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03 10:48:32| 人氣4,44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傾城之戀》─張愛玲短篇小說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女性主義批評(Feminist Criticism)的觀點出發,看看張愛玲筆下的白流蘇所反映的一些當時的社會現象,與及張愛玲和白流蘇的微妙關係,分析以下的選文:《傾城之戀─張愛玲短篇小說集》,香港:皇冠出版社,1998。

張愛玲和白流蘇所在的處境,都是一個失婚女子,都是大家庭裡的人,白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也是張愛玲所承受的,但是藉由書寫白流蘇這樣一個敢於追求的女人,其實是張愛玲再次宣讀了自我的意識,但這並不表示張同意白將自己的下半輩子託付在另外一個人的手上是對的作法,反之,作者寫出像白流蘇這種女人的悲哀處境,也同時有感於自己的經歷,和胡蘭成的婚姻、張愛玲的感情生活究竟如何,她的愛情觀似乎被投射到了白流蘇個性上的某些特質,首先是毅然離婚,再來是暗地裡主動追求范柳原,後者可以視同張愛玲勇於追求自己所想要的人事物,她不感到迷惘害怕,但同時又因感受到人們、社會價值觀感的鋒利無情,而感到無奈。

寫盡女人的小心眼、小伎倆、小手段、勾心鬥角、嫉妒吃醋,張愛玲最無奈的,莫過於自己也是女人。

或許解讀張愛玲的作品,必須要理解她心中的想法:「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只是當時已惘然。」,她真誠地面對自己、面對人生,愛過,也不問後悔,她走過了那一段人生經歷,並用創作為世人留下了見證。

柳原笑道:“你知道麽?你的特長是低頭。”流蘇擡頭笑道:“什麽?我不懂。”柳原道:“有的人善於說話,有的人善於管家,你是善於低頭的。”流蘇道:“我什麽都不會。我是頂無用的人。”柳原笑道:“無用的女人是最最厲害的女人。”(頁二零四)


范柳原在《傾》是白流蘇想要費盡一切心思手段,使盡女人伎倆都要留住的男人,范在小說中是一個父權的象徵,而自他口中說出白流蘇「你的特長是低頭」,相對將整個霸權的諷刺意味擴張,將女人的「管家」、「低頭」作為類比,也是一種大男人沙文主義,張愛玲筆墨用得不著痕跡,實際上卻相當尖銳,把婦女受壓抑的一面,例如在家管家、帶孩子、男人說話女人就得低頭傾聽,這樣的面相表露無遺。


白流蘇自己竟也答道:「我什麼都不會。我是頂無用的人。」這對女人來說是侷限自己前進的主要原因:劃地自限。范的答話正是張愛玲想用側筆表達的:「無用的女人是最最厲害的女人。」正因為無用必須發揮其用,心眼、伎倆、手段、陰招等,這之間的一線之隔便相當薄弱,女子能以其至柔剋至剛正是這個道理;張愛玲藉由范柳原這個父權/男性的象徵,大大提高了女性的地位,「無用的女人是最最厲害的女人。」這句話正是張使出的伎倆,先點出白流蘇這個舊社會象徵的女子特長「低頭」,姿態擺得越低、身段放得越軟,有時反而能得其道而行。


還有誰,還不是你那六姑!我們詩禮人家,不准學跳舞的,就只她結婚之後跟她那不成材的姑爺學會了這一手!(頁一九九)



作者拿「詩禮」開了儒家道統一個玩笑,並以「詩禮人家」這個社會價值觀的框架,框住女性的自主,跳舞學習與否的選擇權理應在自由意志之下做選擇,「不成材的姑爺」在這裡有兩種詮釋,一是明損教會女性跳舞這種行為的男人「不成材」,二可以暗指女人對自己的結婚對象選擇錯誤,也可以單指說話的語氣來看待。對於學交際舞這件事情,在白流蘇所在的年代,還沒有開放到讓女性也能學,甚至認為不三不四的女人才學跳舞,這是一種歧視。



