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04 02:50:21| 人氣2,380| 回應2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騎,故我在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生無法掌握的事物太多,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能隨心所欲操控單車龍頭,靠著自己的雙腿踩踏,一步步接近目標,成就一種自我實現的快感,恐怕是面對上述不確定感,最唾手可得的救贖……

有沒有發現,你周遭騎單車健身(或騎車環島)朋友的人數,在這兩年內如同傳染病蔓延般暴增,速度快到你沒法想像(即便我也在騎車,一開始也對這種現象百思不解)。我相信,去年一部公路電影《練習曲》是促成這股風潮很重要的推手(我就是受了這部電影感動,才開始我的鐵馬生涯),但並非全因它而起。這個社會一定有更深層的底蘊,支持這股能量持續發酵,到電影下檔後一年仍然不墜,而且越來越強大。我自己的體會,最近台灣這股單車熱,除了油價高漲等經濟學因素帶動之外,整個社會集體動員的心理學層次,很可能才是主因。

在「樂活」被炒作成一種商機,以及所謂的「風格時代」來臨後,個人主義才是王道,一身勁裝、身騎鐵馬的騎士,優閒地穿梭在水泥叢林間,對比身旁呼嘯而過汽、機車的惱人急促,不正像極了一個孤傲的獨行俠,鄙夷著這城市的紛亂喧嘩。這樣超脫的形象,又怎不令芸芸眾生神往?無怪乎這個長期受工業化工作教條壓抑的社會,會如此爭先恐後地想藉由消費,擁有這輛能讓自己身心都解放的「現代風火輪」。

享受自力奔馳在路上的御風滋味,雖然暫時把我們從工作的壓力中解放出來,但騎單車的過程,其實仍與工作(甚至人生)有著太多相似的邏輯,這或許也能解釋,為何人們會對它產生難以抵抗的認同感。

怎麼說呢?當你跨上單車後,心中必定有一條規劃好的路線,以及想到的地方;不過這輛可愛的小東西,並無法自行驅動,載著主人四處遨遊,你必須耗費相當的體力,與這個夥伴齊力同心,你心中小小的冒險地圖才得以展開。然而,這段旅途當中,絕對不可能一路順遂,偶有顛簸路面干擾馳騁的快意、逆風阻擋了你向前的欲望、連續不斷的陡坡,更讓你痛不欲生地想棄車而逃,甚至是毒辣的太陽與突來的大雨,可能將你滿腔的好心情瞬間消磨殆盡……

即使一路上有這麼多障礙,卻絲毫無損你騎車的熱情,因為你知道,不平的路面只是暫時,越過這些坑洞,前方必有平坦大道相迎;逆風前進雖苦,但莫測的風向,永遠會給人驚奇,就在你快放棄之際,天地諸神似乎聽到你的懇求,將阻力化為助力,順道撫乾你汗涔涔的臉龐;而當你用盡全身氣力,爬完那讓人斷腸的無盡上坡後,回報給你的,必然是讓你感動到落淚的順暢下坡(或許不見得每次運氣都這麼好,但至少回程一定有)。更別提沿路上不時遇見的車友,彼此揮手致意、打氣,以及好心的駕駛偶爾搖下車窗給你加油(天知道腿痠手麻的我,是多麼想搭他們的便車啊!),所額外獲得的暖暖人情味了。

一趟單車行旅,似乎也把工作(人生)上的喜怒哀樂經歷了一遍。順、逆境交錯、在困境中掙扎、靠自己努力戰勝環境的成就感……,每個情境都可以對應到人生光景中的某個片段,我們從中得到共鳴與激勵,並在每一次的勉力踩踏之中恍然大悟:其實,人生一點也不複雜,不過就如足下的雙輪,不停地循環而已,而你自己,才是控制這段旅程快慢、悲喜,與所見風景美醜的舵手,生命亦復如是。
開車的老手總是喜歡強調「人車一體」這種駕馭的最高境界,好似這部四輪的冰冷機械,霎時有了感情,與主人的意志相通,不必繁瑣的換檔、變換油門,就能恣意操控。不常開車的我,無法體會那種境界,但我在騎單車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對「人車一體」的解釋。

