑「感覺」,除了是建立明確的審核標準,以示公平之外,也讓其他人清楚知曉他做了什麼、我們可以學習他什麼地方,而真正發揮「楷模」的影響力。

「孝順 友愛」的圖片搜尋結果
想想以前,不會特別把「品德教育」特別拿出來講,但因為品德風氣每況愈下,才會特別提出來(由此可知,一個地方愈缺少什麼,就會愈把那件事凸顯出來),但若沒有真正扎根於日常生活中,只是時間到了要推派一個名額,而臨時選一個,這就淪為表面了。

一件事情要有意義,必須在一開始規劃時就要賦與意義,若只是為了做而做、為了獎而獎,就會流於形式,獲得獎項的人也覺得不知為何,旁邊的人也不會信服或真正以其為鑑,這樣其實是百害而無一利。那以後也只能把「我得到某某獎」這件事拿出來講而已,也沒有什麼具體可講的事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沒做到可以真正讓人引以為模範的事,這是很空虛的,變成人人有獎、人人只會講,社會是不會進步的。

先「做」再「講」,秉持這個原則,有做到,才值得講、值得稱頌,而這樣也是建立信任的基礎。若明明沒有做到那樣的程度,或許不到壞,但也不足以當楷模,這樣反而會令人產生反感。「做多少事、說多少話」,做人踏實,心裡也才會踏實,這對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必要教育的課題。

台長: Tinkl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