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21 01:12:55| 人氣4,4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愛無間》雙城記

狄更斯的《雙城記》裡,描述了動盪的時代下純潔的愛情。面貌相似的男主角有著不同的性格和際遇,透過他們深愛的女主角連結起彼此的命運,兩人的相似處成就了替代的可能,而相異點又將他們放在愛情和命運的天秤兩端。

犧牲,是《雙城記》裡愛的真諦。


在去年年底的華語片『無極』和今年春天的韓語片『愛無間』中,我看到了《雙城記》的情意結。

『無極』裡一副黃金盔甲掩蓋了愛的真面目,讓王妃傾城錯愛上盔甲的擁有者─將軍光明,而不懂得「尊嚴」意義的奴隸崑崙,不求回報的守護傾城。因為盔甲而得到愛的光明,卻為了不願失去愛和尊嚴,寧願擔負不屬於自己的罪名。兩個男人在愛情和命運中角力,互相「替代」和「犧牲」。

與《雙城記》不同的是,電影在「替代」和「犧牲」外,多了一份「錯愛」。女主角愛過兩個人,被錯愛者害怕失去而不安,無所求者則終有真心被肯定的一天。


『愛無間』的原名Daisy─雛菊,花語是「隱藏的愛」,而故事也由一段默默守護的愛情展開。

低調行事的殺手愛上了美麗的街頭女畫家,每天默默送上的雛菊,是對愛情和純潔靈魂的渴望。然而,雛菊卻意外牽引了畫家和國際刑警的緣分。錯認,讓畫家誤以為刑警是雛菊的主人;錯愛,讓殺手和刑警在愛情的天秤上互相替代了應有的位置。

殺手和刑警,看似相對,卻又相似。同樣都是危險的行業,不但自身涉險,也會傷及所愛。兩人都有不能坦然愛人的理由,但一場意外交換了他們和女主角的距離。刑警愧疚離開,殺手卻因此不再沉默。失語,反而開啟他和女主角溝通的可能。

只是當愛的真相揭露時,犧牲,不再是男主角的專利。


在電影之外,有另一個「雙城記」,那是香港和韓國的跨國合作。

『愛無間』的幕後是以導演劉偉強為首和近九成的香港工作人員,幕前則幾乎全為韓國藝人,僅有一個香港演員姜大衛。

但真正決定電影走向的,還是香港導演劉偉強和韓國編劇(我的野蠻女友導演)郭在容的合作,及香港班底陳嘉上、莊文強的修改。

開場走韓式純愛路線,主角的內心獨白交代了前因和各自的心態,衍生出三角戀的前奏。第一場動作場面帶出了電影的轉折,開始在韓式的文藝浪漫中,注入了港式警匪動作的元素,其後懸疑性逐漸增加,先是殺手身分曝光的可能,繼而是警察死去的真相。最後的兩場槍戰,有港式殺手的宿命,也有韓式純愛的犧牲。


融合了韓式文藝和港式動作的『愛無間』,前半段純愛的節奏略為緩慢,而後半段警察買兇殺警以追兇帶出其後的懸疑,雖有荒謬的宿命感,但由警匪三角戀衍生出的槍戰及組織瓦解,感覺過於小題大作;最後的悲劇結局,也令我有種為悲情而悲情的刻意感。

比較有趣的是,當觀眾以為『愛無間』裡的殺手取而代之(亦或取回?)愛情的位置時,我想到劉偉強前作『不死情謎』裡的殺手之愛,那是另一部跨國合作的電影,只是『不死情謎』僅是加入日本女主角瀨戶朝香的港片,而『愛無間』則是香港導演執導的韓語片了。也許正是因為如此,『不死情謎』裡殺手的癡迷狂愛在『愛無間』中被韓式的犧牲純愛取代。


東方的韓式文藝和港式動作交會在西方的阿姆斯特丹,佳人佳景成就了一部風格混雜的商業電影。

跨國合作的趨勢越來越盛行,兩岸三地的合作也不在少數。不論是他國演員共演的「阿虎」、「猛龍」,或是努力學習華語的多國演員大雜燴「無極」,他鄉故事的「情義我心知」亦或直接取材異國的「頭文字D」,不同國家編導合作的多段式電影「三更」、「黑夜」,甚至華人導演執導的外語片「愛無間」,都呈現了跨國(地)合作電影的不同風貌。

透過跨國合作讓各地幕前幕後的人才、技術互相交流,也希望能夠吸收不同國家、地區的觀眾。究竟這樣的「雙城記」或「多城記」是讓電影風格更多元還是更模糊?換來的是更好還是更壞的時代呢?

在相互合作中的過程中,創作者的心思免不了有取代、讓步等妥協性的犧牲,而這樣的犧牲能否喚回觀眾對電影的熱情?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影視娛樂交友間」

台長: Ocean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