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9-01 00:26:28| 人氣53,2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耳鳴伴耳塞或回音 多因壓力、勞累所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耳鳴伴耳塞或回音 多因壓力、勞累所致

.壓力可能造成耳鳴現象。中醫師陳玫妃表示,如果耳鳴屬於出現有耳塞或回音的時候,當有壓力、情緒緊張,過度地勞累等,便容易發作,可配合疏肝、通耳竅調理。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這類壓力型耳塞患者,在心情不好,容易緊張、壓力的情況下,甚至睡眠不好,症狀又更容易加重。臨床也發現這類病人,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平常應保持平常心,勿緊張、焦慮、情緒不穩。注意適度地休息、睡眠,勿用腦過度,以及要注意有些藥物有耳毒性,亦要小心服用。

陳醫師表示,臨床上針對這類患者,耳鳴屬於出現有耳塞或回音的時候,多由於生活壓力、情緒緊張,過度地勞累、熬夜,便容易發作,主要可用疏肝、通耳竅的藥方,如組成為柴胡(見左上圖)、半夏(見左下圖)、黃芩、人參、大棗、甘草、生薑的小柴胡湯加減,來配合治療。

有些人耳鳴伴有阻塞感,通常是屬於體質偏「腎陽虛寒型」,又加上情緒過度地緊張,及肌肉的緊繃,症狀便更明顯,可搭配補腎陽虛衰調理。


..你會耳鳴嗎?當心是末梢血液循環障礙

相信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曾有過短暫耳鳴的經驗,如感冒、飛機起降時,但通常都會自行消失,如果耳鳴現象持續不斷且影響日常作息的話,就應該找耳鼻喉科醫師診治,台北榮總耳鼻喉科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相信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曾有過短暫耳鳴的經驗,如感冒、飛機起降時,但通常都會自行消失,如果耳鳴現象持續不斷且影響日常作息的話,就應該找耳鼻喉科醫師診治,台北榮總耳鼻喉科 耳科主治醫生黃啟原醫師表示,耳鳴的致病成因相當複雜,就目前臨床研究所能掌握,較主要的是末梢血液循環障礙導致的慢性病。

耳鳴是指在沒有相應外部聲源的情況下,所產生之一種主觀的聽覺,此種聲音是由神經訊號異常或是受損所致,醫師無法用儀器偵測得到。當單側或雙側的耳朵,在沒有外來聲音的刺激下,卻一再聽見哨聲、鈴聲、嗡嗡聲、轟鳴聲、嘶嘶聲或甚至更複雜的聲音,耳鳴會妨礙正常的聽覺,嚴重者會導致重聽或失聰。

耳鼻科醫師蔡佳勳表示,臨床上常見的耳鳴暈眩是因為末梢性與中樞性引起,末梢性主因與內耳病變有關,而中樞性除了會有聽力障礙,有時還會出現視力模糊、手腳麻痺、言語困難等症狀。耳鳴會對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擾,嚴重者會導致重聽或失聰,而例如內耳的微循環不良,主要是因為供應內耳神經氧氣的血管,因為被阻塞或血液循環不良,使得內耳神經得不到氧氣,造成短暫時性的耳鳴,這樣的情形在老年人裡很多。

對於末梢血液循環障礙所引起的各種問題,使用銀杏葉萃取物都能達到顯著改善。隨著萃取技術發展,德國已經有提煉出銀杏葉萃取物,成為改善末梢血液循環病症,且臨床應用範圍也愈來愈廣泛,至今已有超過660篇相關醫學研究報告,能改善絕大多數與末梢血液循環有關的症狀。

對於耳鳴的治療,銀杏葉萃取物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黃啟原醫師表示,中長期治療約需2至3個月。治療末梢血液循環障礙,目前衛生署已有核准通過的銀杏葉萃取物藥品,適應症為「輔助治療末梢血液循環障礙」,但民眾必須在醫療院所由醫師開立,或是一般藥局由醫師藥師指示才能購買使用。


..血管神經-耳鳴暈眩原來循環不良引發

一位60多歲婦人因莫名暈眩嘔吐送急診,打了止吐與止暈針後回家休息,第二天症狀仍未解決,轉到耳鼻喉科診所求診,經詳細檢查才發現她的耳鳴暈眩是因為循環不良所引起,經過治療已無大礙。

佳興耳鼻喉科診所蔡佳勳醫師表示,臨床上常見的眩暈可分為末梢性與中樞性,臨床症狀不盡相同,末梢性主要與內耳病變有關,當出現眩暈時,較會合併耳朵悶脹、耳鳴、聽力變差等症狀;中樞性多與循環不良有關,除了會有耳朵症狀,有時還會出現手麻腳麻、步態不穩、視力模糊、言語困難、頸部痠痛等,藉由神經學檢查可確診。

