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8-13 12:32:59| 人氣1,1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這是性別歧視嗎?我該如何應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優雅地反抗:勇敢做妳自己!翻轉恐懼×跳脫框架,追求內心真正的渴望>

作者:趙株烯

與其板起臉孔,不如微笑以對


「這是性別歧視嗎?

我經常從親近的朋友、珍視的後輩那裡聽到這樣的疑問。事實上,有時很難界定自己是否受到了性別歧視,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無法從容地去應對,還可能會被冠以「一點小事就大驚小怪」、「太過敏感」、「個性真差」等各種汙名。

首先,有一點值得注意,是否「受到差別待遇」的標準本身就是主觀的,因此該基準是可以由自己來制定。無論是性別歧視或是種族歧視,「我是否受到差別待遇」的基準,最終取決於自己做出了什麼樣的判斷。在認為自己受到傷害、感到委屈之前,要先意識到引導局勢的關鍵在於「我」。

當然,有些歧視性的行為,是對方多多少少故意表現出來的,但令人驚訝的是,有非常多人是在不經思考的情況下,就拋出了歧視性的言論,特別是比我年歲還要大的長輩更是如此。所謂的「世代差異」就是指這樣的情況,因為長期的習慣或文化方面的影響,有些人會將帶有歧視或低級的言論當成是玩笑話,這種情形不論是男女老少都有可能遇見。甚至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帶有歧視、侮辱性的言辭,會讓對方的精神狀態受到怎樣的衝擊,他們從來都沒有思考過,也不打算去了解。

在有人像機關槍一樣發射出汙染物炮彈時,就有人會被那些炮彈擊中,然後在汙染物形成的沼澤裡拚命掙扎,最後甚至經常發生自我殘害之類的事,令人倍感惋惜。切記,千萬不要因為陷入那冒失又骯髒的沼澤裡,而就此成了犧牲者。

從現在開始,我想說的是,當你覺得自己從某些人那裡受到言語暴力或差別待遇時,首先必須要正確地掌握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之後如果意識到「啊,原來我受到歧視了」,那麼從那一刻起就要聰明、機智地去應對──我想以此做為前提來展開下面的話題。
 
即使繁瑣,也請經常思考守護自己的方法

以職場中常見的情況來舉例吧,當上司對我說:「你不是要回家照顧孩子嗎?」然後將我從團隊的重要企劃案裡剔除,且準備把我的工作交給男同事頂替時,在這種場合要如何反應呢?是一言不發地下班,還是多說一句表達自己的意見?又或者是告訴主管已經找到人照顧孩子,將自己推入加班的境地呢?

雖然很繁瑣,但請你要經常假想若是遇到這樣的狀況,自己應該如何應對。如果對此從來沒有思考過,在那樣的情況下,很有可能連一句話都沒辦法好好地表達,只能在支支吾吾後就轉身離去。接著,回家後向丈夫抱怨上司的蠻橫行徑以尋求安慰,或是平白無故地對孩子發脾氣,又或者責怪自己太過聽話。最終,只是因為從口不擇言的上司那裡聽到一句不想聽的話,就使自己的精神狀態面臨崩潰。碰到這樣的情況,若是我的話應該會如此對應:

假設孩子生病了自己必須早點回家,但眼前參與的企劃案又相當重要,首先可以用「謝謝你的體貼」來當作回應的開場,因為不知道上司是真的為我擔心才拋出如此提案,還是出於扭曲心態擲出的嘲弄。所以,一開始我會先向主管表達謝意,「雖然不知道你的意圖,但由於是出自真心,我願意接受」,將這樣的感謝訊息傳達出去。當然,是帶著微笑的。

