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0-08-14 03:21:05| 人氣4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電影隨便談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言:

   本篇原來只是看完了Blank寫的”迷途桃花源(1)”後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triblank/index.html,因有感想而做的留言,沒想到習慣”碎碎唸”的X,竟然將留言寫成了”漫談”,因此有了這篇”從電影隨便談談”的文章產生。(連X自己都覺得矛盾,為何有時”碎碎唸”,有時又”三句話用一句話講”)


*******

X也看過海灘,很認同妳(指的是Blank)說的”李察忽然陷入瘋狂又忽然在目睹殺戮後清醒的情節安排,更是突兀不自然”的看法,X也覺得那是整部電影的一大敗筆。

  至於妳說的”角色扁平而浮面”,X覺得那是試圖”說寓言故事”時很難避免的情形,魚與熊掌是很難兼得的,如”阿拉伯的勞倫斯”幾乎可以說是影壇上不朽的鉅作,它兼顧極大與極細的深刻描寫,而讓人對導演”大衛連”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但也因為”複雜深刻”而難以讓觀眾能清楚的知道,大衛連到底想說什麼?或是說大衛連根本重點不在於說故事,而是在於以此突顯”自己的技術功力”也說不定。

  反觀近作”搶救雷恩大兵”,和”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這兩片,導演想藉此說故事的企圖,就十分明顯,因此角色就像棋子般的任由導演操控,在”搶”劇中,德國人的人性被刻意忽略了,美國人的”情操”被刻意強調了,美國大兵個個死前都說”我要回家”(或譯成我想回家,這是典型的刻板形象),湯姆漢克斯所扮演的美國軍官,所謂”內心的衝突”也是不太深刻的,這是為什麼呢?X是認為導演史蒂芬的重點是要宣揚”他反戰的價值觀,或說是反戰的理由”,因此角色扁平是在所難免。

  同樣的情形看”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也是一樣(”梅”劇是X心目中,最”喜歡”的電影),主角華勒斯為蘇格蘭的熱血男兒,為故土,父仇,妻仇,自由..等高尚情操而戰,因此部分史實被刻意忽略了(”梅”劇還被譽為史詩般的電影!),如約克屠城就被輕描淡寫帶過(其實英格蘭人也可以拍個”約克城1xxx大屠殺”的電影來反制蘇格蘭人),角色的善惡形象在劇中也是刻板且明顯,這樣做不為什麼,就是梅爾吉勃遜為了方便”說故事”,因此不得不把劇中人的複雜度減低,以讓觀眾能夠清楚的注意到,導演想藉此說出什麼”理念”,說出什麼樣的”價值觀”來。(像大多數人看完梅片後想必都知道,梅片的主軸就是自由,主角華勒斯是個”英雄”﹔而”搶”片的主軸就是”反戰”,反戰的理由就是”為何要犧牲善良的美國大兵生命去換取?”)

  話說回來,同樣是完成於二十世紀末的三部電影(海灘2000年,梅劇1995,搶劇1998),都因為想藉著說”故事”來簡單的表達其理念,且這種理念是”不廢話又直接”的(當然也因此較為浮淺),反觀阿拉伯的勞倫斯,是1962年的作品,它比較符合當時的價值觀(註一),是在政治上隱晦不明的(自由,反戰,對烏扥邦的幻滅分別是前三部電影的”政治性”議題,而偉大的大衛連顯然在”阿”劇中都刻意迴避了),這是否也無意中突顯了時間上對於價值觀的改變:

  因為有偉大理論的19世紀(這泛指西方而言,東方人的19世紀以宏觀角度來看是悲慘的),才產生了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的理論實驗(如諸多”主義”的興起,二次大戰..),也因為有這些理論實驗時的”雄飛氣楊”,才會造成二十世紀的後半部,是”雌伏隱晦”的,是反對理論的,是”堅持意識型態的苦撐待變”﹔所以似乎..

  X是認為二十一世紀的即將到來,可能是”批判後的重新整理”,是”質疑過後的恍然大悟”(雖然這種大悟可能是自欺而不自覺的),是”意識型態的破滅而衍生出新的意識型態”,是”壓抑過後的強烈反彈”,是”準備飛行前的再度檢查”﹔人們又從低著頭的失望現實中,再度的抬起頭來重拾理想─

  雖然現在人所談的理想,看來也不比世紀初那些人所談的理想,來得高明多少─

  扯了很遠現在再扯回電影(X是寫的太隨性了),好像在不知不覺中,電影已經對人類的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的層級也從”技術密集”,漸漸地變成了”資本密集”,可喜且可憂的是,這種”工業”(另一面是藝術),竟然可以引領人類的思考方向,這又不得不讓”多愁善感”的X想到(哈!X又跳出來了):

  到底電影對於人類,最終將會是”人役物”?還是”物役人”呢?

  當然懶兔X只會丟出問題,而解決問題或是苦思人類未來的”麻煩事”,就留給別人去煩惱吧!

  X寫於暗黑的夜,於風雨欲來的台中


ps:想對在各新聞台中發表影評的幾位台長表示敬意,像Blank,阿潑,謝敏所寫的有關於電影的評論,且無論意見是否相左,都是X很喜歡的文章。也替手癢的X,寫出了想寫的話。(像X很早就想評”海灘”,可是淺薄的功力和不時跳出來的”X說”,令文章寫不出來,而看到別人寫的好,X也算是望梅止渴了。)

註一:當時大戰的陰影還在,冷戰又是”當時的現在進行式”,因此大家都避免宣揚理念,而取而代之的是用技術來”分析檢討之前發明的理念有何殘缺”,只因大戰和冷戰都是”不同理念的實驗與衝突下的產物”。

台長: X
人氣(4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