醫師指出,惱人的耳鳴多為耳蝸內聽神經功能出了問題,原因可以是噪音傷害、藥物、或是內耳微循環不良,造成暫時或永久性的神經功能障礙。這種情形在老年人非常多,因眩暈耳鳴前往耳鼻喉科門診求診者,尤其是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毛病者,十人有八人是因血液循環不良所引起。

醫師呼籲,耳鳴與暈眩有時是一種「中風」的警訊,有些老人家強忍不理它,經年累月,中風的風險是正常人數倍以上,絕對不可輕忽。

針對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者,治療以改善血流動態為主要目的,例如阿斯匹靈和循利寧等。藉由藥物減少血栓、改善血管攣縮及改變紅血球變形能力,讓血液循環得以改善。醫師說,血管活性製劑分為天然與合成,前者從銀杏葉萃取出來,做成錠劑、滴劑或針劑,在臨床上是一種安全的治療方法。

另外,使用銀杏葉製劑要特別留意萃取技術,因為銀杏葉中的銀杏酸若萃取不乾淨,長期使用可能產生過敏及腸胃方面副作用,選擇知名藥廠產品才安全。


 耳鳴、耳聾
  (病因病機]
   一、病因 . 、
   耳為髒竅,由於內傷,外感等病因所引起的與耳竅有關的某些臟器損傷,功能失調時,就有可能會影響到耳竅的司聽功能,產生耳鳴耳聾。此外,耳竅本身受到外傷,暴震、膿瘍等引起的損壞,也可能產生本證(歸五官科、外科論述)。正如宋。陳言《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耳病證治》。。耳為聽會,主納五音……內關五臟,外合六淫。故風寒暑濕,使人聾聵耳鳴,憂思喜怒,多生內塞,其如勞逸,不言而喻,複有出血、生膿、聘耳、或聘聹不出、飛走投入。。可見病因頗為複雜。
  (一)外感
  風寒暑濕火等邪從外入,郁于少陽,脈絡閉塞,耳鳴耳聾。
  《傷寒論》。。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
  耳為上竅,在外邪因素中,邪從外入,郁于少陽,少陽屬相火,足少陽膽脈繞耳輪,手少陽三焦脈入於耳。,風火交煽,最易上迫耳竅,使少陽脈絡壅塞,產生耳鳴耳聾。
  (二)內傷
  憂思喜怒,氣機鬱閉。
  鬱勃恚怒一一旰氣上逆
  謀慮積思一一脾氣鬱結 氣機鬱滯一一氣閉不通一一耳鳴耳聾
  恐則氣下一一腎氣不升
  內傷七情因素中,怒則氣上,思則氣結,恐則氣下,凡此易致氣機逆亂,耳脈閉阻不通,清氣不能上奉於耳,產生耳鳴耳聾。
  氣鬱亦生火,火則炎上,若更遇風邪,較易導致風火上煽,多有內外相招者。
  (三)飲食不撙,痰火上擾
  飲酒厚味,痰火內生,上千清竅,耳鳴耳聾。 .
  《明醫雜著.耳鳴》;“耳鳴……世人多作腎虛治,不效。殊不知此證是痰火上升,郁於耳中而為鳴,鬱甚則壅閉矣!但審此證其平昔飲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所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痰火上憂,每因惱怒引變,蓋怒則氣上逆故也。
  (四)房欲、勞倦,精氣不能上承
  勞則氣耗一一清氣下陷不升
  房勞傷腎一一精不上承 .精氣不能上通於耳一一耳脈空虛,易為濁邪所蒙
  年老、大病之後一一精氣衰弱蔽,故耳鳴耳聾。
  明。虞摶《醫學正傳。耳聾》。。其或嗜欲無節,勞役過度,或中年之後,大病之後,腎水枯涸,陰火上炎,故耳癢耳鳴,無日而不作也……早而不治,漸至於龍鍾……”殆即指此。
  二、病機
  在病機方面;《景嶽全書.耳證》說.。耳聾,總因氣閉不通耳。,這是從總的病機概念而言。然而造成。氣閉不通。的病理過程,種種不一,但從大體說來,也總不外內壅外閉兩種。內氣壅閉,其病在髒氣不調。外邪阻遏,病在經絡不通。其中有虛實客主之辨。正如劉完素所說“有從內不能者,主也,有從外不能入者經也……各隨經見之,其間虛實不可不察也。。
  以下分別推究幾種常見的病理機轉。
  (一)內傷虛聾,本諸心腎。
  《衛生寶鑒。耳聾》說;。夫腎為足少陰之經而藏腎氣,通於耳。耳者,宗脈之所聚也……若勞傷氣血,兼受風寒,損於腎臟而精脫,精脫則耳聾也。,故凡久病腎虛,精元下脫,或嗜欲無節,色欲傷腎,或老年腎虧、精氣萎弱,不能上盈耳竅,使致耳之玄府閉塞,產生耳聾。故精脫腎憊,是耳聾虛證的主要發病基礎。心寄竅於耳,氣通於腎。腎精不足之體,水不上承,則其人心氣常虧。這種體質之人,倘遇七情所感,用心過度,則心火內亂,最易出現心神不守,心悸耳鳴之候。這種心腎不交證候,也十分常見。
  《古今醫統。耳聾》說;。憂愁思慮則傷心,心虛血耗,必致耳鳴耳聾,房勞過度則傷腎,腎虛則精竭,亦致耳聾耳鳴。。這二種病理機轉在內傷虛閉中,最為常見。不過,腎為五臟之本,精脫耳聾,病因本匱,精不上盈,其病最重,倘不知調攝,最易延成勞聾久聵。至於心腎不交,比起精脫腎憊相對而言,尚屬較淺,多表現為耳鳴,或時聾時愈之間,正如清。懷抱奇《醫徹.耳病》。心開竅於舌,寄竅於耳,凡用心過度,火為之忱,然鳴則有之,聾則未也……。所雲者也。
  肝為腎之子,位居下焦,內藏相火。若腎水充沛,便能涵育旰氣,使不上浮化火。若年五十以後,腎氣漸衰,或因病腎虛,不能涵毓,則下焦肝火,每易上浮,循經擾竅,產生耳鳴。這種因腎虛而產生。水虛火實”的耳鳴耳聾,也是頗為常見。這些都是下焦腎虛,精不上承浮火擾竅所引起耳鳴耳聾。
  (二)勞傷脾胃,元氣不升則邪害清竅
  《素問。玉機真髒論》;“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凡人脾胃素虧,健運不及,或勞役過度,元氣耗損,或大病之後,中氣虛弱,皆可導致脾胃不振,不能鼓舞清陽之氣上升於頭部清曠之區,導致耳竅不通,產生聾聵。
  脾不運化則內生痰濕。痰濕者,濁陰之氣也。凡臟腑居常,陰陽平謐,升降協調。今中虛氣餒,清陽下陷,不走上竅,必致。濁氣冒明。,上壅聽會。《醫貫.耳論》所說,。飲食勞倦,脾胃之氣一虛,不能上升而下流腎肝,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邪害空竅,令人耳目不明。,就是指的這種情況。
  著因脾胃革主升清,導致肺中大氣不振,亦常見嗌幹、耳聾,氣短不能報息等證。這些都是中焦氣虛,清陽不升所引起的耳鳴耳聾.其中因勞傷引起的亦頗常見,也