除了當作交通、健身工具或時髦的玩意兒,單車更像是一個伴侶,在這或短或長的旅程中,你的身體只能緊緊挨著它,像抱住親密愛人般,無論要去的地方多遠,它也總能不離不棄地陪你到最後;當然,你也必須溫柔相待(和緩地踩踏),滿足它的需求(打氣、上油),它才會甘心與你同進退(不會突然脫鏈、爆胎)。而一如與戀人攜手散步時,只恨時間太少、距離太短,騎車上癮感覺大致就是如此,有時騎得興起,你甚至會幻想就這麼與它相伴,一直疾奔到世界的盡頭……

單車的發展歷史已有兩百多年,隨著它在人類世界扮演的角色改變,它的名稱也隨之進化,亦頗有趣味。

以前在它被當作交通工具、且使用者均為買不起汽機車的貧窮階級時代,它有個悲情的名字──腳踏車(只能靠原始人力驅動,只有窮人才會淪落到要這樣苦命地前進),或者這個阿Q式的戲謔暱稱──鐵馬(我雖然窮,但我還是可以幻想這輛不起眼的腳踏車,是匹高貴的名駒,滿足自己卑微的虛榮心)。直到現在,它已經從理性的代步工具,變成一種感性的商品。人們是為了自己的心理需求而想擁有它,「單車」或「自行車」變成它比較被常聽到的代名詞,象徵一種重返自然、甚至是特立獨行的時代精神:「我騎車,故我在。」而資本社會中「我擁有,故我在」的商業邏輯也從未改變,一股販賣與消費情感的經濟力,正漸漸在這輛小小的車上蔓延開來。

不管你現在是否著迷於這股單車熱,不可否認的,它是大多數人童年共同的回憶,更是象徵成長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小時候第一次學會騎車的那一瞬間,是不是有種離大人世界又近了一點的感覺?第一次嘗試步行以外的自力移動方式,是不是也讓你產生或許哪一天自己也能飛翔的綺想?曾幾何時,這輛承載記憶與夢想的單車,漸漸淡出我們的生命,被冷落在牆角,甚至丟棄。現在它換了一個面嶄新的樣貌重回我們眼前,一方面召喚著兒時歡樂的情景,一方面形塑未來的新生活態度,就像闊別多年的老友,穿過了千山萬水之後歸來,邀請你與他走向另一段旅程。

那麼,你準備好跟著它一起上路了嗎?

攝影:阿信
模特兒:阿信的愛車「小白」

台長: 阿信
人氣(2,380) | 回應(2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運動體育(各種運動、運動情報、球迷會) | 個人分類: 時事評論 |
此分類上一篇:從新聞台改版風波 看菁英心態的傲慢