你別動不動就拿法律來唬人!法律呀,今天改,明天改,我這天理人情,三綱五常,可是改不了的!你生是他家的人死是他家的鬼,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頁一八九至一九零)



「生是他家的人死是他家的鬼」這種三從四德的觀念往往斷送一個女人的未來,何以「男人/婚姻」是女人的「歸根」處?女性主義主要反對的父權專制正是這種要命的觀念,女人應該為自己而活,「生是自己家裡的人死是自己家裡的魂」。



你四哥不成材,我幹嗎不離婚哪!……我還有三分廉恥呢!(頁一九二)



這句話可看做女性意識覺醒、爭取自主跟自助的影射,同時也昭示「離婚」這個觀念並不可恥,相反的如果婚姻生活不幸,不離婚反而有問題。



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著異性的愛,也就得不著同性的尊重。(頁二零零)



這句話或許是很多女人的心聲,卻是對女性主義的反動。在一個人滿為患的社會,當社會中有好幾雙眼睛盯著你的時候,受約束、感到壓力的感覺油然而生,但此話似乎有點將女人物化,若不待價而沽,連在同伴這個群體內也無法得到尊重/認同,這句話套用在男性似乎也可以行得通,將自己裝扮成花枝招展的孔雀,以吸引異性,不單是一種生物本能,同時也是自尊的膨脹和自卑心理,兩面刃的體現。



找事,都是假的,還是找個人是真的。(頁一九三)



她和這家庭早是恩斷義絕了。她未嘗不想出去找個小事,胡亂混一碗飯吃。再苦些,也強如在家裏受氣。但是尋了個低三下四的職業,就失去了淑女的身份。那身份,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頁二一九)



白流蘇對於自立更生這件事仍然趕到害怕,「找事是假、找人才真」這念頭的萌生,對於沒有一技之長的女人而言,或許是最安分、安全的作法,但這意味著得看別人的臉面過日子,女性主義講求的是女人應該能夠獨立,就算沒有謀生技能也可以培養、訓練,但一旦面臨困境、遭遇困難就想找依靠,或許是性格較弱的人所做的,女性主義不絕對講求女強人、女性沙文主義,然而走向此途的也不在少數,她們體認到靠自己才是最實際的。



「淑女身份」被作者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來形容,是一種諷刺,也是一種對女性的「社會觀感陷阱」,其實不論職業種類如何,不偷盜搶劫、違背良心,正正當當、實實在在的付出努力換取生活費,也沒有什麼可恥的。眷戀一個「淑女身份」,也是一種「花瓶身份」的象徵。



柳原是可愛的,他給她美妙的刺激,但是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經濟上的安全。這一點,她知道她可以放心。(頁二二一)



這話幾乎反應「婚姻就是長期的賣淫」,白在范身上想取得的是安定的生活、經濟的安定和安全,似乎在這個前提之下,男人才有了「可愛/值得愛」這樣的先決條件。



你最高的理想是一個冰清玉潔而又富於挑逗性的女人。冰清玉潔,是對於他人。挑逗,是對於你自己。(頁二零五至二零六)



男人跟女人的想法最大不同在於「男人都想當女人的第一個男人,女人卻都想當對方的最後一個」,冰清玉潔是表象、是面子功夫,好比有部分男人認為女人應該進得廚房出得廳堂,但在女性主義高喊兩性平等的口號之下,男人是否也應該如此。



男人總是希望自己的女人可以挑動自己的慾火,但是又不能輕易挑動別人的慾火,不然會被認為是蕩婦、淫蕩,但是這種雙重標準之下,天使面孔、魔鬼身材,賢妻良母、床上娼婦,能夠拿捏到其中精髓的女人,便能從女人堆中脫穎而出,但是試問天下哪有不老泉,再美麗美好的也終有消逝的一天。張愛玲的這句話寫盡了男人最原始的慾望和自私,同時也寫盡了女人的悲哀。




