經常與腎虛精憊並見。而且,脾腎兩虛,勞傷氣血主體,最易感傷風邪,產生內外挾雜之證。
  (三)實證多因旰膽火鬱氣壅
  謀慮勞心,憂愁不解等情志失調,令人氣機鬱滯。滯氣阻遏經脈,則氣不流通而壅塞于上,易產生耳鳴耳聾。
   《丹溪心法.耳聾》:。耳聾皆屬於熱,少陽厥陰居多’,蓋由旰木之喜條達,氣滯則不郁,木鬱則火內生,倘更遇惱怒,。怒則氣上”,鼓動旰膽鬱熱,循脈上擾,挾火生風,沖塞耳之玄府,產生耳鳴耳聾。
  因思而鬱損心氣者,病從漸得,虛證較多;暴怒聾鳴,則鬱勃之氣,驟然上升,病常暴起,實證較多。二者雖同因七情,卻有差別,《醫學入門》說。虛人因思”、。實人因怒”,蓋亦有得之言。
  素有痰火之人,尤易罹患耳鳴。《明醫雜著.耳鳴》。“大抵此證,多先有痰火在上,又感惱怒而得,怒則氣上,少陽之火客於耳也。。痰火互蘊之候,類皆如此。
  若嗜食酒炙,鬱積化火,陽明內熱上壅,’亦易兩耳蟬鳴,甚則氣閉漸聾,但是亦多挾少陽風火,始易上犯耳竅。 、
  以上病機,從“火。郁於上的角度上而言,多屬。實證。,但卻也要透過。熱。的現象,而覺察其。虛。的本質。姑勿論憂鬱謀慮引起本證中最多心氣不足之候,即審是陽熱火鬱,亦多挾虛,《景嶽全書。耳證》:。凡屬實邪,固令耳竅不通,使果正氣強盛,斷不至此。……故即系實邪而病至聾閉者,亦無不有挾虛之象”。但所挾之虛,卻又有氣虛、精虛、血虛等不同,這些是應該注意的。
  虛實互摻之證,耳鳴時輕時重,耳聾或重或輕之人,若遷延失治,或不自調攝,仍多噃欲,勞碌太過,或更大病淹纏,則易轉成虛多實少,久聾不差,故景嶽又有。實閉少而虛閉多”之論。
  火鬱證中,亦常挾感風邪。蓋風從上受,火性上炎,同類相招,風火相煽的,也不見鮮,故古方多有散風清火兼治。
  (四)外邪不離少陽,但亦多挾虛。
  內傷耳證,由於風火痰血、內氣上壅。外感之聾,則不外邪客于少陽之經。正如清.陳修園《時方妙用。耳聾》;“外感暴聾,總不外少陽一經,足少陽膽脈繞耳輪,手少陽三焦脈入耳中,邪氣壅塞,聽會為其所掩……”,但所感邪氣亦有少異,若傷寒邪入少陽,亂其營衛,經脈蔽塞,不外和解為治。因風火上壅則以輕清宣洩。邪去耳脈自通。
  但要注意的是,風聾之候,最多挾虛。《傷寒論》。。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此必兩耳聾無所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也。。《景嶽全書.耳證》也說;。傷寒耳聾,雖屬。少陽之證,然必因虛所以致之。。而且治療上亦可因耳聾輕重以觀察病之進退焉。