tom
年輕時不懂事.跟公司女袐書口角.於是獨自騎機車南下...行經西羅大橋..忽然頓悟.......於是
再沒曾上過一天班...說來..二十多年了...
至今每年仍想去環個島...尤其電視賣車廣告更
打動吸引我出去走走的心...但..老了..就是老了
放不下太多.....年輕真好
2008-07-04 06:36:42
版主回應
湯兄:
好久沒有你的消息,近來一切安好嗎?
以你灑脫的個性,年輕時會有這樣的舉動,
倒也不讓人意外,
不過可別因為年紀漸長,就失去鬥志呢!
你在我印象中,是個超酷的老大哥啊!
真的好久不見,或許該找個時間去拜訪你呢!
2008-07-06 23:15:41
tom
阿信我來訪了
有閒也要來玩
www.tom22135260.com
2008-07-04 06:40:11
版主回應
這個網址打不開呢!
2008-07-06 23:16:41
小方方
沒想到你對騎『單車』這件事,還有這般的說法和解讀,你是邊騎邊偷瞄別人是吧!騎車要專心....
當然要出發前,心底都有各目標,但要行走路線通常都不確定的,因為可以隨時變換,隨『心』所到,讓每次騎程都有不同的冒險和風景。
你說的商業週刊是哪一期啊!我也想看看,還是你可以借我。哈哈!!
2008-07-04 09:38:06
版主回應
蕭總裁:
感謝你善意的提醒:騎車不亂瞄,亂瞄不騎車.
只是一些感觸而已啦,
不必這麼要求嚴格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與解讀。
那期的封面叫&quot奮起吧 腳踏車&quot
還附贈alive腳踏車專輯,
去捧場買一下啦!
2008-07-06 23:24:16
Leo
騎單車的確是越來越風行的一種運動, 我也想弄一台來試試~~
2008-07-04 10:44:24
版主回應
一定要去買喔,以後就可以一起去騎車了。
2008-07-06 23:25:46
紹剴
你說的真好!
不過前年我騎單車上班時
當時的社會氛圍對於騎單車還沒有那麼推崇
一個西裝筆挺卻騎著單車穿梭在車陣中的人
我感受到的目光是不解與突兀大於肯定與羨慕
連辦公室大樓的管理員都緊張兮兮
一再提醒我:不能搭客梯、只能搭貨梯(我都把單車放在辦公室內)
才不過兩年的時間
很多平時不運動的朋友假日開始騎車
裝備精良齊全到讓我以為他要去環島
資本主義呵~顯學也好態度也罷,都是商機阿!
2008-07-04 17:20:20
版主回應
&quot西裝筆挺卻騎著單車穿梭在車陣中的人&quot
光想像這個畫面就覺得酷斃了,
你這麼早就開始響應環保啦,佩服 佩服!

的確,這真的是一股很龐大的商機,
現在單車已經快變成寵物了,
使用者願意為它花大錢保養 添設備,
誰說現在不景氣?
2008-07-06 23:31:50
位子
呵呵~&quot資本主義呵~顯學也好態度也罷,都是商機阿!&quot

『直到現在,它已經從理性的代步工具,變成一種感性的商品。人們是為了自己的&quot心理需求&quot而想擁有它』

這心理需求可有得探討勒~
2008-07-04 23:30:25
版主回應
是啊,我這篇文章比較少著墨在這部份,
只寫了些自己的淺見,
或許你也可以來分享看看。
感謝你來喔!
2008-07-06 23:33:22
刀疤可樂。簡稱小疤樂
白色的小捷~真好看!
想必它一定會陪你走過許多美好的地方的!

真想念那台放在高雄家中的鐵馬啊...
騎鐵馬真的是個又累又快樂的事! ^ ^
2008-07-06 12:44:36
版主回應
喝ㄏ,我的愛駒&quot小白&quot很帥吧!
它的確陪我去了蠻多地方,
可是還不夠多ㄚ,之後要往更遠更難的地方挑戰,

騎車真的有很多樂趣啦,趕快把鐵馬弄上來吧,
不然買台新的也不錯!
2008-07-06 23:35:15
艾莉思
嗨!我也是單車族耶!
原來愛騎車是因為我也是獨行俠唷! (有意思的說法)
上下班騎車,是因為要省錢.
假日騎車,是為了愛玩. 當然也有點炫耀體力,腳力,體能的一點點虛榮~~
2008-07-07 13:47:20
版主回應
我也好想騎車去上班說,
可惜沒安全的地方停,
我到現在還沒買鎖(買了也沒用吧),
所以只能假日去拉風一下,
感覺還蠻酷的!
2008-07-08 18:52:17
可樂
之前我也有跟同事在討論~
現在鐵馬都漲價~ 漲漲漲...
買不起...
大賣場的比較有可能... 呵呵!
你的是小白~
我最想擁有的是-小紅... 可口可樂的腳踏車! 呵!

