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21 20:21:20| 人氣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1081-刪除「國父」是政治手段 (頭版頭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課本刪除「國父」二字 近四成大學生認為是政治手段 


美國國父是華盛頓,印度國父是甘地,那台灣的國父是誰呢?一般標準答案是孫中山,但在本期文化一周針對北區大學生的民調數據顯示,73%的大學生認為國父是孫中山,而蔣中正與李登輝分別是4.4%和3%。另外,有近46%的大學生認為刪掉歷史課本上「國父」二字屬於政治手段。 文化大學歷史系賴福順教授表示,歷史是一個已存在且無法變更的事實,不會因個人的認知或好惡而改變。因此在判斷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定位時,必須跳脫對政治的觀感,回到歷史本身,並以相關文獻、法條和符合邏輯的思維判斷之,「不要因為錯誤的政治導致錯誤的歷史。」而對於歷史課本上刪除「國父」二字,賴教授認為,這是台灣正面臨「轉型正義」的反映。政治大學中文系翁琬婷同學認為,歷史是一個文本,背後是政治意識的操弄,政治會影響對歷史的解讀。

如果台灣的國號是中華民國,那麼國父就是孫中山。此外,翁同學也表示,可以省略挪抬,但最好保留教科書上對孫中山的尊稱,「因為人不可以忘本。」輔英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林倩予同學表示,刪掉歷史課本上「國父」二字是沒有必要的,只是正名活動的手段之一。由於台灣目前的政府體制與基本大法多是以國父的「三民主義」思想為藍本,國父對中華民國仍有貢獻,是一個精神象徵,所以她個人並不贊成廢國父。

淡江大學吳同學認為,在目前的局勢下,根本就不能確定台灣是否為一個國家;如果不是國家,何來國父之說?如果是個國家,為何要以一個中國人當台灣人的國父?且孫中山只來過台灣兩次,目的都只是為了募款,對台灣比較沒有實質的貢獻,所以吳同學認為,在確定台灣是否為一個國家的前提下,才能進一步討論國父到底是誰。不論去中國化背後真正原因為何,只希望政府在推行正名運動的同時,必須考慮到政策更改的實際必要性,並以國家安定與國家經濟為第一考量,才是上上之策。

台長: 蔡小豬
人氣(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作品 |
此分類下一篇:1083-中性風 (頭版頭條)
此分類上一篇:1080-高鐵達到水準仍需一年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