耳鳴、耳聾
  [類證鑒別]
  耳鳴、耳聾都是病人自感聽覺異常的症狀。也可能是其它病證中的一項症狀。至於耳竅病中,耳癢、耳痛,病因亦多風熱、痰火、但若無鳴、聾,便不屬本病範
圍。
  膿耳、聘耳,《仁齋直指方.耳聾》,“熱氣乘虛,隨脈入耳不散,膿出為膿耳。入耳間有津液,輕則不能為害,若風熱搏之,津液結紐,成核塞耳,亦令暴聾,謂之耵耳”,這些都是耳竅外科之病,雖亦成聾者,則是耳膜之病,應歸耳外科敘述,此不贅陳


鳴、耳聾
  (辨證要點) .
  一,辨證要點。
  歷代醫家對本病的辨證分類不一,但總其要領,也不越虛實,新久,內外、病機分類等,而以辨虛實為最要,茲略舉臚列以示大概。
  (一)病因分類辨證
  外感“風聾”,多兼頭痛,痰火氣逆的“厥聾”,多兼眩運,勞傷淫欲所致的。勞聾。多見瘦削力疲、昏昏憤憤等證。(巢元方、楊士瀛說)
  (二)辨新舊虛實
  新聾多屬痰火,或風邪蒙閉,實證較多,舊聾多清陽不升,或腎精不足,虛證較多。
  (三)辨暴聾、漸聾 、
  一般來說,暴鳴聲大,或因大聲所振而致,.為實證,漸鳴聲細,或先耳鳴而後漸漸耳聾的多虛證。
  (四)年齡辨虛實
  少壯者多痰火熱實證,中年以後,陰虛、或氣虛者較多。
  (五)辨脈
  浮大多風,洪數多熱,遲濡多腎虛,尺脈數多陰火。
  以上分類法雖多,但都以虛、實為指歸,可見以虛實貫穿內外、新久、壯老、上下、頓漸、鳴聾、在經在髒,以及各種症候,來進行辨證分類便能綜合經緯縱橫,得其大要。
  二、治療原則
  1。病因分治
  先用開鬱,其次風為之疏散,熱為之清利,虛為之補養,鬱為之開導,然後通耳安腎。

  此說見清.李用梓《證治匯補.耳聾》,本出於《仁齋直指方》,及明。皇甫中《明醫指掌》。
  2.虛實總洽原則. .
  。體虛失聰,治在心腎,.邪幹竅閉,治在膽經。.見《臨證指南。耳.鄒時乘按》.
   4.近代治則也主要以內外區分,
  大意不外如斯.但內、外,虛,實之摻雜互見者不少,要量證度情,兼顧輕重緩急為治
耳鳴、耳聾
  [預防與護理}
  本病以內傷(包括勞傷氣血,房欲傷腎、以及勞神傷心,恚怒氣逆等七情因素)為發病基礎。病機方面,火炎上擾為多見,預防方面,應針對不同病因和素質,節勞倦、謹房幃、戒嗔怒、少勞神、以資防範,若既病之後,尤宜注意以上幾點。並宜調節飲食,少嗜煙酒炙熱食品。以免化火釀痰加重病情。
  (結語]
  耳鳴,耳聾作為一種常見臨床症候,可見於多種內傷,外感雜病(亦可能是耳竅外科病的兼證或後遺證,本篇不贅)。《內經》所述,頗為繁複,而未能條分縷析。宋、元以後所述漸歸系統。一般新病多因風邪、火熱,邪遇少陽、火擾清竅,外感但多挾有內虛因素,治法疏風散熱、和解少陽,注意補虛治內。內傷卒聾和鳴,不外風、火、痰、鬱引起經絡閉塞,要針對不同病機清熱,降火、化痰、理氣、散風通竅,以採用通其閉塞。鳴聾不已,內傷以勞倦、精脫為主。治要分別予以寧心、補腎、益氣升清,總要辨清虛實標本,方能得其要領。
  一般說來,氣厥耳聾(標邪)尚易調治,精脫勞傷(本傷),不易藥愈。
病位方面;外感不離少陽,風火痰鬱,病在肝膽為多,氣弱在睥,精脫在腎 從本體說來少壯者實證火擾居多,中年之後虛證腎憊多見。對於虛證,調治不能急於求成,要慢慢補充盈虧,漸收效益。年老勞聾,多致失聰。