附:Ans1.後殖民理論(以下純屬個人看法,但不是很有把握)



殖民地於被殖民時期結束,就稱為後殖民,這些被殖民的人們回顧自己被壓迫的年代,所產生的抗衡、衝突、受苦,為了適應、而改變自己的心態,文化、人民、環境等各方面都受到影響的情況。後殖民理論可以針對後殖民時期的各種不同於殖民前的現象作為切入的角度,從中發現殖民時期的改變和面臨改變時的掙扎、混同。



「殖民」的概念若擴大指強權和弱勢,例如六、七0年代台灣的眷村被迫拆除、改建,都市文化的入侵,也可以視為一種殖民。不再使用井水,而從地底下埋管線引自來水;不再使用煤油爐而使用電暖氣;不再燒柴火而使用瓦斯爐和熱水器;從事農業工作者紛紛搬遷至大都市從商或服務業;蔡素芬《鹽田兒女》以台南七股鄉的鹽田為書寫背景,女主角明月最後離開鹽田,到高雄找工作,對眼前繁華的景象感到驚豔,然而當鹽田引進自來水,當鹽鄉發展成為都市,人心是否能不變、不被引誘,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關鍵。明月的丈夫沈迷賭博就是一例。



電影《高山上的世界盃》敘述一群喇嘛孩子對足球的喜好,最後連大喇嘛都拿他們沒辦法,只得讓他們搬大螢幕、看世界盃足球賽。喇嘛們對足球的看法從最原始的抗拒接受這項運動,認為是很多人在爭一顆球,為何不每個人發一顆,到最後覺得這是一項很有趣的運動,在接受這項運動的過程中,產生了抗衡,到最後能全體接受時,便是鞏固。在接受的過程當中,喇嘛沒有遺忘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是把「足球」當作了一種樂趣,這與後殖民理論有顯著的不同,後殖民理論所探討的,應該是一種社會歷史的傷痕,例如日據時代台灣人必須接受皇民化教育,遺忘自己台灣人的身份而成為日本國的國民,學日文、改日本名字等。

香港電影《公主復仇記》(鐘欣桐、吳彥祖主演)便是鵅m哈姆雷特》的挪用。《跑吧!孩子》則是挪用自《天堂的孩子》,都是講述男孩為了妹妹的鞋子而參加跑步比賽。




參考資料

1. 摩爾吉爾伯特 (Moore-Gilbert, B. J., 1952-)《後殖民理論》,(臺北:聯經出版社),2004年。

2. 塞德 (Said, Edward W.)/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巴薩米安(David Ba《文化與抵抗:後殖民論述大師愛德華,薩依德最後訪談錄》,(臺北:立緒文化出版社),2004年。

3. 徐賁《走向後現代與後殖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4. 許南村編《反對言偽而辯:陳芳明台灣文學論、後現代論、後殖民論的批判》,(臺北:人間出版社),2002年。

5. 邱貴芬《後殖民及其外》,(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6. 陶東風《後殖民主義》,(臺北:揚智文化),2000年。

7. 柳書琴, 邱貴芬主編《後殖民的東亞在地化思考:臺灣文學場域》,(臺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年。

8. 陳芳明《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臺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

9. 陸潤棠《中西比較戲劇研究:從比較文學到後殖民論述》,(臺北:駱駝出版社),1998年。

10. 張京媛《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臺北:麥田出版社),1995年。

11. 張京媛主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9年。

12. 盧建榮《台灣後殖民國族認同.1950-2000》,(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13. 廖炳惠《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reading postmodern/postcolinial theories》,(臺北:麥田出版社),1994年。

14. 劉亮雅《後現代與後殖民:解嚴以來台灣小說專論》,(臺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

15. 簡瑛瑛主編《認同、差異、主體性:從女性主義到後殖民文化想像》,(臺北:立緒文化出版),1997年。



台長: 夏木
人氣(4,44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美國黑金
是男人必須有的 http://www.yyj.tw/
2019-12-13 08:42:1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