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20 16:37:36| 人氣52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本生故事--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No.154 生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三冊http://www.buddhist-canon.com/SUTRA/DCX/BenYuan/T03N0154.htm
(第一卷)
1 佛說那賴經、2 佛說分衛比丘經、3 佛說和難經、4 佛說邪業自活經、
5 佛說是我所經、6 佛說野雞經、7 佛說前世諍女經、8 佛說墮珠著海中經、
9 佛說旃闍摩暴志謗佛經、10 佛說鱉獼猴經、11 佛說五仙人經、
(第二卷)
12 佛說舅甥經、13 佛說閑居經、14 佛說舍利弗般泥洹經、15 佛說子命過經、16 佛說比丘各言志經、17 佛說迦旃延無常經、18 佛說和利長者問事經、
19 佛說佛心總持經、20 佛說護諸比丘咒經、21 佛說吉祥咒經
(第三卷)
22 佛說總持經、23 佛說所欣釋經、24 佛說國王五人經、25 佛說蠱狐烏經、
26 佛說比丘疾病經、27 佛說審裸形子經、28 佛說腹使經、29 佛說弟子過命經
(第四卷)
30 佛說水牛經、31 佛說兔王經、32 佛說無懼經、33 佛說五百幼童經 、
34 佛說毒草經、35 佛說鱉喻經、36 佛說菩薩曾為鱉王經、37 佛說毒喻經、
38 佛說誨子經、39 佛說負為牛者經、40 佛說光華梵志經、41 佛說變悔喻經、42 佛說馬喻經、43 佛說比丘尼現變經、44 佛說孤獨經
(第五卷)
45 佛說梵志經、46 佛說君臣經、47 佛說拘薩羅國烏王經、48 佛說蜜具經、
49 佛說雜讚經、50 佛說驢駝經、51 佛說孔雀經、52 佛說仙人撥劫經、
53 佛說清信士阿夷扇持父子經、54 佛說夫婦經、55 佛說譬喻經

《佛說分衛比丘經》第二
http://www.buddhist-canon.com/SUTRA/DCX/BenYuan/T030070c.htm
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有一比丘。普行分衛。一一次第。入婬蕩家舍。
於時婬女。見比丘入至其家舍。歡喜踊躍。即從座起。尋而奉迎。稽首足下。請入就座。又問。比丘。仁從何來。
比丘答曰。吾主分衛。故來乞丐。
於時女人。即為施設餚饌眾味。盛之滿缽。而奉上之。比丘即受。自退而去。
彼時比丘。得是美食甘美豐足。心中歡喜。不能自勝。數數往詣婬蕩女舍。時女心念計。此比丘守法難及。頻為興設甘脆肥美之食。而授與之。往返不息。學問未明。所作不辦。未伏諸根。見婬蕩女顏色妙好。婬意為動。志在放逸。著婬蕩女。口出軟柔恩情之辭。懷親附心。與語周旋。彼家日日不懈分衛。比丘睹其好色聽聞音聲。婬意為亂。迷惑憒錯。不能自覺。而佛經曰:目見好色。婬意為動。又世尊曰:雖睹女人。長者如母。中者如姐。少者如妹如子如女。當內觀身念皆惡露無可愛者。外如畫瓶。中滿不淨。觀此四大。地水火風。因緣合成。本無所有。
時彼比丘。不曉空觀。但作色視。婬意則亂。為婬女人。而說頌曰:淑女年幼童清淨,顏貌端正殊妙好;一一觀容無等倫,吾意志願共和同!
時婬蕩女。見此比丘所說如是。吾本不知兇惡貪婬。反以清淨奉戒意待。謂之仁賢。喜犯罪舋。隨其來言。當折答之。即時以偈而報頌曰:當持飲食來,香華好衣服;若干種供養,爾乃與仁俱!
於是比丘。以偈答女頌曰:吾無有財業,觀我行舉動;以乞丐而立,所得者相與!
於是婬女。以偈頌曰:假使卿身無財業,何為立志求難致?如卿所作無羞慚, 馳走促出離我家!
時逐出比丘。追至祇樹門。諸比丘。即來詣佛。啟白世尊。具說本末。佛言:此比丘。宿命曾作水鱉。婬女曾作獼猴。故亦相好。志不得果。還自侵欺。不入正教。增益惱患。於今如是。志願婬女。願不從心。逆見折辱。慚愧而去。
佛言:乃往過去無數世時。大江水中。鱉所居遊。其江水邊。樹木熾盛。彼叢樹間。有一獼猴。止頓彼樹。於時彼鱉。從江水出。遙見樹木。有此獼猴。而與談語。稍稍前行。欲親近之。數數往返。相見有日。日日如是。睹之不懈。則起婬意。心為迷惑。污染穢濁。不能自覺。則時以偈而歎。頌曰:顏貌赤黃眼而青,遊叢樹間戲枝格;吾今欲問毛滑澤,欲何志求何所存!獼猴以偈答曰:吾今具知鱉本末,為國王子有聰明;今卿何故而問我?我聞此言懷狐疑!於是鱉復以偈答曰:吾心常存志在卿 ,心懷恩愛思想念;以是之故而相問,以何法而得會?
獼猴以偈報。頌曰:鱉當知之我處樹,不應與君共合會;假使欲得與我俱,在叢樹間相供養!於是鱉復以偈答曰:吾所服食以肉活,柔軟甘美勝果蓏;不當貪求不可獲,當為汝致眾奈果!爾時獼猴以偈報曰:假使卿身不處樹,何為求我不可致?如今觀我無羞慚,且自馳走不忍見!
佛告諸比丘:爾時獼猴。今婬蕩女人是。鱉者分衛比丘是。彼時放逸。而慕求之。不得如願。今亦如是。
佛說如是。莫不歡喜。