療效評定及中醫保鍵

1.通過去看中醫,瞭解自己的體質、身體狀況,辯證地使用中醫藥調節體內的五臟六腑陰陽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使身體強壯;並經常參加有益的活動,促進身心健康,才是科學的中醫保健與養生,才能延年益壽。這就是中醫特有的養生防病功能。

 

2.徹底治癒(根治):病症徹底消失,體內的陰陽已調補,體內陰陽平衡,免疫力已加強,身體漸漸強壯,舊病不易復發。


3。暫時治癒:臨床病症暫時消失,但體內的陰陽失衡未調補,身體虛弱,免疫力差,稍不注意,舊病容易復發或又生新病,仍需用中藥進一步進行康復治療的。

4.好轉(有效):臨床病症減輕,說明藥已對症,仍需按原藥方繼續服藥。如能找精通中醫醫理藥理的、能四診合參的中醫師根據你的體質及服藥後的效果,對藥方進行適當的調整,更有神效。

5.沒有好轉(無效):臨床症狀無改善或加重, 說明藥不對症,應停藥,另選其他藥方服用。

耳鳴、耳聾
  四,其他治法 .
  (一)單方.驗方。
  1。通耳散《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穿山甲6克,茴香,木香、全蠍、元胡索、陳皮、菖蒲各3克,羌活,白僵蠶、川芎、蟬蛻各3克,甘草1.5克。右件藥為細末,每服3克,不拘時候溫酒調下。(此方
辛溫通竅、蟲類搜剔。對氣閉絡塞可暫用).
  2.菖蒲散《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石菖蒲30克(一寸九節者)、蒼術150克(生用)、右判成塊子,置瓶內,以米泔浸七日,取出蒼術,只將菖蒲於甑上蒸三兩時,取出焙乾,搗為細末,每服6克,糯米
飲調服,日三次。或將蒸熟者作指頭大塊子,食後置口中,時時咀動,咽津亦可。 (此方通用利竅).
  3.蚯蚓,川芎各45克,為末,每服6克麥門冬湯下。服後低頭伏睡。一夜一服,三夜立效,《聖濟總錄》。(此方治氣閉耳聾)
  4.黃蠟不拘多少,和茯苓末細咀,茶湯下。《普濟方》
  (二)食療, ”
  1.豬腎一對,去膜切,以粳米二合、蔥白二根、薤白七根,人參二分,防風一分,為末,同煮粥食。《奉親養老方》,(此方補腎疏上通竅,治老人腎虛絡閉耳聾)