接下來則非常重要,以「但是」當作轉折的起點,表達自己會懷著喜悅的心全力以赴,請主管把工作交給自己,必須堂堂正正地將飽含真心的球扔進上司的領域裡。當然,需要有顧及主管位置及自尊心的智慧,如果在那瞬間因為對上司的話感到不滿,緊皺眉頭或是大聲嘆氣等露出不高興的肢體表現,對日後與上司之間的關係沒有幫助,必須要懂得自制。假如那位上司是故意要將我排除在外的話,就算在我的立場上瞬間怒不可遏,也要假裝沒察覺到對方的用意,對著上司明朗地表達出謝意,如此一來既可以保全上司的顏面,也可以緩解不必要的紛爭和緊張局面。

當然,也不要忘了對差點成為自己競爭對象的男同事表達感謝,傳達這樣的訊息:「謝謝你考量到我的情況,如果下次家裡有急事的話,一定要拜託你多幫忙。」在英語裡,優雅又果斷地表達拒絕之意時常使用這句話:「Thank you, but no thank you.」(謝謝,但我不需要)便非常適合用在此情境中。而在這種狀況下,「微笑」也是不可或缺的。將我對於工作的野心及感激之情結合在一起,釋出如上的訊息也相當於從同事那裡獲得免費的保險,可謂一石二鳥之計。

再舉其他的例子吧。在職場生活的應酬酒席上,經常會發生許多讓人尷尬的事。像是聚餐的時候,坐在旁邊的上司偷偷地握住我的手,我以「請把手放開再說」這樣輕微卻直接的話來警告對方,接著迅速轉移話題。而選擇將話題轉移的原因,在於不要讓對方因為我的話而感到顏面盡失。一旦發生那樣的狀況,對方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而自尊心受傷的話,未來將可能用其他方式對我進行報復。

假如對方做了不必要的肢體接觸,在委婉但明確地警告之後,最好盡快緩和當下的氣氛。然而,若對方已經醉得不省人事,這樣的方式就有可能行不通。其實,在醉酒的情況下,任何方式都已經發揮不了作用,我認為立刻站起來從座位上離開才是最好的選擇。

隔天,很可能會聽到「部屬職員怎麼可以就那樣擅自離開呢」的責難,這時,必須要能夠面帶微笑地說:「因為社長您做了這樣那樣的行為,為了不讓場面變得難堪、為了社長著想,我才先離開的。」稍稍攻擊對方的要害。

如前所述,女性在社會生活裡,經常會碰到令人無語、感到荒謬,卻又無法把事情鬧大、難以界定的事件。在這種時候,最好的戰略就是要在自己的身上裝備好各種武器,而為此我們必須先設想過各種情況,意即當事件實際發生時,自己該如何適切、立即地應對,以及具體該講些什麼樣的話。自己必須先對這些事情有所思考,才能做好防禦的準備。
 
應對差別待遇時的獨門訣竅

在西方,有時也會因為身為亞洲女性而遭受歧視。例如在搭乘美國航空時,就曾經遇過男性空服員稱呼我為「honey」(親愛的)。「honey」這個詞主要是在夫妻或是相愛的人之間使用,但有時也會用在比自己年紀小很多的人身上,或者是老人對年幼者的稱呼。然而,那位男性空服員脫口而出的「honey」,語調很明顯地帶有輕視之意,我一聽就明白了。從他的話語裡,我感受到了對亞洲女性的無視,但因為我是乘客又不能置之不理,於是就用「honey」這樣雙關的語彙,滿足自己想打壓我的欲望。

因為從大學時期開始就經常遇到類似的事,所以我一刻也沒有猶豫,抬頭挺胸、斬釘截鐵地按照早已準備好的台詞頂嘴:「Excuse me, I'm not your honey.」(不好意思,我不是你的親愛的。)如此一來,大部分的空服員會表現出「whatever」(那又怎樣)的反應,但偶爾也會有人驚覺不好意思,然後向我道歉。在旅途中受到與此類似的待遇而感到不快,但因為一句話也頂不回去,以至於日後相當懊悔的朋友們,這是我特別想要公開的小祕訣。為了明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意見,我們要先富有自信;而想擁有自信的話,徹底的研究、準備及訓練就非常重要。

