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6-01 08:00:00| 人氣5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為何都21世紀了,仍盛行「唯有讀書高」的觀念?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群體之中,分高低優劣是很正常的,不可能人人優秀人人好,良莠雜處之下,我們可以「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讓自己成長、進步,成為一個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但奇怪的是,明明已是多元的文明社會,還是很多人(無論家長或孩子)抱持著「讀書」就是最好,尤其東方社會,台灣也不例外。北宋時曾出現一句話:「唯有讀書高。」但這句話絕非憑空出現,而是當時執政者及臣民一同營造出的社會風氣,讓人有這樣的強烈感受,成為世間普遍現象。然而千年過去,這樣的思想竟還根深蒂固,著實令人稱奇。

回想一下,「唯有讀書高」的前一句是什麼?是「萬般皆下品」。因為其他行業為「下品」,所以襯托讀書「高」。人往高處爬是天性,因為有了高低之分,所以原本「條條大路通羅馬」,變成只有一條窄巷道---告訴你只有「讀書」才有用

「讀書」不是不好,各行各業都需要讀書精進,可是一旦用「高低」一分為二,就顯得偏頗了。而且孔子時代還講求「六藝」,後世卻變成「只要會讀書就好」(現在不也是這樣嗎?),這條學習之路完完全全窄到不行,於是出現許多「考試機器」,然後才又來指責他們「只會讀書」,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現象。

因此,這不光是那些只會考試讀書的孩子的錯----要說「錯」好像也不完全是,因為他們就是被那樣餵養長大的。不過,這也不只是學校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國家的結構問題。

如果整個國家、社會給予的氛圍及實際現象就是「只要你會讀書,就一帆風順」,就算你考試進去擔任官職處處貪汙受賄、怠忽職守,或是讀書考試作弊、論文抄襲…這些都不會造成影響,當其他要素如「道德」、「個人特質」等等不被在上位者重視、不被社會所重視,從小的個人教育也就不會去注重它了,也難怪會出現「你只要好好讀書,其他什麼都不用管」這種奇怪的家庭教育。

讀書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最現實的核心是:人是跟著錢跑的。講到錢並不是市儈、虛榮,猶太人的聖經《塔木德》也說:「金錢給人間以陽光,金錢給眾生以溫暖。」人就是要生活呀!

如果一個國家可以創造出:

你體育很強,專精一種以上的運動,也可以致富;

你做料理很美味,萬人風靡,也可以致富;

你很會畫畫,充滿藝術美感,也可以致富;

你很會寫作,字裡行間都能感動人心,也可以致富;

你很會做手工藝,能夠用巧手打造實用又美觀的器物,也可以致富;

你喜歡小孩,可以把哭鬧的小孩變得有教養且充滿歡笑,也可以致富;

你喜歡幫助他人,樂意為他人排解或提供協助,也可以致富;

你喜歡大自然,可以栽種各種植物並應用於生活中,也可以致富……

以上這些在現實中僅有少數人真的能致富,就是因為風險太大保障太少,所以被社會視為「沒錢途」的行業。

有句話叫做「官久必富」,做官是最有保障且最能致富的,但做官不需要體育強、不需要會跳舞畫畫、不需要會做美味料理……只要會「讀書考試」就好。

無法做官的,至少進入「已成功人士」的行業底下,所以那些社會上最賺錢的財閥企業,成了眾人爭相進去的選項,但那些也不需要體育強、不需要會跳舞畫畫、不需要會做美味料理……至少要先過學歷這一關(以沒有社會經驗的新鮮人來說),於是乎大家又開始努力「讀書考試」……

如果社會上能賺大錢的行業,不限於科技業、商業…而是各行各業,又或者落差沒那麼大,或許會平衡一些。

但目前掌握資源、有權有勢者,大多都是某些行業的人士,所以他們自然也會不想把這種「好康」分散至其他行業,也只會把大多數資源挹注在自己出身的行業(他們也是這樣被餵養的,認為這才是賺錢的行業),於是一直惡性循環,強(勢)者愈強、弱(勢)者愈弱,導致某些產業一直壯大,某些產業則不斷萎縮,然後更多人不想進入後者,而不斷往前者擠。

除了物質,還有成就感。如果人家問你的孩子做什麼,回答「公務員」比一個「廚師/護理師/設計師」更為榮耀,雖然「職業不分貴賤」是一句虛假的話,但老實說,「公務員」在歐美國家的志願排行算是後段的,不會是在「嚮往職業」名單內排上前3名、前5名的那種程度。套一句常聽到的:「公務員是很適合養老的工作。」(箇中意思自己體會),他們認為年輕就該去多元體驗、去闖一闖,所以追求公務員生活的年輕人不多,然而台灣不少年輕人一畢業就以考公務員為志願(真心想為民服務的人實質上不多),甚至以「當上公務員」為值得到處吹噓的榮耀,我想會令他們嘖嘖稱奇吧!如果我們社會能給予「專才」多一點榮耀、多一點成就感,相信不會輕視專業、盲目的追捧「唯有讀書高」。

 

「唯有讀書高」是一種畸型觀念,但如果人人沒有意識到這樣的「畸型」,而視之為「常態」,再提什麼「多元學習」、「翻轉教育」也沒用,因為根本基礎還是立在「讀書考試」。

我不反對分數,我曾寫過【分數不是無情物,化作工具更有幫助】已表明得很清楚了,但如果分數只能透過「讀書」來拿到,這樣就不公平了。

而拿到的分數,是否在社會上能發揮基本水平的效用也很重要,如果一個人在體育拿到的分數的效用,遠低於一個人在學科上拿到分數的效用,人們自然會捨棄前者----也就是說,人們的確是用結果來做選擇的,一件事的結果,是會對人們的選擇造成很大的影響。

根據志願調查,可以看出孩子的志願是多元的,「唯有讀書高」也真的是這個社會所灌輸給他們,所以當我們聽到社會上的年輕人說「我想當公務員」,先別急著嫌他們狹隘,應先思考我們的政府、社會還有家庭、學校給予他們什麼樣的教育與引導

這個問題很大,涵蓋的範圍也很大,不是死命釘教育部、釘學校、釘老師就能解決的,真正要努力的是整個群體,唯有一同努力,全員一起改變,才能改變整個結構。只怕人人知,但人人不想。「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少了實際行動,想再多也是無用,這樣下去,也許到下一個世紀,也改變不了多少。

台長: Tinkl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