  2.益腎散《濟生方》
磁石(制)、巴戟、川椒(開口者)者各30克,石菖蒲、沉香、各15克,右為細末,每服6克,用豬腎一隻,細切,和以蔥白,少鹽,並藥、濕紙十重裹煨,令香熟,空心細咀,溫酒調下。(此方溫腎。鎮墜,治腎中虛寒,濁氣上蒙耳聾)
  3.燒鐵投酒中飲之(或加菖蒲),仍以磁石塞耳,日易,夜去之。《千金要方》(此方意取攝氣通竅) .
  4.磁石酒。用磁石、木通、菖蒲等分、袋盛酒浸、日飲。
  5.幹柳三枚、細切,以粳米三合、豆豉少許煮粥, 日日空心食之。《太平聖惠方》
  (三)外治法,
  1.通耳法《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磁石(緊者豆大一塊),穿山甲(燒存性為末,一字),右二味,用新綿裹了,塞所患耳內,口中銜少生鐵,覺耳內如風雨聲即愈。
  2.通耳散《普濟方》
  穿山甲、螻蛄各工5克,麝香少許,右為細末,以蔥涎和劑塞耳,或為細末、蔥管盛少許、放耳中,外用搐鼻藥、即通。(搐鼻藥用追風散,見9條)
  3.堿砂酒《古今醫鑒》
針砂30克、穿山甲末3克。右以穿山甲拌針砂,養一晝夜,揀出山甲,將針砂以酒二碗,浸三四日,噙酒口內、外用磁石一塊,綿裹,塞耳。戒怒。
  4.熏耳治聾《肘後方》
  蠶退紙、作燃,入麝香6克,入筆管燒煙熏之,三次即開。
  5.磁石生研細,綿裹納聾耳中,別用鐵砂末納不聾耳中,自然通聽。《仁齋直指方》
  6.久聾、甘遂半寸,綿裹塞耳中,甘草半寸,咀口中即通《醫學綱目》
  7。治耳鳴如流水聲,不治久成聾方。《千金要方》生烏頭掘得,乘濕削如棗核大,內耳中,日一易之,不過三日愈。亦療癢及卒風聾。
  8.聰耳丸《龔氏經驗方》細辛末,溶黃蠟丸,鼠屎大。綿裹一丸,塞之,、一二次即愈,須戒嗔怒。。
  9.追風散《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黎蘆、雄黃、川芎、石菖蒲、全蠍、白芷、藿香、鵝不食草、薄荷、苦丁香各等分,麝香少許。右為細末,每用些少吹鼻中。如無鵝不食草、加片腦少許。 ’
  10.斑蝥(炒)二枚,生巴豆(去皮、心)二枚,杵丸,棗核大,綿裹、塞之.《太平聖惠方》
  11.蓖麻子丸《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蓖麻子廿一個(去油用),皂角(煨取肉半錠)生地龍(中者一條)、全蠍二個(焙)、遠志(去心)、磁石(火煆酒碎七次,研細水飛),乳香各6克,右為細末,以黃蠟溶和為丸、塞耳中。
  (四)推拿;(略引簡易易行者)
  1.《景嶽全書.耳證》;。凡耳竅或損或塞,或震傷,以致暴聾,或鳴不止者。即宜以手中指於耳竅中輕輕按奈,隨奈隨放,隨放隨奈,或輕輕搖動,以引其氣。奈之數次,其氣必至,氣至而竅自通矣。凡值此者,若不連為導引,恐因而斷閉,而競至不開耳。。
  2.《養性書》;“以手摩耳輪,不拘遍數,所謂修其城郭,以補腎氣,以防聾聵。。

 

 

請根據具體情況,結合下面耳鳴、耳聾分類,

選擇與病症相符的耳鳴、耳聾類型,取其藥方結合病人的病情、體質辯證地使用。

 

一.腎精虛虧證:耳鳴耳聾甚則眩暈。顴赤口幹,手足心熱。遺精。腰竣膝軟。舌紅、脈細弱。耳聾左慈丸加減。

 1.腎陰不足,內熱較甚:耳鳴耳聾甚則眩暈。顴赤口幹,手足心熱。遺精。腰竣膝軟。兼見體瘦色黑、口乾舌燥、面紅顴赤、手足心熱,午後耳鳴,夜間鳴甚、脈沉細尺弱。或兩尺脈大、舌淡紅。治宜滋腎清熱。可用滋陰地黃湯。

 2.精氣萎弱,腎脈不通耳竅:久病勞傷、恣欲、年老,頭暈目花,咽幹氣短,腰痠膝軟、瘦悴力疲、遺精早洩、脈細弱或澀。大補元煎。

 3.精脫腎憊、陰虛及陽:耳鳴耳聾甚則眩暈。顴赤口幹,手足心熱。遺精。腰竣膝軟。兼見耳鳴如潮聲、蟬鳴、終日不休,先鳴後聾妨礙聽聞、顏面暗晦、顴頰色黑、足冷、眼中昏黑、或見陽萎滑精。脈細弱澀、舌淡質潤。要溫腎益精招納浮陽用八味丸加胡桃肉、枸杞子、菟絲子。陽虛較甚,耳竅上蔽者,用補骨脂丸、肉蓯蓉丸等溫腎通竅。

 4.水不涵木,虛風擾上證:耳鳴暴聾,眩暈掉旋,頭目脹瞀,寐少夢多,口苦心悸,脈弦或數,舌紅。滋水清肝丸加磁石、龍骨、龜板、石菖蒲、五味子等。

 5.心腎兩虧,水火不濟證:耳鳴耳聾甚則眩暈。顴赤口幹,手足心熱。遺精。腰竣膝軟。兼見五心煩熱,面赤,怔忡少寐,腰膝痠楚,遺精夢泄,脈細數,苔薄舌紅。此證水虧於下,上有虛熱,宜滋水清心,瀉南補北。方用天王補心丹。陰虛火旺者用知柏地黃丸加龍骨、牡蠣、石菖蒲、遠志以寧神通竅。

