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9-30 21:58:56| 人氣17,843|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蓋仙 李白】 李白 是個 超級「大蓋仙」

推薦 2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蓋仙 李白】   李白 是個 超級「大蓋仙」

    李白說:「白髮三千丈」。三千丈,究竟是多長 ﹖ 讓我們以現代的算術來算算看 。
一丈是十尺,一尺是三〇. 三 公分,因此,一丈就等於 三〇三 公分,也就是 三.〇三公尺。那麼,三千丈 就等於,九千零九十公尺。

    白頭髮有九千公尺之長?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李白明明說:「白髮三千丈」。 那麼,他除了「詩仙」、「酒仙」之外,更是個 超級「大蓋仙」了。然而,千百年來,也沒有聽過 ,有人稱他「大蓋仙」。這是非常 耐人尋味的「謎」。

    三千丈,以現代的算術計算,等於九千零九十公尺。按照醫學上的資料,人的頭髮 大約有十萬到十五萬根。那麼,假定說,每根頭髮的長度是10 到 15 公分的話,其總計長度就達到一萬到一萬五千公尺之長。顯然是超過九千零九十公尺。換句話說,李白的「白髮三千丈」沒有一點誇張,反而是,說得太保守。

    李白說:「白髮三千丈」,並不是在做算術或研究醫學,是在作詩,是屬於文學的領域。因此,剖析這句話的涵意,也就應該從「文學的領域」裡,去找尋答案才是。

    白頭髮太多、其總數長度可能會達到三千丈那麼長。這種「概念」形容,就是一種「筆法」。字面上看似在說「長」,事實上,它的真意,是在說其「多」。這就是一種文學上的「修辭法」。文章中,將人、事或物的特點,透過誇張渲染,使它與真正的事實,相差很遠, 這種修辭方法稱為「 誇飾 」。李白所 運用的「 誇飾法」,最引人注目,使人印象深刻。

 

【詩詞賞析】  白髮三千丈  緣愁似箇長

唐  李白《秋浦歌》: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另一版本:「白髮三千丈,離愁似箇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李白 (西元701年~西元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的籍貫、祖先、家世、出生地,乃至種族都不能十分確定。一般認為他的祖籍在隴西成紀,先世移居中亞碎葉,李白就出生在這裡,碎葉在唐朝屬安西都護府管轄。李白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所以他自稱是蜀人,也就是四川人。

    李白為唐代著名的大詩人。個性率真豪放,嗜酒好遊。玄宗時曾為翰林供奉,後因得罪權貴,遭排擠而離開京城,最後病死安徽當塗。其詩高妙清逸,世稱為詩仙。與「詩聖」杜甫齊名,時人號稱 李杜。著有 李太白集。

意譯:

    攬鏡自照,才發現自己的白髮越多越長,簡直有三千丈那麼長似的。這些白髮的產生,大概是因為 我的離愁憂思,太多太長的緣故吧?
啊!看那明亮的鏡子裡,不知道 我怎麼 會有那 滿頭似秋霜的白髮呢!

賞析:

    李白筆下的意象是很個性化的,而且往往超越現實,帶有強烈的主觀幻想的色彩。李白畢竟是與眾不同的詩人,寫出,這多麼 不同凡響的詩句:「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當我們 被濃濃的離愁 所困擾時,照鏡子 不經意發現 兩鬢已有許多白髮,不由一驚,心想:該不會是 離愁催人老吧!這種感觸 是最心酸的、最無奈的,也是人生不可避免的。

 

台長: 逸竹(yt)野叟
人氣(17,843) | 回應(5)| 推薦 (21)| 收藏 (0)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奇聞趣事 |
此分類下一篇:【逸聞趣事】 顔回夜夜觀星像 夫子朝朝雨打頭
此分類上一篇:【傳說故事】 月下老人牽紅線

小洋子
李白:「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版主回應
哈哈哈
其實我有在練習小聲拉,呵呵呵
2011-10-05 01:44:45
版主回應
開懷高聲語
可邀天上人

一起賞詩「趣」
2011-10-06 11:07:17
Tellme
莊奴寫的詞
走入要輕 怕地會痛
2011-10-05 08:13:47
版主回應
李白;
「飛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銀河落九天。」
2011-10-06 11:08:12
鯤鴻
對煩惱絲
還這麼分析計算
真服了您

明知誇大的離譜
卻讓人感受好深
2011-10-05 12:38:37
版主回應
三千煩惱絲

歲月催人老
兩鬢白髮侵華年

這種感觸
是心酸無奈的
令人感受良深
2011-10-05 16:18:43
鯤鴻
少年不識老來境
若不行樂枉少年
像我早就少年白
現在更是白了頭

管它三七二十一
理成平頭好梳理
2011-10-05 18:06:27
版主回應
浮生短如春夢 何需計較煩心

且留片刻、歡笑共聚!
誰知明日,陰晴未定!
2011-10-05 19:56:27
Samatha
五花馬 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消萬古愁

只恐雙溪蚱蜢舟 載不動許多愁

詩人 詞人對數字的誇大...是一種美
2011-10-07 10:22:47
版主回應
「 誇飾法」,是一種文學上的「修辭法」。
李白 運用「 誇飾法」,最得心應手。
不愧是「詩仙」。
但似乎也可稱他「大蓋仙」。
2011-10-07 13:59:3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