當然,我們無法對每件細瑣的事都一一做出反應。如果是對我來說不怎麼重要的人,可能就沒必要去回應對方;有時候也需要根據情況,假裝沒聽見、帶過就好。然而,我們要如何區分各自不同的情況呢?答案很簡單,除了累積經驗之外,沒有其他的方法。但重要的是,我們在經歷之後,一定要能反覆地咀嚼、思考,建立出屬於自己的底線。如果經驗值還不足的話,設想各種情境並預先做好防範,也是一種方式。

針對差別待遇,我有一套自己的應對方法。首先,在和對方見面,簡單地聊上幾句後,就大致能判斷出:「那個人看低女性,有差別待遇的可能性相當高。」如此一來,我就會立刻轉換為防禦模式。當然,這種判斷也有可能是錯的,但預先做好準備沒什麼壞處。所謂的防禦並不是要明顯地表現出排斥感,那樣的話也不合乎禮儀,而是要讓自己的嘴上帶著微笑,但眼神絲毫不放鬆警惕,將全身的感官都敏銳地豎立起來。從那一刻開始,若對方越過我設下的界線,就馬上進入準備抵擋的狀態。而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明確地知道自己可以接受的限度到哪裡,但平心而論,可以容忍的界線也是要在經歷多次後才能知曉。「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是否應考慮到社會文化的普遍觀念,退讓到某種程度呢?」、「如果對方做到哪種程度,就沒辦法再忍了」,類似這樣無數次地反覆思考,制定出屬於自己的標準。

年齡小或社會經驗較少的話,無論是誰都有可能感到慌張,也有可能在當下完全愣住,回到家後才覺得懊悔,委屈地嚎啕大哭。我也曾經如此。然而,每當那種時候,我都有一個慣用的方法:首先,回到家讓自己的心情冷靜下來,然後將當天發生的事鉅細靡遺地寫在筆記本上。不要因為害怕或不想再回憶起,就直接把筆記本蓋上,不管有多辛苦,都一定要回想然後記下來。如果是有可能提起訴訟的事,會更需要這樣的記錄。

一一地記下對方做了什麼,然後在旁邊加上括號,把「當時我應該要怎麼反應」也寫下來。這麼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責怪自己,而是為了進一步成長,在腦海中模擬一下往後如果再發生類似的事,自己應該要如何應對,也練習看看該用什麼樣的表情和語氣說些什麼。由於我的職業是播報新聞,因此經常站在鏡子前面練習表達,一想起我為了預演如何應對無禮男性們的攻擊,平常也站在鏡子前反覆模擬的那段時期,至今仍會忍不住莞爾一笑。

運動選手們在身體無法接受訓練的情況下,就會進行所謂的「意象訓練」。他們想像自己實際移動著身體,在腦海中描繪出各種可能的狀況,然後根據狀況的不同,模擬一下肌肉和神經會如何反應。據說這樣做的話,在實際的比賽中就能熟練地移動身體,進而起到幫助。同理可證,我們也需要進行類似的意象訓練,唯有如此,才能將差點成為創傷的事件轉成有益的人生經歷。開始著手準備吧!若想挺過歧視與暴力,就必須懂得隨時未雨綢繆。

人生在世,無法預測自己是不是會遇到更糟的情況。有可能比性別歧視或性騷擾更嚴重,像是被威脅或是遭受性侵害。因此。我們有必要設想一下最壞的情況,在那種時候是要先打電話報警,還是先逃離現場再說,必須試著想想看各種應對的方法。

我所遭受的傷害,不能以回家蒙在棉被裡大哭做為結束,如果是應該要到警局報案的事件,就算覺得羞愧或丟臉也必須要去。若不想留下終生折磨自己的陰影,即便再痛苦也要咬緊牙關,讓不斷湧上來的情感冷卻,喚醒自己的理性去消化事件。因此,我想建議大家在腦海裡想像各階段的狀況以及最壞的情形,並對此先進行模擬訓練。假想各種各樣的情境,然後仔細思考遇到時應該如何處理,且一定要進行應對訓練。例如在危急時可以打電話給誰,單單是將緊急電話存到手機裡這個動作,就是守護自己的一個好的開始,也是改變的起點。