ps:新聞說 騎鐵馬眼睛也要記得防曬!
2008-07-08 23:41:27
版主回應
說到這個防曬,還真是重要,
我以前根本不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
自從連2次騎車被曬到脫皮之後,
就趕緊去買了防曬油呢!
2008-07-09 15:42:31
朝雲
我...除了會坐車開車
就只會走路了
平衡感超級差的我﹐跟騎鐵馬是完全無緣的啊(只能騎三輪車吧?)
2008-07-15 02:57:32
版主回應
呵..原來朝雲不會騎車啊,
有點可惜說,
騎單車跟開車、走路能欣賞到的風景與感覺,
都大不相同,
或許可以嘗試看看喔。(現在學騎車也不嫌晚啦!)
2008-07-16 16:49:40
水母殼子
記得我前年10月在騎小鐵牛.都沒人在城市騎腳踏車.只有我一個怪人在騎腳踏車~讓我感受很多外在眼光~哈哈~但現在發現出去騎鐵牛突然旁邊或前後左右都有自行車群騎.讓我失去以前一個人單獨在無人的專用自行車享受全世界剩自己一人的感覺.或者是自己跑去無人世界似~但現在確是很多人&quot陪著我&quot騎..且各個都是像專業比賽自行車的選手似的.大家都是飆~其實騎腳踏車是要悠悠閒閒的騎好好享受放鬆心情的ㄚ~呵呵~
看到新聞知道很多騎腳踏車而騎太快而受傷很嚴重.
總覺得替他人可惜..
2008-07-15 12:58:56
版主回應
對啊,這兩年台北的自行車道幾乎是24小時都有人在騎車,
假日熱門車道必定“塞車“,一點也不誇張,
全家老小都來騎的我最害怕,
佔滿車道不說,小孩騎車都不看路,
所以我現在寧願騎大馬路。
2008-07-16 16:52:01
斷章
最近有在騎規劃好的自行車道...
或許是另一種的休閒...
2008-07-15 18:42:52
版主回應
是不錯的休閒,
不過就像我在上則留言說的,
規劃好的自行車道,不見得比較安全啊...
2008-07-16 16:53:38
讀.冊.人
寫得很好
反應趨勢

自己週休時
傍晚時分
也會跟家人在石岡情人橋附近慢活一下
很舒服
很自在

在台北
在新竹
因為沒有鐵馬
因為人性懶散
往往
只有用欣羨的目光注視
往往聽朋友的鐵馬點滴
2008-07-18 13:22:07
版主回應
呵呵...這樣愜意的生活,
或許在忙碌的台北特別需要呢!
心動不如行動囉。
2008-07-23 16:37:58
秋人
照片真棒 輕騎萬里行的味道

 非常輕鬆悠閒^^
2008-07-19 20:54:28
版主回應
“輕騎萬里行“
這句話聽起來很酷,不過也很貼切呢!
不禁想唱:
我身騎鐵馬啊....走三關...哈哈
2008-07-23 16:40:33
水母殼子
其實我不太喜歡這麼不完整又有點狹窄又小小的自行專用車道.
擠太多自行車.又加上許多小朋友真的有點危險.
2008-07-19 21:22:23
版主回應
恩,同感!
不過騎在大馬路上,又很容易被汽機車忽略,
危險性也很高啊!
台灣怎麼對自行車騎士這麼不友善啊?
2008-07-23 16:43:16
斷章
第一張圖拍得很好看,不知是哪兒的海邊?
2008-07-22 23:56:47
版主回應
謝謝你的稱讚,我也覺得很好看。
那是北縣八里的海邊,
就在十三行博物館的後方。
很安靜,沒什麼人打擾。
2008-07-23 16:46:50
讀.冊.人
人生有感:高階經理人說不出口的憂鬱