《佛說是我所經》第五
http://www.buddhist-canon.com/SUTRA/DCX/BenYuan/T030073b.htm
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有一尊長者。財富無量。金銀珍寶。不可稱數。勤苦治生。飢渴寒熱。觸冒諸難。憂慼諸患。不以道理。積此財業。雖為財富。不自衣食。不能布施。不能供養奉事二親。不能給足妻子僕使。無益中外家室親里。安能布施為福德乎。衣即麤衣。食即惡食。意中吝惜。父母窮乏。妻子裸凍。家室內外。不與交通。各自兩隨。常恐煩嬈。有所求索。所作慳貪。吝惜如此。少福無智。第一矜矜。無所齎持。本治生時。或能至誠。或不至誠。積累財寶。不可稱計。不能衣食。於時壽終。既無子姓。所有財寶。皆沒入官。世尊告比丘。且聽愚冥下士得微妙寶。不能衣食。不供父母妻子奴客。萬分之後。無所復益而有減損。比丘聞此。具足啟佛。唯然。世尊。有一長者。名號曰某。財富無量。不能衣食。不供父母妻子僕使。不能布施。一旦壽終。財物沒入官。佛告諸比丘。今此尊長者。非但今世。慳貪愛惜財寶。前世亦然。乃往過去無數世時。有大香山。生無央數蓽茇諸藥。及胡椒樹。蓽茇樹上。時有一鳥。名曰我所。止頓其中。假使春月藥果熟時。人皆採取。服食療疾。時我所鳥。喚呼悲鳴。此果我所。汝等勿取。吾心不欲令人採之。睢叫喚呼。眾人續取。不聽其聲。彼鳥薄福。愁憂叫呼。聲不休絕。緣是命過。佛言。如是如是。比丘於是之間。愚騃之子為下士。治行求財。或正或邪。積累財寶。一旦命盡。財不隨身。由如彼鳥名我所者。見蓽茇樹及諸藥樹。且欲成熟。叫喚悲鳴。皆是我所。人遂採取。不能禁制。於時世尊。則說頌曰:有鳥名我所,處在於香山;諸藥樹成熟,叫喚是我所。聞彼叫喚聲,餘鳥皆集會;眾人取藥去,我所鳥懊惱。如是假使人。積聚無量寶。既不念飲食。不施如斯鳥。縣官及盜賊,怨家水火子.奪之或燒沒.如我所藥果.不能好飲食.床臥具亦爾.香花諸供養.所有皆如是.既致得人身.來歸於種類.命盡皆捨去.無一隨其身.是故當殖德.顧念于後世.人所作功德.後世且待人.
無得臨壽終.心中懷湯火.吾前為放逸.故當造德本.
  佛告諸比丘。欲知爾時我所鳥者。則今此尊長者是。是故比丘當修學此。不當慳惜。除垢濁心。常修清淨。是諸佛教。佛說如是。莫不歡喜。