這樣的準備我反覆進行了無數次,從某一刻起,我產生了不管遇到什麼樣的狀況,都能夠不慌不忙、妥善應對的自信。因為我事先做好了準備,所以即使面對帶有歧視的言行,也不會輕易感到灰心或憤怒,甚至連傷心的時間都覺得浪費,反而是帶著同情的眼光看待思想落後的對方,想著應該要對他施以警告還是懲戒。而能夠做到這些,全都得益於一路上經歷的許多風波,讓我的精神狀態愈來愈堅強,以及曾謹慎地計劃、練習過各種對應方式。

◎Why not?沒有不可行的事

在我小的時候,因為身為女性而被限制的事情非常多:女性不可以大聲講話、不可以跑來跑去、坐下時腿不可以張開……在這些瑣碎的事情上,為什麼弟弟可以,但我就不行?很多時候我感到相當委屈。我從小就對「因為是女生所以不能做的所有事情」都抱有強烈的抗拒心理,加上小學時我有三年的時間在美國生活,經歷了與韓國截然不同的社會文化,因此很難理解讓韓國女性備受壓抑的環境。

在那個年代,社會上還普遍催眠著「女子只要擁有適當學歷,嫁到好人家就算好命」,成為一位「優雅的大家閨秀」才是美德。做為專長的話,比起運動,鋼琴、小提琴、聲樂、美術等更受人們喜愛,而興趣則是「有女人味的」插花或料理最受歡迎──完全讓人憋得喘不過氣。

還記得年幼時期的我,像個野丫頭一樣地跑來跑去,不僅很調皮,還喜歡所有可以活動身體的動態事物。我熱愛游泳和器械體操,經常學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跳舞,還會唱著音樂劇《安妮》(Annie)裡的主題曲並模仿主角的演技。「這孩子以後是要做什麼,怎麼那麼騷包呢?完蛋了……」媽媽經常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而我也總是假裝沒聽見。不過,媽媽可能不知道,對於期待稱讚的年幼女兒來說,「騷包」這樣的形容詞,已經在我內心深處悄悄地鬱結。其實,當時的我並不曉得「騷包」是什麼意思,只知道那是存在我身上的特質,就像是必須對他人隱藏、羞於見人的部分一般,就這樣深埋在心裡一路長大。因此,在青春期時,「Why not?為什麼不行?」這樣的疑問不停地盤旋在我的腦海裡,不知道被什麼束縛、緊勒著的鬱悶日常,讓我感到了幻滅與沮喪,而這也是後來我為了尋找對未來的希望,下定決心出國留學的原因。

即使歲月流逝,在韓國仍然有相當多的女性,在不情願或自己也未察覺的狀況下,被那些老舊的價值觀束縛著。就算女性和男性的確存有差異,兩性所獲得的機會也理應平等。我想站出來呼籲,女性們應該要堂堂正正地抵抗那些連我們的機會都要剝奪的觀念、人以及社會氛圍。身為女性不應該做的事、因為是女性就必須要做的事,希望女性們可以不被這樣的價值觀綁住,而能夠真正地思考一下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如果缺乏自信的話,那麼希望你能問問自己:「Why not?」仔細地斟酌究竟為什麼不行,然後抱持著開放的心去挑戰看看。

<優雅地反抗:勇敢做妳自己!翻轉恐懼×跳脫框架,追求內心真正的渴望>

우아하게 저항하라:나를 지키고 이끄는 삶을 위한 가장 현실적인 조언

  • 作者:趙株烯
  • 出版日期:2021/08/05

自我成長

台長: 欣怡
人氣(1,19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工作甘苦(工作心得、創業、求職)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