不能說的憂鬱
統計上,台灣憂鬱症臨床求助的人口,以及嘗試自殺的人口,一直是女多於男;但在自殺成功的人口上,男性比女性要高出兩至三倍。

對這種現象的解讀有很多,
例如女性自殺可能傾向於不暴力的方法,而獲救機會高等。
而其中一種值得關注的解讀,是男性憂鬱的比例不比女性低,卻不易察覺,也不易主動求助。

男性常不自覺需要幫助。
社會給男性的刻板期許與訓練,常是要壓抑自己的喜怒哀樂。
「對男性來說,表達情緒是一種不光明、懦弱的行為,都會努力掩飾自己的情感,」精神科醫師說。有些來求診的男性甚至不知道如何辨認自己的情緒。當精神科醫師問對方「心情如何?」時,對方居然回答他「我也沒有什麼心情。」

居高位、承擔責任的高階主管,
作為企業的精神堡壘,更讓他們無法求助。
對許多高階管理者而言,身邊的同事經常是競爭者,又怕對部屬吐露影響公司士氣,家人可能也不瞭解他們的煩惱時,很多高階管理者的壓力,只能留給自己。

隱晦而不易主動求助的男性高階管理者的壓力,本身與身邊的人,都需要更高的警覺心。精神科醫師分析,如何判別憂鬱患者需要求助?例如,過去遇到挫折,不會不想工作,這一次卻想放棄工作。過去處理情緒的方式不適用,無法幫助自己從負面情緒跳脫;負面情緒的持續時間遠超出過去的長度、或程度上遠超過自己主觀所能忍耐時,就要警覺就醫求助。

而當對方主動傾訴,
精神科醫師也提醒,要放膽聆聽問題,不要當一個只說「你一定沒問題」的盲目安慰者,這樣反而加深對方壓力,更加讓對方好強好勝。

精神科醫師說,
鼓勵本身有時無法觸及內心真正的無助,反而加深對方壓力,就像拉住手又推開一樣。他建議鼓勵者不要停留在「你要勇敢,要堅強,你一定能撐過去的」這種認知思維,而應付諸行動,例如主動帶他去就醫,或共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成功的高階企業經理人,
用生命證實存在的價值,用全心全意守護家庭,堅強是鼓勵自己面對困難的力量,壓力是事業成功的戰利品,悄悄地憂鬱已經不自覺的成為一個人獨處時的唯一夥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在孤單與脆弱時,
男人無言的歌,一首首說不出的憂鬱是悲歌在心底深處迴蕩著。
2008-07-25 10:51:10
 米粒。 
我想了一下
我其實很久沒騎腳踏車了呢

搞不好一上去就會跌倒了?!
XD!
2008-07-27 12:34:35
藍綠藻
的確
學會騎單車對許多人來說有「成長」的意義
目前正夯的單車熱
也因為樂活減碳意識與媒體曝光方式而將此項運動推向一股潮流
還有一部份原因是在單車上
可以輕易的找回童年不知愁滋味的快樂吧
蠻認同你對「人生」與「騎單車」的見解
觀迎有空到我的站台看看
2008-07-28 16:28:33
風月書
預備懶到什麼時候…‥??
2008-08-13 21:55:53
好兒
台長您好,
經由朋友介紹知道您的blog有"腳踏車相關訊息",所以特地來參訪學習.
看了您的兩篇文章後,略有感受您字裡行間對腳踏車的"領悟"........因小弟我也是懶惰腳踏車人(只騎小折與road bike但決不參賽,想騎到哪就騎到哪)~哈,但是我會更重視騎乘安全與騎乘方法.......因為這樣才能騎的更久;更遠........

很開心來這分享您的"獨家"騎車心得,希望以後更有機會一同騎乘~

這是我的blog---> http://tw.myblog.yahoo.com/jw!DsP2sSKaHwCcfeG8iosKFC8-/

Best Regards,
Howard/好兒
2008-09-17 13:41:4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