《佛說墮珠著海中經》第八http://www.buddhist-canon.com/SUTRA/DCX/BenYuan/T030075b.htm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靈鷲山。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時諸比丘。於講堂上坐共議言。我等世尊。從無數劫精進不懈。不拘生死五道之患。欲得佛道救濟一切。用精進故。超越九劫。自致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吾為蒙度。以為橋梁。時佛遙聞比丘所議。起到講堂。問之何論。比丘白曰。我等共議。世尊功德。巍巍無量。從累劫來。精進無厭。不避諸難。勤苦求道。欲濟一切。不中墮落。自致得佛。我等蒙度。佛告比丘。實如所言。誠無有異。吾從無數劫以來。精進求道。初無懈怠。愍傷眾生。欲度脫之。用精進故。自致得佛。超越九劫。出彌勒前。我念過去無數劫時。見國中人。多有貧窮。愍傷憐之。以何方便。而令豐饒。念當入海獲如意珠。乃有所救。撾鼓搖鈴。誰欲入海採求珍寶。眾人大會。臨當上船。更作教令。欲捨父母。不惜妻子。投身沒命。當共入海。所以者何。海有三難。一者大魚長二萬八千里。二者鬼神羅剎欲翻其船。三者掁山故。作此令得無怨。適更令已。眾人皆悔。時五百人。心獨堅固。便望風舉帆。乘船入海。詣海龍王。從求頭上如意之珠。龍王見之。用一切故。勤勞入海。欲濟窮士。即以珠與。時諸賈客。各各採寶。悉皆具足。乘船來還。海中諸龍。及諸鬼神。悉共議言。此如意珠。海中上寶。非世俗人所當獲者。云何損海益閻浮利提。誠可惜之。當作方計還奪其珠。不可失之至於人間。時龍鬼神。晝夜圍遶。若干之匝。欲奪其珠。導師德尊。威神巍巍。諸鬼神龍。雖欲翻船奪如意珠。力所不任。於時導師及五百人。安隱渡海。菩薩踊躍。住於海邊。低頭下手。咒願海神。珠繫在頸。時海龍神。因緣得便。使珠墮海。導師感激。吾行入海。乘船涉難。勤苦無量。乃得此寶。當救眾乏。於今海神。反令墮海。敕邊侍人。捉持器來。吾煉海水。至於底泥。不得珠者。終不休懈。即器[戀-心+廾]水。以精進力。不避苦難。不惜壽命。水自然趣。悉入器中。諸海龍神。見之如是。心即懷懼。此人威勢精進之力。誠非世有。若今[戀-心+廾]水。不久竭海。即持珠來。辭謝還之。吾等聊試。不圖精進力勢如是。天上天下。無能勝君導師者。獲寶齎還。國中觀寶。求願使雨七寶。以供天下。莫不安隱。爾時導師則我身是。五百賈客。諸弟子者是。我所將導。即精進行。入於大海。還得寶珠。救諸貧窮。于今得佛。竭生死海。智慧無量。救濟群生。莫不得度。佛說如是。莫不歡喜
  
《佛說旃闍摩暴志謗佛經》第九http://www.buddhist-canon.com/SUTRA/DCX/BenYuan/T030076a.htm
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國王波斯匿。請佛及比丘眾。於中宮飯。佛出祇樹。與大比丘及諸菩薩。天龍神鬼。眷屬圍遶。釋梵四王。華香妓樂。於上供養。香汁灑地。於時世尊與大眾俱。入舍衛城。欲詣王宮。有比丘尼。名曰暴志。木魁繫腹。似如懷妊。因牽佛衣。君為我夫。從得有身。不給衣食。此事云何。時諸大眾。天人釋梵四王。諸天鬼神及國人民莫不驚惶。佛為一切三界之尊。其心清淨過於摩尼。智慧之明超於日月。獨步三世。無能逮者。降伏諸邪。九十六種。莫不歸伏。道德巍巍。不可為喻。虛空無形。不可污染。佛心過彼。無有等侶。此比丘尼。既佛弟子。云何懷惡。欲毀如來。於是世尊見眾會心。欲為決疑。仰瞻上方。時天帝釋尋時來下。化作一小鼠。齧繫魁繩。魁即墮地。眾會睹之。瞋喜交集。怪之所以。時國王瞋。此比丘尼。棄家遠業。為佛弟子。既不能暢歎譽如來無極功德。反還懷妒。誹謗大聖乎。即敕侍者。掘地為深坑。欲倒埋之。時佛解喻。勿得爾也。是吾宿罪。非獨彼殃。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時有賈客。賣好真珠。枚數甚多。既團明好。時有一女詣欲買之。向欲諧偶。有一男子。遷益倍價。獨得珠去。女人不得。心懷瞋恨。又從請求。復不肯與。心盛遂怒。我前諧珠。便來遷奪。又從請求。復不肯與。汝毀辱我。在在所生。當報汝怨。所在毀辱。悔無所及。佛告諸比丘國王及諸比丘。買珠男子。則我身是。其女身者。則暴志是。因彼懷恨。所在生處。常欲相謗。佛說如是。眾會疑解。莫不歡喜


台長: 一片心
人氣(52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春藥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1 09:54:4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