二.清陽不升證:耳鳴耳聾神疲、昏聵。食少便溏。懈惰無力。勞則耳鳴加重。脈細弱,苔白膩。補中益氣湯加遠志、石菖蒲。

 1.煩勞耗氣,陰火上浮證:耳鳴耳聾神疲、昏聵。食少便溏。懈惰無力。勞則耳鳴加重。脈細弱,苔白膩。兼見心悸煩熱,昏聵疲悴、目赤溺赤、口中沃沫、耳聾目障、視物昏花、頭痛時發。治宜益氣升清,配以斂陰和血。可用調中益氣湯加生地、白芍、五味子。或用益氣聰明湯。

 2.內濕痞隔,氣不升降證:前症兼見嘔吐、或泄瀉、痞塞頭痛、小便不利。治宜益胃和中,行氣化濕。可用葛花解酲湯加枳椇子。

 3.大病(或產後)中傷,氣陰不攝證:某些久病之人,以及產婦,中宮大虛,不能堵塞肝腎之氣,以及致虛火上沖,發為耳鳴者。治宜填補脾胃。方用歸脾湯加柴胡(少量)山梔子、魚鰾、蓮子、五味子。或四君子湯加蓮子、芡實、薏苡仁、黃精、山藥、白芍。

 4.脾不濡肺,氣陰不足證:脾虛,土不生金,肺中氣陰不足,症見嗌幹少氣,耳鳴耳聾者,宜益氣生陰,用生脈散加蠟彈丸(茯苓 山藥 杏仁 黃蠟)。

三.氣鬱、痰火,熱壅上竅證:

 1.髒氣不和。滯鬱不通證:暴起二證

 若五臟不和,髒氣厥逆,可能出現心胸痞脹、腹脅滿悶、咽塞不通、嘔吐不食、是氣喘息,身體浮腫、走注疼痛、大便不通。兼見耳鳴、耳聾、苔濁、病因暴起卒聾者,元氣充實,當用調氣開鬱,可用流氣飲子(蘇葉 青皮 當歸 白芍 烏藥 茯苓 桔梗 半夏 川芎 黃芪 枳實 防風 陳皮 甘草 木香 大腹皮 檳榔 枳殼 生薑 紅棗)。

 若氣血怫鬱,表裡三焦俱實,症見憎寒壯熱、頭目昏運、目赤睛痛、耳鳴嗌塞、口苦舌幹、咽喉不利、咳嗽上氣、大便秘結、小便赤澀,治宜清熱疏泄、通解三焦。可用防風通聖散出入為治。

 病勢遷延二證: 

 若恚怒氣鬱,肝脾之氣不舒,耳鳴耳聾,胸悶肋痛,急躁易怒、咽中妨悶不爽,或見吞酸、呃逆、飲食不馨、腹痛泄瀉苔濁脈弦。治宜疏肝和脾、以疏逆氣。可用逍遙散加蔓荊子,石菖蒲、香附等加減為治。

 若病由憂思致鬱,傷及心脾,症見心悸氣短,精神恍惚,耳聾耳鳴,虛煩少寐,遺精夢泄、盜汗自汗等症,治宜寧心順氣、通竅解鬱,妙香散加減。心虛血少者,可用平補鎮心丹(龍齒 遠志 人參 茯神 酸棗仁 柏子仁 當歸 石菖蒲 生地 肉桂 山藥 五味子 麥門冬 朱砂)。

 2.氣逆化熱,肝膽火鬱證:平素肝鬱氣滯,多怒易驚,若更遇暴怒,狂飲,以致鬱熱化火,火隨氣逆,上擾清空,症見頭痛中熱,或頭痛如劈,眩暈,耳鳴如潮,按之彌甚,甚或閉塞暴聾,哄哄熇熇之聲不絕於耳,或兼目虎背熊腰掀腫,眥赤,面紅,脅肋灼痛,口苦而幹夜不發,甚或咯紅,吐衄,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泄少陽,輕清泄鬱,可用清膽湯(青蒿 青菊葉 薄荷梗 連翹 苦丁茶 鮮荷葉)。甚則清肝泄火,熱清耳鳴自己。前方加羚羊角、山梔子、丹皮、蔓荊子、青黛、夏枯草等。

 3.肝火挾濕,濁熱蒙竅證:肝膽火鬱,更挾下焦濕熱互蘊,濁氣上蒸,蒙遏清竅,前症兼見便堅小溲赤澀,或睾丸紅腫熱痛陰濕、白濕臊臭,婦人帶下黃臭、外陰搔癢,治宜瀉肝利濕,可用龍膽瀉肝湯。

 若肝經實火內燔、熱甚濕輕,或兼神志不寧、心悸搐搦,躁擾狂起,當用苦寒瀉火,直折其熱。(非實火不可輕投)可用當歸龍薈丸。

 4.火鬱挾痰,上逆擾竅證:

 素蘊痰火 ,複因忿怒焦思,痰因火動,上擾清竅。前症兼見胸膈煩悶,嘔吐痰涎,口中苦膩,耳中堵塞如聾,二便不暢,舌苔黃膩,脈象滑數。治宜順氣化痰、可用滌痰湯加香附,厚樸。

 痰火若兼腎虛者宜降氣益水、攝氣歸元。治參腎虛型,滌痰湯加香附,厚朴合左慈丸、龍骨、牡蠣等。

 若兼長期火 郁不宣,鬱怒不解,煩悶,脅痛,喜太息,耳下脹痛,耳鳴著惱更甚,喉中有痰如鹽梅。治宜舒鬱為主,兼清痰火。用化肝煎加郁金、香附、橘葉、連翹、竹瀝。

 若痰鬱結核,佐以堅化痰,可用滌痰湯加香附,厚樸酌加苦丁茶、夏枯草、龍骨、牡蠣、海藻、元參等。

 若痰火閉結,大便不通,可合礞石滾痰丸。

 5.積熱不化,火擾清空:

 陽明實火,上擾清空,耳鳴塞堵,兼見滿面熱赤,食幹,牙痛齦爛,便結,溲穢,舌紅,脈數。治宜瀉火,可用清胃散加芩、梔。

 上焦浮熱者,可用蔓荊子散,升清泄熱。

 熱郁於上,膈上煩熱,心煩不安,大便不暢,可用涼膈散加減。

 6.熱郁于上,水虧於下:

 鬱火未退,腎水寢傷,症見耳鳴耳聾,骨蒸煩熱,咳逆易饑,足膝疼熱內烙,甚則肺萎咯紅,舌紅,脈細數。治宜滋陰清熱,瀉南補北,用大補陰丸。或參考腎虛型。

 7.風火相煽,竄擾聽宮:

 肝擔鬱火,複感風熱外邪,前症兼見惡寒發熱,或耳內腫痛,宜清肝泄膽,疏散風邪。可用柴胡清肝飲加減。

四.風邪壅遏證:外感熱病中,出現耳鳴,或繼轉耳聾。頭痛、眩暈。嘔逆、煩悶。或致耳中作癢,痛連齒齦。客邪未解,則寒熱身痛不除。脈浮、苔薄膩。翹荷湯加減(薄荷 桔梗 生梔子 連翹 綠豆衣 生甘草)。

 1.傷寒不解,邪遏少陽證:傷寒不解,邪鬱少旭,症見寒熱往來,胸脅痞滿,默默不欲食,耳鳴耳聾,或脅下痛,或腹中痛、或渴、或利、或咳、或悸、小便不利,脈弦。治宜和解少陽,清熱透邪 。用小柴胡湯加減。

五.瘀阻閉塞證:

 1.客邪久蘊,挾瘀竅閉:外感耳鳴、耳聾,誤治失治,邪阻少陽,久久不能透泄,以致絡脈瘀阻,耳竅閉塞,鳴聾不已者,治宜和解清疏,通瘀開閉。可用柴胡聰耳湯(柴胡 連翹 水蛭 虻蟲 麝香 當歸 人參 甘草 生薑)加減,或通氣散(柴胡 香附 川芎)加減。

 2.瘀閉耳竅,久年耳聾:考慮瘀閉耳竅,可通竅活血,方用通竅活血湯合通氣散(柴胡 香附 川芎)。

天氣變天關節就痛 恐退化性關節炎作祟

常聽老人家說,身體就像氣象台,要變天之前,關節疼痛就會發作,或是很久沒有活動,關節也會感到僵硬,甚至發出摩擦響聲,這些狀況都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在作祟,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醫師章芳源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全世界最常見的關節疾病,在台灣,五十歲以上有五成的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七十五歲以上的銀髮族則超過八成罹患此症。

章芳源醫師指出,有些人的關節特別容易磨損退化,尤其是肥胖、關節受過傷(例如關節面骨折、十字韌帶斷裂、半月板破裂)、遺傳疾病、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代謝性疾病,關節受到的壓力較大,容易產生退化性關節炎,而退化性關節炎大多發生在承載體重的關節,包括膝關節、髖關節、腰椎、頸椎,或是手指末端指節(DIP joint)。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與活動受限制,不過這些症狀均可以休息達到緩解。

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章芳源醫師建議,最好保持理想的體重,且若超重一定要減肥,以減輕膝蓋負擔,平時盡量避免蹲、跪的姿勢,而坐椅子時要坐高的,少坐矮板凳或盤腿席地而坐,另外還要配合適度運動,因為關節中的軟骨本身並無血管,它是借由運動而獲得關節液的潤滑及滋養,所以適度運動對關節是最重要的。

 

台長: 健康養生達人汪姐
人氣(53,2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養生保健 |
此分類下一篇:一百種治病小偏方,超全!
此分類上一篇:美國人帶孩子的17個絕招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